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牌坊還能挺多久?
記者張演欽、實習生張楠
9日,擁有近20年歷史的「國立武漢大學」牌坊被拆除,引起全國強烈反響。觸景生情,廣州街坊、中大校友不禁心存疑慮:身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有著80年滄桑歷史的「國立中山大學」牌坊,還能挺多久?
「國立武漢大學」牌坊的倒掉,微博關注度頗高。有網友說:如果那個「國立中山大學」牌坊倒了,不知多少人會被罵死呢!網友「永安土著居民」說:剛搜了下,原來五所國立中山大學就武大和中大有牌坊,中大那個老牌坊還在,不過文革時毀壞嚴重。華南理工大學校友會官方微博介紹:南門石牌坊,原為國立中山大學石牌校區正門,建成於1935年,刻有國立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書「國立中山大學」等字,現外門額上「為人民服務」5字為後來所加。1952年,華南工學院在此組建,此後,南門石牌坊曾是我校學子到校的必經之路,現已成為學子心目中永遠的華工標誌。
情況到底如何?10日,記者來到該牌坊之下。
在現場,記者看到,「國立中山大學」牌坊整體呈現暗黃色,頂端有些許烏青,殘留著風雨侵蝕的痕跡,正面匾額上刻有「國立中山大學」六個字。右邊石柱上刻有文字,在它周圍有被水泥刷過的痕跡。左邊石基下有一塊白色石碑,上面寫著「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大學石牌舊址建築」,落款是廣州市人民政府,2003年5月立。牌坊左鄰五山路高架橋,前臨廣園快速路。牌坊中間,一條供汽車使用的道路穿越而過,不時有汽車經過,帶來一陣震顫,捲起一陣塵土。機動車道穿越體量不大的單體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極為罕見的個案。
據了解,今年9月初,廣州市文廣新局在回復廣州市政協委員的相關問題時表示,已組織市建委、市規劃局、市交委及天河區政府等有關單位進行研究,擬將中大牌坊所在位置變為人行道區域;對牌坊的周邊環境進行整治。記者了解到,2011年4月,有市民反映國立中山大學西門牌坊基座存在明顯裂縫。有關方面隨後進行了鑑定,結果為「一般損壞構件」,但不能明確造成文物損傷的責任方。
牌坊緊挨著一個建築工地,建築用的磚頭在牌坊附近地面堆了一地,甚至堆到了牌坊右邊石柱的下面,使原本威嚴的牌坊變得頗為「灰頭土臉」。放眼看去,「國立中山大學」石牌坊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讓人難以想像它竟然是民國時期中山大學的標誌性建築。
聲音 湯國華:
牌坊有歷史意義
應出臺保護措施
記者採訪了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教授。湯國華告訴記者,「國立中山大學」石牌坊現在屬於華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華工)管理,牌坊的保護是政府和華工共同的責任,政府負責撥款,華工負責明確保護範圍,建立保護措施。可是很遺憾,目前為止還沒有出臺具體措施來保護「國立中山大學」牌坊。
湯國華透露,除了「國立中山大學」石牌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外,民國時期的「嶺南大學」牌坊也沒有引起社會關注,它現在還被堆放在中山大學新圖書館東北角的樹叢裡。湯國華建議重建「嶺南大學」牌坊。「這些牌坊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相關部門應該重點保護。應去現場勘查、拍照,保存資料,以便讓後世了解其歷史和作用。」
據湯國華介紹,1999年,中山大學在校內復建了廣州四大牌坊之一、原建於明代的乙丑進士牌坊,成為中大校內著名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