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東平抽象繪畫個展亮相中間美術館
藝術家蘇東平接受99藝術網採訪
展覽現場觀眾觀看蘇東平畫作
觀眾認真觀看蘇東平抽象繪畫作品
2013年8月10日下午4時,「法度 瞬間——蘇東平抽象繪畫」展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蘇東平近十年創作的抽象繪畫作品一百餘幅。
蘇新平作品-2010-《No.11》
從書法到抽象繪畫
蘇東平83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但他最初接受的藝術啟蒙教育,來自他熱愛書法的父親。書法所承襲的「不描」態度潛移默化地根植在他之後的繪畫學習和藝術創作過程中。他曾在採訪中說過:「多少年來在我內心中,骨子裡,抽象的描繪與東方的哲學、人文藝術不無關係。」
所謂「不描」在書法中指的是不刻板地遵照規範與法度,無論寫顏真卿、黃庭堅還是柳公權,都讓意念在筆下自然而果斷地流淌,生動與否也是觀者一眼就能判斷的。抽象繪畫亦是如此,「什麼時候能夠把鮮活的東西畫出來才可以,不描是我真正的理想狀態」。
在採訪中,蘇東平這樣說道:「如果我們有能力去傳承書法的法度與精神,那麼就能夠在現在繪畫的領域裡走得很遠。」
蘇東平作品-2013-《No.5》
「法度」與「瞬間」同在
將看似矛盾的「法度」和「瞬間」並置作為展覽的主題,因為蘇東平認為繪畫中本就是有矛盾與衝突的。「法度」是需要承襲的傳統,但是也容易對藝術家產生限制,「好的藝術家一定會衝破法度建立新的自由,但最後還是要進入到自己的『法』當中」。
在蘇東平的畫面中很容易感受到強烈的情緒,並且他的顏料使用非常的厚重,甚至被觀眾稱為「油彩雕塑」。他說「我的繪畫瞬間更多,感性大於理性,從畫面去理解有一定的困難。」
蘇東平還喜歡用他最愛的籃球運動來對比他對繪畫的感官體悟,他稱之為「瞬間的專注」。直面蘇東平的作品,直面的是藝術家的生命體驗——藝術家賦予作品的巨大張力,在某一瞬間還原在觀眾與作品之間。日復一日,他執著於一再捕捉、剖析這種不可重複的感覺,又再一次將感覺誠實地還給畫布。
蘇東平認為,他的繪畫是對偶然的把握,而恰恰是腦袋裡面最不經意的偶然和瞬間才是繪畫最高的境界。( 郭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