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種族隔離下的易與不易,從黑與白的鬥爭,到女性權利運動!

2020-12-23 世界史圖鑑

上世紀:誰會注意黑人女性在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中的角色?從幕後到前臺的默默奉獻!

很多人在談及上個世紀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以及黑人權利運動時候,將主要的目光聚焦於南非黑色人種與白色人種之間的社會權力鬥爭。雖然這一鬥爭是南非種族隔離運動主要方面。但卻並不僅僅是在那個動蕩的社會下唯一的社會運動。

種族隔離是南非白人與其他人種在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分隔開來,以保護白人統治階層社會權利的種族特權。這讓南非社會上的很多有色人種,包括黑人掀起了反抗運動。在當時南非的黑人婦女在膚色權利運動當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除了要面對南非種族隔離下,不平等的窘境之外,還受到了白人以及黑人的歧視。

可以說在上個世紀的南非,女性是從屬於男性的角色。尤其是南非的黑人女性,她們的權利比黑人男性更低,而在爭取黑人社會權利運動的過程當中,南非的黑人女性也逐步認識到了社會對自己的不平等,進而廣泛參與到了運動中。

但即便如此,南非的婦女在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當中依然不佔主導地位。她們的很多功勞以及事件都被人們刻意忽略。在談及南非種族隔離運動之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曼德拉和團結在曼德拉身邊一眾運動領袖,但是唯獨沒有婦女在其中得以認可,包括曼德拉在內的領袖們都是如此。

婦女從最基礎的保證黑人男性為了爭取社會平等運動而操持家務這一點,開始默默的支持這一場反隔離鬥爭。同時,身處邊緣地位的黑人婦女往往也在反對殖民,反對種族,反對性別等多種歧視和壓迫環境之下,站在了抗爭的第一線,也成為當時南非反隔離運動中一個重要力量。

上世紀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與人種驅趕!南非的反種族運動因何來之不易

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最早出現在1948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1948年之前沒有種族隔離制度,只是這一年比較特殊。因為這一年,白人執政黨開始主導並實行一種國家社會制度化的種族隔離。將種族隔離,法律化,固定化,制度化。在當時的南非,種族隔離不僅是合法的,而且還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是南非這個國家的主要國家政策。

目的就是為了將佔人口少數的白人與絕大多數的黑人和其他人種分離開來。不論是在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都要做到完全隔離,以維護白人特權。這自然遭到了其他有色人種的反對。因為在此之前隔離制度就已經在南非廣泛存在。1948年又將其國家法律化合法化,在二戰結束以後不久的當時,受到很多國際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的譴責。

當時的南非政府將居民也分成四個等級分別是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黑人。當然,印度人和有色人種佔比不多,基本就是人種的邊緣地帶。所以主要的人種矛盾就在白人和黑人之間。在非洲國家迎來非洲解放的非洲年前後數年,共計有350萬黑人被驅趕出了自己的家園。在當時,絕大部分的黑人都被驅趕到只佔國土13%的面積的班土家園。

而且這13%的國土面積也是分區塊的,保證黑人們不能夠首尾聯合反對白人。而當時的白人南非政府則宣稱這是黑人能夠獲得自己獨立自主的開始,黑人文明能夠因此而獲得新生。目的就是為了讓黑人遠離南非的發達地區。將各種社會福利政策全部集中在城市,滿足白人的需求。這種種族隔離政策雖然飽受詬病,但在當時依然並行不悖。

是為了保證黑人不能夠進入城市,還採取了各種限制措施,不同種族之間不能夠通婚,不能夠一起接受教育,不能夠使用同等的公共設施。以企圖把黑人永遠限制在落後地區和社會底層。在國際社會民主化逐漸發展的上個世紀下半葉,這種種族隔離制度不僅受到了南非黑人的不斷反抗,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此外,有色人種和印度人也紛紛舉辦了很多抗議活動,在最初以示威和和平遊行為主。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際社會則通過貿易制裁和武器禁運等方式向南非政府施壓,面對難以解決的經濟困境,白人南非政府不得不妥協實施改革。在1989年,戴克拉克當選為南非總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在他當選總統的第二年,就釋放了關押19年的曼德拉。且在其第一任期結束以後,1994年實施不分種族的全國大選,曼德拉成為首位黑人總統,而戴克拉克也功成身就退居幕後。

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婦女運動,為何會悄無聲息?婦女究竟有怎樣的鬥爭作用、影響!

可以說,很多人對於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和運動了解至此就已經結束。但我還想說的是,南非是一個傳統的父權社會,在此前的數百年以來,女性都是男性的有力補充。她們在社會上並不佔主導地位,甚至沒有發言權。她們只是家庭的附屬品,在種族隔離時期不僅僅受到隔離的不公正待遇,同時在性別等等方面都深受壓榨。

最初,女性是沒有任何平等權利的,更無從談及任何社會發展權。南非在最初工業化的時候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黑人男性離開自己的家園,到礦區和城市底層工作。黑人女性則一直留在家中照顧老人,從事簡單的生產和養育子女,承擔家庭責任。這造成了很多社會問題,而由於她們的丈夫長期在遠離他們的地區工作,也使得雙方之間的關係破裂,家庭分崩離析。

所以之後不久,黑人女性也開始進入城市或尋找自己的丈夫,或者獨自到城市打工。他們進入了很多不正規的工廠,受到更多的壓榨。甚至因為黑人女性大規模進入城市而造成了一些灰色產業鏈的興起。為了維護當時的社會治安,白人政府在沒有能力抓取各種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之下。向黑人婦女發放通行證,限制黑人婦女的行動自由,將她們趕回老家。

希望通過這一釜底抽薪的方式達到社會治安的平穩。但這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而且,南非的黑人婦女長期沒有投票權,不能參加政治活動,這也被很多有自主,民主,自由意識的婦女視做不公正,她們希望能夠獲得真正的改變。

同時,由於大量的黑人婦女進入到城市的工作崗位,她們所要求的工資比黑人男性更低,所以很大程度上都代替了黑人男性,成為一些工廠工作中的主力。一些找不到工作的黑人男性因此也走上了威脅社會治安的道路。這給當時深受外部壓力的白人南非政府以更大的社會危機。

同時,隨著社會的逐步開放。尋求女性平等權利的運動也逐步發展起來,並伴隨著黑人平權運動而發展迅速。此後出現了數次婦女大遊行反對施加給黑人婦女的通行證制度。不僅把通行證燒毀,而且還圍攻政府大樓,要求女性獲得社會發展權和政治選舉權。期間有多次反覆,有成功,有失敗,但最終的結果卻充滿妥協。

南非性別權力平等運動前功盡棄?本身沒有走極端為何還會如此?

畢竟,在種族隔離時期,南非的基本社會狀況並沒有改變。婦女依然從屬於男人,所以在民族解放和性別解放的選擇方面,南非社會選擇了前者,而黑人女性也做出了讓步。大部分全部投入到了民族解放當中,而沒有過度的去堅持性別解放。最終隨著曼德拉成為首屆南非黑人總統黑人平權運動獲得勝利。

但是,黑人女性的基本社會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黑人女性也開始認識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於是在黑人平權運動勝利後不久。南非的黑人婦女就開始組建自己的社會自由聯盟。希望通過成立政黨和組織的形式,在南非完成女性權利的平等。自然就針對女性權利平等的組織和聯盟,並不僅僅是在黑人平權運動勝利以後才開始的。

早在20世紀初,黑人女性的權利運動就在南非出現。但是相比於廢除種族隔離運動而言,並沒有什麼知名度也不受關注。在1994年以後,婦女聯盟正式登上南非的政治和社會舞臺。進一步提高了黑人婦女的政治參與程度。在當時現有的社會條件下,更多的關心並解決女性的社會發展,家庭倫理以及貧困問題。

可以說,南非的黑人婦女在種族隔離期間做出了自己的巨大犧牲,黑人婦女的權利運動也在反種族隔離時期蓬勃發展。雖然遭到了曾經白人南非政府的嚴厲打壓,但一直作為平權運動的組織和聯盟存在,為曼德拉等人的民主運動以堅定支持。並且也湧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領袖人物。並在運動生理以後致力於解決女性發展的各種問題。

雖然照比過去,南非黑人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改變。但是傳統社會下的一種女性是男性從屬的觀念並沒有真正扭轉過來。再加上南非實際上並未真正解決自身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問題,使得女性權利運動的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加之外來黑人移民的大量湧入,黑人移民婦女的權利和地位比原先的南非黑人婦女更低。生活,生命安全和財產都無法得到真正保障。

雖然在黑人婦女運動當中,南非取得了自己的成就,但是諸多成就都在之後的反種族隔離,逆種族歧視的過程當中走向另一個極端,某種程度上也讓南非的社會問題更為複雜。運動本身也變得難以堅持初衷!

相關焦點

  • 歷史:黑暗的種族隔離制度
    種族隔離(Apartheid)是一個南非荷蘭語單詞,意思是分離,這是當事南非政府為其種族政策定的正式名稱:實際上,它是指一種制度化的種族隔離、壓迫和剝削的體制,在這種制度下,非白人的行動自由與政治、社會、經濟權利均遭到嚴厲的限制。  實行種族分離就是將國家劃分為白人(歐洲人)區和非洲人保留地,並將白人區的居民分隔到所謂「集團住區」內。為非洲人指定的保留地或「班圖斯坦」有九個。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
    種族隔離作為最精緻的殖民主義制度,更是被在1948年贏得政權的南非國民黨發揮得淋漓盡致。白人佔據統治地位,黑人、有色人種連同印度人,都無法任職高薪工作,也大多無法參與政治。直到1991年,迫於重重壓力,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宣布法律上取消種族隔離。1994年,曼德拉當選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1997年,南非憲法永久生效,維繫了300多年的種族隔離制度終於結束。
  • 疫情之下|南非:全球「大隔離」下的種族隔離陰霾
    令人感到彆扭的是,即便他們是已年過半百的中年人,房東也會一直沿用種族隔離時期的稱呼,稱這些住家女傭為「girls」,稱家中的園丁為「boys」。種族隔離時期,黑人在城市裡能找到的工作種類非常有限,女性基本就只能白人家裡做女傭。直到今天,來自其他非洲國家的女性移民,因大多數沒有正式的工作籤,也只能從事類似的工作。而在疫情應對的相關新聞中,對於這部分人群的安置情況,幾乎成了一種令人尷尬的「沉默」。
  • 南非全國封鎖與暴力執法:警權、國家權力與後種族隔離時代
    南非種族隔離(Apartheid),為1948年至1994年間南非在國民黨執政時實行的一種種族隔離制度,當時佔大多數的黑人,其包括集會、結社的各項權利受到大幅限制,維持歐洲移民阿非利卡人的少數統治。這段歷史如此重要,即便是當今研究南非的學者們,也被種族隔離和民主政治的延續性所困擾。警察作為曾經種族隔離制度的維護者,理所當然地受到南非黑人的譴責。處理好警察與人民的關係,成為了民選政府的當務之急。
  • 給曼德拉寫信的人: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
    曼德拉在1990年代出任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對整個世界而言,意味著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終結。然而,他許諾給黑人的土地返還願景,卻遠未實現,他的「基於自願贖買原則」的土地再分配政策,反而使得底層黑人普遍陷入了愈加惡劣的居住環境之中。種族隔離在官方政策中結束了,基於種族的空間隔離卻並沒有,這便是南非「棚戶區居民運動」(AbM運動)興起的背景。
  • 「榮譽白人」政策,南非種族隔離時的奇葩操作
    1948年南非普選時,「種族隔離」開始成為正式的政策,政府將居民分為四個種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種及印度人,而有色人種及印度人又有更細的分類,黑人受到了極大的歧視。但是咱們也知道,凡事也有例外,對於當時的南非政府來說,當然是把白人當基本盤,視黑人為草芥,不過呢?
  • 在種族壓迫和父權主義的壓迫下,澳洲土著婦女如何追求平等權利?
    在父權的壓迫下,土著婦女被強迫一夫多妻,甚至是跟兒童婚配,還要受到白人的壓迫,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都到無窮的壓迫和迫害。二、隨著澳大利亞政府對土著的政策逐漸由種族隔離轉變為同化的階段,土著婦女的待遇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除了白人男性會對她們欺壓,土著婦女的孩子也經常被搶走,混血兒被送到白人家庭領養。
  • 這本開創性影集,首次展示了南非種族隔離的日常現實
    南非,約翰尼斯堡© Ernest Cole | Magnum Photos科爾的攝影生涯始於《DRUM》雜誌,這是一本開創性的南非出版物,關注以黑人為主的社會生活,並儘可能報導種族隔離問題。《DRUM》的職員不斷由於違反各種關乎隔離或審查的法律而被逮捕,當時,種族隔離法規定黑人只能被僱傭成為「勞工」。
  • 種族隔離制度廢除之後,南非白人遭到了屠殺?黑人挑起內戰爆發
    包圍了法院 南非黑人針對白人農民的大規模暴力和謀殺問題是一個非常緊急的問題,同時又掩蓋了南非的問題。佔該國西部人口最多的非洲黑人,將這些事件視為對白人的「秘密種族滅絕」,而黑人左翼活動家則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聲稱這是「種族隔離的報應」。同時,南非當局一直在無視所發生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警告人們不要將「純粹的刑事問題」視為種族問題。世界媒體對南非的局勢也保持沉默,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提出南非白人遭到屠殺問題時候,會被扣上「種族主義」。
  • 南非英語文學回眸
    她死後聲譽日隆,代表作《馬魯》和《權力的問題》探討女性社會困境和身份危機,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傾向,風格頗似英國作家勃朗特姐妹。這批作家生活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強化實施的時代,目睹壓迫加劇卻無能為力,自殺、流亡或被殺成為普遍命運。  20世紀50年代之後,南非黑人寫作盛極一時。這一代作家大多接受了很好的英文教育,閱讀面非常廣泛。
  • 在南非政治發展進程中,種族起重要作用,階級鬥爭退居次要地位
    在南非政治發展進程中,階級鬥爭對權力之爭幾乎不起什麼作用。種族起重要作用,而階級退居次要地位。一些小的政黨,比如工黨,有其階級基礎,但其種族主義色彩更濃一些,沒能超越膚色障礙。主要的政治組織,不管是白人的還是黑人的,儘管都從各社會階級中吸收成員,但更主要的是基於種族或民族關係,更強調膚色或語言問題,其政治綱領中社會經濟方面的問題處於次要地位。即便是非白人解放運動也是以種族為基礎,強調政治解放,他們在社會經濟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因此,除了膚色問題,要想對這些政治組織做左或右的區分會很困難。
  • 深度剖析:南非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前,是如何發展成非洲老大的?
    而南非的黃金產量常年佔到世界產量的5成,因此,南非的黃金工業對於美國保持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礦收入又反過來為南非工業化提供了充足的資金。特別是60年代後,南非製造業發展迅速,利用黃金換來的外匯發展鋼鐵、化學、金屬加工、機械製造、交通運輸等行業。並充分利用外國投資者所提供的的資金和技術來發展製造業。
  • 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與此同時,執政之後的南非國民黨(1948年上臺執政)陸續頒布了《班圖斯坦制度》等一系列法案,正式在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根據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南非白人控制了87%的國土,黑人只佔有13%的土著保留地。種族隔離制度法案的實施,意味著白人剝削黑人被合法化。不僅在南非本土,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同樣推行種族隔離政策。
  • 南非是怎樣被玩壞的?
    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形成於英國殖民時期,這種制度將南非的公民分為四種人: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在各種充滿種族歧視的法律法規下,南非的黑人不能和白人交往,生活上也處處受到限制。談起南非的種族隔離鬥爭,曼德拉是繞不過去的人物。
  • 南非著名心理學專家:邪教借新冠肺炎疫情社交隔離滋生
    針對這一現狀,國外「每日電影」網近日登載文章,介紹南非著名臨床心理學家薩沙西維亞·庫珀的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國為防範病毒傳播普遍採取社交隔離措施,而邪教會利用這一情況,拉攏弱勢群體加入邪教,從而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以下為原文內容。我們要重新進入的世界,與我們居家隔離前的世界不同。
  • 南非著名心理學專家:邪教借新冠疫情社交隔離滋生
    針對這一現狀,國外「每日電影」網(Filmdaily.co)近日登載文章,介紹南非著名臨床心理學家薩沙西維亞·庫珀觀點,認為新冠疫情期間,各國為防範病毒傳播普遍採取社交隔離措施,而邪教會利用這一情況,拉攏弱勢群體加入邪教,從而對他們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要重新進入的世界,與我們居家隔離前的世界不同。
  • 南非文學的一顆彗星戈迪默,他對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是創作的基礎
    誠然,在迄今已半個世紀之久的文學生涯中,戈迪默始終把自己同使黑人從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統治下解放出來,恢復黑人權利的偉大鬥爭緊密地連在一起。這種聯繫不僅是間接的(通過文學創作),而且採取了最直接的方式。
  • 杜華 | 重審美國保守主義和種族隔離的思想淵源
    因此,所謂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其實是寡頭制理念與民主理念之爭;這種鬥爭不是一種現代現象,而是貫穿了整個美國歷史。理察森認為,這一現象之所以出現,其根源在於美國建立在一個巨大的悖論之上:那些試圖基於平等原則創立一個現代國家建國者們,卻擁有奴隸,並認為黑人、印第安人和女性是低等的;美國的平等取決於種族、性別和階級的不平等。
  • 賴索托:世界上最大的國中國,為什麼沒有被南非吞併?
    但好景不長,在南非經濟繁榮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喋喋不休的種族爭鬥。長期以來,白人在南非的政壇以及其他各領域,都佔據著顯赫的領導地位;而黑人一直都是諸多不滿。為了遏止住黑人的反抗活動,南非白人政府於1948年頒布了種族隔離制度。
  • 背景資料:南非國家概況
    1910年四個政權合併為「南非聯邦」,成為英國自治領。南非當局長期在國內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全面推行種族隔離制度,鎮壓南非人民的反抗鬥爭,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1961年退出大英國協(1994年重新加入),成立南非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