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絡的證書掛靠價格截圖
註冊會計師,4萬~4.5萬/年(掛法人);註冊一級消防工程師,8萬/年;註冊一級建築工程師,8萬~12萬元/2年;註冊巖土工程師,25萬~28萬元/3年……近日,一張名為「2016年各證書最新掛靠價格一覽表」的表格流傳網絡,一些通過率低的資格證書掛靠費甚至超過一些職業的年均工資水平。
記者了解到,所謂證書掛靠,俗稱「掛證」,是指個人將自己的資質證書掛靠到非工作企業名下,以獲取相應報酬的行為。「掛證」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國的職業資格實行單位註冊,相關單位要想進行資質升級,就必須有相當數量的註冊人員。
違規「掛證」給相關工程項目帶來極大隱患,它的火爆折射出監管的漏洞。專家表示,遏制這種現象,需監管部門積極作為,需加大對「掛證」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並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19萬轉注一級結構證,現在就辦」
在河北邯鄲某醫院做臨床醫師的王柯,去年考取了執業藥師證,通過熟人介紹,他把藥師資格證書掛靠到了當地的一家小型藥店,每年能拿到5000元。「蒼蠅再小也是肉,資格證與其閒著,不如掛出去掙錢。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這麼幹過。」據王柯介紹,不同行業資格證的掛靠費用不同,「醫療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相對好考,掛靠出去錢拿得少。我一個朋友是建築師,人家的資格證掛靠出去一年能掙6萬~10萬元,比我工資還高。」
在北京某建築設計院工作的馬濤去年把自己的註冊二級建築師資格證交給了中介公司打理,對此他直言:「考了證掛到中介去,雖然會收取一定的中介費,但是比較方便不用自己操心;扣除中介費後的掛靠證書收入也比較可觀,不用上班就能拿錢,簡直比炒股票還靠譜。」
近日,記者登陸一家名叫「證書掛靠網」的網站,發現其可提供建築師、註冊造價師等諸多行業的資格證書掛靠服務,個人和企業用戶通過在網站發帖來尋找掛靠對象。記者翻閱發現,僅登錄當天就有25條帖子尋求證書掛靠,有用戶甚至在帖子裡明碼標價,「19萬轉注一級結構證,現在就辦」。
而在百度以「資質代辦」關鍵詞進行搜索,相關結果多達527萬個。其中,有的是中介公司的推廣網站、有的是論壇求掛靠的帖子,而有的乾脆就是證書掛靠QQ群的群號……巨大的利益驅動,催生出了「掛證」市場的火熱。
「掛證」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雖然近年來相關部委加大了對「掛證」機構和人員的清理整頓力度,但「掛證」現象仍然屢禁不止。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企業自身資質的需求。國家對企業取得相應項目的競標資質有明確的規定,企業為了獲得相應資質就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資格證書註冊人員。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黎曉涵稱,在項目招標中,企業自身資質是第一道門檻,否則連競標資格都沒有。「相比於僱用有相應資格證書的人才,掛靠資格證書的成本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是因為市場供需之間存在矛盾。中國建築研究院的劉強認為,如今市場上的人才數量和實際的需求有很大出入,證件掛靠對某些企業而言,既節省了人力成本又能方便快捷地取得相應資質。他舉例說:「如今,一級建造師,年薪大概100萬元,而證書掛靠費用大概是15萬元一年。」在一定程度上,資質是一種稀缺資源。「資質只有少數人掌握,而市場是無限的。如果必須要求企業僱傭有資質的人,那麼現在的設計費要翻一番。」
再者,資格證書掛靠有可觀的利益空間。「把證書掛靠出去,既有錢拿,還可以攢項目經驗,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掛靠。」中國鋼研科技集團的工程師賈松濤如是說。他認為,辛苦考取的資格證意義在於有資格擔任相應項目的經理,從而獲得職業和收入上的提升。然而,現實中有些企業為求項目競標的資質,只需擁有相應數量的資格證書,而不用真正僱用持證人員,與其手中的資格證閒置,不如把證書掛靠給企業或者中介賺錢。
黎曉涵表示,掛證行為違法成本低,法律懲罰力度不夠,導致證書掛靠市場繁榮。「目前法律上對『掛證』沒有明文規定的懲戒措施,掛靠者一般不用擔責,風險低。相關部門審查企業資質時,也僅僅是書面審查,很少去企業實地核查或者工地現場核實。」
黎曉涵告訴記者,國家要求建築公司、裝飾公司等從業者具有國家級職業資格證書,本意是為了保證相關的工程質量。而當這些職業資格證書只是一個幌子,這道質量要求上的關口就形同虛設,出現後期的質量問題也就在所難免。而在建造、結構、環評等職業資格準入類領域,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憑著掛靠的資格證從事專業工作,將產生更大的風險。
實際上,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震驚全國的「上海倒樓案」中,陸某就曾將建造師證掛靠在施工方眾欣公司,這家公司實際並沒有一個人擁有項目經理資質證書,不符合競標要求,卻憑藉陸某的證書獲得競標資格並中標。
根治「掛證」行為,需多方努力
2014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分六批取消了31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2016年底再取消114項。國務院部門設置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已取消70%以上,從根上限制了證書掛靠的生存空間。
2016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於啟用全國建築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通知》,新版「四庫一平臺」於11月30日已正式上線運行。企業資料庫基本信息庫、註冊人員資料庫基本信息庫、工程項目資料庫基本信息庫、誠信信息資料庫基本信息庫,四庫互聯互通,以身份證可以查人員,以單位名可以查人員,以人員可查單位,從源頭上根除建築行業證書掛靠問題。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近日印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改革方案》,要求嚴肅查處職業資格證書掛靠、尋租等行為,確保職業資格證書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和規範的落實,「掛證」市場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然而,根治「掛證」行為,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黎曉涵表示,一方面監管部門應積極作為,加大力度去核查企業資質及相關證書員工是否在職,不要把監管停留在「紙面上」;另一方面,需加大對「掛證」等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使得查處「掛證」能起到「殺雞儆猴」的威懾力。「只有把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加強監管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使「掛證」者有跡可尋,方可從源頭上遏制「掛證」行為。「社保系統有望在2017年實現全國聯網,將使『掛證』的難度加大。」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前各種「掛證」中,資格證借給掛靠企業註冊,而持證者社保仍由實際工作單位繳納,因此通過社保系統查詢企業在職人員,就能及時比對持證者的實際工作單位與註冊單位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