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費是牽動家長神經的大事。
今年,西安幾十家民辦幼兒園轉為了普惠幼兒園,多數幼兒園的保教費也隨之有不同程度的下調,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降價對於家長來說是個「大餡餅」,但這餅想吃到嘴裡似乎並不容易。
據媒體報導,高新、曲江就有多家幼兒園試圖推行原價和普惠價兩套收費方案,開會、投票、私聊……儘量讓家長選擇高的收費方案,保證幼兒園的收入不減。對於這種做法,教育部門明確回復,「不合規」、「不允許」,但也坦承「普惠園目前的確沒有補助」。
這讓不少人感到詫異,甚至開始有點「同情」園方了。畢竟是民辦園,每年動輒幾百萬的場地租金都是真金白銀,辦學壓力也不小。
今年1月,陝西發布了《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今年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佔比目標要達80%,小區配套幼兒園應辦成公辦園或普惠園。民辦園「轉普」轟轟烈烈的鋪開,蛋糕已經擺在這了,但這一刀切下去,誰來買單是關鍵。
家長、園方、政府、甚至還有地產等相關方面,大家都各懷委屈,心思微妙。但就現實來說,教育部門草草一句「不允許」,顯然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困境,只是把問題拖了拖、按了按、甩了甩。後續的「怎麼辦」才能徹底解決家長的焦慮和幼兒園的負擔,也才能保證普惠園未來的健康走向。
據教育部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快報, 2018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135億元,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3672 億元,佔比7.96%。2019 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 50175 億元,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4099 億元,佔比8.17%。而專家認為,要解決3歲到6歲孩子入園問題,財政至少拿出9%的比例經費,才能維持正常運轉。
投入有增加,但仍偏低,這是一個事實。
新學期馬上要開始,最近西安幾個區縣也紛紛開展了家長進校園的活動,嶄新的中小學校舍、設施讓人振奮,更讓西安人感受到了教育蛻變的決心和希望。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一環,在這場浩蕩的革新中也該儘快得到切實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