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03年政府土地供應計劃解讀

2020-12-22 廣西房地產信息網

微信關注

微信「掃一掃」關注住朋網
(點擊二維碼關閉)

深圳2003年政府土地供應計劃解讀

——深圳2003年政府土地供應計劃解讀

  國內

 | 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  時間:2003-06-02  

收 藏

手機掃一掃,手機瀏覽更方便!

  土地、資金、人力是傳統經濟活動的三大要素,必然對各種產業與各類市場產生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土地供應計劃與政策的調整,反應最直接的,莫過於房地產市場與房地產行業。   開發商關注的是,拿地的成本是否增加?與市場走勢和利潤空間有何關係?最終影響投資行為;市民關心的是,房價是漲是跌?現在購房還是觀望一段後再買房?最終影響消費行為;政府考量的則是,「擰緊水龍頭」後,房地產市場的有效供給與需求怎樣?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如何變化?最終影響調控力度與節奏。   土地「緊縮」防止「過熱」   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羅蒙接受採訪時認為,2003年的土地供應計劃緊縮,體現了政府部門充分考慮房地產市場的客觀形勢,控制土地的新增供給,著力消化存量土地,從土地供應這一源頭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思路。   深圳房地產市場從1998年步入近10年的第三輪上升周期,總體發展平穩。證據主要有四條。首先,沒有出現國內一些城市大起大落、瘋狂炒作現象,爛尾樓較少,處置成功率較高。   二是供需兩旺。2002年全市商品房新開工面積944.5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74%;竣工面積91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78%;銷售面積791.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04%。2002年底,空置商品房總面積246.84萬平方米,保持在較合理的空置狀態。   三是房價基本合理。自1998年以來,我市商品房價格基本保持穩定狀態,2002年二級市場(一手樓)房價總體水平比2001年上漲約1.6%。2002年我市商品房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5533元,其中特區內每平方米6703元,寶安區每平方米3683元,龍崗區每平方米3378元。   四是消費結構較合理。個人購房佔商品房銷售的八成六(未含外銷),購房者中,深圳市戶籍人口約佔五成,絕大多數為自用。   但是,深圳的房地產也存在「過熱」甚至轉化為「泡沫」的隱患。   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偏高。以去年1至8月為例,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已達到55.88%的歷史最高值;二是房地產金融有風險。全市2002年的652.95億元新增貸款餘額中,住房按揭貸款為171.75億元,較上年增長33%;房地產開發貸款為110億元,較上年增長43.6%。全市新增貸款餘額中有43%是房地產開發及按揭貸款創造的。這些數據表明:我市的房地產業對金融業的帶動比較大,同時也對金融業影響比較大;新增貸款中房地產貸款佔比例較大、增長較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貸款的不安全因素。三是存在著存量土地隨機入市的威脅。   顯然,房地產市場的不安全因素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現實中確有開發商反映,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特區內的一些中高檔樓盤有降價的壓力。控制房地產用地尤其是針對性地控制特區內房地產市場的新增供給,成為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供給的最重要手段。   羅蒙認為,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目標是培育市場、規範市場。否則,一旦土地供應出現混亂,勢必造成房地產業的衰敗,而產業一旦衰敗,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城市稅收和消費的衰敗。他強調說:「一定要把房地產業放在整個經濟鏈和產業鏈的大環境裡來看待。」   土地「緊縮」房價會漲嗎   政府控制新增土地供應,是否會導致房價上漲的問題?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局房地產研究所王鋒博士認為:大可不必擔心。   他的解釋說,儘管新增土地供應減少較多,但存量土地的消耗可以保證房地產市場的土地需求,這也正好符合政府在短期內消化土地供應隱形市場的思路。尤其是特區內尚有一定數量的空置商品房,相信特區內房價不會有明顯上漲。而隨著政府有意識地限制特區內土地供應,加上特區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衛星城鎮建設步伐的加快,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特區外安家置業,寶安、龍崗兩區將成為今後房地產開發的重點區域。據此分析,估計關外房價有一定的升值可能。   中原地產研究部總監玉家雄則認為,年前的情況表明,特區內的中高檔住宅價格有一定的降價壓力,但從今年一季度開始,價格正在趨向穩定。他說,特區內本身的可建設土地資源有限,加上政府的供應控制,相信會對購房者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正是特區內房價趨向穩定的主要原因。但若論特區內房價會有多大的上漲可能則不大現實。   天健公司房地產交易所總經理林世雄也認為,特區內房價上漲空間不大,因為現實的經濟環境決定了對特區內高檔商品房的需求在短期內並無明顯上升的可能。   玉家雄說,理想的結果是形成特區內房價趨向穩定,而特區外房價有微幅上揚的局面。這也符合世界上大多數城市中高檔住宅集中在城市中心,低層次住宅往邊緣地帶擴散,總體形成梯度格局的慣例。   社會上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深圳的房價過高,而房價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價高。羅蒙對此表達了不同的意見。他分析:「政府承認地價是房地產開發的主要成本之一,但住宅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供求關係、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業主的消費能力和承接能力、開發商的利潤決定的。況且,目前深圳開發商一般的利潤水平也就在15%左右,不能算是暴利。」   這一觀點與國內大多數國土資源系統人士普遍「捍衛」的「房價不是地價炒高的」的觀點一致。他們認為:成本決定價格是計劃經濟的邏輯,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供求關係決定價格。地價只不過是房價當中絕對地租、級差地租的存在形式,市場可接受的房價高,地價才會上漲,地價作為反映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土地供求狀況的「晴雨表」,其實正是由市場決定的。   土地「緊縮」開發商怎麼辦?   開發商的思路,也正隨著「新指揮棒」而動。伴隨著政府土地供應結構調整的引導、城市建設中心的外移、簡化通關、地鐵概念,有更多的開發商一面抓緊土地儲備、一面把目光朝關外轉移,更有不少實力開發商正著手在市外「開疆拓土」。   發達國家成熟開發商有個不成文的「三三制」原則,即三分之一的土地已建成房屋在售,三分之一的土地正在開發,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儲備。林世雄透露:「天健在特區內外儲備的土地,足以保證未來三到五年的開發量。」   分析人士指,儘管政府緊縮供應,但由於早先就開始的土地儲備,大多有實力的開發商在短期內並不會遭遇缺乏可供開發的土地的難題。至於實行緊縮政策是否會對儲備不夠的小開發商產生壓力的問題,羅蒙則認為,優勝劣汰是市場法則。政府並不考慮對某些人群有特殊的照顧,而且深圳市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太多,從長遠看,眾多開發企業之間將有個兼併、重組、淘汰的過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與此同時,更多的開發商正在把目光朝特區外轉移。上個月,寶安拍賣中心區的一塊旺地就吸引了包括萬科、中海、招商地產等有實力的開發商在內的12家機構參與投標,拍賣現場更是吸引了近500人觀摩,市場關注程度之高可見一斑。而4月底龍崗區召開的該區年度「房地產座談會」更是吸引了80餘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與會,龍崗區國土部門有關人士稱,此乃前所未有的現象。   不少開發商也正打算在深圳市外「撈世界」。像萬科這樣的企業早已在國內的眾多城市安營紮寨,據聞萬科2002年在各地的土地儲備就已近1000萬平方米。而林世雄也透露,不久前天健就組織了一次高層赴內地的考察,目的自然是尋找新項目。正如林世雄所言:「深圳市內的土地越來越少,開發市外的土地成為有實力的開發商的自然選擇。」   與深圳知名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向外擴張相反,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不少外地企業正覬覦深圳這塊「風水寶地」。上述那塊寶安中心區的土地最終就被一家來自汕頭的公司拿到,該家公司也成為深圳成立有形建築市場以來,首次在土地拍賣中標的外地企業。近期,更有廣州一家地產商公開刊登廣告,一次尋求土地200畝以上。   土地「緊縮」會否影響行業「拉力」   控制土地,調控房地產,既要防止「過熱」,又要防止「太冷」。因為,房地產業是深圳的重要支柱產業。   人們曾用經濟低潮「冬天裡的一把火」、拉動消費與投資的「跑得最快的一匹馬」等字眼,來形容房地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深圳可謂一個標準版本。從房地產業增加值的變化來看,1990年以來,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平均為6.5%,而且一度達到7.4%,佔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例平均為13.7%;房地產業對GDP增長的拉動在0.8-2.4個百分點之間,對第三產業增長的拉動在1.3-5.2個百分點之間。   房地產投資增長同樣「快馬加鞭」,1990年以來,每年平均保持30%的高增長態勢。1998年———2002年間,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平均增長速度比GDP的增速高出6-14個百分點;從1999年起,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長速度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出10-17個百分點。   有學者認為,作為一個快速發展中的新興城市,深圳房地產業仍具有先導性產業的特徵,其投資增速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增速過高極易造成房地產市場過熱的隱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深圳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緩慢,從整體上制約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並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而在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中,又相對使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例顯現過大,呈現結構性失調。   為此,有專業人士建議:深圳在繼續調整產業政策,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物流、金融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服務業的同時,要將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逐步向提供全面基礎性服務轉變,使房地產業從屬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河之隔的香港,房地產業同樣為重要支柱行業,但與深圳不同的是,其每年樓盤交易量中,二手樓佔八成,新樓僅為兩成,這種成熟的業界形態,或許就是深圳房地產業未來的一種方向。

登錄

您還未登錄,只有登錄才能發表評論,或

登錄

後發表評論。  

馬上註冊

全部評論

相關焦點

  • 秦虹:切實落實土地供應方可改善供求關係(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副主任、中國房地產動態政策研究組核心成員秦虹與會,並發布了《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房地產政策評估報告》,對當前的 房地產政策形勢進行深入解讀。有些媒體說今年是房地產的調控年,也有人說其實從2003年以來政府年年都在調控房地產市場,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如果我們把2003年到今年為止的房地產政策梳理一下的話,我個人認為這個政策以中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開始和結束這兩個試點為分界點,中國房地產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個階段2003年到2008年末這一個階段,2008年末到2009年末是第二階段,從去年12月份到現在是第三個階段。
  • 北京公布土地供應計劃 公租房供地比去年增5倍
    他表示,今年北京還將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應,確保各類保障房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應量不低於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的70%。  住宅容積率小於1禁供地  值得注意的是,與北京歷年的土地供應計劃相比,今年的土地供應計劃中,首次提出了「禁止容積率小於1的住宅用地供應。」
  • 香港計劃更改210幅土地規劃增加住宅供應,七成是公營房屋
    香港《長遠房屋策略》2016年進度報告推算,2017年至2026年度為期十年的長遠房屋需求供應目標約為46萬個單位。視覺中國 資料備受關注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在10月11日《施政報告》中未公布細節,令市場普遍失望。
  • 銷售利潤率僅2% 供應增加三倍的深圳宅地遭開發商瘋搶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博 2020年末,深圳迎來住宅用地高峰。美聯物業數據顯示,2020年深圳共出讓31宗住宅用地(含深汕合作區),成交土地面積約158.9萬平方米。而2019年同期這一數字是44.59萬平方米。
  • 重慶成樓市價格窪地:土地供應致開發商不定高價
    足量土地供應,提前布局國有控股集團土地儲備,把握土地入市節奏,根據市場情況差別化投放。推行保障房制度,解決低收入和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需求,解決城鎮化帶來的農民變市民,也同樣抑制了房價上漲。這一切背後,是地方政府對城市均衡發展的精細規劃。調控得當下的房價穩定預期,讓本地購房者保持理性與克制,讓外來炒房者湮沒在巨量庫存中,才形成了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的良性循環。
  • 綏稜縣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是在充分研究土地市場規律、把握土地市場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土地現實供需要求編制的,通過對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能力及需求量的分析和預測,科學安排了2018年綏稜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布局、時序和供應方式,有效提高了政府供地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合理性。
  • 2011年度七臺河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有了這個計劃,才能對供多少地,何時供,以什麼方式供,供應結構、方向如何等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進一步提高政府供地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合理性。  自2004年以來,國家要求利用土地政策參與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而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對落實一個地區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以及城市的功能分區與布局有直接影響。
  • 【地方政策】2021年深圳孔雀計劃人才補貼政策解讀
    2021年深圳孔雀計劃解讀不斷吸納人才是城市發展向好的關鍵。深圳作為一個外來人口的城市,正是靠著吸納人才才有如今的成績。就深圳目前政策而言,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劃」確認是針對外籍高級專家及留學回國人員的人才項目,根據不同認定標準分為A類、B類、C類。
  • 寧化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號);   6、福建省國土資源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編制》;   7、寧化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8、寧化縣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   9、寧化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及年度計劃;   10、寧化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二、編制指導思想和編制基本原則
  • 多地土地供應政策生變 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輪廓漸現
    進入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迎來一場劇烈的變革。熱點城市相繼步入以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為核心的「五限」時代,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遏制。與此同時,隨著多地發文壯大租賃市場,調整土地供應政策,樓市長效機制開始破冰,輪廓正逐漸顯現。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2016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一是加強基礎性工作,縣發改委、規劃和國土部門要會同縣政府,儘快做好實施土地供應計劃涉及的產業政策,空間區域、實施時序和規劃條件等基礎工作,加強協同配合,簡化審批程序,提高服務效益。二是完善土地儲備開發運作模式,加強政府儲備力度,提高政府儲備開發供應土地的能力。㈡逐步將土地供應計劃落實到具體地塊,並向社會公布。
  • 2020年深圳宅地供應同比上漲近3倍!明年再增5萬套新房
    12月16日下午,隨著土地交易中心裡一聲清脆的落錘,深圳2020年最後一宗住宅用地由聯發以總價25.48億元摘得。全年土拍就此落下帷幕。 該宗地位於龍崗坂田板塊,臨近10號線華為地鐵站,地塊土地面積21779.76㎡,建築面積93577㎡,聯發還需為此宗地塊競配37100㎡的人才住房。
  • 韶關市南雄市2018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出爐
    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是在充分研究土地市場規律、把握土地市場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土地現實供需要求編制的,通過對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能力及需求量的分析和預測,科學安排了2018年南雄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總量、結構、布局、時序和供應方式,有效提高了政府供地的前瞻性、科學性、針對性和合理性。
  • [公告]地方政府債券公告:2018年四川省(綿陽市市本級)土地儲備專項...
    2017年,由於土地出讓的審批權限在市級,我區年初計劃出讓的工業用地未獲批准出讓,2017年全區實現政府性基金收入53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2.29%,完成調整預算的100.19%;加上上級補助收入0.4258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收入0.9006億元,上年結餘948萬元;扣除上解上級支出0.1714億元,可供安排的收入總量為
  • 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題,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看深圳基礎教育...
    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題,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看深圳基礎教育如何擴容提質深圳市南山區實施中小學—大學(企業)夥伴計劃,鼓勵中小學與周邊科研院所、創新企業等協同育人。陽洋曾在一所原村辦小學就讀,該校停辦後,她入讀了新建的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加入的社團從1個增至4個,課外活動更豐富多彩。近年來,深圳對標先行示範,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深圳堅持目標、問題導向,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點,高標準推進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建設,堅持擴資源和提質量同步推進、雙向攻堅。
  • 政府採購信息網,域名:www.caigou2003.com,誕生於2003年1月1日。辦...
    政府採購信息網,域名:www.caigou2003.com,誕生於2003年1月1日。辦網背景:《政府採購法》開始在全國施行。政策解讀,商機信息,一網打盡,權威+原創,獨家+獨道,優勢多多。
  • 2011年平邑縣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平邑縣2011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為加強土地市場管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及本縣經
  • 泰安市2014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    為進一步加強對國有建設用地總量的調控,合理安排土地供應結構,促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計劃指標及供應結構  (一)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2014年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10940畝左右,其中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7400畝以內,存量建設用地3540畝左右。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然後頓時市場無數的解讀:《深圳樓市要學新加坡,房價要下降?》;《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樓市格局或將面臨巨變》;……事實上,如果讓深圳真的朝著上面這個目標狂奔,深圳的商品房價會漲的比火箭還快。還是按照三人一套房子計算,如果要讓剩下的1800萬無房者中的60%都能住上政策性住房的話,深圳還要供給360萬套政策性住房。按照一年5.5萬套的速度供應,需要65年,才能讓現在的深圳無房者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偉大理想。
  • 深圳大批量供應,說明了什麼呢?
    深圳土拍市場,可以說引起大多數人關注,無論業界專業人士,還是購房者,很多媒體也在紛紛報導,有看好,有看空的,說法都不一樣的,深圳一直以來都是樓市風向標所在,對於全國樓市而言,有一定意義的,那麼深圳大批量的供應,說明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