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3歲的我每天都在想離職

2020-12-12 Soul靈魂社交

別急,我們現在只是「成年人」的實習期

當我問起身邊的朋友,「你覺得作為成年人你最害怕什麼?」

他們給的回答我一概統稱為「責任」。

「從來不知道工作是一件這麼讓人痛苦的事情,感覺自己還是學生就被推入了社會。」

「和男朋友異地一年了,想分手又捨不得,但是又感覺沒有未來的可能性。」

「工作做的不如意,但又不敢辭職,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會。」

朋友吳哥說自己工作了之後才明白掙錢有多難,不知道當年的爸媽是怎麼熬過來這段時間的,他們的父母也沒有為他們準備房子。

可他們不僅自己解決了住房問題,居然還能有存款解決子女的住房問題。

而我現在呢?

在北京拿著上萬的薪資卻沒有存款,甚至雖然我知道這是年齡段的常態,但當我身邊的比我年紀大的同事們,他們為生活拼命努力的樣子居然沒有讓我感到振奮,我不想成為他們,但我知道我一定會成為他們,甚至還不如他們。

如果你也一樣存在著焦慮,那不妨跟我們來看一下我們這個階段在心理學上是怎麼解釋的。

01

心理學家阿奈特認為真正的成年人有以下三個特點:

獨立承擔責任(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獨立做出決定(Making decisions independently)

實現經濟獨立(Becoming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而大多數在18-25歲時可能還住在家裡,沒有結婚,工作換來換去,某種意義上並不是一個「滿足條件的成年人」。

所以我們可以被稱之為「成年人」的實習期階段。而大部分的原因在於法律意義規定的十八歲成年,而我們的大腦也沒有準備好。

02

18歲,「成年快樂」。

是的,從十八歲生日那一天起,我們被迫接收了「你是個成年人」的心理信號。

但我們在生理上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我們大腦的前半部分,有一個容量接近大腦三分之一的神經組織區域:腦前額葉。

它是我們進行一系列複雜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又被稱為大腦CEO,而我們人類被稱為高級動物的區別就在於它的功能:人與人的共情、協調溝通、情緒調節、做出決定,還能自我控制行動行為,例如限制購物行動。

然而,我們大腦中的這個起主導作用的CEO確實大腦中發育最晚的部分。

哈佛大學腦成像中心的神經學家黛博拉·尤格倫-託德(Deborah Yurgelun-Todd)表示,前額葉一般要在20多歲才能發育成熟。

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與分子病毒學、免疫學和醫學遺傳學教授加裡·文克博士,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他認為前額葉的成熟時間可能比20歲更晚:

女性大約在25歲,而男性要到30歲。

也就是說,我們所謂的18歲成年,可能還要等很久,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年。

所以阿奈特把18-25歲這個階段定義為成人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是指已經告別青春期,卻還沒有進入完全承擔責任的成人世界的過渡時期。

成人初顯期有能力擺脫依賴家人的狀態,實現經濟自由,生活獨立,但又並不能完全承擔起應當的責任。

02

如何緩解成人初顯期的衝突?

1. 做你內心最想做的事

杏仁核在我們的大腦中負責管理情緒。有一些研究顯示,在我們大腦表層褶皺進化出來之前,很多決策都是由杏仁核進行的。

而當大腦表層褶皺進化出來之後,我們進行決策更多的是依靠理性系統。我們舉棋不定,可能就是情緒系統跟理性系統之間的決策結果出現了衝突。

18-25歲做的很多決定,很多時候對我們的一生都有持續影響。選擇來大城市闖蕩還是回家考公務員,其實你做的每一種選擇,都會羨慕另一條路的風景,選擇沒有對錯,所以跟著你的內心情緒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吧,幸福感會大大提高!

2. 彎路走著走著可能就直了。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就是:對未來的迷茫是一直存在的,不管在哪個階段。

我們很多時候都只想在正確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快速實現結果最大化,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犯錯的可能性。

沒有人會指著一條路,對18-25歲時的我說:「這條路是正確的,遇到路口就右轉,一直走下去,一定能成功。」

我們要做的就是滿懷恐懼的去「彎路」,你會發現慢慢地你會走出自己的一條直路,並且一直堅定的走下去。

前段時間我手機電池老化了,其實存款完全夠買一個新的,但一直不捨得買,後來有一次領導突然聯繫我,在外面手機突然沒電了,後來一氣之下去換了新手機。當我拿到新手機那一刻感覺世界一下明亮了很多,這個城市除了無止盡的壓力,還有美好的生活啊,最近開始和朋友去約藝術展、約livehouse,還和她一起策劃了一個 魔都網紅打卡的自媒體,雖然還是身處迷茫之中,但已經慢慢享受其中了。

很喜歡《無問西東》裡的一段話,送給你們:

「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評論區告訴我,你有什麼獨特解決焦慮的方法吧!

相關焦點

  • 「離職後,我的薪資漲了80%!」年輕人為什麼總想著換工作?
    第一年的我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設計、銷售、甚至文職也都幹過。2018年年初時,終於找到了自己熱愛的行業——IT編程,於是辭職自學了三個多月的編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為了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縮短與別人的差距,每天晚上我都會學很長時間的編程,讓自己成長起來。
  • 為什麼年輕人總是工作幾天就想離職?
    相信大家都不太理解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工作幾天就辭職,心情不好就辭職,前兩天看到各式各樣的辭職理由,給大家分享一下:辭職原因一、為了公司的利益,決定到其他公司做臥底。辭職二、家裡有地300畝,雞鴨牛鵝數十隻等著我回去打理,最主要的是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料。辭職三、公司沒有適合的男同事,我想出去看看。辭職四、早上8:30上班太早了,我根本起不了床。辭職五、同事和我性格不合,影響心情,以及每天的運勢。
  • 「我30歲,剛離職,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
    「把工作辭了,想重新換份新工作,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了」 「做了兩年我不喜歡的銷售,辭職後,發現自己除了銷售什麼也不會」 我想起前兩天幫一個小朋友看的簡歷。 這個小朋友去年畢業,年前離職,而到這個月中旬,還沒找到工作。 面試了不少公司,面完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會了。 我看了眼簡歷。
  • 在35歲的尷尬年齡,我換了四份工作,得了離職症候群
    在舉辦活動時非要我去拍照、搬運東西,不要我下屬去,說要讓我經歷這些,以後好知道怎麼做,我心裡在想,也工作了六七年,還不知道怎麼做嗎?直到有一件事產生了隔閡,有一次出差東莞,沒有提前告知,然後就直接去東莞過夜出差,而且家裡有兩個小孩要照顧(其中一個才三個月),本來晚上我和我老婆一人照顧一個,所以當時我不同意,與她產生了爭吵。後續多次合作不愉快,我也就提出離職了。
  • 「我上班第一天,就想離職」
    晚上朋友靜文打來電話,她說她上班第一天就想離職。「為什麼呀?」我疑惑的問。原來前幾天,一家公司的HR約靜文去面試。靜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面試。不論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還是豐厚的年終獎勵,亦或是不加班的鄭重承諾,這些條件都讓靜文非常心動。再三考慮之後,靜文決定次日去這家福利待遇比較優厚的公司上班。
  • 為什麼阿里巴巴待遇這麼好,卻還是有很多人離職?從這5點分析
    ,我對他說,今年的特殊事件讓很多人找工作都成問題了,你為啥還離開這麼好的公司?朋友說,像在阿里、騰訊、華為這樣的公司,雖然公司發展、光環背書、待遇等是很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阿里巴巴公司雖然非常優秀,但也一定有不那麼完美的一面。正如美國那麼富裕,但還是有許多人逃離美國一個道理。那麼,為什麼阿里、騰訊、華為這樣優秀且待遇又好的企業,還是有很多人離職呢?
  • 阿里某新員工吐露心聲:每天都很壓抑,工作繁瑣,天天想離職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光鮮,很多人都想去大公司,首先待遇比小公司好,當然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既然給了高工資,也要付出相應的行動,在大公司加班是避免不了的,有時因為項目上線甚至通宵也很正常,有人能堅持也有人受不了這個環境。
  • 50歲與公司籤的返聘勞務合同,自己想離職怎樣才能領到失業金?
    50歲與公司籤的返聘勞務合同,自己想離職怎樣才能領到失業金?社保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因為跟大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工作中經常也會出現關於社保方面的問題,最近有網友留言問,自己50歲與公司籤的返聘勞務合同,自己想離職怎樣才能領到失業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很多人想離職卻下不了決心,無非是這4個原因,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職場上,很少有人會一直在一個公司幹一輩子,很多時候,他們都會選擇離職,然後去跳槽,去選擇屬於自己的更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想離職卻下不了決心,你知道為什麼嗎?今天職場小才迷就帶大家學習下,很多人想離職卻下不了決心,無非是這4個原因,看看我說的對不對?1、害怕自己離職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 想以今天的推送,開啟我的23歲.
    「「是你想成為的人嗎?」」一直以來,我都不像個小孩子。可惜的是,也不像個大人。給人的印象,多數是比較冷漠、寡淡。「你呢,又老了一歲了,還會生日快樂嗎?」我的答案是「會」,因為我仍有期待。期待並不意味著我過得越來越好,而是因為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追求:「我怎麼可能永遠這個衰樣?」去年疫情居家的時候,我每天過得頹廢又積極。
  • 領導故意挑問題,想逼我自動離職,該如何辦?
    網友提問:領導故意挑我問題,想逼我自動離職,但我不甘心,該怎麼辦?眾所周知,很多用人單位都會與員工籤署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籤署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彼此的利益,對於用人單位,對於員工都有意義。為了避免這類似情況發生,很多用人單位想要辭退籤署了勞動合同的員工,通常不會直接說,而是通過各種方法去間接逼迫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比如調崗,比如故意挑問題。我有一位朋友,小小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他所在的公司為了逼迫她離職,採用的是調崗的方式。
  • 優秀的員工離職前不聲不響,一提離職平地驚雷
    現代職場人,承受著許多壓力與誘惑,每年總有很多次想換工作的念頭。
  • 女財務:「我都離職半年了,為什麼還要承擔原公司法律責任?!」
    然而,在公司更換主要負責人之後,財務部門的日子逐漸不好過了,老闆刻薄,跟不上時代,對財務工作瞎幹預,財務人員壓力很大,於是,憤然離職.....然而,不久之後,原公司倒閉,帳務出現了問題,她卻背上了莫名其妙的鍋.....為什麼要我賠償??
  • 我23歲,未婚,懷孕了…
    在娛樂圈,不管你多紅,也沒有人願意等你6年。後來,就像大家所熟悉的,姚晨過氣了。職場就是這樣,沒有人會停下來等你。等你收拾好自己的人生,打算大戰一場時,江湖已經沒有你的地位。所以我經常給身邊的朋友說,如果遇到了對的人,婚可以早結,但孩子千萬別急著要。就像開頭那位姑娘,現在23歲,生完孩子就是24歲,孩子3歲之前最好都是媽媽陪著,那麼姑娘能夠重新全力以赴在職場的時候,已經27歲了。27歲的你,真的能拼得過那些二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嗎?
  • 每段職場生涯,都有100次想要辭職的念頭:那些"奇葩"的離職理由…
    每年的3、4月份是離職的高峰期,因為剛領完年終獎,不管是想換一個更好的環境,還是有更好的薪酬吸引,還是想休息一段時間,都紛紛在這個時間段提出辭職。有時候半夜12點才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去,躺倒在床上或沙發上的時候,也曾經無數次生出"明天就要去提辭職"的念頭。
  • 疫情下的中年人,被清退,求職難 30歲後離職基本等於失業
    上圖為山東本土求職招聘網站齊魯人才網統計的2020年春招山東就業市場求職者所屬年齡段,就數據可見,當前30歲以上求職者已佔據主導,佔比已高達62.68%,年齡在30-34歲的求職者佔比最高,為29.26%;年齡在35-39歲的求職者佔比位列第二,為23.12%;25-29歲和21-24歲的求職者佔比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8.13%和15.06%。
  • 「我離職半年了,都沒有找到新工作」
    在對外分享的時候,我經常會提到一句阿里的 HR 土話:大善乃大惡,大惡乃大善。最近收到了一份年輕人的諮詢,更讓我對這個話題加深了感悟:Cherry 老師,您好!之前通過您的線上課程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一直非常感謝您。我最近有一些煩惱,想向您請教一下。
  • 領導想辭退我、於是逼迫我離職,不安排工作,上下班打卡,怎麼辦
    公司想逼迫你主動離職,看上去是件壞事,要承受來自公司的壓力,一旦沒承受住,辭退補償也沒有,經濟也斷了來源,但如果你換個角度思考、換個方式行動,壞事是很可能會變成好事的。我們做個假設,你平時的工作時間每天是8小時,除去睡覺8小時,那屬於你自己的時間就只有8小時。工作上8小時是要完成公司上的事情,能夠提升自己但也會有不少的時間用在打醬油上。屬於自己的8小時,我假設你全部用在玩耍上,相當於是沒用時間去提升自己。
  • 面試官: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求職者「說實話」,被當場拒絕
    然而,他卻選擇了離職,參加了某公司的面試。面試官是公司老總,他對於李向東的跳槽原因非常感興趣,簡單作了了解之後,他便問李向東:「請問,你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呢?」聽到面試官的提問,李向東毫不猶豫,回答道:「不瞞您說,我在原公司工作得心應手,成績也比較突出,本來不想離職的。但是,在哪裡工作壓力太大了。
  • 那些離職前和你關係不錯的同事,為什麼離職後大部分都疏遠了你?
    網友提問說,原來的單位有一些關係不錯的同事,經常在一起聚餐和玩耍的那種,曾經以為從原單位離職後也仍然會是好朋友,但是從單位離職以後大部分人就慢慢地失去了聯繫,沒多久什麼都沒發生,大家就這樣淡出了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