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上市公司,真的是一種神奇的存在,你永遠都不知道,他們能搞出什麼新花樣。
通過意念控制扇貝遷徙的獐子島,剛剛被處理。要建立宇宙無敵生態的樂視,也在前段時間退市了。
正覺得上市公司的瓜已經吃完了,就有人又送上了門來了。
這家公司是怎麼通過炒期貨賺錢的?
這回的故事還挺勵志,說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看公司業績不行,帶頭炒期貨,4個月賺了4個多億。
幫公司扭虧為盈不說,盈利還遠超上市以來,淨利潤的總和,4個月炒期貨賺的錢,比四年正經幹活都多,這事兒你覺得神奇不神奇?
看完這家上市公司的操作,你恐怕不得不驚呼,高手果然都在上市公司。故事的主角是泰安股份,這家公司,是一家做汽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生產企業。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上半年的經營,確實不是很理想,在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是9000多萬,同比就下降了20%,虧損更是達到了1880萬。
要說這泰安股份呢,其實一路走來都不是很順利,從2017年5月上市以來,公司的業績就一路下滑。這不光投資人看著著急,這董事長也急,可急有什麼用呢?整個汽車工業,都處在一個下滑的趨勢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主營業務不行,公司想要生存,只能想別的辦法。這一扭頭,就盯上了期貨市場。要說他們炒期貨呢,也不是毫無根據的胡來,據說他們主要投資的領域,是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期貨。
由於長期採購,對這塊市場比較了解,扭頭一看主營業務希望不大,乾脆董事長帶著大家開始炒期貨,這一炒不要緊,在短短的4個月的時間,竟然賺了4個多億。
這4個月炒期貨賺的錢,竟然已經是公司上市以來,淨利潤的兩倍還多。真的是驚掉了無數看客的下巴,我也默默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發自內心的要誇一句,這瓜吃得真甜。
這種盈利模式真的很危險
但熱鬧看完之後呢,也要默默地為他們捏一把汗,這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是誰都知道的道理。萬一哪天虧光了家底,這公司該怎麼辦,投資人又該怎麼辦?
從他們的這個行為中,我們確實也可以看出,實體行業正處在一個艱難的階段,但如果大家都紛紛效仿這種行為,那麼將演變成一場投機風波。對實體行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害而無益的。
我認為,要想改善企業的生存狀況,還是要從提高技術水平,適應市場變化,增強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上下功夫。光靠投機,恐怕是不能長久的。
不知道大家對這家公司的行為,有什麼看法,可以在留言區我們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