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電波中的記憶--播音員關山

2020-12-22 海妹看娛樂

作為七十後,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機,我們這一代人幼年的記憶中,一定都離不開廣播。那個小小的方盒子,像個有魔法的寶貝一樣,每天吸引著幼小的我,捧著它聽。

說起來有趣,媽媽總是說起姐姐的笑話,姐姐剛懂事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特別可愛的問題,她問媽媽:「收音機裡的叔叔阿姨晚上在哪睡覺啊?我怎麼從來沒看到他們什麼時候出來的?」

如今,除了開車的時候偶爾能聽聽廣播,平時再少有機會認真地聽聽電波裡的聲音了。廣播,更多地被音頻類的各類平臺和APP所取代。人們不用受制於節目的時間,什麼時候想聽就聽,想聽什麼就聽什麼。而廣播裡,比以前多了許多許多的廣告和推銷節目。似乎已經和我記憶中的廣播世界大不相同了。

時常回憶起小時候聽過的那些優美的聲音,懷念不已。今天先說說關山。

關山的真名是丁威。但關山這個藝名顯然更加富於文藝氣息,讓人一聽便不會再忘記。小時候並不知道關山這個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認為就是一座山的名字罷了。後來上學學習古文,讀到《木蘭詩》,裡面有一句:「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的播音用藝名取自這裡呢。

關山的聲音清脆悅耳,樸實自然,能把一部小說中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聲音鮮活的表現出來。每個人物特有的性格和身份,通過他神似的聲音刻畫,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聽眾的眼前。這種從聲音演繹出形象的神奇體驗,真的是極高的藝術呈現。

我記得小時候聽過他演播的《鐵道遊擊隊》、《高山下的花環》和《四世同堂》,雖然完全的劇情已經記不全了,但關山的聲音卻一直沒有忘記。

上中學的時候,無意中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關山的文章,裡面講到他在演播《林海雪原》的時候,為了搞清楚小說中的一些細節,特地坐火車趕去山東,找小說的作者溝通請教。

現在聽起來似乎挺不可思議的,寫個郵件或者打個電話不就解決了嘛。可那個年代沒有電腦網路和電話,除了通信就只能見面。見面還沒有飛機可坐,最快也就是坐火車。這一來一回,怎麼也耽誤個好幾天。

可就是這樣一絲不苟的態度,才造就了後面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這種敬業的精神,不光值得播音界學習,我們做每樣事情,在各行各業,都應該將它視為骨髓。凡事先有態度,才有後面的成功。

後來對中國的廣播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才知道,關山在中國的小說演播史中,是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小說竟是中國播音界的一座巔峰。關山和陳醇被大家稱為「南陳北關」,是中國首批的五名播音指導之一。其中,他播講的《四世同堂》、《生活變奏曲》和《平凡的世界》獲得了全國長書播講評比賽的一等獎。

他一生高產,演播過的小說竟然多達幾百部。比較著名的有:《青春之歌》、《歐陽海之歌》、《林海雪原》、《暴風驟雨》、《海嘯》、《桐柏英雄》、《戰鬥的青春》、《漁島怒潮》、《高山下的花環》、《津門大俠霍元甲》、《四世同堂》、《喬隆飈》、《生活變奏曲》、《喬廠長上任記》、《漁島怒潮》、《喬隆飈》、《生活變奏曲》、《歐陽海之歌》、《保衛延安》、《紅旗譜》、《青春之歌》、《鐵道遊擊隊》、《紅巖》、《閃閃的紅星》、《平凡的世界》、《雷鋒之歌》等等。

如今,雖然不能再直接從廣播上聽到關山老師的播音,但他的作品仍可以在許多平臺上聽到,也不失為我們這一代人最珍貴的懷念!

相關焦點

  • 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離世,享年86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湧現出大批優秀播音員,關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是我國首批5位播音指導之一,與上海的陳醇並稱「南陳北關」。於是我到了電臺,到電臺以後沒想到做播音員,當時是作為廣播劇組演員去報到的,但當時組織上跟我說,現在播音組缺人,急缺一個男播音員,借用一下,我說沒問題,我就去了。」當時在臺裡,只有他一位男播音員,每天得錄製20餘套節目。關山曾回憶說:「我來了以後,到播音組,12個播音員,都是女的,12金釵,我調進去,是第一個男播。簡明新聞、整點新聞、早報摘,還有晚上的聯播。
  • 著名播音藝術家關山離世
    ,原名丁威,著名播音藝術家,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左)與播音員齊越(中)、 夏青(右)關山取自《木蘭詩》上世紀50年代,由於播音員屬於機要人員,播音時不能在節目中直呼本名恰巧在錄製《木蘭詩》時,關山瞥見「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一句,頓感「關山」一詞剛強堅毅適合男性,便取名「關山」。伴隨著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演播作品,「關山」這個名字融進了幾代聽眾的記憶裡。
  • 懷念|著名播音藝術家關山離世!永遠的聲音傳奇!
    天津海河傳媒中心消息:著名播音藝術家、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因病醫治無效,今天(2020年11月11日)下午14時20分去世,享年86歲。關山,原名丁威,著名播音藝術家,原天津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關山尤以演播長篇小說著稱,音域寬、音質美、清脆悅耳、鏗鏘頓挫是他的聲音特點。
  • 電波刺激可改善老年人記憶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衛報》8日報導,科學實驗證明,電波刺激腦部可改善老年人的「短期記憶」。科學家先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短期記憶測試,一組是42名20到29歲的年輕人,另一組是42名60到76歲的老年人。測試結果顯示,老年人組的短期記憶力較弱。接著,科學家對老年人腦部進行時長25分鐘的非侵入式電波刺激,再進行測試的結果顯示,老年人組的短期記憶力提高,與年輕人組相當。
  • 懷舊:電波中的記憶--評書家袁闊成
    而袁闊成先生的評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從他的說書中,我們不僅獲得了美好的聽覺享受,更是我們對歷史和一些文學作品的啟蒙,甚至還學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別是他說的《水泊梁山》、《三國演義》和《封神演義》,堪稱是他在我記憶中的經典之作。
  • 販賣記憶 新希望城市記憶酸奶讓懷舊也有範
    個性與態度成為泛濫的信息洪流中更讓人關注的引爆點。近兩年,不少快消品牌紛紛將目光聚焦在產品包裝上。無論瓶子裡裝的是不變的口感還是新推的味道,包裝代表著一個品牌當前的態度,也是目標消費者彰顯態度的道具。新希望「城市記憶」就是一款特別有態度的產品。
  • 結尾真溫暖,音樂真動聽,懷舊懷的真好
    伍迪艾倫的布魯克林版"當年事",充滿了愛意與懷念,太美了,旁白裡他自己也說,這是他對記憶的美好潤色啊。看完真感覺沒什麼比40年代更好了...在Diane Keaton面前Mia Farrow就是個小三兒,不批評不諷刺只懷舊。
  • 那些年小飯館懷舊餐廳 帶你尋找兒時記憶中的味道
    懷舊是永久不退的話題,從服飾的復古風,到現在片地都是懷舊的餐廳。過去的時光因為只存在在人的記憶中,所以顯得尤為的珍貴。我們不是懷舊,只是想把那些年的味道重新找回來 。合肥有一個地方,不僅可以追憶那些年我們玩過的遊戲,更可以品嘗那些年我們吃過的美食,它就是——那些年小飯館,一個把懷舊做到極致的特色餐廳。
  • 電波伴我到永久
    回到宿舍,電波還在耳邊縈繞,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入睡。爾後,我常常到這位老師家聽廣播,時間長了,有些不好意思,就萌生出要買收音機的欲望。那年月,一月工資只有29元,我生活節儉,花了三十餘元買了一個半導體收音機。晚上,足不出戶,有收音機相伴,也別有洞天,其樂無窮。有一天深夜,我從外返校,巧遇一位跌入水溝的老大娘。我安慰她,把她送回家。
  • 情系關山—(寶雞關山牧場)
    這不是童話,也不是夢,這是群山之中的一片世外桃源----關山牧場。第一次聽朋友歷數關山之妙時,頗有些不以為然。人常說,看景不如聽景嘛!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你真正置身於其中時,就會發現現實與夢想的差距是那麼大。那年初秋的的一個周末,為了排遣鬱悶的心情,應朋友之邀,我們一行四人踏上了通往關山之路。一路上的風塵與顛簸,竟使我萌生了打道回府的念頭。
  • 中國時報:臺鐵懷舊便當熱賣15年 懷舊經濟當道
    (中時報系資料照片)  中新網6月9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9日刊文稱,2000年6月9日,停售32年的臺鐵排骨菜飯便當於6月9日「鐵路節」當天原味重現。懷舊鐵路便當的熱潮至今未退,每年6月9日鐵路節前,鐵路迷就開始討論今年臺鐵會推出何種懷舊便當,臺鐵也從一般排骨便當,擴增到菜飯、養生、素食等多口種口味便當。鐵路便當持續熱賣,顯示懷舊經濟正當道。
  • 鉤沉|《電波》生生不息,信念薪火相傳
    這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震撼觀眾心靈的一幕。 《永不消逝的電波》故事發生在上海,拍攝創意萌發於上海解放的曙色。1950年代後期上映後紅遍神州,「電波」效應60餘年長盛不衰。 長河奔流、電波無聲,多少往事隨風而去,愛與信念卻在億萬人的集體記憶中永存。 (一) 誕生於1958年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曾經家喻戶曉。
  • 懷舊:螢屏記憶--主持人小鹿姐姐郟捷
    從七零後到九零後的幾代人,童年記憶中似乎都有那麼幾個熟悉的名字:董浩叔叔、鞠萍姐姐、金龜子、小鹿姐姐、跳跳龍......前三位主持人已經介紹過了,今天該寫寫小鹿姐姐郟捷了。我身邊好多朋友都有這個記憶。小時候,都愛看小鹿姐姐,就因為她太漂亮了!尤其是那雙眼睛,清澈明亮,笑起來彎彎的,特別甜美。雖然到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起了小鹿姐姐這個藝名,但確實人如其名,她真的就像小鹿一樣清純可愛、歡快活潑,給人一塵不染的感覺,猶如仙女下凡,自帶美的氣場。
  • 電視新聞節目播音員主持人應當具備的播音技巧
    ,播音員主持人需要使用規範化的語言,即字詞發音標準清晰可以讓觀眾無障礙理解的普通話,如果在播音員主持人過程中出現方言或者不通順的語句,無疑會對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播音員主持人面對的新聞受眾群體範圍較大,在新聞信息獲取過程中大多依賴於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為了拉近播音員主持人和電視新聞觀眾之間的距離,就需要播音員主持人規範化用語,熟練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新聞節目的主持,自然清晰的吐字和語句表達,可以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同時營造出和諧的新聞主持氛圍,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大量信息的傳播。
  • 新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沈力 「今天就到這兒吧」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聰7月28日午夜,來自中國播音主持網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顯示,87歲的前央視節目主持人,新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沈力,因病於當天在北京逝世。沈力的離世,讓「央視第一代播音員」群體在趙忠祥之後再折一員大將,而那些伴隨「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看的是《夕陽紅》節目」「今天就到這兒吧」留存在觀眾腦海中的記憶,又一次變成了歷史影像。
  • 《魔獸世界懷舊服》童年的記憶任務攻略 任務完成流程詳解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童年的記憶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這個童年的記憶也是很不錯的。
  • 槍聲為誰響起,「電波聲」為誰而鳴
    如磐的深邃黑暗中,微不可聞的嘀嗒聲,輕微而堅定,微弱卻彌散。永不消逝的電波背後,燃燒著一片熾熱的理想與崇高的信仰。漁光曲》熟悉的旋律,弄堂裡的充滿著煙火氣的場景,描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老上海生活畫卷,喚起人們的舊時記憶。
  • 靈魂只是人體的腦電波,當人走後靈魂將進入游離電波層
    西方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相對論》中就靈魂提到了自己的看法。愛因斯坦認為,人類靈魂的本質即是腦部記憶組。說到腦部記憶組,估計很多人會感到一臉懵逼。簡單來說,腦部記憶組就是腦部記憶電波的集合,腦部記憶電波隨時能夠走出腦部空間,它的運動幾乎不受任何限制。
  •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何圈粉?創作過程揭曉
    中新網9月28日電 27日晚,總臺《大幕開啟》解碼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帶觀眾走進李白烈士的故事。央視主持人張蕾與《大幕開啟》節目攝製組專程來到上海,讓《電波》中潛藏著諸多秘密,在節目鏡頭下一一解碼:《漁光曲》中最難的舞蹈動作是什麼;「梔子花、白蘭花」叫賣聲出自誰的配音;李俠在舞劇中為什麼成了報社編輯……這些秘密代表了主創們對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藝術因此回歸了真實生活。
  • 青春鬥關山最後和誰在一起了?關山和向真結局是什麼?
    現實題材青春劇《青春鬥》火熱播出中,這部由金牌導演趙寶剛執導的新劇也是吸引了眾多劇迷的目光,此乃是其三年磨一劍的原創作品。劇中主人公的經歷真實反映了一代人的青春歷程,很多網友看了後都感同身受。劇中鄭爽飾演的女主向真共有三段感情經歷,作為她的第三任男朋友,關山顯然比其他的前任更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