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南非白人遭到了屠殺?黑人挑起內戰爆發

2020-12-23 騰訊網

2020年10月28日,數以百計的南非農民在弗裡斯特-塞內卡爾的法院大樓外集會,抗議該國對歐洲裔白人人口的暴力行為。

包圍了法院

南非黑人針對白人農民的大規模暴力和謀殺問題是一個非常緊急的問題,同時又掩蓋了南非的問題。佔該國西部人口最多的非洲黑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白人的「秘密種族滅絕」,而黑人左翼活動家則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聲稱這是「種族隔離的報應」。同時,南非當局一直在無視所發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警告人們不要將「純粹的刑事問題」視為種族問題。世界媒體對南非的局勢也保持沉默,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提出南非白人遭到屠殺問題時候,會被扣上「種族主義」。

南非黑白問題仍然激烈

在本月早些時候南非黑人姦殺了21歲女孩,她的屍體被綁在她所在農場的一根電線桿上。這引發了一系列抗議活動,要求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針對白人農民的暴力行為。據南非國內的報導,一些農場抗議的白人農民拿起武器,武裝起來要捍衛自己的和平。與此同時,黑人左翼激進分子開始湧向抗議地點,這可能導致暴力升級。白人突擊隊和白民兵組織領導人弗朗茲·約斯特上校最近發表的聲明加劇了南非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矛盾,他要求南非當局對歐洲血統的白人公民享有平等的權利,否則暗示可能會發生南非白人武裝起義。

南非的種族問題仍然沒有消失

還應指出,除了種族和民族方面,問題還涉及經濟方面。南非所有私有農場的70%由白人擁有,儘管他們僅佔該國人口的9%。該國的左翼政黨認為這種情況極為不公平,並主張以有利於黑人人口的方式重新分配土地。在這一議程之後,南非總統西裡爾·拉馬福薩籤署了一項法案,開始一項計劃,將白人農民擁有的部分土地轉讓給黑人和有色人種。此外,這一決定是在南非「為經濟自由而戰」的領導人的影響下做出的,該黨的領導人朱利葉斯·馬列馬在競選中使用了「殺死布爾人,殺死農夫」的口號。

引發了白人農場主的不滿

由於殖民時代出現的土地重新分配,南非黑人想改變「土地現狀」的想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許多非洲國家已經實現了這一想法,但結果卻非常悲慘。最近發生的一個例子是在辛巴威總統羅伯特·穆加貝總統任期結束時在辛巴威發生的。強迫徵地和白人農民的離任加劇了該國已經處於危機中的經濟狀況,造成匯率創紀錄的崩潰,然後導致金融體系和農工部門的崩潰。顯然南非也要重蹈辛巴威噩夢。

相關焦點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
    種族隔離作為最精緻的殖民主義制度,更是被在1948年贏得政權的南非國民黨發揮得淋漓盡致。白人佔據統治地位,黑人、有色人種連同印度人,都無法任職高薪工作,也大多無法參與政治。直到1991年,迫於重重壓力,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宣布法律上取消種族隔離。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1997年,南非憲法永久生效,維繫了300多年的種族隔離制度終於結束。
  • 深度剖析: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前,是如何發展成非洲老大的?
    在非洲,南非才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國家!1994年南非多種族全民大選之前,它一直是一個由白人掌權的國家,白人數量勉強接近南非總人口的10%。1961年,南非在退出大英國協,正式成立南非共和國。只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整個非洲大陸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在80年代,人均GDP就超過3000美元。
  • 「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不過,該理論也不是一無是處,全世界的種族在外觀上確實有不小的區別,白人、黑人、東亞人確實一眼就能看出區別。也正是因此,之前很多國家都有過種族歧視行為,這其中南非的「種族政策」算是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歧視行為之一。
  • 南非種族隔離下的易與不易,從黑與白的鬥爭,到女性權利運動!
    種族隔離是南非白人與其他人種在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分隔開來,以保護白人統治階層社會權利的種族特權。這讓南非社會上的很多有色人種,包括黑人掀起了反抗運動。在當時南非的黑人婦女在膚色權利運動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除了要面對南非種族隔離下,不平等的窘境之外,還受到了白人以及黑人的歧視。
  • 南非全國封鎖與暴力執法:警權、國家權力與後種族隔離時代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名非裔男子被白人警察「膝蓋鎖喉」致死,使原本就劍拔弩張的警民關係雪上加霜,引發了20州和33個城市的抗議示威。我們該如何理解警察與國家權力的關係?當前南非政府是否沿用了種族隔離制度時的警察系統來維持封鎖後的社會治安?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軍警聯合執行封鎖任務。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南非專欄作者Haji Mohamed Dawjee 尖銳地發問:「這些中產家庭的女傭們被妥善安置了嗎?她們去哪兒自我隔離?是在繼續工作還是會被發配回家?」南非的許多中上層家庭都有住家的黑人保姆。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南非至少有一百萬人口從事家政相關工作。過去幾年中,我們在南非租住過的白人家庭中也幾乎都有住家的女傭,她們很多人在房東家工作生活已經超過幾十年。
  • 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這一管理方式激怒了納米比亞的居民,尤其是人口佔西南非洲絕大多數的黑人。不堪種族壓迫的西南非洲的黑人部落曾經爆發過多次反抗運動,但都因為實力懸殊,遭到了南非白人政權的鎮壓。50年代之後,曾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非洲許多民族獲得了解放的機會並紛紛獲得獨立。然而自英國賦予了南非自治權之後,南非政權掌握在白人貴族手裡,無論是南非還是西南非洲的黑人都備受壓迫,這無疑是殖民主義的延續,同「非殖民化」相悖。
  • 美國內戰後憲法承認黑人公民地位,但為何在南方還存在種族隔離?
    美國內戰後,共和黨依靠其在軍事上的勝利,以及在國會及各州議會的絕對優勢地位,一口氣通過了三條憲法修正案。這些修正案保證了黑人的公民權利,承認了黑人也是天生的美國公民,與其他美國白人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
  • 歷史:黑暗的種族隔離制度
  • 賴索托:世界上最大的國中國,為什麼沒有被南非吞併?
    到了19世紀,非洲南部爆發了爭奪土地和水源的祖魯內戰,祖魯人大獲全勝,並建立了祖魯王國(現為南非的一部分);而因戰爭而分散的一些南方小部落,則被莫舒舒一世酋長給統一起來,命名為「巴蘇陀王國」,這也是賴索托最早的前身。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美國內戰爆發後,北方廢奴主義者帶領黑人們全力投入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北方獲得了勝利。林肯在1863年元旦頒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廢除奴隸制。雖然南北戰爭核心矛盾是南方奴隸主和北方資本家的衝突,但終歸讓大多數美國黑人獲得了自由,但這也是黑人漫長反種族歧視運動的開始。
  • 這本開創性影集,首次展示了南非種族隔離的日常現實
    南非© Ernest Cole | Magnum Photos我最早看到厄內斯特·科爾的照片是在七十年代末,當時全球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抵制愈演愈烈,我對非洲國民大會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我父親收藏了一批攝影集,有一天,我看到一本南非黑人攝影師彼得·馬古班內(Peter Magubane)的作品。
  • 南非是怎樣被玩壞的?
    在南非,白人佔人口比例大概在五分之一,黑人的數量比白人要多得多,但是由於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下,導致黑人從事的都是些最底層的體力勞動,黑人和白人之間貧富差距懸殊。布爾政府無力解決,乾脆採用了一個昏招:種族隔離。
  • 南非的曼德拉,到底是「聖人」還是「罪人」?
    在從政的早期,曼德拉最拉攏人心的行為是他開設的「公益律所」,專門免費為沒錢打官司的黑人打官司,讓黑人也有了「辯解」的權力。1952年南非當政的白人政府,開始將種族隔離政策進一步加強,生活在南非的人被嚴格的分成了2種,一切的公共設施也被區分為二。
  • 南非告訴全世界,不能隨便當「國際好人」
    但是一直困擾南非的一個問題就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相互對立和貧富差距。在那時的南非,幾乎大部分社會資源掌握在白人手中,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科學技術,白人一直都站在黑人族群上層。尤其在《班圖斯坦法案》頒布之後,黑人們被統治階級趕到了劃定好的聚集區進行種族隔離。
  • 美國內戰前南方生活:白人的天堂,黑人的地獄
    種植園的這些財富主要來自數百萬受奴役的非裔美國人的痛苦,他們忍受著白人奴隸主非人的折磨。什麼是The Antebellum South?「antebellum」一詞來源於拉丁語短語「ante bellum」,意思是「戰前」,通常指的是美國1861年內戰爆發前的幾十年。
  • 在南非政治發展進程中,種族起重要作用,階級鬥爭退居次要地位
    阿非利卡人大多為從事農業的農場主,他們期望獲得廉價的勞動力,是種族隔離制度的堅決擁護者。然而,經濟危機、戰爭以及牲畜疾病等因素導致白人貧困問題的產生。窮困的阿非利卡白人開始失去其身份認同,與說英語的白人及黑人居住在一起。而且隨著南非社會經濟的發展,一部分阿非利卡人進入了工礦製造業、銀行、保險業,成為工商業資產階級。
  • 黑人騷亂難成氣候?為何說川普鐵腕鎮壓不會導致美國內戰爆發?
    面對這樣愈演愈烈的局面,人們不禁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難道美國又要爆發內戰了嗎?靜夜史認為有這種可能,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在美國當前的環境下,這種可能幾乎等於不可能。因為種族歧視不是一日之功,黑人或是整個有色人種也絕對無法與白人抗衡。
  • 20世紀上半葉,南非兩大白人族群內部爭權,又一致維護白人至上權
    也就是說,白人內部的衝突從屬於白人種族這一統一性概念,在兩種白人達成的暫時妥協中,種族統治消弭了階級和民族衝突。面對阿非利卡人的霸權,說英語白人通過英文報刊、政治演說和集會這些形式進行宣傳鬥爭。英文報刊發行量很大,成為反對党進行鬥爭的陣地。在南非出版的22份日報中,17份是英文報紙,只有5份是阿非利卡語報紙。
  • 南非英語文學回眸
    她的母親是白人,父親是黑人奴隸,這使她具有明顯的左翼思想傾向。黑德48歲時在波札那去世。她死後聲譽日隆,代表作《馬魯》和《權力的問題》探討女性社會困境和身份危機,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風格頗似英國作家勃朗特姐妹。這批作家生活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強化實施的時代,目睹壓迫加劇卻無能為力,自殺、流亡或被殺成為普遍命運。  20世紀50年代之後,南非黑人寫作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