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蘇蕾高山學院 | 圖源Wikipedia
寄宿學校是歐美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伴隨上百年的頂級私校寄宿教育,也有從來沒停止的反對聲音。寄宿學校綜合症引發的心理問題,高發的校園霸凌和性侵事件,被英國工黨批判為「封建教育制度」。隨著英國私校進入中國市場,歐美的頂級寄宿教育,如何在中國落地,是民辦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前段時間,李嫣留學瑞士私立寄宿學校的新聞,讓瑞士的頂級寄宿學校又刷了一波瘋狂討論。面對77萬人民幣一年的天價學費,大家無不咋舌。
李嫣的學校叫博蘇蕾高山學院(College Alpin International Beau Soleil),是瑞士著名的私立寄宿學校,建在阿爾卑斯山旁,同學來自世界各地。
這些頂級私立寄宿學校讓背景相似的學生有了超越教育之外的交際空間,為學生長期發展提供了重要而寶貴的社會資源。
在寄宿學校發源地的英國,雖然進入私立寄宿學校就讀的學生人數僅佔總人口的7%,但在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組建的內閣中,私立寄宿學校畢業生和公立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達到了64:36。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更是培養了英國四分之三的首相。
因此,這些私立寄宿學校都堪稱培養精英的搖籃,或者牛劍藤校等世界名校的預備學校。
然而,反對寄宿教育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那麼這些寄宿制的私校到底怎麼樣?它們是怎麼產生的呢?在中國辦寄宿學校,又需要注意什麼?
最早的寄宿學校產生於英國中世紀。
在當時的英國,人們為了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會把男孩子送到修道院或當地大家族家中學習,因為在這些地方通常有精通文學的神職人員。
後來,教皇命令所有修道院,如威斯敏斯特,提供慈善學校給窮人的孩子就讀。慈善學校最早的時候是為比較貧窮人家的子弟提供教育,資金來源於個人捐助者。
慢慢地,這些學校不再僅為貧苦的孩子提供免費教育,而是開始面向社會招收繳費學生。為了籌集更多資金,資金來源也從單純的個人捐助轉化為個人捐贈加學生繳費的模式。
這種可以公開招生,而不受特定宗教、種族或地區限制的學校即為 「公學」 。
繳費的學生不斷增多,學校逐漸開始給學生提供食住宿和用餐安排,從而發展為寄宿學校。
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寄宿學校的概念開始盛行。越來越多在海外的英國上層社會人士在為軍隊和政府服務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英國本土接受教育,越來越多的寄宿學校因此應運而生。
寄宿學校發源於英國,並隨著大英帝國的擴張帶到了它的殖民地——美國。
美國寄宿學校的運作是模仿英國的寄宿學校。最早的美國寄宿學校像英格蘭地區的學校一樣,幾乎都是專為信仰基督教的富有的白人家的男孩而開設的。
工業革命帶來了財富的重新分配,也讓交通狀況得以改善。19世紀,寄宿學校以空前的速度增加。
美國的這些寄宿學校們為美國的中上層階級提供服務。那個時代沒有標準化考試,因此對頂級大學的招生委員會來說,優秀的中學背景是學生最強有力的學歷證明。
因此,深厚背景的寄宿私校成為美國中上層階級的孩子進入最優秀大學的便捷通道。到今天,很多知名的寄宿高中和一些頂尖大學間仍舊保持著密切關係。
在擁有最多寄宿學校辦學經驗的英國,寄宿學校已成英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2013年統計顯示,全英國有13.1%的小學生就讀於寄宿學校,共計66776人。這些寄宿學校為英國各界培養了各色頂尖人才。
不過,反對寄宿教育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
英國心理治療師Joy Schaverien,對從1950年到1990年之間就讀於寄宿學校的數百案例進行了追溯研究。
該研究顯示,寄宿學校的孩子常常感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如同經歷「喪親之痛」而感到沮喪與無助;同時,親子關係的不良模式還會影響成年後親密關係的建立,導致幸福感缺失。
Joy Schaverien在2011年提出,孩童時期就被送往寄宿學校的孩子到了成年會引發心理問題。
更指出,寄宿學校裡的孩子,其情感需要與想法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關注與滿足,加之寄宿生活的封閉性,從而出現一系列的「寄宿學校綜合症」。
英國國公學寄宿學校畢業,又曾做過公學老師的尼克·杜福爾,為私校寄宿學生做了25年的心理治療工作。2014年,他為《衛報》著文《為什麼寄宿學校培養了糟糕的領導者》,同樣指出,這些年幼的孩子,從小為了適應寄宿生活而引發的一系列心理行為問題。
校園欺凌
低齡學生的身體與性安全是是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問題。研究者J Schaverien則指出,寄宿學校引發的問題還包括校園欺凌與性侵。
校園欺凌在各個學校的各年齡段均有出現。
但寄宿學校學生24小時待在一個校園中的封閉式的環境,為校園欺凌提供了溫床。
再加上寄宿生活削弱了學生與家長的情感連接,遭遇欺凌後很多孩子會隱藏情緒和感受,從而在別的地方出現行為或心理問題。
多項研究表明,長期遭受欺凌的孩子,往往存在低自尊水平,進而發展出抑鬱、焦慮、社會退縮,物質濫用等問題,更有誘發精神障礙,引發自殺行為等。
一項對印度寄宿學校的研究發現,大約有33%的寄宿學生在遭受欺凌後的1個月產生自殺意念,另有23%的孩子曾有過自殺企圖。這觸目驚心的數據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性侵
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就是寄宿學校的性侵。
校園欺凌是來源於同齡人的,而性侵則來自於老師這一神聖的職業,學生遭受的來自於教職人員的軀體傷害、性虐待、同性戀行為,以及不安全性行為等。
早在2014年就有英國媒體披露,十所私校和20所私校預備學校(小學)都有性侵案件發生,且多半發生在寄宿學校。
並且,根據警方統計,2012年來,有425人被指控在英國寄宿學校進行性侵,迄今為止至少160人被起訴。170人被指控歷史性虐待,125人被指控最近對兒童進行性侵襲。
2018年英國伊頓公學前舍監兼老師Raef Payne被曝參與了交換裸體兒童照片的派對,而且與多名男子交換了裸體兒童的照片。
同年,ITV更是播放了名為《寄宿學校:秘密恥辱—曝光》的紀錄片。
該紀錄片曝光了包括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曾經就讀的英國最古老最優秀的小學,阿什頓學校Ashdown House曾經發生的教師性侵學生的行為。
今年9月,英國工黨影子內閣教育大臣瑞納爾要求解體私立寄宿學校,並有工黨成員批評這些寄宿制的私立學校是「封建教育制度」。
儘管寄宿學校有諸多弊端,卻仍舊是眾多中產階級精英家庭的首選。
例如,英國的前任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和現任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都畢業於伊頓公學。因《神探夏洛克》為大家所熟知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則畢業於哈羅公學。
再例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畢業於美國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學(Phillips Exeter Academy),大小布希畢業於美國安多福菲利普斯中學(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瑞士更是把國際學校作為其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比如文中開頭部分提到的瑞士寄宿學校博蘇蕾高山學院College Alpin International Beau Soleil,雖然學費是英國寄宿學校的1.5倍、美國寄宿學校的2倍,仍被各國政要、跨國公司高層乃至於歐洲王室的青睞。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美國寄宿中學班級平均人數在25人左右,有些學校在15人左右。英國寄宿中學初中階段一般15人左右,到了高中階段就只有8-10人;部分課程大概3-4人。瑞士的寄宿學校則大多8、9個人一個班。
小班化的教學得以讓老師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在申請大學階段不少學校會給每個孩子專門配備導師,把關孩子的申請材料。
這樣的精細化的服務是一般公立學校難以具備的。
判斷一個學校好壞最直接的標準就是該校的學術成績。
2019年,GCSE考試中,威斯敏斯特公學有90.9%的學生取得了A*,98.6%的學生取得A;A Level和Pre-U考試中,83.5%的學生取得了A*-A的成績。而且,牛津、劍橋大學升學率常年保持近50%。
2018年,聖保羅公學學子在A level和Pre-U考試中,有51%獲得了 A*,82.4% 獲得了A*-A。
在美國頂尖寄宿美高學校,同樣提供著卓越的學術教育,讓中國家庭趨之若鶩。
在英式寄宿學校,有負責專門管理學生生活的管理人員,稱為「校監」,校監在學校是僅次於校長的存在。
如果說校長和科目老師負責學生的學術教育,那麼寄宿學校的校監和生活老師負責的就是學生的生活教育。
學術與生活相結合,才是「全人教育」。可以說英國的寄宿教育體現的是尊重、自由和信任的「教牧式關懷(Pastoral Care)」。
寄宿學校往往擁有得天獨厚的校園環境,可以擁有更廣闊的戶外場地,可以進行騎馬、帆船、滑雪等戶外運動。
例如,在瑞士,不少寄宿學校建在阿爾卑斯山旁邊。除了窗外無處不在的阿爾卑斯山的美景外,學校每年夏天會組織爬山徒步,冬季則是滑雪。
又例如,坐落於溫莎小鎮的伊頓公學校園裡面和周邊有大片草地和空間,有六七個專業運動場,還有一個很大的湖,因此在伊頓公學有一項源於18世紀末的傳統運動——划船。
自從2003年第一家英國私立學校——德威中學(Dulwich College)來華開設分校後,英國私校便紛紛開始湧入中國。
繼德威之後,惠靈頓、哈羅、赫德進駐,近兩年有康德、萊克頓、威斯敏斯特等。我們看到了不少英式寄宿學校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落地,寄宿教育理念也廣為其他國際學校借鑑和採用。
不過,針對以上諸多反對的聲音,如何因地制宜發展中國寄宿學校,仍是民辦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頂思」,作者Jade。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頂思;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