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偶然看到《小森林 冬春篇》,以為這是一部適合下飯的美食電影,沒想到更是一部心靈淨化劇,看完之後只覺得整個人都平靜下來了。
於是立馬連著看完了《小森林 夏秋篇》。
一年四季輪迴,獨屬於不同季節的風景與美食都被巧妙又平和的展現在了這兩部電影裡。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市子帶著我們看了一個輪迴:
搖曳的樹影、廣闊的田地裡一片生機勃勃的綠,騎著自行車在彎彎繞繞的小路上跌跌撞撞的女主。
天上飄蕩著的雲或是突如其來的大雨、豐收過後的土壤、衰敗的葉子上灰色的紋理、壓在枝丫上的白雪。
不停叫著的小蟲子、呼呼而過的風、夜晚會撞擊窗戶的森林小動物、和女主搶榛子的松鼠。
鍋裡飄飄蕩蕩的香、風乾儲存到第二年的食物、紅糖泡出來的板慄、小燈籠一樣掛起的幹柿、澆在湯裡的醬。
聽起來就很溫柔的這些景象,用更溫柔的影片展示了出來。或許是日本電影的常態,每一幀都精緻到了極點,於是作為觀眾的我們的視覺享受也是極其美妙的。
慢慢地耕種、慢慢的等待豐收,坐在窗戶後隔著潮溼或者乾燥的空氣,看著眼前屬於自己的一畝二分地,長著它的苗,結著它的果,這種心情不可謂是不喜悅的。
偶爾有因為天氣因素需要緊迫的時刻,忙碌過後,汗水浸溼頭髮,身體也會覺得舒坦。
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像中的桃源生活,尤其是看到有人在這樣活著的時候,觸動更加明顯。安逸自在的生活誰都羨慕,自給自足聽起來也很美好,但很少有人能有這份勇氣。從城市中脫離,回到農村建一座木屋,隨著四季的更替,耕作與豐收。
哪怕是女主。
她過著這樣的生活,可她並非情願。哪怕看起來很安逸,她也始終在想著離開。
而女主的媽媽已經先行逃離了這個地方,在某一天女主上學的早晨,不辭而別。
其實看市子做的每一道菜,都帶著記憶中媽媽的味道,而那些她記得卻沒做得出來的菜,她說媽媽還沒來得及教。
後來媽媽回來過一次,女主說「我對媽媽也算是親人吧。」看到這裡真的很難過。
她太孤獨了。
一個人生活在一座小房子,沒有親人,也沒有幾個朋友,每天更多的時候是跟自己獨處。一個人從早忙到晚,一個人勞累;一個人做一頓美味,一個人品嘗;一個人去很遠的超市買東西,一個人來回。
這樣孤獨的生活,不知道還有幾個人會覺得羨慕。但這部劇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是孤獨,而是焦慮。
女主市子也只是個平凡的人,她無法融入大城市,所以才回到鄉村,可是又總是想著離開,不願意長久地呆在這裡。
她身上有著現代的年輕人普遍的矛盾,是享受鄉村的安逸生活,還是嚮往繁華的大城市,很少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儘管我們為了生活忙碌奔波,可是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關於桃花源的美好想像。
當然,我們完全也可以不用想這麼多,自尋煩惱。
看著《小森林》,看著四季的風景,感受著靜謐自然的生活,體會體會久違的安靜就已經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