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七十後,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機,我們這一代人幼年的記憶中,一定都離不開廣播。那個小小的方盒子,像個有魔法的寶貝一樣,每天吸引著幼小的我,捧著它聽。
說起來有趣,媽媽總是說起姐姐的笑話,姐姐剛懂事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特別可愛的問題,她問媽媽:「收音機裡的叔叔阿姨晚上在哪睡覺啊?我怎麼從來沒看到他們什麼時候出來的?」
如今,除了開車的時候偶爾能聽聽廣播,平時再少有機會認真地聽聽電波裡的聲音了。廣播,更多地被音頻類的各類平臺和APP所取代。人們不用受制於節目的時間,什麼時候想聽就聽,想聽什麼就聽什麼。而廣播裡,比以前多了許多許多的廣告和推銷節目。似乎已經和我記憶中的廣播世界大不相同了。
時常回憶起小時候聽過的那些優美的聲音,懷念不已。今天先說說關山。
關山的真名是丁威。但關山這個藝名顯然更加富於文藝氣息,讓人一聽便不會再忘記。小時候並不知道關山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認為就是一座山的名字罷了。後來上學學習古文,讀到《木蘭詩》,裡面有一句:「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播音用藝名取自這裡呢。
關山的聲音清脆悅耳,樸實自然,能把一部小說中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聲音鮮活的表現出來。每個人物特有的性格和身份,通過他神似的聲音刻畫,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聽眾的眼前。這種從聲音演繹出形象的神奇體驗,真的是極高的藝術呈現。
我記得小時候聽過他演播的《鐵道遊擊隊》、《高山下的花環》和《四世同堂》,雖然完全的劇情已經記不全了,但關山的聲音卻一直沒有忘記。
上中學的時候,無意中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關山的文章,裡面講到他在演播《林海雪原》的時候,為了搞清楚小說中的一些細節,特地坐火車趕去山東,找小說的作者溝通請教。
現在聽起來似乎挺不可思議的,寫個郵件或者打個電話不就解決了嘛。可那個年代沒有電腦網路和電話,除了通信就只能見面。見面還沒有飛機可坐,最快也就是坐火車。這一來一回,怎麼也耽誤個好幾天。
可就是這樣一絲不苟的態度,才造就了後面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這種敬業的精神,不光值得播音界學習,我們做每樣事情,在各行各業,都應該將它視為骨髓。凡事先有態度,才有後面的成功。
後來對中國的廣播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才知道,關山在中國的小說演播史中,是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說竟是中國播音界的一座巔峰。關山和陳醇被大家稱為「南陳北關」,是中國首批的五名播音指導之一。其中,他播講的《四世同堂》、《生活變奏曲》和《平凡的世界》獲得了全國長書播講評比賽的一等獎。
他一生高產,演播過的小說竟然多達幾百部。比較著名的有:《青春之歌》、《歐陽海之歌》、《林海雪原》、《暴風驟雨》、《海嘯》、《桐柏英雄》、《戰鬥的青春》、《漁島怒潮》、《高山下的花環》、《津門大俠霍元甲》、《四世同堂》、《喬隆飈》、《生活變奏曲》、《喬廠長上任記》、《漁島怒潮》、《喬隆飈》、《生活變奏曲》、《歐陽海之歌》、《保衛延安》、《紅旗譜》、《青春之歌》、《鐵道遊擊隊》、《紅巖》、《閃閃的紅星》、《平凡的世界》、《雷鋒之歌》等等。
如今,雖然不能再直接從廣播上聽到關山老師的播音,但他的作品仍可以在許多平臺上聽到,也不失為我們這一代人最珍貴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