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味道:千年中國,農耕的味道

2020-12-23 短平快語

中國節日多,眾多的節日各有各的味道,有吃的味,有玩的味,有時令的味,有歷史的味,有男人的味,有女人的味,有老人的味……

農曆七月初七,那個七夕節,要給它安個什麼味道呢?只能是「農耕味」

七夕是眾多段子手集體完成的優秀「段子」

說七夕,首先要弄明白它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節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難點在於,七夕這個故事,不好界定是屬於神話故事還是民間傳說。神話是神話,傳說是傳說,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神話故事是上古先民對世界的解釋。民間傳說則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產生的傳奇故事。它反映的是當時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屬於民俗範疇,基本等於我們現在的段子

我們看看七夕這個故事,看看應該把它進行如何劃分。牛郎織女這個這件事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

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葙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織女織不出布,牽牛駕不了車」

就這麼一句話,很難把它界定為神話,沒有故事,沒有情節,看不到古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沒有多少上古人類生活的信息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用的是「織女」、「牽牛」這樣兩個農耕社會典型名稱,所反映的就是農耕時期的社會生活。其內容已經進入農耕時期,早就與神話的年代相去甚遠,就憑這一點,已經無法把它歸結於神話範疇了

但是,它出現在《詩經》裡,而且討論的是大自然裡的兩顆星星,將大自然進行人格化處理,這就又有幾分神話的成分在裡面

綜合來講,七夕故事的原生態,應當屬於具有幾分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把七夕當成神話的說法是錯誤的說法

至於後來我們聽到或看到的七夕故事,是由後來無數民間段子手不斷豐富完善起來的一個段子

七夕故事的原始狀態

《詩經》後,能看到的比較早記錄有這一民間傳說的是《古詩十九首》和《史記》。特別是《古詩十九首》,比起《詩經》來已經豐富了許多

昭昭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切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段文字在說:

織女在那裡一天到晚瞎忙活,咋也織不出來花布。那是因為她有心事,這個小心事被一條河水阻隔著,不得向去與牛郎會面

這就有了一些情節,有了一些細節,有了一點故事的模樣

同時看出,《古詩十九首》裡的織女故事與《詩經》織女故事一脈相承,基本上是對詩經裡那句「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的展開描寫,並沒有增加其它有效內容。從側面證實了:關於織女牽牛的故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不甚了了

但是,我們相信,這後面曾經一定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只是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就像一篇好故事,只傳下來了男女主角的姓名,其它的內容,需要自己去想像

這,就是七夕故事的原始形態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七夕故事

我們現在所見、所聽到的七夕故事,基本成形於南北朝時期,後來又有許多不同時期的段子手們加以豐富,先後記錄於

晉《搜神記》,南朝《小說》、《荊楚歲時記》,宋《太平廣記》

《搜神記》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提到這本書我就要提一下《山海經》。這兩本書裡都記錄下來許多中國人遠久的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經》裡大多是神話故事,入了《搜神記》,基本上就是民間傳說

七夕故事最重要的文字記錄,當屬南朝的《小說》,作者梁殷芸基本上在這本書裡為後來的七夕故事劃定了一個框框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時間、地點、人物、情節、衝突、結果,全齊了。一個故事產生了。與《詩經》裡記錄的哪個織女故事有沒有關係,誰也不知道,也不重要了

所謂流量為王嘛!故事精彩就是自帶流量。「一年一度相會」和「烏鴉為梁以渡」的大膽思維,給予這個故事飛翔的翅膀,老百姓喜歡就是硬道理,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經過一千多年後,儘管這個故事的前面部分在民間存在各種各樣的版本,不同時期的段子手們都喜歡往這個故事裡加入自己家鄉的色彩,令這個故事產生了這樣的現象:「織女還是那個織女,牛郎卻是遍地開花」

雖然全國各地都出現了自己的牽牛郎,但不管你是哪朝哪代的段子手,不管你是來自哪個地域的段子手,大家都默認一個潛規則,最後都只能在七月初七這一天來一次鵲橋相會

這樣一來,就把七月初七這一天給固定了下來,成為一個特殊的日子,成了一個節日。其實哪朝哪代都沒有頒發正式文件說七月初七是個什麼什麼節,這個節,是被段子手們給確定下來的

事情走到今天,當今的段子手們更聯合起商家們把這天給整成了個「情人節」,突然間,感到味兒變了

七夕的味道,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味道

說今天的段子手們把個七夕節牽強附會成一個中國的「情人節」,是件庸俗不堪而又無知無畏的惡事,一點都不過分。因為這種操作完全破壞了這個傳統節日裡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七夕節裡,蘊含著大量的中國農耕文化信息

1,牛郎和織女,僅僅這兩個名稱,就是中國人幾千年「男耕女織」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這個符號在中國土地上傳承了幾千年而不斷,直到幾十年前,還是我們中國人的典型生活方式

2,愛情被阻這件事,其實是中國封建宗族制度的一個寫照,宗族制度是中國社會管理的一大特色,在這種制度下面,個人的行為被嚴格地規範於宗族權威。一年一見,不是牛郎與織女的約定,是宗族制度的判決,這件事,被人們以一個故事的方式非常形象化地記錄了下來,並融入到一個節日裡

3,含蓄而執著,是中國人的情感特徵,這一點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形成,七夕故事裡的牛郎織女,就具有我們民族的這種性格特徵,這才是這個故事能被流傳千年的原因,因為它代表了我們,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們自己,這種優秀的品質是我們民族的亮點,令世界各族人民的敬仰,這是這個節日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其他的就不說了,僅僅列出這三條,隨便哪一條都與「情人節」三個字格格不入,在牛郎織女的高大尚面前,「情人節」三個字就是一個矮小挫

七夕文化裡面還有一個痛點,那就是婚姻自由,這是中國封建制度裡的一個黑洞,吞噬過無數年輕人的情感。七夕故事正表現了我們祖先對個人幸福的追求,這種追求所表現出來的浪漫和執著,與當下西方的「情人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格格不入

中國的節日,就應該是中國的味道,莫要良莠不分。與其舍了自己的高貴,去附會別人的庸俗!不如找回自己的傳統,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

相關焦點

  • 聽了20多年的《千年等一回》裡竟藏著這樣的「中國味道」
    但是《千年等一回》有一個隱藏了26年的大秘密,小編知道後竟然淚流滿面。最近,在北京的一場活動上,主持人向《新白娘子傳奇》導演夏祖輝、主演趙雅芝和陳美琪提出了這個問題:主題曲《千年等一回》原版創作的間奏是什麼?A.
  • 視頻·尋味 | 千年魯菜·煙臺味道之《辣爆西施舌》《宮保蝦球》
    視頻·尋味 | 千年魯菜·煙臺味道之《辣爆西施舌》《宮保蝦球》 2020-09-08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夕必追的4部劇,滿滿愛的味道,有沒有被甜到?
    七夕必追的4部劇,滿滿愛的味道,有沒有被甜到?七夕啊七夕,你來得也太匆忙,走的也太慢了吧,雖然七夕節是一天,但是那就是不是一天能解決的事情,意思就是七夕秀恩愛的風頭還是一直在,有對象的陪對象,沒對象的就跟隨小編一起來追劇吧,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七夕必追的4部劇,比男朋友甜哦。
  • 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解碼·城市味道)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味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甘肅是什麼味道的?
    磅礴冰川斑斕溼地、滔滔黃河茫茫戈壁、浩瀚沙漠廣袤草原、塬梁丘陵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雄渾壯麗的絕美畫卷她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起源地留住舌尖上的記憶「甘味」農產品品牌內涵豐富「甘」代表甘肅「甘味」表明是甘肅的農產品還是純正實在的代名詞表明甘肅農產品貨真價實、味道醇厚
  • 千年匠心一支筆_春天的味道_新華網
    千年匠心一支筆_春天的味道_新華網 1600年,是文港鎮有記載的制筆歷史。從名不見經傳,到佔據全國高端用筆90%的份額,文港毛筆的名聲是制筆匠人一代代「掙」回來的。改良毛筆配方、堅守128道工藝……文港製筆技藝世代相傳,言傳身教,細細一支筆,飽含著匠人的初心。
  • 藏在中國古詩詞裡的味道
    中國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蘊含的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之外還有相當濃厚的美食文化,人們常說衣食父母就是把食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同樣在華夏文明淵源流傳的幾千年裡,飲食文化佔據著人們生活中絕大部分的物質資源分配,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離不開一日三餐的宿命。
  • 千年古墓埋藏的酒是什麼味道?專家嘗了一口,說了2個字!
    千年古墓埋藏的酒是什麼味道?專家嘗了一口,說了2個字!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的濃厚,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俗話說得好,無酒不成席,自古以來,一般請客的時候,都會備有酒水。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就是:千年古墓中埋藏的酒是什麼味道?專家嘗了一口,說了2個字!1974年,考古專家在瀋陽進行考古工作的時候,在一個小村莊發現了一個年代非常久遠的古墓。後來,進過專家的研究,這座古墓竟有千年的歷史,是遼代時期的古墓。因此,也引來了很多的村民前來圍觀,看熱鬧,都想知道這座古墓究竟隱藏著哪些故事。
  • 科學史上的「硬核」實驗:冰凍數千年的猛獁肉,吃起來是啥味道?
    至於其中備受矚目的「猛獁肉」,吃起來是啥味道?那時的美國新聞報導這樣描述:「味道奇異……帶有海鮮味……」諷刺的是,後來有科學家通過實驗分析,證實他們那時吃就是用「海龜肉」偽造的猛獁肉。(來源:美國 探索者俱樂部)雖然這是一次偽造的「吃猛獁肉」試驗,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吃貨們的步伐。
  • 宋韻千年 七夕主題月情定活動開啟
    為了能讓天龍玩家們度過一個難忘的七夕佳節,策劃特意為少俠們準備了一系列宋韻婚俗主題的更新:首款宋制婚服:惜君青玉裳、幻玉:磨喝樂(斷橋情風格)、七夕情侶動作:佳期如夢、幻飾武器:合歡扇,帶你一同穿越千年回到宋朝,體驗古風古色古典的婚俗風情。
  • 「懷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老祖母煮的雞蛋味道,母親蒸的饅頭味道」
    作者袁躍興12月2日,2019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作《守舊與創新》的主題演講中,從文學出發,妙論社會與經濟領域的「新舊」話題。從衣食住行的生活層面來看,「創新的目標就是生產即環保又健康的高產農作物,我們懷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說老祖母煮的雞蛋味道,母親蒸的饅頭味道,看上去是懷舊,實際上創新成果的不滿。」人們要從舊的裡面尋找創新的靈感和素材,「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從舊裡面找新的典型範例,我本人的小說創作更是從古老的經典裡和古老的民間傳說裡面獲得了許多靈感跟素材。」
  • 中國的情人節不是七夕節?那是哪一天?
    在這個節日傳入中國後,很多小情侶便也開始跟著「過節」了,並以此來紀念他們的愛情。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開始注重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七夕節,但其實,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的一種誤解,七夕節並不是真正的情人節。
  • 李子柒現象——中國農耕文明的影像
    我且把這種現象稱為「中國農耕文明影像」我看到的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一種農耕文明在我國城鎮化率每年不斷快速增長下,用現代科技記錄下的農村生活片斷,這種片斷把所有的美好通過技術手段處理,連綴在一起,以色彩畫面來激起人們心中對美的追求,以此來填補生活在城市裡人們心中的空白。
  • 兩根小小筷子的來歷,傳承千年的文化傳統,網友:那是家的味道
    兩根小小筷子的來歷,傳承千年的文化傳統,網友:那是家的味道在過去,每當我拿起筷子,我會記得我父親的警告,對我說:「作為像一雙筷子,你能拿得起,也能放的下。」在中國,筷子的形狀大多是近似長方體或圓柱體。新年前夜熱氣騰騰的桌子上擺滿了筷子,是一種團圓,一雙小筷子蘊含著家的味道,是中華文明的味道。筷子諧音「快」寓意「快快樂樂,快樂一輩子」,送筷子給結婚的新人寓意:成雙成對,合二為一,快生貴子送筷子給小孩寓意:表達「快長快長」的期望。今天,我們來談談筷子。據統計,世界上有數十億人使用這套餐具。它有一個真正古老的過去。
  • 農味,玩味 巴蜀糧倉梁平的「農耕文旅宴」
    梁平舉行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長江三峽(梁平)慶祝活動,活動開幕式舉辦地梁平安勝鎮龍印村是重慶市十大最美鄉村之一。在今日舉行的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長江三峽(梁平)慶祝活動上,梁平龍印村的村民談起豐收景象,眼裡一片喜悅。   梁平史稱梁山,1952年取「高梁山下有一平壩」之意更名為梁平。梁平壩子方圓300平方公裡,沃野千裡、碧田萬頃,素有「小天府」之稱。   依託巴渝第一大平壩,梁平發展了柚竹漁三大產業,建設了2000畝水稻基地。
  • 常德擂茶:穿越千年的常德味道
    常德自古產茶,在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鄉間生活中,茶文化與農耕文化相乳交融,逐步衍生出以常德擂茶為特色的茶飲文化。了解常德,不如就從一碗常德擂茶開始。「常德擂茶」是常德市武陵區、鼎城區、桃源縣、漢壽縣等區縣的41個鄉鎮中經常食用的一種小吃。
  • 老家的味道,搜羅千年古都開封的老字號名吃
    4月6日晚9點15分播出的河南衛視《老家的味道》,節目中既有豫菜大師現場烹飪兼具色香味形的炸八塊、黃燜魚、四味菜,讓食客胃竇大開,又有美食「偵探」走街串巷,記錄開封老五福、桶子雞、四味菜、丁角街西司夜市等幾大老字號傳承人手藝的立體呈現,看完讓您垂涎三尺、味蕾大開的同時,引發對振興河南老字號、傳承河南飲食文化的深思。
  • 《中國味道》雙節登場 快樂烹製愛的味道
    10月7日晚18點,中央電視臺重磅打造的大型廚藝真人秀節目《中國味道本周登上《中國味道》的舞臺比拼廚藝的將是北京大男孩張志成、山西養生大媽施麗霞、新疆姑娘司學怡、吉林小夥兒張惠程、揚州美食愛好者聶世平以及湖北女檢察官袁芳。
  • 中國海關發圖祝您七夕快樂被刷屏,七夕節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前幾天中國海關的一張圖火了,大批被收繳的化妝品和護膚品擺了一桌一地,並配文中國海關提前祝您七夕快樂。估計很多女生看到這張圖都會狂流口水吧,但是海淘有風險,代購需謹慎啊。其實這些過節促銷的手段完全是商家炒作出來的,與其花大價錢從海外買禮品,不如安安靜靜地和另一半來個浪漫的七夕約會吧。不過每年七夕的日子正是舉國高溫,全民燒烤的時候。出個門都算是過命的交情,實在沒有力氣牽手壓馬路。
  • 七夕情人節在農村這麼冷清,在城市熱鬧麼?沒美食的節日過不起來
    今天咱來聊聊七夕節在農村的冷遇。七月七,被稱為七夕節,這個起源於農耕文明的節日,男耕女織,用牛郎織女神話象徵,上天的天使下凡和人間凡夫俗子牛郎成雙成對,男耕女織徹底民間化了。可今天,農曆七月七日,在農村,這個七夕節冷冷清清,村民們最多提上一句:七月七,鵲橋會;七月七牛郎和織女見面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