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頂和文末有「叄」個微信公眾號值得關注!
名 稱:烏桕
拉丁名:Sapium sebiferum
科 類:大戟科
屬 類:烏桕屬
別 名:桕子樹、臘子樹、蠟油樹、木子樹
烏桕生態習性
喜光,不耐陰。喜溫暖環境,不甚耐寒。適生於深厚肥沃、含水豐富的土壤,對酸性、鈣質土、鹽鹼土均能適應。主根發達,抗風力強,耐水溼。壽命較長。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從沙到粘不同質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幹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採,切片曬乾;葉多鮮用,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溼疹,皮炎。
烏桕主要產地
原產中國分布很廣,主產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浙江、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較集中。日本、印度亦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多在海拔1000m以下,在雲南可達2000m左右。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豔奪目,不下丹楓。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烏桕具有經濟和園藝價值,經濟價值極高。其木也是優良木材。烏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烏桕形態特徵
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冠圓球形。體內含乳汁。樹皮暗灰色,縱裂淺。小枝纖細。單葉互生,紙質,菱狀廣卵形,先端尾狀,基部廣楔形,全緣,兩面光滑均無毛,葉柄細長,頂端有2個腺點。6~7月開花,穗狀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蒴果三稜狀球形,10~11月成熟,熟時黑色,三裂,種皮脫落。種子黑色,外被白蠟,固定於中軸上,經冬不落。
烏桕園林用途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如火如荼,十分美觀,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之贊名。若與亭廊、花牆、山石等相配,也甚協調。冬日白色地烏桕子掛滿枝頭,經久不凋,也頗美觀。可孤植、叢植於草坪和湖畔、池邊,在園林綠化中可栽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在城市園林中,烏桕可作行道樹,可栽植於道路景觀帶,也可栽植於廣場、公園、庭院中,或成片栽植於景區、森林公園中,能產生良好的造景效果。
烏桕宜丘陵山區發展,並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較乾旱的石山地區種植。如:銅錘桕:主要優點是樹體小,宜適當密植,單株結實性能好,群體產量高。適應性強,較耐旱耐脊,雞爪桕:優點是適應性強樹體較高大,發枝能力強,枝條密度大,幼枝光滑,結果枝比率高。
烏桕管理養護
一般用播種法,優良品種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烏桕移栽宜在萌芽前春暖時進行,如果苗木較大,最好帶土球移栽。栽後2、3年內要注意撫育管理工作。蟲害主要有樗蠶、刺蛾、大蓑蛾等幼蟲吃樹葉和嫩枝,要注意及時防治。培育一棵優秀的烏桕樹,需要6~10年的時間,越是精品的苗木,越需要長期的培育,而精品也會有很高的回報。
一、採種播種
1、採種及種子儲存
母樹選擇:為確保所採種子的質量,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所在立地條件良好、生長旺盛、樹幹通直、無病蟲害、結實量大、採光較好的優良母株作為採種母樹。
採種時間:採種時間通常在11月中旬,當70~80%果實完全裂開,露出種子時為最佳採種期。過早採收,果實未裂,
種子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過遲採收,會因鳥類食用而採不到種子,所以時機一旦成熟,選擇晴天立即採種。
採種方法:一是種子自然脫落,組織人員地面拾;二是待充分成熟後用雨布等材料鋪在樹冠下的地面上,用高枝剪採摘或用竹竿人為敲打樹枝,種子落地後集中收取。
種子處理與儲藏:種子採收後,進行篩選,去除雜質及劣質種子,將好種子攤於乾燥的室內陰乾。
2、整地作畦、施基肥和土壤消毒
土壤化凍後即開始整地,按畦面寬1.0m作畦,畦埂寬3.0cm。每平方米施有機肥3kg、複合肥0.05kg、硫酸亞鐵0.06kg,用50%多菌靈可溼粉劑和3%辛硫磷顆粒劑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量為純藥0.38g和3.0g。
3、種子處理
烏桕種子外被蠟質,影響種子吸水、發芽,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用自然水浸泡3天,每天換水1次,揉搓脫去蠟質,進行低溫層積沙藏,沙藏時間從11月中旬到3月下旬,計136天。3月下旬將層積過的種子漂洗精選,同時用600倍40%多菌靈液消毒,然後將種子與河沙按1:1的比例混合均勻,鋪成沙床,上蓋塑料薄膜進行催芽,每天翻動1次,7天開始發芽,隨發芽隨播種。
4、播種
播種時間為3月8日至4月19日。採用常規法按種子萌芽先後分批播種,播種後立即搭設塑料薄膜小弓棚。試驗結果表明,播種越早,苗木生長越好,木質化程度越高。
5、棚期管理
4月下旬,弓棚內溫度可達30℃以上,此時要注意觀察。當棚內溫度高於35℃時要揭開兩頭薄膜放風降溫,以後逐漸加大放風口或在中間地段一邊揭開薄膜放風。5月上旬至中旬,弓棚內溫度可達35℃以上,此時要將弓棚一邊薄膜全部揭開煉苗,持續10天左右,即可全部揭棚。棚內出現雜草時要及時拔除,視乾旱情況適量噴水。
6、拆棚後的苗期管理
5月下旬拆除弓棚。隨後追施1次速效氮肥,每平方米715kg,結合澆水施肥。當苗高10cm左右時,在陰雨天間苗,結合間苗進行小苗移栽,成活率達96◊,間苗後株距保持10~15cm。6月和7月上旬各追施1次尿素,每次每平方米0.03kg,8月上旬行間溝施土雜肥,每平方米用量3.0kg。生長後期控制肥水,促使苗木木質化,防止抽秋梢,以利越冬。
二、烏桕小苗的養護管理
烏桕樹苗在苗圃培育3至4年,一米高處直徑達6釐米左右可出圃用於園林綠化,規格不可太小,否則難以產生較好的景觀效果。烏桕的移栽宜在春季(4至5月)進行,萌芽前和萌芽後都可栽植,但在實踐中萌芽時移栽的成活率相對於萌芽前、後移栽要低。
移栽時須帶土球,土球直徑35至50釐米。因城市中土壤條件較差,栽植時要堅持大塘淺栽,挖1米×1米×1米的大塘,清除塘內建築碴土等雜物,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層覆土距苗木根際處5至10釐米。栽後上好支撐架,再澆一次透水,三天後再澆一次水,以後視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確定澆水次數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水。烏桕喜水喜肥,生長期如遇乾旱,就要及時澆水,否則生長不良。
間苗:待苗高達5~8cm時,開始第一次間苗,按10~15cm間距留苗,去劣留優。當苗高達20cm左右時,結合除草進行第二次間苗,使苗的株行距約為20cm x30cm,每畝保留大苗壯苗7000株。適度密植有利於幹形培養和高生長。
追肥及鋤草:第二次間苗結束後,即可對苗木追肥,4~7月間利用雨前或雨中追施4次尿素,分別為5kg/667平方米、7.5kg/667平方米、10kg/667平方米、15kg/667平方米。適時鋤草,本著除草要「除小、除了」的原則,保持苗床無草、土疏鬆、溝瀝水。
修剪及病蟲害防治
修剪主要是抹芽和摘除新梢。自主幹開始出現分枝時起,就採取抹去開始抽梢的腋芽或摘除已抽出的側枝新梢,一個生長周期需修剪2~3次,目的是抑制側枝產生和生長,促進主幹新梢的頂端生長優勢,促進高生長。烏桕是鄉土樹種,病蟲害較少,主要是早期的地老虎和後期的刺蛾類會造成一定危害,採用清早人工捕捉消滅地老虎;發生刺蛾類為害時,可用800倍40%的樂果乳劑或800倍80%敵敵畏乳油進行葉面噴灑,效果顯著。
蟲害防治
危害烏桕的蟲害有樗蠶、刺蛾、柳蘭葉甲、大蓑蛾等。如有發生,可用20%除蟲脲8000倍液、0.5%蔬果淨(楝素)乳油600倍液、Bt乳劑50倍液或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至2500倍液噴灑防治。發生大蓑蛾,可用人工摘除結合剪枝的方法防治。
以下是雪松的實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