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南方水患等重重困難之後,2020年高考終於結束。目前各地誌願填報正在進行當中。小編看到➡️來吧,加入人大!向未來奔跑!的招生官宣,依然如同當年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般興奮、驕傲!也為今年的學子們欣喜!
莘莘學子即將踏入大學校門,開啟人生新的旅程。但同時有些考生卻因為被冒名頂替而被改變人生軌道,令人唏噓不已。高考向來以公平性著稱,如何驅散被冒名頂替的陰霾,如何保障考生的基本權益,如何保障公平公正,已經成為社會必須直面的問題!
1.考生檔案造假的原因、危害?如何預防?
2.考生如何獲知是否被頂替?
3.防止冒名頂替應注意哪些問題?
4.專家如何看待考生檔案被造假?預防措施?糾錯機制?
2004年高考結束後,山東冠縣的考生陳春秀沒有等來盼望許久的錄取通知書,只能只身前往異地打工。另一邊,18歲的考生陳某萍卻拿著陳春秀的錄取通知書,前往山東理工大學報到,成為一名大學生。在十六年後陳春秀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竟然意外發現自己已經「上過一次大學」。網站顯示:陳春秀於2004年9月1日,曾在山東理工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專科)入學就讀,離校日期為2007年7月1日。
事件發生後,山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等部門單位組成工作專班,與聊城市、山東理工大學等有關單位一起,對聊城市冠縣陳春秀、東昌府區王麗麗被冒名頂替上學等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並於2020年6月29日發布《山東通報聊城市冠縣、東昌府區兩起冒名頂替上學問題調查處理及相關情況》,其中在第二部分對檔案造假問題做了詳細介紹:「.(二)關於偽造檔案問題。陳巨鵬取得陳春秀錄取通知書後,馮秀振利用縣招生辦統一發放考生檔案的便利,將陳春秀檔案交給陳巨鵬。為使檔案相關信息與陳某萍一致,張峰找到時任武訓高級中學校長崔吉會,崔吉會安排副校長兼辦公室主任李建民和學生處主任郭蘭忠,在貼有陳某萍照片的空白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上加蓋了武訓高級中學公章,張峰加蓋了煙莊鄉政府公章,偽造了姓名為陳春秀、照片及相關信息為陳某萍的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並替換到陳春秀的考生檔案中」。
此類事件並不是個例,「高考冒名頂替」屢屢見諸報端,「事兒」對其進行了不完全盤點,希望說明檔案造假問題之嚴重性與檔案造假治理之迫切性。
1990年,就讀山東省滕州市第八中學的應屆生齊玉苓(本名齊玉玲),原順利考取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但被同班同學好友陳曉琪(本名陳恆燕),因父親陳克政在地方具有政治勢力,買通學校行政人員,冒名頂替成為該校學生並以被害人冒名頂替長達八年的時間。
1995年中考,石鳳霞順利考取了霍邱師範,但卻遲遲未收到錄取通知書,自以為落榜無奈外出打工。一年之後,石鳳霞意外地得知,當年是校長楊家才扣下了石鳳霞的錄取通知書,將愛人李大琴學籍改名,冒用石鳳霞的個人信息去讀了霍邱師範。
2004年羅彩霞作為邵東一中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成績為514分,沒有收到任何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五年後羅彩霞到銀行辦理業務時意外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高考成績僅為335分的同班同學王佳俊盜用,此時王佳俊已經頂替羅彩霞順利讀完貴州師範大學本科,並準備以羅彩霞的身份申請教師資格證。
2003年高考後,王娜娜因未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以為落榜便外出打工。2015年,王娜娜發現自己當年並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但被人頂替入學。頂替者於2006年畢業後順利進入河南淮陽一所公辦學校成為正式老師。
1999年9月,河南尉氏縣高二學生龐躍華拿著張志剛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冒名頂替進入河南省開封市電視廣播大學學習,2001年從開封市廣播電視大學畢業。10年來,龐躍華在單位一直叫「張志剛」,並順風順水升到副科級----尉氏縣工業基地建設管理委員會土地城建所的負責人,副科級幹部。而張志剛一直在西安等地打工。
對考生而言,檔案造假破壞了考試公平,嚴重損害考生權益。檔案造假檔案造假通過影響檔案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從而破壞了高考的公平性。高考實際上以選拔性考試形式對教育資源進行分配,一般情況下,在高考中優勝者將會獲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而影響高考成績的主要是個人天資及努力程度,所以基本上實現了公平。但檔案造假打破了這種平衡,它將影響結果的因素置換成了「造假能力」,即非正常關係渠道和家庭經濟水平、社會地位等,對考試公平造成了極大破壞,是對廣大考生及其家長所作出的十數年的努力的殘酷抹殺。此外,檔案造假行為侵害了被頂替者的多重權利。我國憲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檔案造假行為是對公民受教育權的嚴重侵害。另外,檔案,尤其是人事檔案,通常是學校錄取、單位考評的主要依據。如案例中的學籍檔案事關高考和升學,對一個人的前途乃至人生都有莫大的影響。檔案造假導致考生失去教育機會,影響其就業與收入獲得,造成民事權利受損。
對造假者而言,檔案造假是違法行為,終將承擔一系列後果。表面上看,造假者通過檔案造假獲取了「損人利己」的不正當利益,是獲利者。但實際上,造假者自其開展造假活動起,除了違法之外,還要持續付出高昂的代價。為了「回報」幫助其造假的工作人員,造假者除了要進行物質層面的賄賂,還需要滿足他們的其他需求,如利用手中職權徇私舞弊,「禮尚往來」之間造假者在造假歧路上越走越遠。從那份被偽造的檔案誕生之時起,造假者就將「被揭發」「被懲處」這顆定時炸彈綁在自己身上,絞盡腦汁繼續蒙蔽受害者、繼續掩蓋違法行為以延長爆炸時間。
對高校而言,檔案造假阻礙了招生工作的正常開展。馮惠玲教授在《檔案學概論》中將檔案定義為「組織或個人在以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確定的、具有完整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造假者修改原始記錄,破壞檔案的原始性與固化要求。另外檔案三要素之一背景要素要求重視檔案形成背景與檔案間的關聯,虛假檔案要想不被發現就必須在與其相關的其他檔案上繼續造假「圓謊」。這對正常業務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極大地幹擾,檔案真實性得不到保障,學生上學的正當權益遭到破壞,檔案的查考利用價值。被假檔案混淆視線的招生高校,其學籍管理系統、招生工作甚至社會公信力都會受到影響,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對社會而言,檔案造假影響人才質量、敗壞社會風氣。高考的意義在於實現人才與教育資源的精準匹配,而檔案造假將導致人才與教育資源匹配的錯位,高素質人才成為檔案造假的犧牲品,影響到未來個人價值的充分發揮,如此「劣勝優汰」勢必嚴重降低人才質量。另外,檔案造假很難僅依靠個人力量完成,如陳春秀案例中涉及到包括政府、派出所、招生辦和教務處等多方人員參與,檔案造假一旦成功就會助長他們擅用職權舞弊謀私的歪風邪氣,助其形成違法犯罪的利益聯盟,導致未來更多徇私枉法、貪汙腐敗事件的發生,當「走後門」代替「努力奮鬥」,社會風氣將會受到何等嚴重的損害不言自明。
學校學籍檔案管理不規範、缺乏專業人才。學籍檔案本是記錄學生學習經歷以及成績表現的重要憑證,是正確評價和使用人才的依據。真實性是檔案的生命,是決定檔案作用能否正常發揮的關鍵。在案例中,陳春秀所在高中檔案意識淡薄,檔案管理體制混亂,校方竟然可以隨意處理學生檔案並變更其中內容。在檔案形成與流轉過程中, 沒有遵守國家有關規定,致使虛假信息輕易混入檔案。而且檔案透明度低,當事人陳春秀對於自己的考生檔案被保存在何處,其中有什麼文件,文件中的內容等信息一無所知。另外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偏低,陳春秀所在高中的檔案工作人員甚至直接參與檔案造假,而山東理工大學負責接收學籍檔案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對檔案真假進行鑑定,未盡到核實義務。可以發現,案例中的高中和大學都缺乏專業的檔案人才,對檔案事業的發展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陳某萍及其家屬製作假檔案並長時間無人發現提供了便利。此外,在學籍檔案管理中,高中與大學之間存在明顯斷層,高中學籍檔案基本為單一紙本,對其內容的刪減與修改難以留下痕跡;而大學普遍學籍管理電子化,內容的修改需要系統權限賦予並由痕跡留存,所以在高中與大學的交替期檔案直接成本低。
認真貫徹《檔案法》。新修訂的《檔案法》,針對檔案造假行為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了更明確的規定:「第七章法律責任第四十八條 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由縣級以上檔案主管部門、有關機關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四)篡改、損毀、偽造檔案或者擅自銷毀檔案的;第四十九條 利用檔案館的檔案,有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檔案主管部門給予警告,並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檔案服務企業在服務過程中有本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違法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檔案主管部門給予警告,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此外,鑑於最近檔案造假事件曝光率增加,有關部門應針對此情形出臺更具體的更有針對性的司法解釋,以為此類案件的審理與判決提供同一標準,根據侵害的不同客體,給予刑事、行政、民事方面的不同救濟,對侵害人施加刑事、黨紀政紀、民事等不同方面的懲戒,以此震懾意圖進行檔案造假的心懷叵測之人。
規範檔案管理,加大懲處力度。檔案部門應通過規範檔案管理來堵住造假漏洞,提升造假難度。檔案工作人員要提高職業道德和自身工作能力,遵守有關檔案管理規定,在檔案形成、整理、鑑定、保管和利用各個環節恪盡職守,拒絕物質誘惑,不成為虛假檔案的幫兇。
推進電子文件單軌制進程。通過系統管控、流程管理、權限審批等管理舉措,運用加密與防火牆等技術,保護檔案安全,防止非法篡改,做到「來源可靠、程序規範、要素合規」,保證考生信息真實、有效,保障錄取工作的合法、合規開展。
完善人才評價體系,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造假「收益」。首先建立更多維更全面的人才評價體系,比如學籍檔案,在高考成績之外可以增加學生平時操行、思想品德狀況等內容,這既有助於實現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又能夠從側面增加造假難度。其次,注重提高教育資源的數量與質量,使不同層次的人才都能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發展機會,從客觀上降低對檔案造假行為鋌而走險的意願。
普及檔案知識,加強反造假教育。儘管檔案造假有可能帶來一時的「暴利「,但大部分人還是不會去選擇造假,因為風險的存在導致他們對可能的收益抱有強烈的警惕。造假者則與此相反,他們忽視風險的存在或者認為風險轉化為實際危機的可能性低,所以選擇鋌而走險。所以在成本與收益的考量之外,我們還需要削弱意圖造假者的風險偏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反面案例教育,使其明確造假即將也必將帶來巨大風險和難以挽回的重大損失,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和奮鬥觀。
方法指南:登錄「學信網」(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查詢自己的學籍及學歷。首先在學信網填寫身份證號等信息進行身份註冊。
然後登錄「學信檔案」進行信息查詢,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近日網傳學信網變更了學歷查詢方式,只有輸入就讀過的學校名稱才能查詢信息,對於如陳春秀等被頂替的人來說,在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哪所大學錄取的情況下,學歷信息查詢會受到阻礙。針對這一問題,「事兒」在學信網上進行實際操作,發現傳言不實,實際上信息查詢方式並非只有「輸入就讀學校名稱」一種,還有人工驗證的方式可供選擇。
在我國儘管各省情況存在差異,但一般的成績查詢及志願填報系統都需要考生的姓名、身份證號、準考證號、手機驗證碼及登錄密碼等信息才能夠進入使用,而姓名、身份證號這類個人基本信息洩露嚴重,很容易被他人獲知,所以登錄密碼就成為最強有力的信息安全保護傘。現在就和「事兒」一起做一個密碼安全小測試吧!
如果以上問題你的大部分答案為「是」,那麼就說明你的密碼安全存在較大隱患,請及時更正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專家觀點
中共浙江省委辦公廳檔案法規綜合處胡文苑副處長
我個人覺得考生檔案造假,侵害了考生多種權利,一是憲法規定的公民受教育權利,二是破壞了檔案管理行政管理秩序,三是考生失去受教育機會影響就業減少收入的民事權利受損。可以依據侵害的不同客體,考生獲得刑事、行政、民事不同的救濟,侵害人應受到刑事、黨紀政紀、民事不同的懲戒。
就預防機制而言,最好的預防措施,一是公開,考生檔案賦予當事人知情權,它的形成、歸屬、流向,這些信息應告知考生並以他籤字確認作為工作閉環標誌。二是藉助新技術,如區塊鏈、電子化分布存儲,多重備份,這樣即使改一處,但改不了其他備份,增加修改的技術難度。糾錯機制,建議對於考生檔案造假、調包造成損害的,應給予受害人選擇權,可繼續就讀或者取得相應賠償。司法系統、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類案類審類處的統一處理機制和標準。
感謝胡文苑副處長的精彩闡釋!
「事兒」祝所有考生早日拿到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心想事成!
你是否遇到過此類問題?
有何高招給考生和家長?
如何加強學生檔案管理?
有無利用檔案進行維權?
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哦!
撰文:安新宇
圖片:學信網 人大新聞網 央視網 紀檢委官網
編輯:安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