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杜甫曾說,好雨向來潤物細無聲,不為名,不為財。這種美好的境界令人神往。
然而,在感情的世界裡,「潤物細無聲」則為大忌。做了,不為人知,就很可能會被人誤解,從而導致離自己的渴望更遠。
有人會說,我就是想要付出,不求回報。這種想法很無私,也很令人感動。但只要你付出行動,心裡就會有所求,只是有的會說出來,有的無法說出來,甚至有的不敢承認自己有所求。
如果無所求,你又怎會千方百計地討人歡心,因她笑而笑,因她哭而哭。所以,承認有所求,並沒有什麼。
這本是個能量守恆的世界,有付出,就有回報,只是回報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而已。
《三十而已》裡,鍾曉芹經歷了離婚,經歷了一段新的感情,終於認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終於知道了在這段失敗的婚姻裡,自己做錯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在陳嶼處理好家裡所有的瑣事事情,她理所當讓地接受並享受,慢慢地看不到陳嶼做的這些事情,只是把焦點放在了自己不高興地點上,無限放大,以致於隨便一個突發事件就導致婚姻分崩離析。
陳嶼說,是他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如此,但更多的,還是有些付出已經成為習慣,成為一種很自然的行為,就像是春雨隨風潛入夜一樣,潤物細無聲,深藏功與名。
有個很好的閨蜜曾說,她有一套花錢哲學。在家裡,平常的日常支出,她從來不參與,她寧願一次性給老公一筆可觀的錢。為什麼?因為這一大筆錢會在老公那裡留下一個強印象,而日常的支出雖小,可是頻次高,加起來,實際上數量也很可觀。但是,在生活中並不凸顯。給人的感覺就是,沒花什麼錢。
她說,覺得不要做花錢不討好的事情。所以,但凡,大的支出,她會出頭。尤其是給婆家人花錢的時候,講究特殊的日子大筆的支出,也絕不今天一天明天一點的默默付出。
但凡付出,就一定要留名,雁過必留痕。必須將之烙印在老公及其家人的心裡,花錢花得才有價值。
很現實,卻也很實在。因為,人總是很容易習慣,總容易很健忘。這時候,需要一個「加強」信號來提醒,你得到了什麼,又可能失去什麼。
時時警鐘長鳴,婚姻關係才不那麼容易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