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要一起來複習的是《鄒忌諷齊王納諫》。在學姐上學的時候看這篇文章覺得鄒忌真是個才華與美貌並存的人啊,如今復看,又覺得,鄒忌一直那自己的美貌說事兒,怎麼沒被打死呢?原因就在文章中!我們快來一起找答案吧。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圖片來自靈魂插畫師——蕊蕊學姐)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告訴讀者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遊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豔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於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又過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裡,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裡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了敵國。
文章以「孰美」的問答開篇,繼寫鄒忌暮寢自思,尋找妻、妾、客人讚美自己的原因,並因小悟大,將生活小事與國大事有機地聯繫起來。由自己的「敝」,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婉諷「王之敝甚」,充分顯示了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與嫻熟的從政謀略。鄒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體悟,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畫了鄒忌的外貌: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窺鏡」「自視」,逼真地刻畫出他不無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於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與下文見徐公後「弗如遠甚」的自慚心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烘託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遠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卻異口同聲地認為他比徐公漂亮,顯然是由於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們沒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情況。這裡,三個人的回答,由於身份和心理不同,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於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則明顯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難能可貴的是,鄒忌在這一片讚揚聲中,並沒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先是「不自信」,等見到徐公後,又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弗如遠甚」,甚而至於「暮寢而思之」。
這一段,作者並沒有把人物局限於家庭瑣事之中,一般性地寫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讚美而感到自滿,而是將人物形象進一步提高、升華,由自身想到國家,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於是「入朝見威王」。
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這一段是課文的中心部分。鄒忌見威王后,並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裡,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點明了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使其猛醒,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鄒忌敢下結論的原因:一是鄒忌曾任齊相,是國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於公,所以他無所顧忌;二是以小見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國君的受蒙蔽,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
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布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對於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齊王納諫之後,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門庭若市」說明在此以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最初的進諫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齊威王已經根據人們的意見,改革了弊政。「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齊國政治清明。齊威王納諫去蔽,從而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此外,這篇文章在敘事進程中對語言和句式的安排也很見匠心。有的敘述,對話有重複有排比,有的變化就大一些,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有詳有略,有重複處,也有小小變化處。總而言之,變中有不變,不變中又小有變化。一味求變,變得無頭緒可循,不合乎我們寫文章的民族傳統;但如果自始至終毫無變化,也會令人乏味。而此篇則恰到好處,既有變化,又令人有軌跡可循。文章的技巧,就是靠這種地方的斟酌推敲。
好啦,快來做一下面的練習吧,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發布懸賞求諫的政令後,廣開言路,一開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2、《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威王獎賞進諫的政令下達滿一年之後, 表明齊國政治日益清明,從而達到「戰勝於朝廷」的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在會見徐公後,經過冷靜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謬讚自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入朝諷諫齊威王,認為齊威王被大臣和國內的人蒙蔽得很厲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直接描寫鄒忌相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齊王受鄒忌啟發,用懸賞的方法廣泛徵求臣民意見,並提出受下賞的情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寫鄒忌經過思索,找出妻子認為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2、雖欲言,無可進者。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5、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6、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哦^_^
每日更新大量免費的語文知識、高分作文技巧、人物作文素材、高考詩詞解析、名家美文共賞、哲理名言和學習陪讀建議等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
搜索yuwenbaodian
或長按下圖二維碼即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