從豆漿霜淇淋到豆漿烏龍茶,老牌餐廳永和大王向年輕消費群體靠攏

2020-12-27 第一財經

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人們對於食品的要求也隨之升高。不斷升級迭代的餐廳以及層出不窮的網紅新品也吸引了近幾年餐飲市場的關注。作為1995年開辦至今的臺式風味餐廳,以豆漿、油條為主打的永和大王如今又有什麼新的變化?

數據顯示,永和大王2018年保持銷售額連續25個月正增長;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正悄悄進行轉型。

每年幾十種新品

隨著年輕消費者漸漸成為餐飲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老牌餐飲企業如何搶佔這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也是眾多品牌目前的重點。

豆漿霜淇淋,和奶茶口感相近的豆漿烏龍茶,去掉高脂雞皮的雞腿排……在永和大王推出的一系列新品上,不難發現這個老牌企業正向年輕消費者靠攏。

「現在大家都喜歡喝奶茶,尤其是年輕一代,所以我們就開始思考研發一種更為健康的飲品。」永和大王市場公關經理侯豔拿著這杯豆漿烏龍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該茶的成分主要是現磨豆漿加茶飲,和一些網紅茶飲店的拿鐵味道類似,而比例適中的配方嘗起來更為清冽,也多了一分豆漿的醇香。

此外,在滿座率達90%的長寧區永和大王店內,幾乎七成以上的顧客桌上都有一份炸雞排飯,侯豔對記者表示,這個新品炸雞腿就是他們經過多年研發才製成的。「油炸的東西雖然口感和味道很好,但是確實也會有些影響健康,於是我們就開始研究如何在維持口感的情況下做一款更為健康的雞排。」據她介紹,這款新品將傳統雞排中的高脂雞皮去掉,並裹上用紅薯等調配而成的麵粉漿,選用整隻去骨雞腿製作而成,更大程度上維持口感又不影響健康。

「在品類創新上,每年的新品大概是幾十種。2個月推出2~3樣新品(不包括季節性的新品),每到過年都有限定季產品。」快樂蜂餐飲集團質量管理部副總監包慶峰告訴記者。

雖然每年都會推出新品,但他們的核心產品豆漿和油條,也一直是消費者點得最多的兩樣。

記者在長寧區一家永和大王的餐廳現場發現,儘管店面不大,永和大王仍留了6~8個平方米,配備一套器材專做豆漿這個產品。「我們採用的黃豆都是來自中國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浸泡8小時,每4小時新鮮現磨。」開業至今,永和大王已經累計賣出現磨豆漿5.5億杯。平均每1.5分鐘永和大王就售出一杯現磨豆漿。

侯豔透露,2019年,永和大王會加快開店步伐,特別是在六大重點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武漢、南京、杭州擴大布局。

食品安全管控

中餐的複雜性導致食品質量的監管較之西餐更為複雜。

據包慶峰介紹,他們目前主要是一個中央廚房,主要餐廳還是在上海。「永和大王的產品線都是從中央工廠或者加工廠直接運送到總倉庫,再配送到店面,有四個物流中心(總倉庫),上海這個主要是供給華東地區,此外我們還有武漢倉庫、深圳倉庫和北京倉庫四個主物流中心。」

包慶峰表示,在食品監控上,他們先將物品配送到相關倉庫,並實施監控數據。根據不同產品的需求量,永和大王的採購部門會根據門店和分倉的分布來決定供應商的布局,目的是縮短供應距離,並提升響應速度、控制整體成本。而且,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物流要求,供應商每次送貨都需要按照嚴格的檢驗標準進行。

而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也會實時跟進網上客服中心,實時搜尋數據,跟進微博反饋。

因為永和大王有部分預加工的食品,記者在永和大王的後廚發現,所有料包的解凍數量都經過準確計算,以確保食材的新鮮。而且蔬菜的切配也是按需製作,切配好後冷藏保存且有固定的保存時間,並且有嚴格的到期報廢措施。「比如說今天需要用哪些食材,就會提前將它們準備好,冷藏保存且有固定的保存時間,並且有嚴格的到期報廢措施。」永和大王RSOT稽核部副總監周瑋說,而這些數據都來自於以往的統計和積累。

此外,記者在現場看到,永和大王后廚間的消毒器具和排汙設備,在有限的店面空間也一應俱全。例如水油分離的器具,製作豆漿的全套器具,「機器也會設定標準的浸泡時間、浸泡溫度,以及統一的磨製、燒煮、保存和報廢流程等。」周瑋表示,這樣用標準化設置既能保證安全性,也能保留最佳口感。

「永和大王從2012年才開始開放加盟,但與直營的標準完全一致,要求非常高,因此目前90%以上仍然是直營店。」包慶峰告訴記者,目前永和大王的門店主要覆蓋大城市和周邊城市,雖然有能力開更多店,但並沒有迅速擴張的計劃。

如今,外賣成為不少消費者逐漸依賴的生活方式,但是多數人忽略了其中同樣存在大量不可控的食品安全風險,例如熱飲和冷餐的溫度控制。

侯豔告訴記者,他們外賣的配送時間目前均為45分鐘內,外賣配送時均會使用專業外賣保溫箱,配送範圍為餐廳輻射3公裡左右商圈。

此外,永和大王如今在配送中已經默認不贈送一次性餐具,除非用戶特殊標註,堂食的一次性餐具也需要收費,以利於環保。

相關焦點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而一直被消費者混淆的「永和大王」品牌相關負責人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截至2018年底,「永和大王」已在全國51個城市開設了超過300家門店,其中64家為加盟餐廳,其餘均為直營餐廳。前宅食送CEO、餐飲老闆內參副總裁穆楊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大型連鎖品牌基本都是採取「直營+代理商+加盟」的模式。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八家「杭州永和豆漿」將改名「永和大王」
    「聽說永和豆漿要變成永和大王了,我原來的貴賓卡用不了怎麼辦?」昨天,薛小姐打進商報熱線85188518反映,她在「永和豆漿」辦理的一張貴賓卡,裡面還有幾百元餘額,如今卻找不到地方用了。  4月7日,薛小姐打算到吳山路口的「永和豆漿」去消費時,發現該店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幾個裝修工人在裡面。
  • 「豆漿門」之爭 永和大王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需求面積:60-200平方米)與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5年內門店數量翻一番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永和大王號稱堅持現磨豆漿22年 真相是豆漿粉衝泡?
    這是一家以臺式風味的精緻快餐為主的品牌,「永和」是臺灣的地名,以美味的豆漿而聞名遐邇,永和大王是最早進入大陸的永和系品牌之一。在永和大王的官網上自我介紹著,「永和大王1995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餐廳,目前已在全國開設了超過300家餐廳。發展至今,永和大王已經逐漸發展成擁有近40種產品的全天候用餐場所。」
  • 賣油條一年賺3個億,永和大王是怎麼成功的?
    紅白相間的門店標示,一個和藹的老年人頭像,這個酷似美國快餐巨頭肯德基的門面設計已漸漸為人們熟悉,這便是1995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的「永和大王」。賣的是單價2元的油條、豆漿,怎麼可能做到年營業額3億元?大者恆大,是大市場的法則,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經濟規模。
  • 永和大王:每一杯豆漿都現磨
    永和大王加盟部總監劉傑說:「永和大王從來沒有生產過豆漿粉等可在超市出售的產品,只專心做餐飲;所有的食物只能在永和大王的餐廳中才能享用到。」成本再高也要現磨然而,有關「誠信經營」的公共事件中,永和大王難免躺著「中槍」。劉傑提到了去年的豆漿粉事件,他說:「當時大家覺得賣豆漿的地方都是用粉衝的,因為一個最知名的西式快餐品牌在用粉衝。
  • 永和大王成功的六脈神劍
    從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誕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廳,截止到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深圳5個城市開業將近80家直營分店,工作人員總數超過3000名,成為立足發揚光大中華美食,並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
  • 功夫熊貓相中永和大王,傳統中餐也「網紅」
    概念店一開業,立刻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紛紛到店拍照打卡。無論是帶著寶寶的家長,還是熱衷動漫的潮男潮女,在主題店內受到了功夫大師阿寶的熱情招待。對美食頗有要求的阿寶聯合永和大王奉上品質好味道,黑芝麻大師豆漿、酥嫩大師雞腿排、金蟲草大師雞湯等美味料理,也以優質食材與大師級工藝相輔相成,與阿寶共同站上美食江湖之巔,兼具實力與「食」力,不負大師之名。
  • 永和大王參考消息之甜豆漿險勝鹹豆漿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大數據揭秘...
    永和大王參考消息之甜豆漿險勝鹹豆漿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大數據揭秘中國人早餐消費,作為臺式美食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永和大王將臺式傳統風味美食帶到了本島之外的尋常百姓家,始終用精益求精的認真態度為食客們烹飪料理,讓祖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臺式美食愛好者們可以輕鬆品嘗到這份原汁原味的「臺灣味道」。
  • 從「永和豆漿」的商標維權之路,論商標註冊到底有多重要?
    其中最早的商標第730628號「永和及圖」商標,於1993年8月提交註冊申請,1995年2月經批准,核定使用在豆漿、米漿、茶、烏龍茶、豆花等商品上。2001年,經國家商標局核准,該商標轉讓於永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同時永和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許可上海弘奇公司獨佔使用第730628號商標,永和公司還擁有第9862735號「永和豆漿」圖文商標專用權。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從前說起豆漿,不少廈門老市民會想到中山路上曾名噪一時的「永和豆漿」;現在,再說豆漿,大家都心有餘悸——豆漿粉衝的永和豆漿還能喝嗎?隨著肯德基豆漿粉事件在近期的不斷升級,「永和豆漿」也被列入豆漿粉黑名單。
  • 永和豆漿、臺鄉永和…… 哪家才是正宗的「永和」
    此前曾有溫州媒體報導某網友在某「永和」餐廳吃出了蟑螂,這對「親戚」眾多的「永和」來說,則是打擊一大片:誰也不清楚到底該去哪家「永和」消費,才可以避免與蟑螂親密接觸。  每家永和,都自認「正宗」  楊賢新也希望能幫助消費者分清這些「永和」之間的區別。
  • 小電科技攜手知名快餐品牌永和大王,共享充電賦能消費體驗再升級
    日前,「IoT+便民充電服務創領者」小電科技與全國知名中華美食快餐品牌「永和大王」達成合作,小電共享充電寶獨家入駐永和大王全國範圍內150餘家門店,讓消費者在用餐的同時能夠享受安全、便捷的共享充電服務。
  • 小電科技攜手知名快餐品牌永和大王 共享充電賦能消費體驗再升級
    日前,「IoT+便民充電服務創領者」小電科技與全國知名中華美食快餐品牌「永和大王」達成合作,小電共享充電寶獨家入駐永和大王全國範圍內150餘家門店,讓消費者在用餐的同時能夠享受安全、便捷的共享充電服務。未來,小電科技與永和大王還將在品牌營銷等層面探索更多合作方式,讓用戶消費體驗持續升級。
  • 感受永和大王正宗臺式風味美食
    3月13日,深圳晚報「百萬市民測評團」來到位於香蜜湖東海購物廣場一樓的臺灣風味品牌餐廳——永和大王,走進後廚重地,實地考察,親測食品安全、為服務質量打分。 消費者眼中的永和大王:好吃!環境好!服務好!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 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3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身處大陸的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連鎖經營的「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你也一定好奇過,這兩家到底有什麼關係?故事要從頭說起。沒想到,1996年,上海永和豆漿大王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並在次年,將名稱相似的「永和大王」註冊在了第42類餐廳服務類中。也就是說,這兩家店不但沒有親緣關係,還是十足十的競爭對手。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為了擴大銷量,他開始向社區、便利店銷售瓶裝豆漿,又自己設計打包豆漿的半自動化設備,把名氣越做越響。1987年,永和豆漿廠成立。90年代中期,它已經成了臺灣各大連鎖超市的供應商。但島內市場畢竟不大,競爭也激烈,林氏兄弟決定進軍經濟剛起飛的大陸市場。
  • 永和大王蟬聯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
    永和大王蟬聯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   近日,在由中國食品健康七星公約聯盟發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擔任技術支持的"第七屆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頒獎典禮上,永和大王再度榮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