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蕭山區的拱秀路上,有一家名為綠圓回收的便利店。與其他店鋪不同,這裡的所有商品都可以用廢棄塑料瓶換購。
在便利店的回收區,店員用掃碼槍掃描塑料瓶後,智能回收箱會自動識別瓶子類別並積累相應積分。一隻500毫升的可樂瓶可換取4個積分。居民用這些積分可直接在店中兌換商品。
這家將回收和購物融為一體的環保小店,是浙江綠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綠棲)今年新試點推出的創新型資源回收店。
綠圓回收便民店。圖片來源:綠棲
從該店中回收到的塑料瓶,會被統一運送至綠棲的回收處理站,然後被打包成瓶磚運輸至威立雅華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下稱威立雅華菲)進行再加工,加工後的瓶片可紡成再生纖維,最終可能成為你身上穿的衣服。
這是一條典型的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產業鏈。
從「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到全世界呼籲限制使用,塑料的發展不過百餘年的歷史,但廢棄塑料已成了急需治理的「白色汙染」。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是當前塑料行業的重要課題。
記者從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獲悉,去年中國的廢棄塑料產生量為6300萬噸,其中32%被填埋、31%被焚燒、7%被遺棄,僅剩餘約三成被回收利用。
在廢棄塑料中,PET塑料瓶是回收率最高的產品,再生PET也是最成熟的再生塑料產品。
這一產品,正催生出一個3000億元以上的新市場。
從瓶子到衣服:興起的循環經濟
「回收後的瓶子,需要進行清洗、分類、篩選、破碎,這是塑料瓶進行再生利用的第一道工序。」在位於浙江安吉的威立雅華菲總部工廠裡,威立雅華菲副總經理宋平向記者表示。
堆放在廠區門口的瓶磚。攝影:徐寧
清洗破碎後的PET塑料瓶薄片(下稱PET瓶片)隨即被浸泡在工業洗滌槽中,然後利用水的懸浮法,分離出懸浮在水面上的瓶蓋、標籤紙等。
PET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飲料包裝材料,一般的礦泉水、碳酸飲料和功能飲料瓶都採用這一材料製作而成,因為它無毒、無味,材料成本低,阻滲效果好。
經過清洗破碎後的PET瓶片。攝影:徐寧
沉於水底的PET瓶片,會被收集乾燥,再送入擠出機加熱軟化,然後切割成米粒狀大小的PET切片,最後被打包送至100公裡以外盛虹集團旗下的江蘇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鱸科技)。
中鱸科技切片紡工藝主任王中明對記者表示,從威立雅華菲運來的PET切片,還需要進行乾燥脫水、加熱融化,最後通過層層的全自動紡絲設備,被製成能紡衣製鞋的再生纖維。
自動紡絲設備拉絲並絲。圖片來源:盛虹集團
王中明告訴記者,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再生纖維的訂單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預計明年訂單量肯定翻番。未來十年,再生纖維行業都將呈興旺之勢。
他的判斷依據,主要來自下遊應用品牌方釋放出的需求信號。
去年,耐克在其《影響力報告》中指出,耐克76%的鞋類和服裝已採用了可回收材料。自2010年以來,耐克已累計轉化了從垃圾填埋場等地回收來的超過75億個塑料瓶。
同樣計劃用再生纖維代替原生纖維的還有阿迪達斯、迪卡儂等國際品牌。其中,阿斯達斯宣布,到2024年將全面採用再生纖維。
在去年5月舉辦的塑料回收再生與循環經濟論壇暨展示會上,威立雅華菲總經理、中國合成樹脂供銷協會再生PET分會會長曹衛東表示,據其所在協會預計,目前高端再生PET市場規模正在以100%的速度遞增,未來全球將會出現一個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88.15億元)的市場。
曹衛東表示,2018年全行業對高端再生PET切片的需求為2萬噸,市場供給產能約為3萬噸,互相持平。去年市場對該產品的需求約為20萬噸,供應產能僅為12萬噸,出現了8萬噸的缺口。
曹衛東認為,高端再生PET行業還處於發展期。由於廢料進口的限制和國內回收體系的粗放,高端再生PET的原料還比較稀缺。
據他預計,今年市場對高端再生PET切片的需求將達40萬噸,產能供給缺口或進一步拉大。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也在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上表示,市場對高端再生產品的需求大規模存在,但現階段企業能夠提供的產品,無論是質、還是量都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超過13萬家經營範圍包含回收、再生PET等領域的企業。今年初至11月10日,以工商登記為準,中國新增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近2.5萬家,同比增長15%。
從低端到高端:待解的產業難題
「之前的廢棄塑料瓶都是做低端產品。」曹衛東對界面新聞記者稱,「低端再生塑料產品含有的雜質較多,主要可用作再生水管、塑料桶以及沙發的填充物等」。
近三年,《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下稱「禁廢令」)的實行,疊加環保整頓的雙重影響,國內再生塑料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廢塑料進口量為705噸,2018年的進口量驟降為7.6噸,同比下降98.92%。
「散、亂、差」的低端再生塑料企業,也成為當前環保整頓的重點目標。
據第一財經報導,2017年國內約八成的再生塑料企業,面臨環保整頓或取締的尷尬局面,上萬家企業面臨間斷性停產整頓。
再生塑料原料供應減少,促使價格上行,但市場整體對再生塑料的需求較為平穩,這導致生產廠家利潤被不斷壓縮。
曹衛東在塑料回收再生與循環經濟論壇暨展示會上表示,2017年前,再生PET領域主要分成回收、清洗和紡絲三個行業,上下遊企業之間涇渭分明,互不幹擾。
「禁廢令」實施後,該領域上下遊企業全線面臨薄利甚至虧損的局面。為擠壓利潤,企業紛紛往其他環節拓展,上下遊企業間的界限逐漸模糊。
「即便如此,全行業的利潤依舊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曹衛東說。
在第23屆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上,中國合成樹脂協會會長鄭愷表示,要改變這一低利潤的行業困境,企業需要抓住客戶的需求。
他指的是上述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方對高端再生PET的需求。
目前,制約企業向高端再生PET行業進發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產成本較高、產品質量不穩定等。
對於類似威立雅華菲的上中遊企業,主要受困於回收運輸、分揀導致的高成本。
曹衛東向記者表示,今年中國的高端再生PET切片價格約在1萬-1.3萬元/噸。這是原生PET切片價格的兩倍。
他分析,高端再生PET切片價格高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回收的塑料瓶體積較大,整體運輸成本較高。二是回收後的塑料瓶有部分需要人工分揀,清除瓶子標籤背後所黏有的膠水等,人工費較高。三是高端再生PET的產能仍較小,還不能形成規模效應。
他表示,高端再生PET切片價格過高,可能會導致很多終端企業接受不了。這是眾多中小企業對高端再生塑料參與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曹衛東認為,高端再生PET切片價格約比原生切片價格貴三成,是終端企業可以接受的價格。
對於盛虹集團等下遊企業而言,高端再生PET切片質量不穩定、加工過程損耗大等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王中明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較原生切片而言,再生切片的質量均衡性更差。因為再生切片的雜質更多、分子量分布更寬。」
這會導致紡出來的絲質量不佳,影響後續紡織品的質量。紡出的絲容易斷,甚至成為廢絲。
此外,用再生PET切片紡絲,對生產流程的損耗也更大。例如,紡絲設備中的過濾器需要經常切換,組件周期短;對絲線加彈過程中,剛性大,對瓷件磨損更大等。
王中明表示:「再生切片紡絲的每一道程序更為複雜,要求也更高,導致加工損耗成本要比原生切片高出一倍多。」
從回收到包裝:變革的塑料市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盛虹集團決定改進工藝,省去其中一個生產環節。
王中明向記者表示,今年年底,盛虹集團還將投產6萬噸的再生纖維項目。該項目是直接從PET瓶片開始紡絲,省去了從瓶片到切片的這一生產環節。
王中明稱:「在確保品質的前提下,省去中間的切片環節,可以節省8%-10%的成本。」
威立雅華菲則選擇用擴大產能來進一步降低成本。
宋平向記者介紹,威立雅華菲除了目前的10萬噸再生PET瓶片產能、2萬噸再生PET切片產能外,還在建設二期項目。
他預計,二期項目將在明年春節前完成,屆時威立雅華菲的再生PET切片產能將增至10萬噸/年,和公司的再生PET瓶片產能相匹配。
王中明和曹衛東都向記者表示,重新構建精細化的塑料回收體系,是提升切片質量的主要出路。
目前中國的塑料瓶回收體系較為粗放。在日本、韓國等國家,居民回收塑料瓶前會先對塑料瓶進行清洗、晾乾,並對塑料瓶的瓶蓋、瓶身和標籤進行分離。
這種精細化的回收方式,既可以節省塑料瓶回收後人員的分揀工作,還可以減少塑料瓶的汙漬、雜質,從源頭上提高塑料瓶的回收質量。
塑料瓶在消費前的包裝設計,也有較大的改進空間。例如,大眾熟知的雪碧瓶為綠色瓶身,這種帶顏色的塑料瓶會加大回收後製成透明PET切片的難度。
一些塑料瓶身上的標籤採用的是非水洗的膠黏劑,需要人力手動進行刮除,殘留的膠黏劑還會影響塑料瓶的再生質量。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副秘書長劉叢叢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塑料瓶回收難題,需要構建塑料製品消費前易回收體系。即所有的塑料製品都有統一的可回收標準,從而減少回收環節,降低回收成本。
已有些塑料包裝企業,開始進行變革。
在今年的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上,歐芬藍泰的PET瓶可水洗膠黏劑標籤、美國艾麗丹尼森的Clean Flake PET等產品獲得了「金蘋果獎」,以表彰這些企業的塑料可回收性設計理念。
這兩款獲獎的標籤均採用了可水洗的膠黏劑配方,在回收過程中,標籤和瓶身可以潔淨地分離。
艾麗丹尼森向記者表示,其生產的標籤已經在歐洲和美國的一些飲料和個人護理品牌上有所應用,例如可口可樂,百事和聯合利華等。在國內,這一標籤已開始在大眾消費品牌上進行測試。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是對此前「限塑令」的重大升級,因此被業內稱為新「限塑令」。
大宗商品資訊商金聯創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在新「限塑令」中,除了禁止、限制等字眼外,可循環、易回收、綠色產品等詞語,為塑料行業未來的發展提出了要求和方向。
該報告稱:「塑料的未來終究是光明的,但塑料行業的轉型升級仍將有較長的探索之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