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晚年有多悽慘?原因是什麼?

2020-12-13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身為一位明朝中後期「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的傳奇名將,大明戰神戚繼光人生的悽慘落幕,是從萬曆十一年(1583)開始。

萬曆十一年(1583)二月,距戚繼光的「老上級」張居正去世剛過半年,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的活劇正在「醞釀」。身為薊鎮總兵的戚繼光就率先躺槍,在莫名其妙挨了一連串罵後,被平調成了廣東總兵。

鎮守薊鎮十六年,書寫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傳奇的他,就這樣帶著萬般無奈離開。他離去的那天,薊鎮的市民罷市,男女老幼們流著眼淚出來道別。目睹此情景的明朝邊塞詩人陳弟一聲愴然嘆息:「誰把旌麾移嶺表,黃童白叟哭天邊。」老少爺們齊抹淚,依然留不住這位大英雄。

但這悽然的一幕,卻是一代名將戚繼光,悽涼晚年的開始:「平調」廣東七個月後,戚繼光的胞弟戚繼美(貴州總兵)就被莫名其妙免職。他在廣東總兵任上,也是受盡了排擠,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幹看著一群文官蛀蟲成日「革火兵」「吃空額」,以至於「粵狀有不忍形於言語間者」。深知自己處境的戚繼光,也只能埋頭整理自己的心血書稿。甚至為了避禍,還把自己《止止堂集》裡的詩文大段刪去,是為明代文化的一大憾事。

縱是如此,他到底還沒「躲」過又一輪清算,萬曆十二年(1584)終於被免掉了廣東總兵的職務,黯然回到了蓬萊家鄉。身為一位「四提將印」的重量級總兵,歸家的他竟是一貧如洗。畢生的積蓄在捐出來修葺蓬萊閣後,竟「野無成田,囊無宿鏹,惟集書數千卷而以」。徵戰半生,戰功卓著,晚年就窮得只剩一屋書。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貧病交加的戚繼光,竟一度連看病抓藥的錢都拿不出,直到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1588年1月17日),隨著「雞三號,將星隕矣」,突然發病過世,享年五十九歲。

而在他人生最後的歲月裡,明王朝對他的態度,更是刻薄到底。萬曆十五年九月時,忍夠了明朝國防廢弛的河南道御史傅光宅,疾呼重新啟用戚繼光。誰知剛「疾呼」了沒幾天,就被明王朝罰了兩個月俸。戚繼光去世兩年後,明王朝才允許「祭葬」,戚繼光去世快三十年後,明王朝才給了他諡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戚繼光」這三個字,就是個叫大明君臣諱莫如深的名字。

不過,對這「刻薄」遭遇,晚年歸家的戚繼光不但早有心理準備,而且很知足。以他自己的話說:「回首視之,或臨鋒鏑,或逢水火,或督我愆,,或忤當權,或為掛藉,或蹈嫌疑,實數濱於死地而邀天幸以全其生也。」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出生入死大半輩子的軍人,沒有死在戰場上,也沒有死在奸臣的構陷裡,能夠平平安安回家度晚年,已經是「邀天幸」了。

確實,比起同樣為國挺身而出,卻死於冤案的于謙,甚至比起同樣南徵北戰,把國家的敵人「揍一遍」,卻在文臣的構陷裡驚懼而死的狄青,擁有「晚年」的戚繼光,不但不算慘,相反已經很好命。但是,如果看看戚繼光這一生為國血戰,先平倭寇再御韃靼,殺出大明國威軍威的不世功業,這樣「幸運」的晚年,又怎能不讓人痛惜?多少後世軍事迷們,也是不住的哀嘆:為什麼?

表現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戚繼光與張居正的特殊關係。在明朝改革家張居正大刀闊斧「江陵柄政」的年月裡,戚繼光就是他最得力的臂膀。他們倆人的關係,正如史學家談遷的評價:「江陵(張居正)自重將軍耳」,完全是英雄之間的相惜。但張居正對其十多年如一日的鼎力支持,早就惹夠了紅眼病。張居正去世沒多久,誣陷就鋪天蓋地襲來,甚至還有文人捕風捉影,編出了「戚繼光給張居正送海狗鞭」的荒唐段子,各種潑髒水。

當然,送沒送海狗鞭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時萬曆皇帝眼裡,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於是接下來的一場場悲劇,也就不可避免。如果不是戚繼光夠謹慎,恐怕「歸家度晚年」都不可得。

但比起這樁公案來,戚繼光悲劇的另一個原因,卻更讓人嘆息:他的軍事改革思想,動了太多人的奶酪。

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戚繼光太明白明王朝軍事的弊病在哪裡。從早年在東南組建戚繼光開始,打造一支鐵血虎師,拱衛大明邊防,就是他畢生的理想。當他初調薊鎮時,他就提出了「練兵十萬」的構想,然後就被文官們罵得狗血淋頭。後來在張居正的全力支持下,他在薊鎮編練出了七大車營,以強大的戰鬥力與精良的裝備,打得昔日囂張的韃靼各部流淚叩關請降,乖乖做起了大明朝的臣子。

但縱是有這樣傑出的功業,如此強大的「戚家軍」,在滿朝文武眼裡,依然是不受歡迎的異類:這樣一個武將執掌了國家精銳,大明朝「以文制武」的傳統往哪裡擺?如此精良的軍隊放在薊州,年年得花多少錢,不打仗豈不是白花錢?你戚繼光把錢糧都花在裝備訓練上,大家還怎麼吃空餉扣軍糧?一個戚繼光在,斷了多少人的「好處」?

於是,隨著戚繼光的黯然離去,許多事兒也就順理成章。戚繼光生前苦心打造的七大車營,之後的幾年裡就裁的裁撤的撤。昔日精良的武器裝備,竟都扔在倉庫裡發了黴。戰場上「吊打一切」的戚家軍,竟以這樣的方式,悄然隱沒在歷史長河裡。

明朝軍隊的墮落,更是從此加速度。一個忠誠為國的戚繼光悽然離世了,接下來的大明「總兵」「將軍」們,當然各個學會了精打細算。以《晚明史籍考》的記載,明末的明朝軍隊,已經形成了潛規則,國家撥一萬軍隊的錢糧,各級軍隊層層剋扣,至少要剋扣走一大半。如此練出來的部隊,當然就成了缺衣少糧的廢物兵,甚至風一吹就有「僵而僕者」。

這樣的廢柴部隊,又如何能打得了仗?於是晚明年間,無論抗清還是平定農民軍,各級文武官員的「奶酪」越撈越多,明王朝的仗,也就越打越糟,直到在內外交困裡,墜入滅亡的深淵。

更值得諷刺的是,從萬曆晚期開始,大明的政壇名流們,踩了無數遍戚繼光,可明亡清興後,戚繼光留下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心血巨著,卻成了清朝人眼裡的寶,更被曾國藩等近代精英們奉為寶典。赫赫有名的「湘軍」等近代軍隊,恰恰是從戚繼光的軍事思想裡脫胎。此情此景更可以證明大明,錯過了一個怎樣傑出的軍人。

那悽涼的晚景,不是因為戚繼光不好,而是這不可救藥的晚明,配不上這麼好的戚繼光。

參考資料:範中義《戚繼光評傳》、李鐘琴《奇正軍神》、談遷《國榷》

相關焦點

  • 戚繼光晚年為什麼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叱吒疆場的戚繼光,晚年生活卻是與孤獨悲涼相伴。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時任內閣首輔的張居正病故,反對派群起攻擊張居正,戚繼光因為深得張居正的讚賞,而被誣陷為張居正的同黨。甚至連戚繼光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也到處散布流言,企圖取代戚繼光的地位。
  •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他應該這樣嗎
    然而到了老年,卻也犯了一些錯誤,這就不得不提他和楊貴妃了,二人的愛情確實難能可貴,不過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有很多的不得已,比如馬嵬坡賜死楊貴妃。那麼你們知道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李隆基在晚年執政時期是犯過錯誤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楊貴妃吧,還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對於一些事情的看法有一些偏差。
  • 戚繼光確保了明朝的太平安寧,為何萬曆皇帝卻要解除他的兵權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忠君愛民的曠世奇才,在晚年卻十分悽慘。萬曆十年,戚繼光被萬曆皇帝從北方重鎮薊州調任廣東。當時的廣東倭患已平,幾無戰事。朝廷將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奇才,從邊關要塞,一下調到天下太平的廣東。從指揮十幾萬虎狼之師的大將,淪為手底下只有區區2000兵馬的兵頭,實則是剝奪了他的兵權。戚繼光就這樣被朝廷棄用了。
  • 悽慘的不止是晚年
    不一定是悲劇,但是一個人的晚年感悟會讓你知道答案。有人會說:人老了,行將就木,往往是人這一生最豁達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想不開的呢?人到了晚年,不能含飴弄孫實為缺憾,但稱不上悲慘。只要年輕時努力攢出養老的錢,老來有事自然可以僱人幫辦,無兒養老,有兒不養,哪個下場更悲慘呢?
  • 戚繼光真的行賄張居正了嗎?
    民族英雄戚繼光「賄賂張居正」的說法,相當多的素材,都來自謠傳甚至中傷。尤其是行賄張居正的「具體細節」,基本都出自戚繼光的好友,兼張居正的仇人:王世貞。更證明戚繼光清白的,卻是戚繼光晚年的境況:理論上說,「行賄」張居正下了這麼大本,靠戚繼光的工資顯然不夠,平日肯定不少撈。可待到他退休回家時,這位橫掃南北的一代不敗戰神,卻是「野無成田,囊無宿鏘,唯集書數千卷而以」。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晚年就會悽慘?這3個男人卻過得非常幸福
    當婚姻過得滿目瘡痍時,他們寧可選擇隱忍和湊合,也不會選擇離婚,原因很簡單,就是怕老了沒人陪伴,日子會更加艱難。尤其有一些男人,特別害怕一輩子娶不上妻,晚年過得悽慘,但一些男人,一輩子沒結婚,晚年過得還非常幸福。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悽慘,敗在了哪?
    因為其奶奶武則天,把李氏唐朝拿走了,其父親李旦被武則天隨意拿捏,李隆基小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麼地位(畢竟自己老子都那麼菜)。還被逼過繼給自己的一個叔叔,小的時候,沒事幹了,就研究研究音律啥的,可以說還是一個很有情調的人。
  • 戚繼光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14字,就讓人欽佩不已
    明代有一位大英雄,一生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最後卻遭到排擠。下面介紹戚繼光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14字,就讓人欽佩不已。放舟蓬萊閣下明代:戚繼光三十年來續舊遊,山川無語自悠悠。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卒諡武毅。他是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文武全才,在戎馬倥傯之際,不僅寫了很多軍事著作,而且留下了《止止堂集》等詩文篇章,當時就獲得了「偉負文武才如公者,一時鮮有其儷」的讚譽,這首詩作於詩人晚年回歸故裡山東蓬萊之時。
  •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不見血但很殘忍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小編以後會源源不斷的創作更多更精彩的文章奉獻給大家!唐明皇李隆基殺死楊貴妃以後的生活還是很悽慘的,但是,即使這樣他還是殺死了楊貴妃。為什麼?他要活命,如果不殺楊貴妃那他就得死。
  • 他是戚繼光,更是抗倭大英雄,卻十分害怕老婆,原來是這個原因
    他是戚繼光,更是抗倭大英雄,卻十分害怕老婆,原來是這個原因文│小先生中國古代雖然是一部男人的歷史,但是也有不少女人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而今天要講的這個女人確實與眾不同,她就是戚繼光的老婆王夫人。王夫人嫁給戚繼光,那叫下嫁,換句話說就是窮小子和千金小姐的愛情,正所謂將門虎女,王小姐年方十八卻是武藝高強,就連戚繼光都不是對手,以至於戚繼光在外面領兵作戰毫髮無傷,回來反倒是經常遭受王夫人的家暴,當真是慘不忍睹。而戚繼光怕老婆到了什麼地步呢?
  • 動漫戚繼光:華夏兒女皆英雄,赤膽忠心戚繼光
    《戚繼光》用3D技術為大家講述了以戚繼光為首的戚家軍抵抗倭寇的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間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金戈鐵馬,捨死忘生,轉戰各地,清剿倭寇。 同時這也是戚繼光他由一名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成長為一位赤膽忠心、心懷天下的民族英雄的傳奇歷程,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也是我中華民族對外抗爭勇氣與力量的體現。
  • 「寶芝林」被燒,兒子因功夫而死,民族英雄黃飛鴻晚年如此悽慘?
    在上下五千年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武術高手,雖說並不像電視所演的左腳踩右腳就飛起來那種,不過在打鬥上的確要比普通人要強得多,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近戰技術都一樣比普通人要強。有許多武術高手被世人所知,好比如說精武學校的創始人霍元甲、詠春開宗立派的葉問、截拳道創始人李小龍。這些武術宗師們並不只是武術高強,而武德也令人十分的佩服。
  • 軍統美女特工,本是富家千金,卻下嫁貧農,晚年生活悽慘
    她本為富家千金,卻下嫁貧農,晚年生活悽慘!兩人接觸多了,王化琴被康乃爾激昂的愛國情懷所感染,也開始大力宣傳抗日主張,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力量。美女特工情急之下,王化琴咬破手指假裝受傷,被送到了醫院。
  • 千古名將戚繼光的老婆到底是何人物?戚繼光為什麼怕老婆
    戚繼光老婆王夫人之所以會名聞天下,是因為戚繼光的好朋友汪道昆在撰寫《孟諸戚公墓志銘》的時候,也就是寫紀念戚繼光的回憶文章的時候,把這位王夫人的光輝事跡給記錄了下來。對於戚繼光來說,這位夫人雖然身份變了,可她的潑辣性子沒變,她的女權主義思想也根本和三從四德不搭邊兒。她脾氣很大,在任何事兒上都特有主張,以至於動不動就跟戚繼光頂撞起來。戚繼光本來以為,拿出點兒大老爺們兒的威嚴就可以把這位王夫人震住。哪知道這位「四有」女青年王夫人根本不吃這套,動不動拔出兵器來就跟戚繼光比劃兩下,再加上戚繼光居然還打不過她,這下這位做丈夫的戚繼光就沒好日子過了。
  • 「軟飯之王」李春平:平均每天捐款7萬,晚年卻過得很悽慘
    一夜暴富的慈善家:平均每天捐款7萬,晚年卻過得很悽慘 一夜暴富聽著似乎很可笑的事情,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幻想著這個可能,萬一成真了呢?而現實中一夜暴富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少了,而這樣的事情一般只存在小說或者電影情節中。
  • 戚繼光拳經中最經典的不是「拳打不知」,重要的一句被你淡化了
    戚繼光戎馬一生,戰功卓越,不僅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他結合戰場實際應用,不僅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大小戰船;同時還改進了傳統武術大刀,發明了木人樁、單操手等訓練體系。所以,歷史上的戚繼光除了是一位軍事家外,還是一位兵器專家與武術大家。
  • 老百姓因戚繼光三箭就平了龍山特來感謝,戚繼光卻擔心年少成名
    上回講到徐文長替胡宗憲寫奏疏——戚繼光三箭定龍山,把戚繼光樹立成一個英雄。老百姓自發組織一起,拿著雞鴨魚肉等來到龍山所相對戚將軍表示感謝。胡守仁對著百姓道:「鄉親們,你們的好意啊,戚將軍已經心領了,可是我們軍中有令不能讓你們進去,對不住了啊,對不住了。」老百姓又喊道:「我們不回去,我們不回去,我們要見戚將軍!」楊文又開口道:「鄉親們,好意心領了,我替戚將軍謝謝你們了,你們先回去吧。」老百姓又胡喊道:「我們不回去,我們不回去,我們要見戚將軍!讓我們見見他吧!」
  •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竟然如此悽慘,真的想像不到
    晚年的孤苦,就此開始,在唐玄宗李隆基被手下的軍士逼著殺掉楊貴妃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他的悲慘結局,一個原來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一隻喪家之犬,都連自己的禁衛軍都控制不了了,更何況天下。這時候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連招呼都不打,自立為皇帝,昭示了唐玄宗時代的結束,也代表著唐玄宗被迫成為了太上皇,從此開始他新的生活。
  • 戚繼光不多見的一首詩,信手拈來,卻是傳世之作
    詩歌創作與個人的心情息息相關,詩人心情舒暢,也會才思泉湧;而當情緒抑鬱,筆端也經常難有驚人詩句。比如蘇軾在中秋之夜歡飲達旦,不僅心情激動,而且詩興大發,一曲《水調歌頭》揮筆而就。明代有一位將軍詩人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酒後賦詩,彰顯出非凡才華。下面介紹戚繼光不多見的一首詩,信手拈來,卻是傳世之作。登盤山絕頂明代:戚繼光霜角一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 歷史上那些才華橫溢下場悽慘的人,究其原因:死於話多,亡於嘴賤
    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壞人死於話多!瞬間火遍了整個網絡,仔細看一看各大題材的電視劇也確實如此,很多壞人都已經把好人打的沒有反抗能力了,卻要在他死之前和他絮絮叨叨的說上一陣,結果好人利用這段時間積蓄能量,乘壞人放下了防備一舉幹掉了他,這就是傳說中的壞人死於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