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專項-烏桕

2021-02-18 景觀招聘會

文頂和文末有「」個微信公眾號值得關注!

名 稱:烏桕

拉丁名:Sapium sebiferum

科 類:大戟科

屬 類:烏桕屬

別 名:桕子樹、臘子樹、蠟油樹、木子樹

烏桕生態習性

喜光,不耐陰。喜溫暖環境,不甚耐寒。適生於深厚肥沃、含水豐富的土壤,對酸性、鈣質土、鹽鹼土均能適應。主根發達,抗風力強,耐水溼。壽命較長。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從沙到粘不同質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幹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採,切片曬乾;葉多鮮用,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溼疹,皮炎。

烏桕主要產地

原產中國分布很廣,主產長江流域及珠江流域,浙江、湖北、四川等省栽培較集中。日本、印度亦有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多在海拔1000m以下,在雲南可達2000m左右。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豔奪目,不下丹楓。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烏桕具有經濟和園藝價值,經濟價值極高。其木也是優良木材。烏桕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烏桕形態特徵

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歷史。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冠圓球形。體內含乳汁。樹皮暗灰色,縱裂淺。小枝纖細。單葉互生,紙質,菱狀廣卵形,先端尾狀,基部廣楔形,全緣,兩面光滑均無毛,葉柄細長,頂端有2個腺點。6~7月開花,穗狀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蒴果三稜狀球形,10~11月成熟,熟時黑色,三裂,種皮脫落。種子黑色,外被白蠟,固定於中軸上,經冬不落。

烏桕園林用途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如火如荼,十分美觀,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之贊名。若與亭廊、花牆、山石等相配,也甚協調。冬日白色地烏桕子掛滿枝頭,經久不凋,也頗美觀。可孤植、叢植於草坪和湖畔、池邊,在園林綠化中可栽作護堤樹、庭蔭樹及行道樹,在城市園林中,烏桕可作行道樹,可栽植於道路景觀帶,也可栽植於廣場、公園、庭院中,或成片栽植於景區、森林公園中,能產生良好的造景效果。

烏桕宜丘陵山區發展,並且可以在山地造林,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較乾旱的石山地區種植。如:銅錘桕:主要優點是樹體小,宜適當密植,單株結實性能好,群體產量高。適應性強,較耐旱耐脊,雞爪桕:優點是適應性強樹體較高大,發枝能力強,枝條密度大,幼枝光滑,結果枝比率高。

烏桕管理養護

一般用播種法,優良品種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烏桕移栽宜在萌芽前春暖時進行,如果苗木較大,最好帶土球移栽。栽後2、3年內要注意撫育管理工作。蟲害主要有樗蠶、刺蛾、大蓑蛾等幼蟲吃樹葉和嫩枝,要注意及時防治。培育一棵優秀的烏桕樹,需要6~10年的時間,越是精品的苗木,越需要長期的培育,而精品也會有很高的回報。

一、採種播種

1、採種及種子儲存

母樹選擇:為確保所採種子的質量,應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所在立地條件良好、生長旺盛、樹幹通直、無病蟲害、結實量大、採光較好的優良母株作為採種母樹。

採種時間:採種時間通常在11月中旬,當70~80%果實完全裂開,露出種子時為最佳採種期。過早採收,果實未裂,

種子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過遲採收,會因鳥類食用而採不到種子,所以時機一旦成熟,選擇晴天立即採種。

採種方法:一是種子自然脫落,組織人員地面拾;二是待充分成熟後用雨布等材料鋪在樹冠下的地面上,用高枝剪採摘或用竹竿人為敲打樹枝,種子落地後集中收取。

種子處理與儲藏:種子採收後,進行篩選,去除雜質及劣質種子,將好種子攤於乾燥的室內陰乾。

2、整地作畦、施基肥和土壤消毒

土壤化凍後即開始整地,按畦面寬1.0m作畦,畦埂寬3.0cm。每平方米施有機肥3kg、複合肥0.05kg、硫酸亞鐵0.06kg,用50%多菌靈可溼粉劑和3%辛硫磷顆粒劑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量為純藥0.38g和3.0g。

3、種子處理

烏桕種子外被蠟質,影響種子吸水、發芽,播種前必須進行處理。用自然水浸泡3天,每天換水1次,揉搓脫去蠟質,進行低溫層積沙藏,沙藏時間從11月中旬到3月下旬,計136天。3月下旬將層積過的種子漂洗精選,同時用600倍40%多菌靈液消毒,然後將種子與河沙按1:1的比例混合均勻,鋪成沙床,上蓋塑料薄膜進行催芽,每天翻動1次,7天開始發芽,隨發芽隨播種。

4、播種

播種時間為3月8日至4月19日。採用常規法按種子萌芽先後分批播種,播種後立即搭設塑料薄膜小弓棚。試驗結果表明,播種越早,苗木生長越好,木質化程度越高。

5、棚期管理

4月下旬,弓棚內溫度可達30℃以上,此時要注意觀察。當棚內溫度高於35℃時要揭開兩頭薄膜放風降溫,以後逐漸加大放風口或在中間地段一邊揭開薄膜放風。5月上旬至中旬,弓棚內溫度可達35℃以上,此時要將弓棚一邊薄膜全部揭開煉苗,持續10天左右,即可全部揭棚。棚內出現雜草時要及時拔除,視乾旱情況適量噴水。

6、拆棚後的苗期管理

5月下旬拆除弓棚。隨後追施1次速效氮肥,每平方米715kg,結合澆水施肥。當苗高10cm左右時,在陰雨天間苗,結合間苗進行小苗移栽,成活率達96◊,間苗後株距保持10~15cm。6月和7月上旬各追施1次尿素,每次每平方米0.03kg,8月上旬行間溝施土雜肥,每平方米用量3.0kg。生長後期控制肥水,促使苗木木質化,防止抽秋梢,以利越冬。

二、烏桕小苗的養護管理

烏桕樹苗在苗圃培育3至4年,一米高處直徑達6釐米左右可出圃用於園林綠化,規格不可太小,否則難以產生較好的景觀效果。烏桕的移栽宜在春季(4至5月)進行,萌芽前和萌芽後都可栽植,但在實踐中萌芽時移栽的成活率相對於萌芽前、後移栽要低。

移栽時須帶土球,土球直徑35至50釐米。因城市中土壤條件較差,栽植時要堅持大塘淺栽,挖1米×1米×1米的大塘,清除塘內建築碴土等雜物,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層覆土距苗木根際處5至10釐米。栽後上好支撐架,再澆一次透水,三天後再澆一次水,以後視天氣情況和土壤墒情確定澆水次數一般10天左右澆一次水。烏桕喜水喜肥,生長期如遇乾旱,就要及時澆水,否則生長不良。

間苗:待苗高達5~8cm時,開始第一次間苗,按10~15cm間距留苗,去劣留優。當苗高達20cm左右時,結合除草進行第二次間苗,使苗的株行距約為20cm x30cm,每畝保留大苗壯苗7000株。適度密植有利於幹形培養和高生長。

追肥及鋤草:第二次間苗結束後,即可對苗木追肥,4~7月間利用雨前或雨中追施4次尿素,分別為5kg/667平方米、7.5kg/667平方米、10kg/667平方米、15kg/667平方米。適時鋤草,本著除草要「除小、除了」的原則,保持苗床無草、土疏鬆、溝瀝水。

修剪及病蟲害防治

修剪主要是抹芽和摘除新梢。自主幹開始出現分枝時起,就採取抹去開始抽梢的腋芽或摘除已抽出的側枝新梢,一個生長周期需修剪2~3次,目的是抑制側枝產生和生長,促進主幹新梢的頂端生長優勢,促進高生長。烏桕是鄉土樹種,病蟲害較少,主要是早期的地老虎和後期的刺蛾類會造成一定危害,採用清早人工捕捉消滅地老虎;發生刺蛾類為害時,可用800倍40%的樂果乳劑或800倍80%敵敵畏乳油進行葉面噴灑,效果顯著。

蟲害防治

危害烏桕的蟲害有樗蠶、刺蛾、柳蘭葉甲、大蓑蛾等。如有發生,可用20%除蟲脲8000倍液、0.5%蔬果淨(楝素)乳油600倍液、Bt乳劑50倍液或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至2500倍液噴灑防治。發生大蓑蛾,可用人工摘除結合剪枝的方法防治。

以下是雪松的實景照片


相關焦點

  • 民間中草藥:烏桕
    烏桕和烏柏從名字上看十分相似,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們又是不相同的存在,但要說起它們之間的區別,人們卻又說不清楚,今天小編就對它們做一個詳細介紹,能讓大家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也能讓大家對烏桕的功效多一些了解。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但最讓我痴迷入境的卻是家鄉的烏桕!烏桕,一種落葉喬木。李時珍說:烏喜食其子,其木老則根下黑爛如臼,因以名之。我們老家叫它木梓樹。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千百年來,烏桕對於人類總是無言的關懷和奉獻,詩云:「山村富烏桕,枝丫蔽田野。榨油燃燈光,燦若火珠瀉。上燭公卿座,下照耕織者。」
  • 可做切菜砧板的烏桕有毒 人們為何依舊喜愛這個物種?
    還會不會反省,自己是否有過和烏桕親密接觸的經歷呢?緊張的空氣,瞬時從周圍升起。畢竟烏桕中毒,也確實是難受的:潛伏期短,大都在0.5至2.5小時內,發病急,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少數有四肢和口唇發麻、面色蒼白、心慌耳鳴、劇烈咳嗽等,嚴重時會昏迷、危及生命。因此,和烏桕交往,要講究距離。但是,烏桕太美,想要人不去看她想她念她撫摸她,都比較難。
  • 七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攝影親子公益班走進烏桕灘
    12月13日,七星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攝影親子公益班的40多名師生將課堂搬到了戶外,在烏桕灘開展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攝影創作活動。雖然當天陰雨連綿、寒氣襲人,但是依然阻擋不住師生們的創作熱情。初冬的烏桕灘在雨中別有一番韻味,遠處的山朦朦朧朧,近處的樹火紅火紅、五彩繽紛。
  • 毛毛蟲弄得人痒痒園林技術人員:烏桕毒蛾作怪
    昨日,應記者之邀,武漢園林科研所工程師夏文勝到建設新村現場調查後說,這種毛毛蟲是一種叫烏桕毒蛾的園林害蟲,它在烏桕樹上存在,每年4月底產卵,5月在樹上成長,6月結蛹成蛾。幼蟲成長中不斷蛻皮,它身體上的毛致人體發癢。夏文勝說,他將和武昌區園林部門聯繫,對這裡的毛毛蟲進行噴藥清理。據介紹,武漢市內烏桕毒蛾在過去比較少見,現在有增多的趨勢。
  • 桂林烏桕灘,一處堪比丁真家鄉的地方,有一種景色叫做秋天
    這次我要推薦的是桂林的烏桕灘,一個被遺忘的美景。烏桕灘處於桂林的雁山區離桂林市區大約40公裡。在桂林居住的朋友,我覺得周末可以帶著家人朋友一起來觀賞一下。烏桕灘位於桂林市雁山區竹江村灕江段,距離桂林市大約40公裡。公交車車站距離烏桕灘最近都有約6公裡,所以個人並不建議乘坐公交。最好是自駕遊,或者是騎行也可以。最佳觀賞時間,每年的11月至12月份。
  • 冬季去桂林灕江度假,看烏桕灘萬山紅遍
    步入冬季的時候,在桂林灕江畔河灣內有一個地方悄悄地綻放,靜靜地發紅,這個地方就是:烏桕灘。從青三舍客棧出發,穿過東西巷文化街,來到灕江上,乘竹筏順江而下,來到竹江碼頭,那裡有個竹江村,棄筏登岸,有一條直入竹江村的村道,也僅有這一條道可以進入烏桕灘景區,沿路一公裡到達竹江村,沿江灘一公裡左右就是烏桕灘了。
  • 《廣州市不同綠地適宜種植的植物推薦名錄》收納有毒植物
    中國園林網7月8日消息:有市民研讀《廣州市不同綠地適宜種植的植物推薦名錄》後,發現其中有有毒及易引起過敏的植物,且有部分是外來物種。對此,市林業和園林局相關處室工作人員回應,上述植物已用「*」號進行標註,該名錄是向廣州各界介紹廣州可用於城市綠化的家底,實際操作過程中,會秉著「公園、居住區、遊人活動頻繁或易接近的場所忌用有毒、帶刺及易引起過敏的植物」的原則辦事。
  • 研究揭示「卡裡金」調控木本植物抗逆性作用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麗芳課題組研究發現一種植物源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卡裡金(Karrikins
  • 揚州現有500多種木本植物 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至少10種
    據揚州職業大學以及其他單位專家近年統計,揚州市現有木本植物500多種。  全市有500多種木本植物  揚州職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教授陳衛元介紹,揚州樹種的調查統計工作一直在進行,這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工作,「城市綠化、農村植樹造林,每年都有新的樹種引進。」揚州現有500多種植物中,既有鄉土樹種,也有外來引進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大部分是被子植物。
  • 蜜源植物是如何吸引蜜蜂採蜜的?常見的蜜源植物有哪些?
    由於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中大多數都是既有蜜源又有粉源,所以習慣上我們把兩種植物都統稱為蜜源植物。很多朋友不知道蜜源植物究竟是如何吸引蜜蜂採蜜的,對於常見的蜜源植物究竟有哪些也感到疑惑,今天蜂部落就來向朋友們回答這一問題。
  • 銀杏、烏桕、無患子……這樣初冬美爆了!
    好消息~ 2019版嘉定郊區紅葉地圖新鮮出爐啦 標註了銀杏、烏桕、無患子、楓香等 主要色葉樹在嘉定集中分布 的路段、公園、片林和苗木基地
  • 金黃的無患子,斑斕的烏桕……上海濱江森林公園進入最佳賞葉季
    金黃掠奪天邊的無患子色彩斑斕的烏桕紅得豔麗的雞爪槭還有褐色的水杉、池杉、落羽杉……分布區域櫻花大草坪、無患子草坪、兒童遊樂場等烏桕豐富的葉色在綠林間跳躍著,使得園內森林的顏色愈加斑斕,此刻,樹上的小白果也是掛滿枝頭,正是「偶看桕樹梢頭白,疑是江海小著花」一派美景。
  • 自然認識|植物百科全書及識別口訣
    植物分類是植物學學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綜合性的一門基礎學科。
  • 丹霞山植物辨認大賽考什麼?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下)
    科屬:菊科 鬼針草屬      解析:南方極為常見的入侵植物之一,更為常見的是其變種白花鬼針草(B. pilosa var. radiata),除了管狀花還有5-7枚明顯的白色舌狀花。也有人認為這兩種其實是同一種。
  • 警惕植物中的"隱形殺手"哪些花木養了會使人致癌
    中國預防醫科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對植物所含物質的促癌作用進行了研究,有些植物中所含有的「Ep-steln-Barr 病毒早期抗原誘導物」,可以誘導EB病毒對淋巴細胞的轉化,並能促進由腫瘤病毒或化學致癌物質引起的腫瘤生長。目前,致癌植物誘發鼻咽癌,腦瘤和食管癌的實驗已得到證實。如果居室中種有此類植物,就有可能由於長期吸入花粉、塵土顆粒等原因引發癌症。
  • 植物識別的技巧和竅門
    植物識別有哪些經驗和規律呢?   從事植物分類工作者,在長期的野外採集過程中,常常積累了豐富的識別植物的經驗,這些經驗概括起來,就是用「看」、「摸」、「嗅」、「嘗」的四字方法,對植物進行綜合的判斷。  一、看   「看」是認識植物最重要的手段。
  • 草木染 | 把植物的色彩穿在身上
    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給紡織品上色,就是「草木染」。荀子《勸學》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詩經》中「青青子衿」、「綠衣黃裳」,描述的就是植物色彩的提取和應用。紅色系:茜草、紅花、蘇枋黃色系:藎草、梔子、姜金和槐米綠色系:凍綠(亦稱中國綠)藍色系:藍草(靛藍、板藍根)黑色系:皂鬥和烏桕等等草木染的好處草木染可以締造變幻的自然色澤,沒有重複,絕對不會「撞衫」!草木自由的沉靜安詳氣質,兼有藥用功能,如板藍根,還能對肌膚起殺菌解毒的作用。
  • [瓊崖植物圖記]自在海南見,大戟科植物小結
    —大戟科,如果不是同行的人會注意大戟科植物,那麼,本人是不會主動去觀察一個大戟科植物,那麼,藉此機會,讓我們一起來跟隨作者見識下分布於海南的大戟科植物吧!趁著這段時間整理以前的照片,順便寫些掉入植物大坑感想。今日聊海南大戟科(廣義)的部分類群(還有很多未見或者栽培)。可能不是植物圈的朋友對大戟科會很陌生,當初的我也跟各位一樣,連科都沒聽過;然而隨著不斷的了解,慢慢被大戟科植物所吸引。大戟科給我的第一印象,有毒,有乳狀汁液,單性花,子房上位,常3室。接觸越多後才發現,看似令人生畏的大戟科還是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