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談琴議治國
話說公元前 356 年,齊威王田因齊剛剛繼承王位,就沉醉於聲色犬馬,不理國事,弄得朝綱不振,民不聊生,諸侯各國先後起兵侵伐,內憂外患嚴重。齊國面臨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理,將有亡國的危險。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但效果甚微。這齊威王索性下令,不準左右進諫。
當時齊國有一個讀書人叫鄒忌,頗有學問和才幹,又是個有名的琴家。他對齊國的安危十分關心。這天,他來到宮門外,向守門人說∶"聽說大王愛好音樂,我善彈琴,特來獻藝。"守門人見他攜帶古琴前來,急忙通稟,齊威王最愛好彈琴,也喜歡聽琴,聽說是琴師,便很高興地召見。
鄒忌入殿就座。齊威王讓人在座前放了一張琴幾,琴几上放一張七弦琴,就叫鄒忌彈琴。鄒忌也讓人好生奇怪,用手摸摸七弦琴,調好琴弦,兩手搭在琴弦上,很久也不撥動琴弦。齊威王有點納悶,說∶"先生怎麼不彈呢?先生不是善彈琴嗎?寡人好琴,願聽先生彈奏。你為什麼只摸琴弦而不彈呢?是嫌琴不好,還是不願為寡人彈奏?"
齊威王一口氣數問,鄒忌卻把琴往前一推,不緊不慢地說∶"我不僅會彈琴,還專門研究琴理。"
齊威王雖也會彈琴,但並不懂什麼琴理,就對鄒忌說∶"你既然知道琴理,不妨給寡人講講。"
鄒忌便從琴的歷史到琴的製作和技法,海闊天空地談了起來,他從琴是禁淫邪令人走正道,談到古時伏羲造琴,所設計的長、寬、前寬後窄、上圓下方、五根弦的象徵。"後來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所加之弦謂少宮,武王所加之弦為少商,這好比君對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諧,這也就是治國之道。"
齊威王聽得似懂非懂,有些不耐煩,就說∶"你說得很好。可寡人不願聽這空洞乏味的道理,既然你對琴理這麼精通,對彈琴一定也有研究,為什麼還不給寡人彈奏一曲?"
鄒忌見時機成熟,很嚴肅地說∶"臣只是研究琴藝小技而己,而大王是治理國家大事的。齊國好比是一張大琴,大王為什麼不用這大琴彈奏優美和諧的樂曲?大王通曉國家大事,而沉湎酒色不治理國家,這和臣懂得彈琴而不彈琴又有什麼區別?今日,在大王而前不彈,大王就很不高興;大王身為一國之君,掌國不治,恐怕百姓們也會很不耐煩,很不高興的。"
這一番話打中了齊威王的要害。齊威王頓有所悟,就站起來對鄒忌說,"原來先生是來以琴進諫,令寡人茅塞頓開。願聽先生治理國家的大計。'
鄒忌越熱打鐵,接著說∶"大王初登王位時,就曾把國家比喻作一張大琴,並說要像用大琴演奏優美和諧的樂曲那樣治理好國家。如今還為時不晚,大王當振奮精神,一振雄風,實現自己當年約諾言。'
且說這齊威王還算是歷史上的開明君主,仔細一想,鄒忌的話不無道理,便移座相近,與鄒忌促膝長談。鄒忌乘機進言,認為國家百廢待興,關鍵在廣開言路、重用人才,君臣兩人又有一段精採的對話。
鄒忌對齊威王說∶"城北徐公是出名的美男子,大王以為臣能和徐公相比嗎?"
齊威王說∶"先生雖身長八尺,形神逸麗,但與城北徐公相比,恐怕還是比不上徐公。'
"是啊!臣對著鏡子自照,也自己覺得不如徐公。但臣曾經問妻、妾,她們都說臣長得比徐公更漂亮。後來,有一位客人來訪,臣又問客人,客人說徐公確實要比臣差一些。臣問了三人,三人說的都一樣,所以,臣便信以為真,覺得自己的確要比徐公美一些。"
聽鄒忌這麼一說,齊威王也樂了。
鄒忌接著說∶"大王莫見笑。大王必定認為臣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臣後來自己也知道了這一點。第二天,徐公正巧來臣家中,臣當面仔細審視比較,這才發覺自己遠不如徐公漂亮,再對鏡一照,更覺得比徐公差得很遠。"
齊威王問∶"這是怎麼回事?"
"臣左思右想,終於弄清楚了這個道理。臣意識到他們之所以這麼說,是有意吹捧,是懷有私心的。妻之所以說臣美,是因為愛臣;妾之所以說臣美,是因為畏懼臣;客人之所以說臣美,是因為有求於臣。" 鄒忌分析著說。
齊威王聽得入神,接過話題,說∶"先生不能光聽好話,否則會上當受騙啊!"
"是啊! 如今齊國地方千裡,有城一百二十座,大王的嬪妃莫不愛大王;朝廷大臣,莫不畏懼大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大王。由此看來,大王恐怕也聽不到真話。'
齊威王發覺自己上了鄒忌的"當",笑著說∶"先生真是巧善辭令啊!你講得很好,講得很有道理。"
君臣促膝長談,越談越投機,齊威王見鄒忌敢於當面說出肺腑之言,又才能出眾,是個難得的忠臣,很是喜歡他,特意把他安置在齊王宮室的右房。晚上,君臣兩人又一起談論國家政事,鄒總勸齊威王不要貪戀酒色,要胸有大志。齊威王點頭稱是,又問治國大計,鄒忌說了一番構想,廣開言路,重用賢士;清除贓官,獎懲分明;增加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充實軍備,逐漸建立起霸業……齊威王越聽越興奮,當即拜鄒忌為相國,掛丞相之印。
齊威王根據鄒忌的建議,公開發布了廣開言路的命令∶凡群臣吏民,有能當面尖銳指正寡人的錯誤的,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寡人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街頭巷尾議論寡人的,也可得下等獎賞。
命令初下,門腔若市,進諫不絕。齊威王真正醒悟,開始任用賢才、集思廣益、整頓朝政,發展生產,國家逐漸蒸蒸日上。
這天,齊威王獨自在彈琴取樂,鄒忌推門入內,便說∶"大王的 琴彈得真好啊!"如今的齊威王聽了恭維的話反覺得不順耳,變下臉來,推開琴按著劍說∶"先生連我彈琴的樣子都沒有看見,還沒有認真品味琴音,怎麼能知道彈得好呢?"
鄒忌胸有成竹地說∶"大王是知道臣懂得音樂的,懂得音樂的,是能聽辨琴聲的。"
齊威王聽話聽音,知道鄒忌話中有話,就說∶"好啊!談談音樂吧"鄒忌這才啟開話匣,說∶"幹嗎只談音樂呢?治理國家、安定人民的道理也都在其中啊!"
"如果說到宮、商、角、微、羽五音的規律,相信沒有人比你更精通。但是像治理國家、安定人民,又跟這琴弦有什麼關係呢?"齊威王又不知道鄒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鄒忌有條不紊地解釋說∶"大弦聲調沉重,而能彈得像春風般溫和,這是君王的氣度;小弦聲調曲折而清脆,這彈得好似輔臣的才能;手把弦很緊,而放開時卻又十分輕快,這象徵政令的節奏,聲音均勻和諧,高低相輔相成,迴環變化又不相干擾衝突,這象徵四時有序;聲音往復而不亂,象徵政治的昌明;左右相連,上下溝通,就能保證國家昌盛不衰;所以說能將琴音調理好,天下就能平治。治理國家、安定人民,不正像五音的規律嗎?正因如此,臣才說大王的琴彈得好呀!"
這一番以琴論治國的宏論,說得齊威王情不自禁地暢懷大笑起來,意味深長地說∶"真是懂得音樂的道理啊!觸類旁通,寡人大長見識。"
當時,鄒忌拜為相國的詔令發出後,國人無不震驚,一個琴家,一夜之間便登上丞相高位,能不引起舉國轟動嗎?齊國有個以蓋辯聞名的學者叫淳于髡,本是出身家奴,又是個沒有什麼地位的插門女婿,但因滑稽多才,成為稷下學宮的先生,他去逝時,竟有三千弟子為他送葬,足見他在當時聲名顯著。此人號稱"稷下之冠"、又被重用列為上卿,自恃才高,不把一般人放在眼中,他見鄒忌唾手而得相印,便帶著他的弟子們去詰向鄒忌。
這淳于髡很是藐視鄒忌,非常傲慢,鄒忌謙卑接待,不敢怠慢。淳于髡一見面,不道寒喧,開口就毫不客氣地說∶"我有些想法,希望和你談談,不知可不可以說?"鄒忌很有禮節地說∶"恭聽你的高論。"淳于髡說∶"人臣侍奉國君,能夠周到完備就會成功,不周到完備就會敗亡。"鄒忌說∶"恭謹領受先生的教誨,我將忠心事君,不離左右。"接著淳于髡用一連串隱語詰問鄒忌,頗有點發難的意思。
淳于髡說∶"用豬油塗抹棗木車軸,為的是運轉靈活,但把車軸穿在四方孔中,塗油也無法運轉。
鄒忌說∶"謹受教誨。我將謹慎事君,心身時時不離國君。'淳于髡說∶"用膠把弓幹可以粘連很牢,但膠並不能完全彌合縫隙。"
鄒忌說∶"謹受教誨。我將主動去親附順合百姓的心願。淳于髡說∶"狐裘皮襖雖然破了,但也不能用黃狗的皮去補。"鄒忌說∶"謹受教誨。我將謹慎地選賢任能,不讓小人庸才混跡其間。"
淳于髡說∶"大車如果不經常檢修校正,就不能載重;琴瑟如果不經常調整定音,就不能奏出五音。"
鄒忌說∶"謹受教誨。我將嚴肅法紀,監督懲罰不法的官吏。」
一個隱語詰問,一個謙卑應對,兩人對話到此,淳于髡不再提問,起身告辭,快步走出。淳于髡的弟子們對老師前倨後恭的行為很不理解。淳于髡對隨身的弟子們說∶"我只從五個方面用隱語對他旁敲側擊,而他反應竟如此敏捷,與我對答如音響的回聲一樣快捷準確。這個人非常有才幹,要不了多久,就一定會受封賞的。"
淳于髡果然沒有看錯鄒忌,鄒忌不僅善於彈琴,是個大琴家,而且從琴理悟出治國之道,又是個幹練的政治家,他為齊相,盡心盡力輔佐齊威王,勵精圖治,變法改革,把齊國治理得十分有方,走上鼎盛之路,燕、趙、韓、魏聽說了,都像臣子一樣到齊國相見齊威王。齊威王尤為器重鄒忌,以下邳(今江蘇邳縣東)封給鄒忌作封邑,號稱成侯。這正是∶論琴治國得相位,功成名就垂青史。
附《玄默生詩選》
一剪梅.秋夜晚
歸明月清風送晚秋。
波泛流光,
逐浪遨遊。
天涯滄海蕩孤舟,
杯酒尋閒,
醉意悠悠。
自顧人生多怨愁。
今日柴米,
明日鹽油。
何時方可似沙鷗?
春去啾啾,
秋去休休。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玄默草堂
玄默草堂
城市中的避風港
心靈上的恬息地
匯儒道墨法、諸子百家於一體
集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於一身
讓你我共探古代文人逸士的
逍遙散淡之境
地址:珠海市香洲區胡灣
路二巷九號玄默草堂琴館
聯繫電話:13727041553
聯繫人:李宇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