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條一年賺3個億,永和大王是怎麼成功的?

2020-12-18 創業家

永和大王的創始人林猷澳,直到2018年,永和大王開出近400家連鎖店,將普通的油條一年賣出3個億,成為一個深受白領青年喜愛的中式快餐店,各大中式快餐店競相效仿的對象,而它被業內人土稱為「中國的麥當勞」。

紅白相間的門店標示,一個和藹的老年人頭像,這個酷似美國快餐巨頭肯德基的門面設計已漸漸為人們熟悉,這便是1995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鋪的「永和大王」。

賣的是單價2元的油條、豆漿,怎麼可能做到年營業額3億元?

大者恆大,是大市場的法則,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有經濟規模。7-Eleven衝不到500家店前也是虧本的,林猷澳盤算著,永和大王至少要衝到50家,才有經濟效益。當初的永和大王是主打食品為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讓「小本」變成「資本」,是執行總裁林猷澳改變命運的關鍵。

引入風險基金,快速擴店,永和大王雖然連續虧損4年,但是果真如林猷澳預期,一旦衝破50家開店數,「2002年我們終於開始獲利,」他說。而到了2003年,開店數達到80多家,營業收入突破3億元。

其次,市場定位精準,鎖定年輕群體。永和大王將目標消費群體定位於25-45歲具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但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永和大王也及時將消費者定位調整為21-45歲的年輕消費群體。更高的產品價格,更精準的市場定位,讓永和大王很快便脫穎而出。

第三,產品豐富,打造差異化。當初林猷澳同許多在上海的臺商都十分懷念家鄉的豆漿油條,永和大王最初也是主打食品為賣豆漿油條的早餐店,而到2010年,永和大王產品豐富,從最初的油條、豆漿、稀飯擴充飯類、面類、點心等近50種產品的臺式風味中式快餐,覆蓋了早中晚餐的經營時段。

最後,「追著」洋快餐開店,抬升自身品牌。永和認為既然「麥當勞」和「肯德基」選定的店址,首先一定是人潮匯聚地,其次畢竟中餐和西餐的消費群體不一樣,永和大王和他們之間則又存在著一種互補競爭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然地發現,「麥當勞」的周圍不出二三十米遠便有一家「肯德基」的分店,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1995年在上海開第一家店,到1997年永和進入北京、深圳市場,1998年成為第一家24小時全天候外送服務的連鎖餐飲企業,1999年成為第一家實現網絡訂餐服務的連鎖餐飲企業。直到2003年,將最簡單的中式早餐,賣到了世界各地,賣成了和麥當勞並駕齊驅的中國品牌。林猷澳用出色的商人智慧,完成一次又一次成功。

本文來自餐飲大佬,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永和大王成功的六脈神劍
    從1995年12月12日,在上海市長寧區水城路,誕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廳,截止到2004年4月,「永和大王」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深圳5個城市開業將近80家直營分店,工作人員總數超過3000名,成為立足發揚光大中華美食,並專業從事中式快餐連鎖經營管理的大型餐飲集團。
  • 北京永和大王油條氨味刺鼻
    北京永和大王油條氨味刺鼻   熱油條發出刺鼻味  劉女士前天早上在新東安的永和大王吃早飯,「我當時要了豆漿和油條,等油條端上來的時候,我就聞到了一股異味直衝鼻子,當時就沒敢動筷子。永和的油條挺有名的,但發出這種刺鼻異味正常嗎?」  劉女士這樣形容那股異味:「就像自己醃製的那種松花蛋的味道,挺嗆人的。」
  • 永和大王過期油條反覆炸 承認內部管理不足
    ,但標榜要做「完美油條」的永和大王石景山店日前被曝違反內部操作流程,出現油條過期反覆炸的問題,昨天永和大王承認內部管理不足,並由此展開內部自檢。  為保證油條品質,永和大王對油條提出要求,不能反覆煎炸,要避免油膩。在多家門店,永和大王貼出「完美油條的八大特徵」的標牌明示消費者,標牌上要求油條不油膩,永和大王認為「油條重複炸制」或「未徹底滴油、控油」會影響油條品質,導致油條油膩。但近日有媒體曝光,永和大王石景山店出現油條超時換計時牌接著賣、放涼油條回鍋復炸後繼續賣的問題。
  • 永和大王被曝違規 食客心聲:廣告上完美油條8大特徵成空話笑話
    2015年7月16日,3月27日,傳送柜上油條旁邊計時牌顯示9點10分到期,隨後員工更換了計時牌,此時計時牌已經顯示這批油條報損時間為9點30分。永和大王是一家臺式風味的快餐店,目前已經在全國開設了超過300家餐廳,並且成為全天候用餐場所。
  • 餐飲界「富士康」,一年賣出10億根油條,通吃沃爾瑪麥當勞肯德基
    也許你從沒聽說過它,但你喜歡的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華萊士真功夫必勝客黃太吉小肥羊吉野家永和豆漿永和大王……統統都要看它的臉色。這種幕後玩家到底是怎麼「掌控」這群虎狼的?除了麥肯兩家,德克士、華萊士、真功夫、必勝客、姐弟倆、黃太吉、小肥羊、豪享來、吉野家、永和豆漿、永和大王等響噹噹的餐飲大咖,甚至沃爾瑪、大潤發等巨無霸超市,都要看千味的「臉色」。因為一旦千味斷供,它們的早餐和點心就要涼涼了。選擇其他供應商,顧客根本不買帳。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永和大王你一定吃過,但它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曾經他的一個偶然想法成就了如今的年收3億元的快餐店,打造中國麥當勞,這家名為永和大王的快餐店正在逐漸靠近這一目標。他叫林猷澳。1995年,投資五萬美元的永和大王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如今永和大王在全國擁有150家店,年營業額達到了恐怖的3億人民幣。賣油條年收入三億元最初的永和大王主要賣豆漿和油條,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如今擁有工作人員3000名,成為專門從事中式快餐的連鎖店。
  • 感受永和大王正宗臺式風味美食
    3月13日,深圳晚報「百萬市民測評團」來到位於香蜜湖東海購物廣場一樓的臺灣風味品牌餐廳——永和大王,走進後廚重地,實地考察,親測食品安全、為服務質量打分。 消費者眼中的永和大王:好吃!環境好!服務好!
  • 永和大王:中式快餐的崛起之路 5年內門店數量翻一番
    從1995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至今,永和大王(需求面積:180-300平方米)的大王碗logo已經深入人心。在不少人心目中,永和大王是一家主營豆漿、油條的臺灣餐廳,可最新的數據已經顯示,早餐只佔到永和大王2017年營收的不到四分之一,正餐佔據大部分的比例。靠豆漿、油條起家的永和大王正在悄悄轉型。
  • 陸資來臺開「永和大王」 賣牛肉麵
    臺海網12月1日訊 臺「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大陸人士申請來臺投資五百萬元,設立「臺灣永和大王公司」,但因為永和豆漿實在太有名,外界聯想可能以後臺灣街頭買得到大陸人賣的永和豆漿,其實大陸商人開的「永和大王」賣的是牛肉麵,也賣飯和飲料。
  • 人類的悲歡可以相通,豆漿油條如何成為早餐界絕對CP?
    在這之前,臺灣本地人早上喝稀飯、喝米漿,倒是沒怎麼聽說他們喝豆漿。現在的經典臺式早飯套餐:燒餅油條配豆漿同樣也是這一年,老蔣帶著他的殘兵敗將踉踉蹌蹌跑到臺灣,佔島為王,跟著他一起去臺灣的,還有不少老家在北方的士兵。
  • 深圳市永和快餐大王品牌升級為「日月永和」
    (記者:丁雪)深圳市永和快餐大王品牌升級為「日月永和」 啦!2018年4月1日上午10點半,深圳市永和快餐大王品牌升級媒體新聞發布會在永和總部(日月永和東曉店)舉行。▲日月永和董事長王克明(右四)、深圳餐飲商會執行會長王英知(右三)和公司管理層啟動品牌形象升級儀式傳承,功成於匠心。據悉,日月永和最初名為永和豆漿大王,1997年5月在深圳市羅湖區鳳凰路開創第一家分店,開業即受到深圳媒體的極大關注。從此,「一碗香濃的豆漿,一根香脆的油條」的美譽風靡深圳大街小巷,永和成為深圳餐飲市場上的一顆明珠。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 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 然而,六十年代那些開豆漿店的外省老兵,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們在這漂泊的小城裡賣的豆漿,有一天竟然會成為熱門的餐飲品牌,還帶著他們的記憶,回到了大陸。 3 | 永和大王跟永和豆漿,原來不是一家人? 身處大陸的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連鎖經營的「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你也一定好奇過,這兩家到底有什麼關係?故事要從頭說起。
  • 中國梳子大王,18歲沒了右手,今帶著350個殘疾人,一年賣3個億
    難以想像,一把梳子,一年也能賣3個億。如果沒有記錯,超市裡買一把像樣的梳子不到10元,廠家的出廠價可能也就3塊錢,要賣3個億,意味著需要銷售1億把,而像梳子這種家家戶戶都有的耐用品,現在全中國一年也沒有這麼大的需求量,何來3億呢。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 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 。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一來想念家鄉味道,二來為解決生計問題,他們開始在街邊賣起豆漿、燒餅和油條――這就是永和豆漿最早的模樣。但永和豆漿的崛起,卻與上海有關。
  • 從豆漿霜淇淋到豆漿烏龍茶,老牌餐廳永和大王向年輕消費群體靠攏
    作為1995年開辦至今的臺式風味餐廳,以豆漿、油條為主打的永和大王如今又有什麼新的變化?數據顯示,永和大王2018年保持銷售額連續25個月正增長;在保證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正悄悄進行轉型。2個月推出2~3樣新品(不包括季節性的新品),每到過年都有限定季產品。」快樂蜂餐飲集團質量管理部副總監包慶峰告訴記者。雖然每年都會推出新品,但他們的核心產品豆漿和油條,也一直是消費者點得最多的兩樣。記者在長寧區一家永和大王的餐廳現場發現,儘管店面不大,永和大王仍留了6~8個平方米,配備一套器材專做豆漿這個產品。
  • 海底撈、巴奴、永和大王、真功夫…餐飲經典商戰盤點
    從年銷售額50多億的海底撈和年銷售額近10億的巴奴來看,雙方的市場體量使得各自的根基都比較牢固。因此,雙方開展戰役的目標也不是爭個你死我活,而是封鎖與反封鎖,爭取搶佔更大的市場。從雙方開戰的態勢來看,巴奴勢頭正猛、動作不斷,海底撈也不甘落後採取騰訊早期的做法,吸收學習別人的好思路,在模仿的基礎上力求超越。
  • 功夫熊貓相中永和大王,傳統中餐也「網紅」
    1995年,永和大王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餐廳,截至2018年底,已經在全國超過50個城市擁有300多家門店,體量與規模都已經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創新熱門單品,做網紅不簡單在過去一年中創新型店鋪的連續開業,顛覆了永和大王在市場上固有的傳統印象,呈現更為多元化的形態,年輕的氣質,以及國際化發展的態勢,倒是與「功夫熊貓」的「身世」不謀而合。
  • 永和大王加盟,發揚傳統美食新方式
    永和大王是九五年成立的一家快餐企業,主要售賣豆漿油條、以中式特色為主的小吃甜點等,自從企業成立直到如今,全國已經有超過幾百家的門店,覆蓋全國五十幾個城市,2004年時被菲律賓龍頭餐飲企業快樂蜂收購,引進了新型的創業思想和企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