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每個階段都有人質疑我存在的價值」,昨天Nature報導了這樣一篇黑人女性的文章。
這位黑人女性的身份,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藥理和分子學系主任Namandjé Bumpus。
Namandjé Bumpus是JHU第一個黑人女性系主任,也是全美藥理學唯一一個黑人女性系主任。
她普通家庭出身,職業生涯沒有貴人提攜,但科研成績十分出眾,行業高度認可。
那她為什麼還這樣說?是在「碰瓷」還是確有其事?美國學術圈現在還存在種族歧視嘛?
第一個黑人女性系主任
Namandjé Bumpus2003年在加州西方學院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密西根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在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後。
2010年,Bumpus加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擔任臨床物理學系助教,2015年升副教授,2018年成為藥理學教授。
今年5月,Namandjé Bumpus被任命為JHU第一個黑人女性系主任。
Namandjé Bumpus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抗愛滋病藥物的的體內代謝,和藥物加工酶對抗愛滋藥品療效的改善。
Bumpus博士通過對人體內激酶對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的作用的研究,改善了對於愛滋病人的給藥途徑和方法,提高了藥物療效。
Bumpus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將替諾福韋用於HIV暴露前預防的方案。
她的科研成果足夠優秀,她獲得的成績也說明她得到了業內的認可。
但Bumpus的家世很普通,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科學世家,她甚至是家中唯一一個有大學文聘的人。
Bumpus1981年出生在美國費城,她的母親是特殊學校助教,父親是個拳擊教練,走上科學道路完全是個人的興趣和努力。
以她今天的成就來看,她確實沒必要藉助BLM運動來碰瓷搏出位,那麼她說「每個階段都有人質疑她存在的價值」,是為什麼呢?
「視而不見」是學術圈的特色種族歧視
在Nature刊發的這篇文章中,Namandjé Bumpus說中學時,當她立志要去搞化學和藥理學時,就有老師告訴她省點力氣,因為這與她的「身份」不符。
走上科研道路以後,她仍然被美國學術界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困擾。
像是在她的辦公室郵箱中投放辱罵性的信件這種低級手段已經見怪不怪了,也總有白人說她的職位和榮譽是因為她的膚色和性別才得到的。
但更嚴重的問題是白人科學家對種族問題的視而不見。
而對於她真實遭遇的種族歧視,白人同事總是輕描淡寫,要麼否認這是種族歧視,要麼安慰她說事情已經過去,要向前看。
學校曾要求她領導反歧視相關工作,她婉拒後,卻被反問「不然我們為什麼招你進來?」。
Namandjé Bumpus總結說,現在的美國學術界,種族歧視當然不是像白人警察執法這樣暴力直接,而是一種更隱秘的形式。
白人科學家對真實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視而不見,白人成為了這一議題的仲裁者:他們說種族問題存在就存在,說不算種族問題就不算。結果往往是學術機構中的種族歧視被忽視或被原諒,而少數族裔則受到傷害。
學術界的白人自己怎麼說?
Namandjé Bumpus在文中也無奈的談到了身邊白人同事的態度。
面對真實發生的種族歧視問題,大部分白人的第一反應是:我們都是好人,怎麼可能會有種族歧視?
也有少部分白人同事會「善意」地提醒Bumpus,堅持在某些議題上發聲可能會對你今後的職業生涯產生不利影響。
當然也不是所有白人都是這樣的,Bumpus提到了在工作中對她支持和鼓勵的導師和同事。
反對歧視卻拒絕了反歧視委員會領導工作,Bumpus到底是怎麼想的?
Namandjé Bumpus:務實的行動主義才能改善學術圈
「不要問你能成為什麼,要問你能貢獻什麼」,Namandjé Bumpus的這句話總結了她對學術屆歧視問題的態度。
Bumpus說,之所以要在Nature上刊文說這個問題,是要人們看到並承認學術界的種族主義問題。並且真正的採取行動,比如給予黑人研究成果更多的關注,給黑人科學家應得的展示機會等等。
Bumpus認為,比起大學熱衷於成立各種反歧視的委員會、工作組相比,務實的行動主義才能改善學術圈的問題。
在黑人民權運動風氣雲湧的美國,Bumpus博士的這篇文章是網絡上少有的較為理性務實的聲音。
而在美國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不光是針對黑人,對於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也一直存在,最近也常發生華人或華裔學者被調查被驅逐的事件。
他們認為這些現象反映出,至少在美國的學術界,話語權和行政資源仍然還掌握在白人精英手中。
你怎麼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