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我的人生觀裡沒有為文學獻身的意思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朔爺已經N年不接受採訪了。

  終於要採啊。他開始犯點兒焦慮:在哪屋聊呢?家裡平時太亂,這還得收拾。這屋暖氣有點兒不太好,會不會把人凍嘍?電錶該買字兒了。記者怎麼來?怎麼走?拍照不拍?怎麼說話?有什麼不當說、不能寫的,可別又捅婁子了。

  記者日子也不好過。雖則是,朔爺撂過話,見了女記者他多少客氣點兒。但訪前功課,網絡視頻裡排名靠前的,十之八九,點開就見他掐著點兒腰,食指和小指比過來,氣哼哼地,罵記者。鏡頭外有道聲音在自我申辯,分明也是一女記者。機位架得不錯,王老師的手指都快戳破鏡頭,從電腦裡向我伸出來了,「我告你,你們記者不帶這樣兒的」!——我就這樣完成了頗具正能量的訪前心理建設。

  及至進門,坐定,喝茶,開腔。他瞅我一不擅長說好聽的,二不事兒逼問八卦。我瞅他和眉順眼兒笑模樣,目測斷無掐過來的危險。聊的和被聊的,才都暗暗鬆了口氣。

  關於愛情 ——愛情是驚鴻一瞥從此不知下落

  記者:你曾經說,你的愛情小說只能指給大家看一條魚脫水而死,但沒能告訴大家,魚總是要死的,一直在水裡也終有一死——你說的就是愛情吧,早年你小說裡也寫到過某個外國電影表現愛情很高級:男女之間的感情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只是最後敗給了時間。

  王朔:我也不太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兒,讓我念念不忘的都是驚鴻一瞥。就是火車上看了一眼,從此不知下落。有一年我在青島當兵,從青島回北京的火車上,車廂裡有一批北京女兵,其中有這麼一位,我就這麼看了一眼。後來我去餐車吃飯,突然聽見有人說北京話,發現她就坐我背後,我也沒敢回頭,只覺得頭髮絲兒都有接觸的感覺!我就胡思亂想了一晚上。到了北京,我們一起下地鐵,就在一節車廂裡,中間隔幾個人,我也不敢看,只敢從玻璃裡看她的影子。後來我在國防大學那站,玉泉路下車,她繼續往前開,再後面沒有部隊大院,只剩北京軍區了。後來就再沒見過。

  這個印象特別深,記一輩子。我可能有點制服控,我記得的幾個驚鴻一瞥,都是穿軍服的,要不就是白大褂。尤其那種海軍的藍軍裝,無簷帽,我覺得老式藍軍裝特別簡單,特別稱人,不像現在的軍銜顯著亂,那時軍銜特別簡單,就兩塊紅的配著紅五星,特別好看。

  關於貓咪 ——那一晚上不知道遭遇了什麼

  記者:你的貓為什麼叫「八不」?跟「八榮八恥」似的,這「八不」是哪「八不」?

  王朔:沒那意思,這貓朋友送來時已經有個名兒叫「bubble」,我不能老管它叫英文名兒吧,所以改了「八不」。以前我特別不理解你們女的,瞅見小孩就盯著看,一邊看一邊傻樂,現在我看著貓,就跟女的看見孩子一樣。八不是個男貓,多多是女貓,都是美短折耳,據說一窩貓只能生一個折耳。男貓漂亮,女貓不漂亮。八不特別不見外,多多的性格就像長得不好看的女孩兒,不願意見人。

  八不剛來的時候特別可愛,眼神明亮無邪,現在它做了手術,自卑了。送來長到一歲,發情,在屋裡到處滋尿,我所有的踢腳板都用毛巾擦了。有一天晚上還被女貓給勾走了,把我給急死了,以為它丟了,第二天正在那貼尋貓啟事,就看見院裡進來了一隻大黃貓,再一看,八不回來了,躲在空調和牆之間,在那自覺羞愧。它的壞朋友追過來了,不讓它回家。那壞朋友一看見我,騰一聲就跳上牆跑了。它回來以後,眼神就變化了,從此就不天真了,也不知道那一晚上遭遇了什麼,真的。

  關於活著 ——活到40歲誰也不許再往下活了

  記者:據說您年輕時候也接受全國數百家媒體採訪,按您的自嘲,也有「唯恐自己紅不透,唯恐自己的聲音不能傳遍千家萬戶」的時候,您那會兒給自己吹牛不?

  王朔:哈哈,我覺得比較公正的評價就是我當時比較輕狂,我可能也有吹牛,但我守一個很嚴格的界限,我從來不稱自己是一個作家,我覺得作家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當然,後來我也接受一個比較寬泛的標準,任何人只要你開始寫你就是作家,這叫平等。但我小時候認為,作家還是有一定成就才能稱作家,或者別人稱呼你作家,自稱作家就涉嫌不要臉。

  還有,我不是意在攻擊別人,但小時候我就提醒自己,將來千萬不能這樣:比如說題詞,比如說去大學講演,比如說自封為大師,或者別人稱你大師你欣然應允,歲數挺大了還出來招搖,我說我老了別那樣。

  有時候你會忘了好多年輕時候對自己的承諾。我十歲的時候,跟我一個朋友,我們小孩發過兩個誓。有一個我已然沒遵守,就是活到40歲誰也不允許接著再往下活了,老了討厭。這個不知不覺就腆著臉活過來了。還有一個諾言就是咱老了誰都別出來現眼了,咱們別露怯。我小時候看著很多老先生走道兒都不太會走了,後面有一個勤務員提著他參加各種活動。還有一些老作家出來說一些不著四六的話,我說的不著四六是跟他自己的創作沒關係的話,成了一個名人,成了一個老演員,還有人把自己當成精神導師靈魂導師,我說咱們可千萬別那樣。我覺得那就叫寒磣。

  關於寫作 ——我的人生沒有為文學獻身的設計

  記者:你在寫作上的標準是什麼?這個標準變化過嗎?

  王朔:那時候我也不知道什麼叫好,我只知道什麼叫寒磣,你就躲著寒磣寫,別寫得特噁心就行了,我寫作就這麼一個標準。現在我也不敢說我知道什麼叫好,不過對一個事情我現在會有兩三面的看法,事情沒那麼簡單。就以分分合合為例子,現在就不覺得合就一定是好,分就一定是不好,總會把那個事情想的複雜一點,這倒是我現在寫東西的樂趣。

  記者:你可以寫作的範圍其實很窄。

  王朔:是!我還特別不屑於寫跟自己無關的。經常有人說你可以體驗生活去,而且都是那種特背的、特偏的地方,特別特殊的行業。我第一個當兵開始寫的小說就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解放軍文藝》跟我說,你應該下到潛艇部隊,深入生活20年,你能寫一個特別牛的,當時蘇聯有一個軍事題材小說叫《潛艇緊急下潛》,中國還沒有這樣的小說,你可以寫。我當兵就在碼頭上,旁邊就是潛艇碼頭,潛艇太苦了,都坐在一個罐頭盒子裡,我幹嗎要呆那麼一個地兒20年就為了寫一小說?這跟我的人生觀衝突!我的人生觀裡沒有為文學獻身的意思,雖然我那時候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什麼設計。

相關焦點

  • 地地道道的京味兒作家王朔和老舍,同樣是寫北京,卻沒有共同語言
    以寫北京著稱的老作家林斤瀾,在一篇題為《北京語言不共同》的短文中寫道:老舍寫北京,王朔也寫北京,老舍寫北京市井市民,王朔也寫北京市井市民。老舍筆下全沒有王朔小說中的人物,王朔筆下也和老舍的人物不沾邊。文學就是人學,人物變了,語言當然要變。老舍筆下的人生是掙扎、奮鬥的人生,而王朔作品的內容卻很少寫正常的人生奮鬥,不是寫貧嘴聒舌的嘻笑打鬧,就是寫男女挑逗、打情罵俏。在這方面可以說,他開拓了新時期文學的一些新內容,至少是新中國文學中前所未有的內容,為一代頹廢青年畫了像。它真實地反映了這些青年的生活和內心,反映了當代生活的這些方面,豐富了人物畫廊,拓寬了文學天地。
  • 王朔八年來首次開聊:是徐靜蕾在幫我
    誰還好意思勉強你?」  別人的場子還可以只出席不發聲,等到自家主場,聚光燈躲無可躲,想想就怵,乾脆,他連獨生女兒王咪的婚禮都沒有出席。於是馮小剛趙寶剛陳丹青代表娘家人上臺致辭,陳丹青說,「我知道王朔今天為什麼不來,他沒有勇氣站在這裡,他嘍不住。」  婚前兩家人正式見面,也虧著朋友夥同,才對付過去。彼時朱新建已在病榻之上,話不太能說,酒也斷然喝不得。
  • 作家王朔:我這一生愧對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都歸徐靜蕾
    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對陶淵明的恭敬之意,在龔自珍的眼中,陶淵明的形象可以堪比諸葛亮的重量。而陶淵明除了是一位隱士之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在現代生活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文學家,是人們心中所喜歡的對象,其中王朔就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編劇。首先來看王朔的編劇代表作品,在2004年時王朔出版了一部小說,名字叫做《動物兇猛》,後來又被拍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 王朔:「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王朔延續他言辭激烈,以玩味的痞氣與不屑的笑容來包裹自己對糟粕現實的諷刺批判,這樣獨樹一幟的文風,順流而上。在1987年接連發表了《枉然不供》、《頑主》這類文學作品。但是這樣一位鋒芒畢露的作家,在文壇可謂飽受爭議,有人稱之他的作品為「痞子文學」或者「地攤文學」。那些直白了當,不加任何修飾的話語,如響徹雲霄的烈性燃藥,轟炸著人們的固有觀念。
  • 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是我老婆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給徐靜蕾
    王朔的一生可以說非常精彩,他當過軍人,做過醫生,經過商,最後成為了一名作家;他對金庸和齊白石等有名作家的作品,都有過批評。王朔:「我這一生最虧欠的就是我老婆跟女兒,但我去世之後,財產不會留給她們,而是要給徐靜蕾。」1958年,王朔出生在一個家境優越的南京家庭裡,為了能夠給王朔比較安穩的環境,於是全家舉遷到了北京生活。
  • 王朔八年首開聊:愛情是驚鴻一瞥 不知下落
    誰還好意思勉強你?」別人的場子還可以只出席不發聲,等到自家主場,聚光燈躲無可躲,想想就怵,乾脆,他連獨生女兒王咪的婚禮都沒有出席。於是馮小剛趙寶剛陳丹青代表娘家人上臺致辭,陳丹青說,「我知道王朔今天為什麼不來,他沒有勇氣站在這裡,他嘍不住。」婚前兩家人正式見面,也虧著朋友夥同,才對付過去。彼時朱新建已在病榻之上,話不太能說,酒也斷然喝不得。
  • 當葉京為王朔背書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一起偷向日葵的那對發小
    王朔一系列高調的舉動,被外界習慣性定義為「炒作」。因為那時的王朔新作《我的千歲寒》剛剛問世。葉京而從小就和王朔經歷過風風雨雨的葉京也成為了媒體們關注的焦點,在接受眾多節目的採訪時,他向所有對於王朔那些懷有惡意的評價都給予了回擊。「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因而,魯迅歷來被視為文學史上的完人,「國魂」,引領著中國現代文學走向。而當代著名作家王朔則對魯迅的成就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魯迅並不「完美」,也有缺陷,即短而無長,短而無長,這是衡量一個作家是否稱得上真正作家的標準。他說:「我覺得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有聽說世界上有誰只寫過這些東西的。」
  • 王朔:我這一生最對不起妻子和女兒,但我去世後的財產全歸徐靜蕾
    此時的王朔在文學圈子裡已經有了一些名氣了,事業順心之下,王朔與王旭佳在1987年的時候就結了婚,次年就有了兩個人的女兒。但幾年之後,他卻與當時堪稱才女的徐靜蕾相識,並且慢慢愛上了比自己小了整整16歲、朝氣蓬勃的徐靜蕾。而為了徐靜蕾,王朔不惜與王旭佳離婚,還將自己的女兒送去了美國,只為能夠沒有負擔地跟徐靜蕾在一起。
  • 王朔說:這輩子最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死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他是一位知名編劇,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作家,他用筆桿子創造出許多的人物故事。與此同時,他的愛情也可以被當做故事一樣流傳下來。 他就是中國作家中的富豪,有著「中國好前任」之稱的王朔。他所謂的愛情故事不是以專一出名,而是因為「變心」被世人得知。
  • 62歲王朔坦言:此生對不起老婆和女兒,但我去世後財產全歸徐靜蕾
    在中國影視行業裡面,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編劇,他就是1958年出生的王朔,他不僅是一個優秀的編劇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在1978年的時候,王朔開始創作文學作品,他先後在各大平臺上發布了很多的小說,深受大家的喜愛。
  • 王朔的前半生:頂著「北京流氓」招牌的他,原來臉皮薄到了極點
    即便眾口鑠金,他也從不為自己洗白解釋,在他開口承認這些事情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不為自己洗白的王朔在接受記者時卻主動為一眾性工作者解釋,說她們都是最好的人。 王朔從不掩飾自己的做過的事,無論在世人眼中是好還是壞,正如他在自己的作品裡坦然寫到,「誰都甭想破壞我的好心情。」
  • 王朔,被馮小剛叫「朔爺」,徐靜蕾的緋聞男友,如何評價他?
    少年時期的王朔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逃學、打架、參加集會這種事情他都做過,甚至還因為受人誣陷被關押過三個月。但無論因為自己的性情受過哪些懲罰,似乎都沒有磨滅他追求自由的那股勁,依舊是我行我素,還頗有些"放蕩不羈愛自由"的豪氣,從那時就可以看出他身上已經帶著痞子氣了。而王朔身上的這一身狂傲之氣,在他今後的人生中也一直沒有消失,甚至成了一種標籤。
  • 「流氓」作家王朔:馮小剛喊他「朔爺」,與徐靜蕾王子文緋聞不斷
    彼時王朔對文學的興趣也逐漸濃厚起來,並在同年發布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還被《解放軍文藝》給選中了。雖然這篇小說在現在看來可能文筆還不太成熟,但卻極大地激發了王朔繼續創作的熱情。事實證明,王朔之於馮小剛就是伯樂一般的存在,馮小剛是在與王朔結識以後才逐漸走近導演這個行業,早年王朔的不少作品都交給了馮小剛進行拍攝,譬如《我是你爸爸》改編的喜劇電影《冤家父子》、小說《永失我愛》改編的同名電影等等,還有受到眾多好評的《甲方乙方》,也是改編自王朔的小說。
  • 朱大可:王朔小說中的話語反諷
    男女雙方的遊戲性貧嘴,戲劇性地反諷了各自的心靈苦痛,也就是令這種苦痛獲得了一個貌似快樂的話語面具――那之後不久,我去外地為政府辦點事。在長江邊一個旅館的小房間裡,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她。那夢境不堪人目,她躺在我上司的懷裡,似乎比那天躺在我懷裡還心甘情願,看見我出現在床邊上也無動於衷。
  • 痞子王朔寫給「小情人」的最美情書
    2007年,他出版的以佛經為材料的小說《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說被倫敦書屋以每個字三美金的價錢購買, 創下歷史上最高價365萬,成為當時中國國內版稅的新高。以嬉笑怒罵,大膽張揚的「痞子」形象著稱的作家王朔,對待女兒卻是另一番氣度。
  • 王朔評價餘秋雨:冒充文人,餘秋雨淡定回復:馬行千裡,不洗塵沙
    他苦苦研究文學領域,不久,便在文學領域嶄露頭角,獲得了大大小小的榮譽,但是他不驕不躁,堅持著自己的文學創作。他拒絕一切的職位與光環。1989年—1991年,為了「旅行」,先後遞交了23次辭職報告才得到許可。終於在1991年7月,義無反顧的辭去了所有職務,孤身一人開始了旅程。
  • 王朔:把中國作家都扔到一個荒島上,不給吃的,活下來的準是阿城
    為何能讓紅極一時的文壇大佬王朔為之傾倒?如果你對華語文壇很了解,那麼這位已經年近70的老人你一定聽說過,因為他被稱為"最被低估的作家",一篇14000多字的短篇小說就能轟動全國。1984年,阿城的短篇小說《棋王》在《上海文學》發表,隨即引發了閱讀熱潮。
  • 從如何閱讀文學作品角度,淺析《嫌疑人X的獻身》的創作特點
    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如何將騙局寫到了極致?我們也像解決著名數學難題一樣,東野圭吾創作出一部廣受好評的文學作品,我們作為讀者來判斷這部文學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其現實意義。我們也學會怎樣閱讀一部文學作品。其實要想深入了解文學作品的價值,需要多積累,多閱讀,才能對當前作品做一個客觀地評斷。從這一點出發,《嫌疑人X的獻身》確是一部好作品。
  • 張愛玲和王朔的差距,其實只有一個郭敬明
    上海淪陷後,大批作家搞抗戰文學,文壇出現真空。多數作品肩負著宣傳作用,能讓老百姓滿足的通俗文學極少。偏偏在別人大談革命時,張愛玲談的是男女情事、世態炎涼,正巧填補了這片空白。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這就叫時運。那時,日偽雜誌想宣傳奴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