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看到了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
5月9日,家住佛山順德的肖女士像往常一樣帶著兩個孩子去樓下健身設施區域玩。
孩子在玩,她就坐在旁邊玩手機,誰知剛看一眼手機,意外就發生了。
肖女士:
就想回個信息,然後響了一聲,抬頭一看,我兒子在那裡哭。我趕緊跑過來看,手指已經夾得很嚴重了。
從監控上面看到,小孩是坐在中間的位置,並且是反向坐著。他的身體往前趴的時候,手柄隨慣性倒下,他的手就被狠狠的砸了。
經送院檢查後,仔仔左手無名指第一指節骨頭已經粉碎,需要截肢。這樣的結果,令肖女士十分自責。
事情發生後,肖女士也很想知道,健身器材為何會有那麼大殺傷力,於是,她拿了一隻雞腳做實驗,將只雞腳放在兒子手當時擺放的位置。
結果,雞爪被夾部位幾乎整個斷掉。
真的是太恐怖了,我每次帶著孩子玩這種健身器材的時候都提心弔膽的,一刻也不敢放鬆。
同樣因健身器材發生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數:
「吃人」的健身器材
去年2月,武漢一名8歲女孩在玩健身器材時,掛在一臺推揉器上,最終因心肺部擠壓傷,呼吸循環衰竭,不治身亡。
▲ 父親在向記者演示當時女兒的情況
▲ 錯誤示範:慢步器不是鞦韆
這些常見的健身器材,對孩子可能造成傷害:
健身器材可能發生的危險
轉腰器:孩子不扶把手站在轉盤上,很容易被甩出去,導致頭部撞傷等。
漫步器:一經快速走動起來,慣性很大,孩子很難控制,可能造成大腿拉傷、腰部扭傷等。
單雙槓:孩子喜歡坐在槓子上說笑打鬧,身體很容易不穩,發生墜傷等。
如何預防意外傷害?「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健身器材不是玩具!
應儘量避免兒童使用戶外健身器材,如果非要使用,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
2.正確使用健身器材!
當準備和孩子一起使用時,家長要仔細檢查器材,使用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
很多人將責任推給物業,但孩子是自己的,一旦發生意外,即使獲得了賠償又能怎樣呢?孩子一輩子殘疾,甚至死亡,最痛心的還不是我們自己嗎?
愛幼科學說在此提醒大家,不要將孩子的安全問題寄希望於別人,很多常見的公共設施裡,藏著極大的安全隱患,一定要教給孩子正確的安全知識!
看似溫柔的噴泉
在美麗柔情的外表下,噴泉暗藏殺機。
「傷人利器」之一:漏電致死
5月26日,福建3名兒童(2男1女)在小區噴泉池內玩耍時,突然暈倒落入池中溺水,隨後,經120現場急救後被送往醫院。
▲ 120在做現場急救
根據初步調查,3人疑似觸電後溺水死亡。
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將三個孩子的性命瞬間奪走,令人心痛至極。事實上,「噴泉漏電」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 2017年8月,山東濟南的兩名8歲男孩在噴水池裡捉魚,其中一個孩子疑觸電突然倒在水中,經搶救無效身亡。
● 2016年6月,河南鄭州的一名5歲男孩在噴泉邊玩耍時,掉進水裡並遭電擊,其母施救時也被電擊倒,男孩經搶救無效死亡。
頻繁的「噴泉殺人」事件,提醒大家:
噴泉不是遊樂場!
合格的噴泉應有規範地下走線、漏電保護裝置、定期維護檢修等N道保險。
由於我們無從知曉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因此,一定不能讓孩子靠近。
隔斷電流再施救!
一旦發生觸電時,如果孩子有意識,讓孩子休息,家長要及時撥打120;
如果孩子觸電時間長且已無意識時,要立即進行現場搶救,並請身邊人幫忙撥打電話。
「傷人利器」之二:水柱傷人
清涼的噴泉到底有多大威力?
有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顆10斤重的西瓜放在某噴泉口,噴泉噴出瞬間,西瓜直升3米高空。
▲ 噴泉噴出瞬間,西瓜直升3米高空
如果換成小孩子,又會是怎樣的後果?
在湖北恩施一處廣場,一名男孩被頂起近2米後摔倒在地,鼻唇出血、衣褲被衝破。
▲ 噴泉噴出瞬間,男孩被衝上空中近2米
普通的廣場噴泉一般噴射2~3米,而有些湖面或大型的廣場噴泉能噴射20~30米,這就有很大的危險了!
那麼,如何預防意外傷害?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遠離噴泉的出水口!
如果有孩子用手或小屁屁去蓋住水柱玩,一定要馬上拉開,看似美好溫柔的噴泉,殺傷力真的很大!
2.另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 不要快跑,容易摔倒!有些水體中會有苔蘚等微生物附著在石頭或池底,孩子赤腳打鬧很容易滑倒,發生溺水事故!
② 我們還擔心水質問題!噴泉水通常是長期循環利用,得知孩子在噴泉處玩水後,要立即給孩子洗澡,避免出現皮膚疾病。
除噴泉傷人事件外,以下地方也不可大意!
看似漂亮的地燈
炎熱的夏季裡,我們在小區散步時會看到很多地燈,這些看似小小的地燈,也能燙傷人!
2017年,江蘇徐州的一名1歲女孩玩耍時不慎跌倒,右手按在地燈上時,瞬間起滿水泡。經醫生診斷,右手屬於二度燙傷。
▲ 女孩摸地燈後被燙得滿手水泡
再看一個實驗,我們把五花肉放到地燈上,一分鐘後,肉開始滴油了。
▲ 輕輕往地燈上一放,「滋啦」一聲
還有許多類似實驗,如生魚片1分鐘能食用、雞蛋3分鐘後熟透等。
當然,不是所有的地燈都會造成燙傷,led冷光燈的溫度就稍低些,而暖光燈長時間亮起,最高可達196.7℃。
地燈,烤爐,烤箱?已經傻傻分不清了......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要看好自己的孩子!
每年夏天,小區、廣場、公園隨處可見地燈且周圍無任何遮擋,經過時,家長千萬要留意,不要讓孩子隨意觸摸。
2.記住五大應對步驟!
如果發生Ⅰ度、Ⅱ度燙燒傷時,可用「衝脫泡蓋送」五步處理傷口;
如果發生Ⅲ度燙燒傷、家長無法判斷其程度、身體重要部位燙傷時,請務必及時送醫。
隨處可見的一層空調室外機
輕則「咬斷」手指,重則觸電身亡
去年夏天,一個媽媽帶6歲男孩外出,男孩因爬上街邊空調室外機,觸電身亡!手指、肺都被燒焦了。
媽媽帶孩子走在馬路邊,孩子徑直跑向一臺空調室外機
孩子扒著室外機的護欄往上爬,剛爬上去孩子就突然不動了,心大的媽媽居然沒發現,還一直往前走
幾分鐘後媽媽返回來,才發現孩子發生了意外,雖然路人對孩子做了心肺復甦,但等救護車來的時候,孩子已然離世了。
夏天天氣熱,家家戶戶都開空調,尤其是平房、一層住戶,或街邊商鋪的空調室外機,就掛在靠近地面,差不多孩子那麼高的位置。
正如我們文章前面看到的,小孩子輕易就能爬上空調室外機。就算那臺空調不漏電,呼呼往外吹的熱風,和被炙烤了一天的鐵皮,也難免燙傷孩子。
更危險的是,空調室外機裡是有風扇轉動的,類似於電扇的口,若孩子好奇把手指伸進護網,很可能被風扇絞斷手指。想想就心驚膽戰。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如果帶孩子外出散步、玩耍路過街邊空調室外機,一定抓緊了孩子,別讓孩子攀爬、亂摸!
街邊搖搖車,夾手、漏電、細菌、噪音
可愛外表下的致命隱患
夏天街邊搖搖車特別多。多放置在超市、小賣鋪、社區小店的門口供周邊兒童玩樂。這種看著簡單安全、玩一次只要1塊錢的遊戲,不少小孩子都非常喜歡,家長也樂得花上一塊錢,休息5分鐘。
可是, 看似可愛的搖搖車,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危險!已經有不少新聞報導有孩子因坐搖搖車受傷,甚至丟了性命:
張女士3歲的兒子特別愛玩搖搖車,每次到小區樓下的小商店買東西,都要帶著兒子坐一下搖搖車。
有一天,張女士跟往常一樣,帶兒子玩搖搖車,她自己在邊上玩手機。突然,孩子大叫一聲,從搖搖車上跌落下來,面色蒼白渾身抽搐,張女士趕緊撥打醫院急救電話,孩子被送進了醫院。最終3歲的孩子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
原來孩子發生事故的原因是,在坐搖搖車的過程當中,搖搖車發生漏電,導致孩子觸電身亡。
別以為這只是個例而,近幾年來,搖搖車發生的事故比比皆是。
長沙嶽麓區某母嬰店,3歲的凱凱獨坐在搖搖車上,右手伸進搖搖車的左前輪,導致三根手指被劃傷,其中中指嚴重骨折。
青島一個3歲大的男孩,跟著爺爺出去玩「搖搖車」,爺爺一時疏忽,小男孩的頭,被卡在了搖搖車的車窗裡。所幸,消防戰士迅速趕到現場,並對搖搖車進行拆解,孩子只是受了點皮外傷。
貴州省都勻市,一位年輕婦女帶著一名7歲的女孩到西山公園一個遊樂場玩。在遊玩的期間,小女孩的頭部不慎被卡在,搖搖車輪軸和聯動的吊臂之間,當場身亡……
摔傷、卡手、觸電
大多數搖搖車都是三無產品,車身破損、驅動裝置外露、無安全帶,商家也從不針對搖搖車做安全維護。很容易發生觸電、骨折、手指斷裂。
細菌超標堪比馬桶
一年四季風吹日曬,每天接待這麼多寶寶,有一個生病的,就會把病毒、細菌留在車上,重點是我真的從來沒見有人給這些搖搖車清潔、消毒。
高分貝音樂傷聽力
搖搖車除了搖晃,音樂聲巨大!最高的達102.1分貝,最低也有87.1分貝。一般來說,80分貝以上足以對兒童聽力造成危害,經常接觸很有可能會使寶寶產生頭痛、頭昏、耳鳴、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搖搖車這種玩具,咱還是有多遠躲多遠吧!
2.如果孩子非要坐,務必檢查好:
搖搖車的驅動裝置要被包住,孩子無法接觸到鉸鏈等危險零件;
車身要光滑無破損,避免銳利邊緣或銳利尖端傷害孩子;
車身上不要有間隙或孔洞,以免在運作的過程中夾傷孩子手指;
搖搖車上不能有可拆卸的零件,以免孩子誤吞。
3.最好選擇有安全帶的搖搖車,避免孩子因為亂動而跌落
烈日下的滑梯
跟烤爐沒什麼差別
很多小區花園裡都有塑料滑梯,寶寶也很喜歡在上面玩。有人做過實驗:夏天氣溫達到30°C以上時,滑梯的表面溫度在正午時分,已經達到了63.7°c,即使到了午後4-5點鐘時,溫度也不低。
近日,西安彭女士和媽媽帶著1歲三個月的兒子到小區遊樂場玩滑梯,剛滑了一小節,孩子就哇哇大哭,老人趕緊把孩子抱起來,經旁邊人的提醒,才發現孩子的屁股被揭下來一塊皮,屁股直接爛掉了。
彭女士表示,最近正在鍛鍊孩子自己上廁所,所以就只給穿了一條開襠褲,且當天氣溫也就20多度,她怎麼也沒有想到不鏽鋼滑梯居然能有這麼高的溫度。
經醫生診斷,孩子屬於二級中度燙傷,肛門附近的皮膚有部分脫落。周圍全是水皰,初步預計需要三個月的治療恢復期,而且很可能留下燙傷疤痕。
寶寶夏天穿的少,胳膊腿都露在外面,皮膚和滑梯接觸時會很澀,加上一出汗,胳膊腿和塑料滑梯之間的摩擦力更大,寶寶非常容易被擦傷、挫傷。再加上高溫燙傷,想想都知道有多疼!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最好避開中午溫度高的時候或玩室內滑梯
2.不要穿開襠褲玩,給寶寶穿上長褲再玩
3.家長先用手摸摸滑梯溫度再讓孩子玩
草地裡的蚊子、蜱蟲、螞蟻、蜜蜂
被叮一下真的很疼
夏天,孩子在戶外玩的時間更長了,但夏季也是各種小蟲叮人的高發時期,特別是近年來恙蟲、蜱蟲等咬傷孩子,甚至致死的新聞頻發:
遼寧大連的4歲男孩嘉嘉去野外遊玩時,被一隻蜱蟲鑽進後腦勺的皮膚裡。幸好家人發現及時,立即送醫,醫生成功將蜱蟲取出,嘉嘉未出現其他嚴重症狀。但是,有些被蜱蟲咬傷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
女孩出門遛狗時被蜱蟲咬傷,結果記憶受損「永遠活在14歲」……
浙江濱江2歲女童光著腳在家玩,竟然被蜱蟲叮上咬進腳裡,腳還露在外面,身子已嵌入腳趾中,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打算用酒精悶倒,但蜱蟲半個小時都沒鬆口,只能配上麻藥將之麻翻鬆口。
夏季蚊蟲活躍,孩子極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種疾病,嚴重的可致死亡。上面的案例的罪魁禍首都是蜱蟲,但除了蜱蟲,夏季還有很多有毒或沒毒的的蟲子叮上孩子,輕則皮膚出蟲咬性皮炎,重則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愛幼科學說」建議您:
1..夏天戶外活動當然是好的,但儘量不進樹叢、草叢,尤其是下完雨的草地;
2.一些蟲子可能會粘在寶寶的衣服上,離開草地的時候應該拍打一下衣服,回家之後及時的給寶寶換衣服、洗澡;
3.戶外玩的時候,尤其是傍晚,要給寶寶噴一些可以防蚊蟲的噴霧;
4.如果一定要去草地玩,最好穿長袖衣衫,紮緊腰帶、袖口、褲腿等部位,戴上帽子,不穿涼鞋,避免蚊蟲有可乘之機;5.發現寶寶被蚊蟲叮咬後大面積紅腫或發燒時,及時帶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