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草長鶯飛,隨著疫情得以緩解,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家門踏青遊玩。尤其是那些被關在家裡三個月的孩子,心裡早就躁動不已,想著怎麼出去玩了。
這個時候如何保證孩子外出玩耍的安全問題就成了家長最頭痛的事。
日前廣東一名四歲男童在健身器材上玩耍,由於操作不當導致手指被夾,造成無名指粉碎需要截肢,所幸經過後續治療,孩子已經脫離危險。
事故發生時由於家長忙著回電話而疏忽了孩子,等反應過來孩子手指已經損傷十分嚴重。
僅僅是家長一個低頭的瞬間就發生了這樣無可挽回的意外,不可謂不痛心。
但這並不是第一例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發生意外的案例了,幸運的是這名男童並沒有生命危險,但是有很多孩子就沒有像他一樣幸運了。
2015年6月,新疆一名男童和他的夥伴從蕩椅上跳下來,頭部卡在蕩椅中,當場死亡,其夥伴也被送入重症監護室。
2020年5月15日下午,長沙市10歲女童在蕩鞦韆時,繩子忽然斷裂,導致孩子飛出去,當場身亡。像上述這樣令人痛心的新聞還有很多很多。
這些年來健身器材上意外頻出,許多家長不明白:為什麼看上去這麼普通的健身器材,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傷害呢?
一、家長的看顧不周
很多孩子在健身器材上發生意外,是因為家長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家長雖然在孩子玩耍的時候陪在他身邊,但是注意力卻在手機上,在孩子發生意外之後,當時家長要麼就是在打電話,要麼就是在低頭玩遊戲、回信息。
當然,還有很多家長是壓根就沒在孩子身旁,才會導致悲劇的產生。
二、孩子並不知道這些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
那些健身器材在孩子眼裡只是玩具而已,他們並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為了玩的更加盡興,就會開發出許多危險的玩法。
這些健身用的器械基本上都是用金屬製成,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重的,所以在操作不當的時候才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嚴重的傷害。
這些健身原本是為了一些老人或者大人鍛鍊身體,而安放在小區裡的,但是因為孩子比較貪玩,所以經常會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玩具。
家長該如何杜絕這類的情況再發生呢?
家長能做的是:告訴孩子這些器材,如果操作不當有多危險,必須要有家長陪同才可以玩耍。要讓孩子明白其中的危險性和嚴重性,使這個想法成為孩子的習慣性思維。
就像孩子知道要遠離河邊,不能私自玩水這個事情一樣。
家長的囑咐和告知,要讓孩子一見到那些健身器材,就會想起爸爸媽媽告誡過,小孩子必須在大人陪同下才可以玩,貿然使用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在陪伴孩子去玩這些器械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不能馬虎。一定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動態,最好是自己也能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規範操作。
千萬不要等到事故發生之後再來後悔,那個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小區物業也一定要定期檢測這些健身器械是否完好,定期檢修。
尤其是那些經常被用到的危險係數比較大的健身器材,例如:鞦韆、高低槓、扭腰踏步機等等。
除了上述小區中的存在的安全隱患需要注意之外,家長還要留心外界的安全隱患。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孩子偷偷跑去河邊遊泳,發生溺水的事件也頻發。
兒童安全教育要儘早提上日程,千萬別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大意,致孩子與危險之中。
【文章寄語】家長也是孩子的保護傘,做得好了,可以讓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做的不好就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可以平安健康的長大,這對於家長來說任重而道遠,畢竟平安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題外話】:你們家小區有這些健身器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