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肥行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

2020-12-16 中國農資網

關鍵詞:

化肥

  中國肥企現在不僅關注全球化肥走勢、對外貿易,也非常關注農化服務、環境保護以及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問題,中國化肥行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中國肥企在國際市場上的角色極具重要性。

  ——米歇爾·普魯道

  9月5日,由中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協辦的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中國高層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是IFA首次專門針對中國會員召開的研討會,參會代表包括29家中國會員企業的高層。同時,中國化肥行業相關協會的代表也作為觀察員出席會議。會上,IFA向參會代表詳細介紹了IFA的職能,以便於企業更好地利用IFA的平臺進行交流。此外,參會代表也對全球化肥走勢、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貿易、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農化服務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本報記者針對此次會議的內容及影響,對IFA生產與國際貿易委員會主任米歇爾·普魯道(Michel Prud'homme)(下簡稱米歇爾)進行了專訪。

  《中國農資》:首先,祝賀IFA中國高層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請您介紹一下舉辦此次會議的目的和意義?

  米歇爾:非常感謝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特別是中化化肥CEO、IFA中國區副主席馮志斌對此次研討會作出的努力,使本次會議成為中國化肥行業一場高質量、高水平的盛宴。這是IFA在中國,甚至是IFA歷史上首次舉辦如此高規格的高層研討會。

  會上,我們向參會代表介紹了IFA的職能和服務內容,從而使會員能夠充分利用IFA的平臺進行國際交流。事實上,近5年來,中國許多氮肥、磷肥鉀肥複合肥行業的領頭企業加入了IFA,但我們意識到,大多數會員僅了解到我們活動和服務的部分內容,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儘可能地參與到IFA所有的活動中來。2005年之前,中國在國際肥料市場上並不活躍,但在2005年之後,中國化肥企業不僅是在進口方面,而且在國際市場上的供應和貿易往來也逐漸頻繁。同時,近幾年來,中國化肥行業發展迅速,產量大幅增加,許多大企業的投資力度非常大。我們認識到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角色極具重要性,我們也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對IFA來說,我們不僅需要中國企業的加入,同時IFA也希望加強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繫,這是此次研討會的首要目的。

  此外,我們還向參會代表介紹了未來的國際化肥行業的新建項目和對國際市場展望,向他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我們也邀請了中國有代表性的企業高層在會上作報告,提出中國化肥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而使IFA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現狀,以便於我們在未來進行國際市場分析時充分考慮到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

  總之,為中國企業搭起與國際市場溝通的橋梁是IFA在中國舉辦活動的主要目的。為此,IFA還將於11月2-4日在海南三亞舉辦亞太化肥企業交流會,為非會員企業提供交流的機會。

  《中國農資》:此次會議聚集了中國化肥行業中許多精英人物,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您認為中國化肥行業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米歇爾:參會代表交流的內容非常廣泛,我很高興大家不僅關注全球化肥走勢、對外貿易,還主動提出農化服務、環境保護以及資源利用等問題,中國化肥行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

  首先,中國化肥企業越來越重視對農技人員和農民的培訓。中國農民缺乏關於如何最有效利用化肥的知識,化肥企業需要向他們傳播專業的農技知識。目前,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開始有起色,但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很不成熟。適當的培訓可以有助農民提高肥料利用率,在達到增產目的的同時減少汙染,最終使農民對自己施用肥料的情況負責任,這是整個化肥行業的任務。參會代表在研討會上多次提出這個問題,我們認識到這一形勢對中國市場來說非常緊迫。IFA可以對工程師進行培訓,向技術人員提供工作室、分析數據讓他們進行試驗和操作,會提供一些文件來保證他們向農民傳遞信息的準確性,還能夠根據國際相關企業和機構的經驗來告訴我們的會員如何培訓農民,我們希望增強行業對培訓的意識。

  另外,環保也成為中國化肥企業關注的熱點。因為環境管理將對化肥行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是這個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生產化肥不僅涉及糧食安全,同時還包括採礦、加工、回收過程中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因此化肥行業也應對環境負責。近幾年,全球範圍內有很多化肥項目因為環保問題而關閉,不僅出現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家,還包括中國的企業。但我認為,這對化肥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考慮環保問題可以促使他們提高化肥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率,而長遠來看,只有進行合理調整的企業才能最終存活下來。

  除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許多企業也非常關心對資源的掌控能力。譬如我們分析近期國際化肥巨頭的動向,他們就為了獲取資源,在海外進行大量投資,來保證對化肥生產資源的供應。我們意識到,現在一些中國企業也開始進行這方面投資,他們也在討論國內擴產、國外投資和進口的策略等。資源對每個國家和企業都非常重要,當國內資源稀缺時,企業都會積極在海外進行投資,中國也會遵循這個規律。

  《中國農資》:既然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有許多企業積極投資化肥行業,那麼未來幾年內國際化肥市場供需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

  米歇爾:根據IFA最新公布的《世界農業形勢和肥料需求中期展望》以及《全球肥料與原料供應/需求平衡》報告,未來5年內,全球化肥供應量和需求量都將增長,如果新增產能項目不受非人為因素影響,那麼供應量增速會大於需求量。

  全球肥料需求旺盛,2009-2010年度,除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外,全球其他地區的肥料消費量均有所增加。估計2010-2011年度全球化肥需求量會增長5%,達到1.721億噸純養分,其中氮肥和磷肥將分別增長2.1%和6.7%,而鉀肥需求將增長15%,但鉀肥需求量依然比2007-2008年度水平低150萬噸。預計2011-2012年度全球肥料需求量增長速度同比較為緩慢,增加2.5%至1.764億噸,其中鉀肥的需求增加5.5%至2007-2008年度的高點水平,氮肥和磷肥需求增長速度分別為1.8%和2.1%。未來5年,全球農業前景向好,仍會刺激肥料需求增加。到2015-2016年度,全球化肥需求預計將達到1.911億噸純養分,平均每年增速將達到2.6%。未來5年,肥料需求量增長最快的地區將依次為拉丁美洲、東亞、北美和南亞。

  雖然需求量迅速增長,但在未來5年內,全球範圍內有大量新建項目開工,可以滿足需求量。IFA估計2010-2015年肥料行業將上馬250個項目工程,共吸納投資880億美元。氮肥方面,中國、西亞和北非的氮肥產能將持續增長。到2015年,全球合成氨產能將達到2.296億噸,產能增長主要出現在東亞、非洲、西亞、拉丁美洲和南亞。2014年以後氮肥過剩可能會加速,2010-2015年全球氮肥供應平均每年增速將達到3.7%,而需求增長僅2.3%。其中,尿素供應增長最快,2010年全球尿素供應量為1.52億噸,2011年1.556億噸,預計2015年為1.905億噸,5年內平均年增速達5%,全球市場將出現大量潛在過剩,而尿素新產能也將驅動合成氨產能增長。磷肥方面,2011年全球磷肥供應較為緊張,但隨著磷肥新項目的上馬,磷肥過剩將在2014年後凸顯。預計2012-2014年全球磷肥平均每年過剩180萬-230萬噸(折純),隨著2014-2015年度某個大型產能項目的計劃投產,2015年磷肥過剩將擴大到290萬噸(折純)。而2011-2013年,二銨供應一直比較緊張,每年潛在過剩量不到100萬噸,預計2014年過剩130萬噸二銨。鉀肥方面,供應與需求將同步增長,但到2014年,可能開始出現產能過剩。2011-2015年,有近30個來自現有生產商的相關項目在建。預計全球鉀肥產能將從2010年的4270萬噸(折純)增長到2015年的5960萬噸(折純)。到2015年,北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供貨區域,佔全球潛在供應量的39%,其次是東歐、東亞、西亞和拉丁美洲。如果全部規劃項目按計劃完成,到2015年,全球鉀肥過剩量可能達到近1600萬噸(折純)。
 
 

相關焦點

  • 中國英語考核體系將逐步同國際接軌
    本人供圖日前,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聯合發布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與雅思、普思考試對接研究結果》(以下簡稱《結果》),這意味著中國的英語考核體系將逐步同國際考試接軌,將為中國學生和應聘者在雅思、普思等英語考試之外,提供另一種衡量英語水平的選擇。
  • 史丹利化肥:中國複合肥行業的領跑者
    全媒體記者 宋玉 通訊員 劉旭耀說起史丹利化肥,只要是對農業生產稍有了解的,就會知道這個鼎鼎大名。對我們駐馬店人來說,只要一說起化肥,就會想起史丹利化肥。而農民們用化肥時,也會迅速想起這個名字。事實上,史丹利化肥公司是中國複合肥行業的領跑者。作為這樣一個擁有「領跑者」稱號的企業,史丹利化肥公司先後創造了四個讓人刮目相看的「中國第一」——第一個「中國第一」,是該公司擁有中國第一條尿基高塔複合肥生產線。第二個「中國第一」,是該公司生產出了中國第一代高含量(54%)複合肥。
  • 中國電視劇日漸與國際接軌:情感契合是關鍵詞
    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越來越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中國電視劇從內容到製作都日益與國際接軌,其「出海」圖景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題材從單一走向多元;受眾面開始從狹窄向寬廣掘進;播出平臺也逐漸從小眾的衛星頻道進入海外的主流頻道、黃金時段。
  • 《這就是中國》:與國際接軌?有些領域應該反過來
    比如,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過去被看作是超級奢侈品的小轎車在中國迅速普及,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也開始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逐步成長起來。在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中國有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的可能。
  • 中國英語能力標準接軌國際考試
    原標題:中國英語能力標準接軌國際考試  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與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聯合發布雅思、普思考試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對接研究結果,標誌著中國英語語言能力標準與國際考試接軌。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首個面向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能力標準,將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能力從低到高劃分為「基礎、提高和熟練」3個階段,共9個等級。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有些方面,我們要與外部世界接軌;有些方面,不要接軌;有些方面,是外部世界要與中國接軌。」 「在精神領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張要『與國際接軌』,我則認為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 與國際接軌?有些領域應該反過來
    比如,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過去被看作是超級奢侈品的小轎車在中國迅速普及,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也開始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逐步成長起來。在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中國有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的可能。
  • 中國城市怎樣與國際接軌
    真正能與國際「接軌」的城市,往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相當的實力和高度的自信  文/祁嘉華  「接軌」本是一個交通術語,專指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道路或鐵路軌道連接起來,形成新的運行體系。隨著學科交叉的日益廣泛,「接軌」一詞也進入到建築領域,提出城市建設要與國際「接軌」。  從最初的嘗試到後來的全面鋪開,和國際接軌一度成了中國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高樓林立、寬街大道、霓虹閃爍,走在這些城市的街道上,遠望近看,確實很現代,確實也很不「中國」。
  • 與國際慣例「接軌」不要接歪了
    (見11月9日《武漢晨報》報導)  造成了進錯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是武漢市為了創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並與國際慣例接軌,全市近千座公廁全換上了新標識牌,男廁標牌是穿西服的男子圖像,女廁是一個穿裙子的女性圖像,過去的標有「男」、「女」等中文的標識都沒有了。而在武漢市其他經營場所內,廁所的標識更是五花八門:菸斗、高跟鞋;長發、短髮……這些加大了入廁者的辨識難度。
  • 大慶"英語測評"模式與國際接軌
    日前,從大慶市教育局獲悉,第三屆語言測試與評價國際研討會暨第五屆英語語言測評「新方向」研討會系列專場將於本月25日在大慶市舉行。作為系列專場全國唯一的非省會城市,大慶市英語測評領域發展動態將接軌國際、集中展示。
  • 中國高考成績與國際接軌?國內外錄取時間差成障礙
    中國高考要與國際接軌了?(資料圖)中國日報網5月25日電(劉宇) 隨著中國赴國外讀書學生人數的增加,高考成績越來越成為外國大學考評中國學生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且教育部近日表示正在努力推動中國高考成績讓國外認可。中國高考是要與國際接軌了嗎?
  • 與國際接軌,與行業同行:深圳技術大學打造標準化人才教育高地
    幾天前,歷時一周的2020年中國IEC青年專家暨國際標準化青年英才選培活動落幕,業內頂尖專家、研究學者、青年英才在這一周時間裡,為中國標準化事業的推進,進行了一場場才智啟發和知識碰撞。活動選拔出的一批青年專家,將代表國家參與標準化事業的全球競爭。
  • ICPA(國際註冊會計師)已經走入中國的會計師認證行業
    例如就會計師行業而言,目前我國推出註冊會計師考試,在行業標準和人才考核等方面正在逐步與世界接軌。與此同時,一些跨國的會計師機構如ICPA(國際註冊會計師)也正走入中國的會計師認證行業。為進一步加強國際會計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並影響國際會計標準的制定,不斷提高我國會計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好地為我國經濟走出去服務,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應當加快國際化會計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
  • 新洋豐發布全新LOGO 詮釋化肥行業綠色發展新趨勢
    近日,在新洋豐2019年度秋季營銷峰會上,新洋豐首次發布公司全新品牌LOGO,新LOGO由蓬勃生長的葉脈以方正之態構成主體,詮釋了化肥行業的綠色發展新趨勢。  據介紹,綠葉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感恩與敬畏。
  • ICPA(國際註冊會計師)已經走入中國的會計師認證行業
    例如就會計師行業而言,目前我國推出註冊會計師考試,在行業標準和人才考核等方面正在逐步與世界接軌。與此同時,一些跨國的會計師機構如ICPA(國際註冊會計師)也正走入中國的會計師認證行業。  為進一步加強國際會計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並影響國際會計標準的制定,不斷提高我國會計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好地為我國經濟走出去服務,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應當加快國際化會計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
  • 現代牧業「2小時牛奶」活性指標接軌國際
    中國奶業協會專家顧佳升指出,與國際標準接軌、用「熱處理強度」來衡量牛奶品質,防止過度熱加工對牛奶的傷害,是提升國內牛奶產品的品質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國內的認識普遍不足、實現難度極大,曾讓他一度三緘其口。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 中國正在大量購買美農產品;中國生物有機肥行業沒有巨頭
    【熱點】白宮官員:中國正購買美農產品 數量巨大前所未有根據《中國日報》報導: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在白宮接受採訪時表示,美方對協議很滿意,協議仍然完全有效,中國正大量購買美農產品,數量巨大前所未有。更多關注農業、食品、農業科技、生鮮領域的新政策、創新、新商業、新布局,請閱讀由【農業行業觀察】編輯團隊梳理的價值信息:1、中化化肥:向現代農業借款10億近日,中化化肥公布,該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中化化肥(作為貸款方
  • 醫學會收費8.2億 別拿「國際接軌」說事
    作為中國社會組織中的百年「老字號」,中華醫學會最近被曝出通過召開學術會議兩年收取醫療企業贊助費8.2億元。衛生計生委主管的某事業單位的一位項目主管告訴記者,企業贊助社會組織辦會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非常普遍。「社會組織辦會的目的是促進學術交流,政府不給出錢,那就只好找企業談贊助了。這些說起來也是跟美國學的。」
  • 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發布智庫報告看化肥農藥農機全球市場...
    化肥、農藥、農機是農業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為世界人口提供有效、安全的食物供給作出了巨大貢獻。近日,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發布智庫報告《海外農產品(000061,股吧)市場研究(農資類)》,重點從全球視角,對化肥、農藥、農機等主要供需形勢、貿易情況以及行業發展態勢等開展分析研究,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涉農企業走出去提供重要的參考。
  • 口述要素市場開放|蔣以任:重要的是與國際接軌
    上海鑽石交易所是中國對外開放進程中一個成功而典型的案例,它的設立涉及上海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建設的具體操作,如何打破外貿、財稅、外匯、海關等固有規制,與國際慣例接軌,決策者們大膽闖、大膽試,走出了一條部市合作、部委聯合的協同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