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處女星號帶您體驗不一樣玩法
作為今年郵輪淡季首艘到訪三亞的郵輪,「處女星號」不僅助力三亞旅遊「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目標的實現,也有望開啟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成為全年型的郵輪母港。在海南的遊客,能從處女星號上體驗到什麼不同的感受和玩法呢?海南日報旅遊周刊記者近日採訪了海南康泰國旅中國公民旅遊中心總經理何鵬。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精神風景
在這樣的環境裡,作家與朋友聊天,不特意談及自己所寫的書籍。沒看過作家作品的觀眾,也不會感到生疏。 片中也有關於作家最新作品的介紹,不過是以特寫鏡頭定格的書籍封面和作家的朗誦來完成的。片中朗誦的片段,伴著作家的南腔北調,為該片畫龍點睛。 這樣的拍攝角度,是日常的角度,充滿了生活化的氛圍,隨意、散淡,又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風景。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12月22日,在由省商務廳等單位舉辦的2018海南國際房車(汽車)露營休閒旅遊博覽會上,與會嘉賓建議海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推進露營地建設等舉措,做足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海南擁有優質的露營資源,發展房車露營產業非常有潛力。」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露營房車分會秘書長劉漢奇說,在海南推進旅遊業升級、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過程中,房車露營產業大有可為。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100組10位數字記憶一生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實習生 韋思瑤 1月26日下午,在海南大學東坡湖邊見到吳光仁的時候,我們一眼認出那張和電視上一樣的微笑著的慈祥臉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與海南島上傳統種植的椰子不同,他種的椰子樹個頭矮,椰果金黃,採摘人員不需要爬樹,踩著半人高的梯子,便能輕鬆地將一串串金黃的椰子摘下來。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北美味馬友魚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在瓊北的港口中,無論是東寨港、鋪前港、清瀾港,還是東水港
-
海南日報數字報-爺爺奶奶快樂學英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在海南省老年大學,有一群喜歡學英語的老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人民大會堂的海南聲音
作為跑兩會的老記者,我已記不清這是多少次進入這座神聖的大會堂。而每次進入,心裡總是那樣的激動,那樣的自豪。這是全國人民議事的最高殿堂,是中國夢起航的地方。 過安檢,進會堂。離開會還有一段時間。來,在「紅梅報春圖」巨幅畫作前留個影。這幅國畫是著名畫家王成喜的傑作,千年老樹幹上紅梅怒放,紅火熱烈,令人振奮。 人民大會堂集中了祖國各地許多畫家的畫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母山咖啡:底氣源於品質
此次活動由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牽頭組織。「羅布斯塔咖啡豆(以下簡稱羅豆)在我國的主要產地為海南及雲南部分地區,這是羅豆中國產區的首次專業杯測。」海南咖啡行業協會秘書長符長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杯測就像品選紅酒一樣,客觀且總體性地判斷咖啡的甜味、酸味、苦味,確定品質的優劣。「以杯測判斷咖啡的風味和口感,是鑑定一款咖啡品質高低的科學方法,而杯測師正是檢測咖啡豆品質的把關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日本侵略者對海南島的文化滲透
第四,黎族教育 黎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居住地區卻涵蓋海南島的廣大中部山區。日軍侵佔海南島後制定了實施民族離間政策,將黎區建設成為對抗我抗日遊擊力量的緩衝地帶的統治政策。1942年7月16日,三省聯絡會議專門出臺了《黎人訓練綱要》,提出要在海南海軍特務部的指導下對「將來在我方黎族地區從事警察工作,以及執行推動其他各項政策之人才」進行培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樂為人梯育英才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實習生 林琳 「闊別10年,回到母校就像回家一樣親切」「我想再去食堂嘗嘗母校的飯菜
-
海南日報數字報-高校圖書館開放不再羞答答
根據《規程》規定,圖書館在學校教學期間開放的時間:每周應不低於90小時,假期也應有必要的開放時間,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全天開放。網上資源則應24小時開放。 為此,海南日報記者特地走訪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了解海南省主要高校的圖書館對外開放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景帶回去 友誼留下來
海南人民的善意、熱情和充滿智慧的民族文化,就這樣無障礙傳遞給了前來採訪海南之美的韓國記者們。 26日上午,韓國記者們來到檳榔谷景區,在一場歌舞表演中,海南黎族的哈、潤、賽、杞、美孚五大方言特色節目輪番出場:鑽木取火、田園生活、黎家鼓舞、求愛對歌……一個個展示著原生態黎族生活與文化的情景讓韓國採訪團的記者們大開眼界。 東亞日報社會部記者權五赫開心地表示,這樣的體驗非常新鮮好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友善誠信的梁音
無意中在光明日報上看到報導,國家一級演員、影視表演藝術家梁音於1月26日凌晨在北京去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籍今安在?
12月4日,應海南日報記者之請,海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梳理了迄今為止島內海南古籍的館藏信息,共有22種之多,其中有6種為《海南地方文獻書目提要》尚未收錄。 當然,相信民間還有一些古籍還沒有被發現,尤其是那些年月久遠而資料寶貴的家族譜牒。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聽婦產科「男神」說說心裡話
海南日報記者日前走訪調查發現,我省婦產科男醫生數量雖只佔到婦產科醫生總數的10%左右,但他們中卻有不少人擔任著醫院的婦產科主任或產科主任,是女性患者的健康保護「男神」。那麼,這些婦產科「男神」們日常工作中都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他們又是怎樣讓女患者對他們敞開心扉的呢?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的特殊年夜飯
除夕,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4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人,記錄下他們除夕夜特殊的年夜飯。 鏡頭1 急診科裡的年夜飯 為守護病患吃「冷」飯 本報海口2月7日訊 (記者馬珂)「記得回家後要吃清淡,最好喝點粥。」今天晚上7時,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志高送走了他一天中第131名患者。終於可以吃晚飯了,而此時胡志高的盒飯已經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高校推行「冬季小學期」
> 政府反饋 ■ 本報記者 郭景水 如何搭建平臺借智「候鳥型」人才,成為省兩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