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中財文字」關注我們
海鉤沉,對鄒忌這人物作了獨到的剖析,他不僅聰明,過多的是銳利的勇氣。----許也
我們知道鄒忌這人,大都是從一篇叫作「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文章。該篇多次被選入初、高中課本,裡面講鄒忌借「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小事,諷諫齊威。齊威王很好的接納了他的意見,並做到了從善如流。結果使齊國內政修明,外服諸候。
單從這個內容來看,鄒忌此人很是光耀,一段經典的演說,促成了一個國家的強盛。我們也切實的領略了鄒忌的超凡的才智和出眾的口才。這的確是個聰明伶俐的人。
偶爾翻翻歷史,又發現關於這人一些資料。
鄒忌上面的諷諫,原不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頭彩」。齊威王剛當國君的時候,只知道吃喝玩樂,凡國事一律不聞不問。而這時的鄒忌只是一位琴師。他借為齊威演奏的檔口,就有了第一次見國君的機會,也有了第一次嶄露頭角的機遇。他拜見了齊王以後,把琴放好,調好弦,雙手一按,就一動不動了。齊王著急,問他為什麼不彈琴?
鄒忌說,彈琴是我的本行,一時沒彈大王就急成了這個樣子。而大王你的本行是治理國家,國家這把大琴在您的手裡,9年不撫一曲,你說人們都急成什麼樣子呢?
接下來,鄒忌又將琴理樂理比作治理國家的道理,侃侃而談,使得一個齊威王大夢如寤,且心悅誠服的拜了鄒忌為相。既而又雷厲風行的開展了一系列的國家整頓工作。這樣,齊國才漸漸強大起來的。
這時,我們再看鄒忌這人,更多的不是他的聰明,而是他的銳利的勇氣。他當時的年齡應當不太大,只是一個小小的琴師。而面對的是一個只知聲色玩樂,看不出半點賢明的一國之君,他就敢於揭其過錯,還很自信的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和意見。同時也完成了一個從琴師到相國的一步登天的轉變。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年輕的鄒忌的勇敢,還有他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志氣。
「孰與城北徐公美」之後,故事並沒有圓滿結束。據載,鄒忌又對齊威王說,光是讓人提意見是遠遠不夠的,最好還得要自己去實地考察,才能切實的了解真實的情況。這時的齊王可以說對鄒忌已經是言聽計從。他馬上考察了兩個地方的官吏,然後用黃金綢緞重賞了那個「好縣令」;架起一鍋開水,當眾煮了一個不稱職的「惡縣令」。更有與這件事扯上關係的,他還把朝中幾個虛美「惡官」,誣陷「好官」的大臣也丟到了鍋裡。不說齊威王的聖明威勢,單看他身後的真正主使鄒忌,更是顯示出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手段。這裡我們看到的鄒忌是嚴謹的,實幹的。並不僅僅是一般的說客謀士一樣,依靠唇吻爭一時之功果。他對一個國君、一個國家是一種真正的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我們只看到這裡,鄒忌這個歷史人物幾乎就是完美形象。集勇氣智慧於一身,正直幹練,能自知,善誨人,也確實功業大成。然而,他的歷史還沒有結束。
歷史上有一段「孫寵鬥智」齊魏相爭的故事。在這一段中,孫臏幫助大將田忌立了大功,齊威王大加讚賞,賞賜了好多土地金銀。這時的相國鄒忌心裡就很不是滋味了,他就開始不斷的在齊威王耳邊說那兩人的壞話。齊王開始懷疑田忌,逼他交出了軍權,孫臏也辭去了軍師的職務。
我們再看看這位鄒忌的臉面時,不知該做何說法。他看到別人在國君眼裡越來越風光,覺得被冷落了,便開始嫉妒,開始用自己的「聰明、口才」倚仗著原來的那些舊感情,開始吹一些「歪風」。這本應當是歷史上那些奸佞小人,或者後宮女禍的不恥行徑,卻發生在了這位相國身上了。這裡我們看到的鄒忌從一個峰巔跌到了一個谷底,直摔的他嘴歪眼斜,很難再讓人想起那個「孰與城北徐公美」的那位偉丈夫了。
鄒相國的如此變化,我想,這還不能說是一個人根本品質的問題,應該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當一個人努力往上攀登的時候,他應當很注意自己本身健康,不然的話,他走不遠,攀不高。等他到了一個頂峰,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反倒更多的是對可能下滑的擔心。這時他要做的,一是緊緊的扳了峰尖不肯放手,再就是把正在攀上來,很可能把他擠下去的那個、那些人踹下去。
所幸,故事到了這裡,還不是最終的結局。
後來的故事裡,田忌和孫臏又站了出來,(這其間鄒相國是不是起了什麼作用,無從知道。)他們又開始上演精彩的「圍魏救趙」「減灶增兵」的華章。兩人得勝回朝的時候,那位齊威王大排筵宴,給他們慶功。這時的鄒忌主動提出辭去相國之職,從熱鬧的宴會中走出,不知所之,不知所終。到現在我所看到的歷史中,沒有了鄒忌的名字。齊國的新相國正是原來的那位田忌大將軍。
當時從宴會中走出的時候,對於鄒忌而言不免有些悽涼。相信他的鬢邊應當有了幾絲白髮,秀挺的脊背應當略顯了彎曲。但也許當時的他並非也就如我們想當然的頹唐,又何嘗不可能是一種可貴的放達?「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能主動提出交印辭歸,又豈非不是一種聰明和勇氣呢?
也或許在當時的鄒忌也只是淺淡一笑,所有是非功過早已於大袖飄擺中豁然而釋。只留下幾千年後我們這些偶爾翻翻歷史人們品頭論足罷了。
◎本文由中財論壇會員yangyizhuo原創。
◎轉載請聯繫中財文字公眾號。
◎圖片來自中財論壇會員計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