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創作與個人的心情息息相關,詩人心情舒暢,也會才思泉湧;而當情緒抑鬱,筆端也經常難有驚人詩句。比如蘇軾在中秋之夜歡飲達旦,不僅心情激動,而且詩興大發,一曲《水調歌頭》揮筆而就。
再如李白被賜金放還,友人設宴為之餞行,詩仙開懷痛飲,情感激蕩變幻,立刻就抒寫了一篇千古流傳的《行路難》。明代有一位將軍詩人也曾有這樣的感受,他酒後賦詩,彰顯出非凡才華。下面介紹戚繼光不多見的一首詩,信手拈來,卻是傳世之作。
登盤山絕頂
明代:戚繼光
霜角一聲草木哀,雲頭對起石門開。
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
但使雕戈銷殺氣,未妨白髮老邊才。
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臺。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戚繼光文武全才,在戎馬倥傯之際,既完成了一些軍事著作,又留下了很多詩文篇章,其詩格律頗壯、近燕趙之音。
這首詩作於隆慶二年後,當時戚繼光在薊門統領練兵事務。全詩描繪了登盤山所見,更抒發自己寬廣雄壯的胸懷、與垂名青史的豪情。
盤山在河北薊縣西北,山勢平地拔起。詩的前一半寫朔地的風光景色,格調悲壯,切合邊塞與戰爭。開篇寫登山時情景,軍營中一聲悽涼的號角,刺破黎明時的寂靜,沿山草本紛紛枯黃零落。雲依山生,山上的石崖猶如門戶,僅一徑可通。
號角聲本與草木無關,但一個「霜」字,點明時序,便把悲厲的角聲與肅殺的氣候聯繫起來,使整個畫面蒙上灰色的氛圍。
接下來寫山頂所見,作者在北風中喝著邊地的薄酒,而毫無醉意;寒風掃盡落葉,無數的寒鴉卻紛紛飛來。詩人雖然沒有描繪山的高峻與遠景,卻更讓人覺得別具一格。
「落葉、歸鴉」這兩個意象,展現了颯颯北風中的特殊場景,醇美酒香沒有讓詩人醉倒;而片片落葉及無數歸鴉,卻展現出深秋景色和壯麗山河,詩人更為之心醉。
下半首先抒發登臨時的感慨,戚繼光想到邊地的艱苦生活、與幾十年的從軍生涯,他嘆息不已。但衛國立功的豪情深深地激勵著他,他立志奮勇殺敵,扼止敵人的侵犯,即使老死邊疆也在所不惜。
最後作者就地取材,進一步表明心跡,願追隨曾在盤山頂上舞劍的唐朝名將李靖,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故李將軍,指唐初名將李靖;舞劍臺在盤山之東,高一千二百尺,相傳為李靖舞劍處。
縱覽戚繼光的這首詩,收放自如,情懷激越,只是信手拈來,卻成為了傳世之作。詩的前一半抒寫登山所見,令人如臨其境。後一半詩即景抒情,格調雄壯,切合自己武將的身份。
戚繼光是明代名將,生平轉戰南北,功勞卓著。山川邊塞與金戈鐵馬,陶治了他的情操,所以詩中流露的都是壯志豪情。全文由寫景到抒懷,過渡分明、而又自然有力,也通過廣闊的邊地風光,將詩人的愛國情感襯託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