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國的漢字一樣,拉丁文字的產生,發展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印證。在原始的人類活動中,人們通過一些簡單的圖形來傳遞信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象形文字,但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和想法就難以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因此便出現了用以表達較為抽象概念的表意文字。
一、拉丁字母的形成
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便開始使用象形文字。他們還創造了完備的購置方法,其中包括24個子音字符。儘管這些音符沒有發展成為後世的字母文字,但卻對字母文字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800年間,腓尼基人以埃及象形文字為基礎,從已有的象形文字和表意符號中提取字首作為發音字母,創造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共22個輔音,沒有元音。
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臘人採納了腓尼基人的字母方式,以幫助他們保存、記錄知識,同時他們也認識到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不足,於是進行刪改,創造了共24個字母的希臘字母文字。
公元一世紀,古羅馬人攻佔希臘,並完全搬用了希臘文明。包括文學藝術,詩歌,音樂,宗教等。羅馬採用了希臘字母中A,B,H,I.K,M,N,O,T,X,Y,Z,修改了另外的C,D,G,L,P,R,S,V八個字母,同時增加了F,Q ,最終完善成具有23個字母的拉丁字母體系。自中世紀從V中分化出W和U,從I中分化出J,至此,現代英語中的26個字母全部完成。
羅馬帝國業績顯赫,大量新建紀念性建築,致使文字在建築中得到廣泛應用,形成了風格鮮明的羅馬銘刻體。羅馬銘刻體的主要特點是裝飾線,字母形態酷似羅馬建築中莊嚴典雅的柱頭,文字與柱身十分和諧,字母寬窄比例適當。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稱讚他是理想的古典形式,並把它作為學習古典大寫字母的範本。
二 小寫字母的形成
書寫工具的進步和人們對書寫便利性和速度的要求推動了拼音文字字體的發展。早期的拉丁字母體系中並沒有小寫字母,公元四世紀至公元七世紀的安色爾寫體和小安色爾寫體是小寫字母形成的過渡字體。安色爾字體是基於人們對宗教書籍需求量的增加和宗教徒對抄本速度的追求而產生的。在安色爾寫體中,有些字母省掉了一部分筆畫,如B_b,H-h,有些字母為了明確區分,筆畫拉長,如D_d, Q_q,這大大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並保證了書寫的流暢性。這種字體比較方正。豎筆粗、橫筆細,方便書寫。
公元八世紀,法國卡洛琳王朝時代。,你要為了適應流暢快速的書寫要求,產生了卡洛琳寫體。他比過去的文字寫得更快,又便於閱讀,在當時的歐洲廣為流傳。他作為當時最美觀使用的字體,對歐洲的文字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形成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公元12世紀中期。歐洲進入了哥特時代。哥德式藝術風格對歐洲文字的形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英法等國逐漸形成一種新字體——哥特體,他具強烈的裝飾性,字形與縱立向上建築風格十分相似。書寫時,字母緊縮,筆畫緊靠,字母的密集度,有很強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