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留學經歷 一段曲折求學路

2020-12-16 人民網教育

  從學醫轉到學商科,從學商科又變成學數學,許曉雨的「糾結」與「反覆」,也代表了一部分學子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的複雜心態。

  從決定留學開始到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正式安頓下來,回顧這段留學經歷,許曉雨覺得用「曲折」二字形容最貼切。

  

  入學半年決定出國

  留學之前,許曉雨已經在蘇州大學醫學部讀了半年。「讀了半年之後,我感覺醫學專業不太適合我,就想換一條路。」

  許曉雨的專業是臨床藥理毒理研究,將來大概率發展方向是從事研究工作。「我其實很喜歡這個專業,當年高考填志願時,我曾跟父母說『如果沒有被錄取到這個專業,我就不念了』。」

  但正式接觸醫學專業之後,她發現跟她的想像不太一樣。對於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實驗是重要的學習內容,整天泡在實驗室是醫學生的常態,但是許曉雨卻對此不太習慣。「我的專業是一個交叉學科,涉及臨床、生物、化學、物理、數學等多個方面,常常需要做化學分析實驗,而且一做就要很久。但在實驗室裡,我呆久了會害怕。」許曉雨說,「有的人害怕坐電梯,有的人害怕走夜路,而我則害怕呆在實驗室。」

  不過,許曉雨說,害怕呆在實驗室只是自己轉換專業的一個原因,深層次原因還是自己熱情的喪失。「這個大學、這個專業是我一直渴求的,但是被成功錄取後,原來的那種熱愛和激情反而『冷』了下來。」她坦言。

  「我是一個很活潑的人,很喜歡交流。但是這個專業需要靜下心來做實驗,所以我覺得自己不太適合。」

  北半球到南半球

  不打算繼續讀下去,那未來該走向哪裡?許曉雨決定出國留學。

  「父母希望我去美國留學,但美國的大學多數是9月入學。我當時已經考了雅思,不想再等1年才能入學。」許曉雨說。在綜合考慮了地點、申請時間等諸多因素後,她決定去澳大利亞。

  相比於美國,澳大利亞在入學時間上更為靈活。「澳大利亞的大學分兩個學期,3月或8月都可以入學。只要學校不關閉申請通道,隨時都可以申請。」

  「我是在拿到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和澳洲國立大學3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之後,才告訴父母我決定去澳大利亞留學的,可謂『先斬後奏』。但是父母不想讓我去,這期間我們爭吵過很多次。」為此許曉雨還申請了校方的延後入學。在自己的「軟磨硬泡」之下,父母終於點頭,許曉雨收拾行囊,終於踏上了自己的南半球留學之旅。

  「換專業、定留學國家,一切可以算是機緣巧合。」 許曉雨笑著說。

  從商科轉到數學

  許曉雨沒想到的是,她的「曲折」求學路還沒結束,更「曲折」的還在後面。

  來到雪梨大學之後,她又經歷了一次轉專業。

  「一開始我申請了醫學院和商學院,兩個專業的申請都通過了。」有了之前學習醫學的「前車之鑑」,許曉雨雖然申請了醫學,但還是擔心重蹈覆轍。久經思量後,她決定選擇商學院,「雖然學習原專業更熟悉,更容易上手,但我內心深處卻想嘗試不一樣的專業,畢竟全新的環境也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不過許曉雨發現,轉商科專業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商科要看的內容範圍很廣,需要寫很多論文,我覺得自己更適合於專攻某一方向。」得益於之前學習醫學時的數學基礎,「再跳一次」的想法開始在她的腦海中浮現。

  這次,許曉雨決定轉專業學習數學,「我覺得數學沒有商科那麼繁瑣,也不用寫很多論文,我認為更適合自己。但是,事實證明我又想簡單了。」

  轉學數學之後,許曉雨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數學的資料太難找。商科雖然要查找很多資料,但商科資料卻比數學資料好找得多。「讀商科的人很多,有關資料查找起來也更方便,周邊的同學朋友也能提供一些建議。但數學不一樣,遇到困難很難找到人幫忙。」除此之外,寫論文的量雖然少了,但難度卻增加了,「我學的是純數學,是關於數論方面的,需要寫很多定理論證,真的很難寫。」

  即便這樣,許曉雨也不打算再轉科了。「我現在要是再轉專業,就要從大一重新開始讀,以前在蘇大的朋友今年都要畢業了,我不能老在大一耗著。終究要選定一個方向堅持讀下去,這樣才能做出成果啊。」她感慨地說。

(責編:郝孟佳、熊旭)

相關焦點

  • 兩周後,情路充滿了曲折、坎坷和坎坷,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愛情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兩周後,經過情路的波折和起伏,舊愛會回來的。巨蟹座巨蟹座是重義的著名標誌,雖然他們通常不喜歡說話,但他們經常獨處,即使當他們與他人交流時,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巨蟹座的心是非常溫柔和體貼的,當你和巨蟹座相處時,他們總是能照顧好你的每一種情緒,巨蟹座總能讓你依賴。
  • 成信學子楊文韜USC大學求學經歷分享
    今天,光小電將為大家講述一位成信大優秀學子楊文韜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從不適應到逐漸熟悉融入USC大學的求學經歷。希望同學們能從楊文韜學長堅持不懈的求學經歷中有所感想,並以之為榜樣,努力學習!對於接受了十幾年應試啞巴英語教學的楊文韜,印度口音的英語成了他求學路之路上一道巨大的障礙。為了跟上其他同學的腳步,他白天上課,晚上回家補課程回放。很多時候回顧完已經是半夜兩點了。就這樣在楊文韜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拿下了這門課程,得了他碩士生涯的首A。第二門課程同樣,在他刻苦學習之下,拿下A,保住了第一學期的滿績點。
  • 【個人經歷分享】求學之路
    一個有知識的公眾號ID:rakuegaku今天,包包老師來跟大家講一講自己的求學之路        包包老師的求學經歷還是蠻中規中矩的,小學時普通的重點小學,初中是普通的重點中學,高中是普通的重點高中,大學是普通的重點大學。像大多數的孩子一樣,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忙忙碌碌的青少年,慌慌張張的青年,以及快要步入的不知所往的中年。一切都顯得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直到……我有機會出國,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 中國版「風雨哈佛路」:哈佛學霸Molly的求學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但上官華珍,這個從福建農村走出來的普通女孩,最後進入到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的求學經歷卻讓我們看到:「階層固化「只是不願下苦功夫努力的人的藉口。 作為艾威達(IA_EDU)在合作學校重慶十八中的校外導師,不久前,Molly在線上給學生和家長舉行了一場講座,她的經歷激勵同學們奮進,她的建議也實實在在幫助同學提升學習效率。
  • 【我與南開的故事】父親王積濤的九所大學本科求學經歷
    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父親王積濤的九所大學本科求學經歷王 靖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
  • 通過信封看歷史:清華學子艱辛求學路
    但由於「京廣線不通車」,這位學子只能從上海繞道回北京,可見求學路之艱辛。為何「京廣線不通車」?原來與1975年8月8日的板橋等水庫潰壩引致的洪水有關。河南板橋水庫於1951年4月開工建設,1953年6月竣工。
  • 詳解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求學路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留學(課程)雜誌」(liuxuezazhi)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進行了會面,這個會面時隆重的、歷史性的,同時也是很有趣的。(這絕對是臺灣記者的說話風格……)我們先不分析兩岸關係這種話題,今天二位先生能夠創造這樣的歷史時刻,想來是和雙方自身的過往經歷有關的,正所謂"過去成就了現在的你",今天就來講解一下兩岸領導人的教育經歷。
  • 高考路上求學途徑多,與高校擦肩而過的低分考生,路在何方?
    2020的高考已經開始進入火熱的錄取階段,高考成績揭曉後,就出現了「幾家歡樂幾家愁」,能考上好大學固然高興,但是目前還有高考不理想的同學都在為學校而奔波,他們的前路在何方呢?成績不代表全部,也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上好的學校,沒有任何的出路,自己不能輕視自己、更不可以放棄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曲折和坎坷都是在所難免,而不取決於任何人。
  • 大學群聚感染增加 中國留學生艱難中開啟法國求學路
    雖然第二波疫情暴發已無可避免,仍有不少中國留學生還是堅持原計劃,繼續法國留學計劃。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路會遇到哪些曲折?留學心態上又會產生哪些變化?記者採訪了三位中國留學生子非、曉林和端白(名字為化名),其中子非9月來到巴黎開始她的博士學習之路,曉林則剛做好行前最後準備,於19日踏上赴法旅程,而端白在國內已開始網課學習。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計劃碰到了哪些意外?
  • 疫情時代,愈加「內卷」的求學路
    來源:考博圈 作者:遠方的呼喚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久久不散,給數十萬學子的出國求學路平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外部環境的日益緊張,主要留學目的國的經濟衰退,地方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等等因素疊加,使得隨全球化浪潮蓬勃而起的留學熱不得不暫時降溫。
  • 「鋼琴詩人」傅聰離世 回顧生平看藝術生求學路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學習過古典音樂,並且發展成職業演奏家、音樂家,查看這些藝術家的求學經歷,會發現大多都有過留學經歷,其中很多就是在英國的音樂學院學習的,那英國的音樂學院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英國9大頂級音樂學院1.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音樂學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簡稱RAM,是倫敦大學聯盟成員之一。
  • 外媒:大學群聚感染增加 中國留學生艱難中開啟法國求學路
    雖然第二波疫情暴發已無可避免,仍有不少中國留學生還是堅持原計劃,繼續法國留學計劃。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路會遇到哪些曲折?留學心態上又會產生哪些變化?歐時記者採訪了三位中國留學生子非、曉林和端白(名字為化名),其中子非9月來到巴黎開始她的博士學習之路,曉林則剛做好行前最後準備,於19日踏上赴法旅程,而端白在國內已開始網課學習。疫情之下,他們的留學計劃碰到了哪些意外?
  • 2021留學工具書成功發布,業內大咖與留學家庭分享求學就業九大心法
    此次發布會以「全球變局下的留學策略」為主題,討論了新變局下「留學策略如何進行」以及「留學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同時也請到諸多名校學生家庭分享求學經歷,為家長解惑。外灘君總結了本次發布會幾大精華,以饗讀者。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 「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 曲折求職路收穫的不只是崗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之路格外曲折。然而,「危」中也有「機」,不少畢業生在 「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收穫良多。困境少年求職難,多方合力來關心為求學,他一直堅持打工,每天超過6個小時;為盡孝,他將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和殘疾父親從南京接到身邊照顧。去年9月,揚州大學大四學生李東明的勵志故事引發社會關注。去年12月,李東明參加研究生考試,由於起步晚,考試中數學拖了後腿。考研失敗後,李東明一度十分沮喪。
  • 為圓留學夢,他準備十三年,攜妻帶兒遠渡重洋,奮戰哥大收穫成功
    認識一位朋友,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便只身前往海外求學。十數年匆匆過去,當年那個與人交談時,總是有些含羞的小留學生,已然成為了活潑開朗、待人熱情的成熟男士。他說,海外留學的那幾年,教會了他很多東西,也正是孤身一人的求學生涯,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
  • 一個普通的孩子的研究生求學路
    從三年幼兒園開始,到現在研究生二年級,我已經將我的四分之一的人生投資在了求學路上。回顧這將近二十年的求學歷程,有坎坷有收穫,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再堅持一下,就是未來。於是在大學期間,我無所事事,萬念俱灰,勉為其難的度過了大學四年時光(此處經歷複雜,有時間可以再寫一篇文章詳細敘述)。大學最後一年,我問自己,就這麼渾渾噩噩的畢業?
  • 控制專業老師申請美國麻省理工訪問學者的曲折經歷
    簡介:當S老師從美國麻省理工(MIT)訪學順利歸來的消息傳到知識人網,老師們回顧當時曲折的申請經歷,不禁感慨:有志者、事竟成;能獲得這來之不易的邀請函,正是由於我們的鍥而不捨,執著堅持。接著S老師先嘗試申請了留學基金委1月份的訪問學者申報,但未獲得批准。好在我們還有西部計劃項目接盤,結果這次順利獲批。拿到資助證明後,我們聯繫對方辦理接收手續,即2019表格時,麻煩來了。回覆郵件的是導師的同事,稱:該導師已經離職,不在麻省理工了,故實驗室不能接收S老師過去訪學,表示非常遺憾云云。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又稱留美幼童的曲折求學路
    根據洋務運動的切實需要,第一批留學生主要學習科技、工程等辦洋務急需的學科。考慮到語言問題,最終決定選10歲到16歲的幼童出國。因此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按照計劃,首期留美幼童名額為120名。從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預計留學時間15年,經費一律由清廷支付。
  • 回顧2020,你的熱詞是什麼?
    2020已結束,回顧這一年發生的眾多大事件,千言萬語都凝練成了一個個「熱詞」。這些詞彙不僅鐫刻在大眾的記憶之中,很多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中英文相互映照之時,是否又讓你回憶起了那些難忘的瞬間?
  • 《套馬杆》背後還有這樣一段曲折的故事,烏蘭託婭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能烏蘭託婭經歷過如歌中所歌頌的愛情,感受過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盡情馳騁的快樂,所以她才能把這首歌演唱的這麼好,直擊聽眾心房。可以說,這首歌成就了烏蘭託婭。但一提到這首歌,很多人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兩個傻傻分不清楚的人,烏蘭託婭和烏蘭圖雅。她們都是演唱過這首歌的人,烏蘭圖雅是第二演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