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題,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看深圳基礎教育...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題,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

看深圳基礎教育如何擴容提質

深圳市南山區實施中小學—大學(企業)夥伴計劃,鼓勵中小學與周邊科研院所、創新企業等協同育人。其中,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實驗學校由南山區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聯合開辦,圖為該校舉辦科技節活動。資料圖片

「原來學校的教室不大,有點兒擠,老師在課上很難關注到每個同學。現在教室更寬敞、設備更先進,只有不到45人,每個同學的發言機會更多了。」陽洋曾在一所原村辦小學就讀,該校停辦後,她入讀了新建的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加入的社團從1個增至4個,課外活動更豐富多彩。

近年來,深圳對標先行示範,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深圳堅持目標、問題導向,直面土地、規劃等難點,高標準推進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建設,堅持擴資源和提質量同步推進、雙向攻堅。

克服用地緊張等困難推進學位建設

深圳市南山區荔灣小學及其周邊原來是荔枝林。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年輕人口集聚,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學位需求越來越大。前兩年部分小學生要坐一兩站公交車到其他學校上學。為了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校,南山區按42個班規模,高起點建設了荔灣小學,2018年9月開門迎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基礎教育共新增64.1萬個公辦學位。

高供給仍難充分滿足高需求。近年來,深圳每年人口淨流入近50萬,非深戶籍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佔比達59%。近15年,深圳常住人口出生率維持在15‰的高位,這帶來了巨大的學位需求。經測算,到2025年,全市僅義務教育在校生就將增長26.5%。

新建學位面臨用地資源緊張、土地整備難等重重困難。從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來看,深圳是大城市;但從城市空間、可建設用地來看,卻屬於小城市。深圳土地面積約相當於北京的1/8、上海的1/3。由於建築密度高、空地白地少,深圳要新建一所學校,甚至要拆近20萬平方米房子。

「基礎學位建設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發展未來。」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要以先行示範的勇氣、改革創新的舉措和紮實有效的作為,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既要滿足當下需求,更要著眼未來。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年至2025年,全市將分別新增幼兒園、公辦義務教育、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4.5萬個、74萬個、9.7萬個,將新增近百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其中義務教育公辦學位比現有學位數近乎翻了一番。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打贏學位建設攻堅戰,要切實做到空間資源、財政投入優先布局基礎教育。」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近5年,深圳市基礎教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918.48億元,年均增長26%。

「學位建設涉及市、區兩級政府和多個職能部門職責,須舉全市之力協同推進。」深圳市副市長聶新平介紹說,深圳成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領導小組,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深圳分管市領導牽頭組成工作專班,每月定期舉行專班會議,具體研究、解決學位規劃建設中的問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

深圳將給各區下達具體學位建設任務,要求各區強化學位建設主體責任。深圳還建立各區基礎教育學位建設考核與市級教育轉移支付掛鈎機制,實行中期評估和定期監督檢查。各區把加快學位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明確未來5年區域學位建設任務總數,工期倒排。光明區區長劉勝牽頭成立該區學校建設領導小組,規劃、土地、教育等分管區領導擔任副組長,發改、教育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成員。各區政府領頭構建跨部門協同機制,合力攻堅克難。深圳還首創學位建設專項督導,重點督導考核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壓實責任。

在學位規劃中調研清、破解好相關難題

隨著前海自貿區經濟迅速發展,學位需求迅速增長,南山區通過「631」學位供需動態協調機制掌握情況後,規劃建設了48個班的前海港灣學校。

原來學位供給處在末端,相對滯後。「近年來,我市引導各區關口前移,提前6年多方搜集人口數據,預判學位需求;提前3年規劃學位,提前一年把學校建好,構建『631』學位供需動態協調等新機制。」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秋明表示,深圳力求在學位調研規劃中調研清、破解好相關難題,並根據輕重緩急和緊張程度依次排序,努力在不同規劃周期解決學位緊張問題。

按當前學區人口密度,龍華區金茂府幼兒園應配建6個班。龍華區以適當超前、輻射周邊為原則,在金茂府幼兒園配建了18個班。深圳市規劃、教育等部門聯合編制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將小學、初中學位配置標準提至80個/千人、40個/千人。深圳還在當前以及未來6年學位供應壓力較大的片區提前規劃,建設學校。

光明區田寮中學原來規劃在玉塘北地區田寮社區,教育等部門現場核驗後發現,所在地塊有數十棟農民房等建築,短期內拆遷難度大。光明區調整法定圖則,在臨近不到1000米的地方,另選一塊短期內就可入場的土地建設學校。《意見》明確,不符合要求、不適合建學校的規劃,就要調換。對於規劃實施性差、土地整備難度大,兩年內無法啟動建設的教育用地就近置換。深圳市教育、規劃、土地整備等部門將對全市已規劃教育用地進行全面梳理,逐一實地審核,分類提出實施意見。

深圳將新增用地和存量土地優先向學校等公共設施供給。目前,在深圳全市已批規劃中,規劃未建成義務教育用地359塊,預期供應約58.9萬個學位。其中約35萬個學位所處的已規劃未實施教育用地,已納入城市更新計劃和土地整備計劃,或位於國有儲備用地內,基本具備近期可施工條件。

2019年11月,光明區勤誠達正大城一期部分樓房交付使用。而兩個月前,華中師大附屬光明勤誠達學校部分校舍就已投入使用。近年來,深圳健全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配套教育設施與居住項目同步規劃、建設、驗收。《意見》更將「三同步」升級為「三個不予」:教育設施布局不能滿足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的居住項目,不予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對規劃教育設施用地未達到建設條件的居住區,不予供給居住項目建設用地;對規劃教育設施未交付使用的居住區,片區內居住項目不予通過聯合驗收。

面向未來高起點設計、建設新學校

2019年11月,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科華學校項目獲得2019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金獎。這得益於學校管理團隊與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密切配合,把辦學理念融於學校建築中,努力把學校打造成「城市縫隙中的花園」。

「創辦新學校要跳出千校一面的傳統樣態,做優做精做細設計環節。」南山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表示,南山區新建學校項目一立項,學校領導牽頭的學校建設籌備組,就與設計、建設團隊共同根據學校人文地理等情況,高起點優化學校設計。

深圳福田紅嶺實驗小學依安託山而建,庭院式教學、辦公區域錯層聯通,活動摺疊門自由組合出多種學習空間形態。深圳寸土寸金,當地因地制宜開展高密度時代新學校建築類型的建構與空間創新,塑造與城市融合共享的創新型校園空間,科學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深圳還根據智慧教育等學校發展新要求,提高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努力滿足學校未來教育教學改革所需要的硬體、軟體環境。目前深圳各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綜合造價平均達7500元/平方米。

深圳市教科院實驗學校(光明)正設計6米寬的走廊,並大量創設教學通用空間。光明區區內學校已將通用教室和專用教室比例由10∶1變為4∶1至6∶1。近年來,深圳引導各區適度超前建設新學校,為新學校遠景發展留出彈性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設手續煩瑣等痛點曾制約著學位供應速度。福田區3個多月就建成了新沙小學。福田區創新推出學位供給「雙十工程」,建設十所高科技預製學校和十所永久性校舍。其中高科技預製學校為鋼架結構,在廠裡按模具生產,到學校裝配使用,材料環保健康。這讓學校建設周期從3年到5年,縮至半年內。深圳引導各區向改革要速度,優化學校建設審批流程,探索企業代建、總承包等學校建設模式。

新建學校創優,存量學校挖潛。南山區一所學校運動場館經過「上天入地」的改造升級後,一層變三層,地下一層、一層、二層分別用作停車場、運動場館、功能用房。深圳打出改擴建學校組合拳,各區努力優化存量學校空間布局,對學校教學樓等建築改造升級,提升建築合理度、利用率。

組合拳力促新建校開門就是好學校

開學第三年,荔灣小學「成就課程體系」就獲評深圳市好課程體系。在學校正式開學前的兩年時間裡,校長李瑩帶領學校籌備組打磨航空等學校好課程,構建了基礎、興趣、榮譽、德育四類課程協同發展的「成就課程體系」。

「新建校要成為深圳基礎教育先行示範的新生力量,這就要求新建校要跨越艱難摸索的起步階段,開門就是好學校。」據陳秋明介紹,深圳各區借大規模新擴建學校的良機,精心謀劃每一所新建學校的特色亮點,有針對性地研發課程體系、選配師資團隊、強化教研引領等,盡力讓新建學校顏值、內涵俱佳。

中大深圳附屬學校七(1)班學生張嘉怡原來有時側著頭看書、寫字。中大附屬第七醫院醫生進班示範指導張嘉怡等學生科學用眼。該校依託中大深圳校區和中大附屬第七醫院優勢資源,為每班均安排一名學校教師、中大學長、中大專家、中大七院醫生等4位導師。光明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黃漢波介紹說,該區與市內外高水平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教育集團、品牌學校等聯姻,共同高起點開辦新學校,把一流科創等資源變成一流育人資源。

深圳各區還引導新建學校開門辦學,促進科教融合、衛教協同。中小學生近視不良率曾居高不下,福田建立家、校、衛三方聯動機制,在中小學打響視力不良防控「阻擊戰」。良好視力需要健康身體做後盾,福田通過體教協同,組織奧運明星進校園等活動,引導學生強身健體。去年該區學生近視率和新發病率、肥胖率均呈下降趨勢。

手工小作坊、魔盒遊戲識字……在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等指導下,深圳市教科院實驗小學(光明)探索看、聽、做、玩、親子等「五+N」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模式,辦學僅一年,該校相關課題就獲得市級重點課題立項。這背後是深圳利用教研幫新建學校把脈問診,指導教師用創新思路破解難題,並將創新做法經驗提升為教研項目,衝擊市級乃至更高層次課題。深圳將不斷及時總結推廣新建學校「變道超車」的經驗,引領更多學校創新發展,共奔優質路。

作者: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楊瑾 劉文玲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9日第4版 版名:新聞·深度

相關焦點

  • 深圳學位建設大提速 5年新增74萬學位做強基礎教育
    十八大以來,深圳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新增公辦學位64.1萬,新增學位數居全國首位。為切實保障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持續強力推進學位建設,深圳市委市政府於近日出臺《實施意見》。記者從會上獲悉,綜合未來人口增速、班額標準、教育先行示範等方面因素,經深入調研和測算,《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加上此前規劃新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到2025年,深圳共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
  • 權威發布 | 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情況如何?請看...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推動基礎教育與城市共同發展,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位、提質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新增公辦學位64.1萬個,新增學位數居全國首位。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396億,年均增長近21%。
  • 深圳學位建設大提速 到2025年新建近百萬座學位做強基礎教育
    記者從會上獲悉,綜合未來人口增速、班額標準、教育先行示範等方面因素,經深入調研和測算,《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個,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個,加上此前規劃新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個,到2025年,深圳共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個。
  • 深圳到2025年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座
    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劉芳近日,深圳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深圳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基礎教育擴容提質,到2025年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座,其中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座,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座。
  • 深圳中考人數再增一成 高中學位夠嗎?
    深圳中考人數再增一成 高中學位夠嗎?、建「高中城」等措施增加學位供給2019年有關深圳教育的話題不斷。1月7日,深圳正式進入「兩會」時間,深圳市政協委員黃育存、陳國雄、張藝、趙利生「攜手」為深圳教育出現的困境「把脈」,為解決深圳教育難題鼓與呼。事實上,深圳中小學學位緊張的問題,早已成為「頑疾」,是每年深圳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之一。
  • 深圳超常規力推學位優建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綜合未來人口增速、班額標準、教育先行示範等方面因素,經深入調研和測算,《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個,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個,加上此前規劃新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個,到2025年深圳共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個。
  • 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未來五年深圳高中學校這樣規劃……
    為著力解決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深圳市於近日出臺《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下簡稱《高中學校建設方案》)。方案提出,深圳將超常規高質量建設高中學校。到2025年,將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公辦普高錄率達56%以上,同時,深圳還將加快建設一批優質民辦普通高中、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新型中職學校,推動深圳技術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擴大定向招收本市中職畢業生數量。
  • 新增學校、取消特招、搖號入學…深圳教育做了這些大事
    來源:咚咚地產頭條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推動基礎教育與城市共同發展,千方百計建學校、增學區、提質量。 近些年,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新增公辦學區64.1萬,新增學區數居全國首位。
  • 打贏學位建設攻堅戰還得政府帶頭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臺的《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今年至2025年,全市將新增近百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幼兒園、公辦義務教育、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分別為14.5萬個、74萬個、9.7萬個,其中義務教育、普高公辦學位比現有學位數近乎翻番。
  • 破解土地、資金難題,計劃千日新增33.99萬個公辦中小學學位——東莞打響中小學擴容提質攻堅戰
    今年該校投入使用後,將為周邊群眾提供2160個優質學位。隨著人口快速湧入,寮步鎮新城區原有的一所公辦小學難以滿足需求。寮步鎮從寸土寸金的新城市中心區,拿出近54畝土地,並投入2.74億元,高標準建設香市一小。近年來,東莞強化政府主體責任,想方設法破解土地、資金等難題,促進公辦中小學學位擴容提質。今年,東莞市政府將增加公辦學位和校內課後服務供給列入十件民生實事。
  • 新增幼兒園、公辦中小學學位,今年深圳教育支出增11%
    那麼,深圳教育今年將做哪些大事, 解決市民反映的哪些熱點、難點問題? 一起來看 補學前教育短板 新增2萬個幼兒園學位, 大力建新型公辦園 深圳學前教育發展不平衡近些年飽受詬病,學前教育投入不足、公辦幼兒園佔比少、幼教人員待遇低等問題在近年的深圳兩會中,頻頻被代表、委員提及
  • 深圳未來5年將新建學位近百萬,新增高中學位9.7萬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釋放出重磅信息:到2025年,深圳將新建學位近百萬。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聶新平在會上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推動基礎教育與城市共同發展。為切實保障基礎教育優先發展,持續強力推進學位建設,深圳市委市政府於近日出臺《實施意見》。
  • 光明區到2025年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約6.8萬座
    將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4.9萬座光明區根據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規劃並結合區內實際情況進行總體規劃,根據《實施方案》安排,到2025年,光明區將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4.9萬座,新增幼兒園學位約0.8萬座。學位建設目標分為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從2020到2022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2.8萬座,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約0.5萬座。
  • 大城市增加學位供給,土地從哪來?|學位攻堅戰
    近年來,全省進一步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增加城鎮幼兒園、中小學學位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珠三角城市增加學位供給成效如何?如何破解瓶頸問題?歷經一個月深入調研採訪,南方日報、南方+今起推出「學位攻堅戰」全媒體報導,分析各地破解學位供給的規劃土地、資金投入和辦學水平提升瓶頸問題的經驗做法。敬請垂注。
  • 深圳未來五年新增百萬基教學位
    廣東省深圳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出臺的《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今年至2025年,全市將新增近百萬個基教學位,幼兒園、公辦義務教育、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將分別新增14.5萬個、74萬個、9.7萬個,其中義務教育、普高公辦學位比現有學位數近乎翻番。近日,深圳召開首次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吹響了學位建設攻堅戰衝鋒號。
  • 福永籤訂三塊土地整備項目 建學校建醫院建體育公園
    &nbsp&nbsp&nbsp&nbsp福永街道及寶安區相關部門分別與橋頭、懷德和塘尾社區籤訂了土地補償協議,完成年度區重點土地整備項目任務超過八成,為懷德中學、深圳第十二高級中學等重大民生用地掃清了最後障礙。
  • 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將建成,新增6180個學位!但學位依然緊缺
    3月5日,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正式動工開建,計劃明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後可提供優質中小學學位6180個。一起來看看學校簡介據了解,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作為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配套設施之一,由光明區和中山大學聯合創辦,規劃佔地面積約6.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 深圳出臺高中學校建設方案 到2025年增10萬個公辦普高學位
    3日,深圳召開高中學校建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透露,《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下稱《方案》)已於近日出臺並將正式發布。《方案》提出深圳將超常規高質量建設高中學校,到2025年,將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公辦普高錄取率達56%以上。
  • 深圳出臺高中學校建設方案:到2025年增10萬個公辦普高學位
    3日,深圳召開高中學校建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透露,《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年)》(下稱《方案》)已於近日出臺並將正式發布。《方案》提出深圳將超常規高質量建設高中學校,到2025年,將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公辦普高錄取率達56%以上。
  • 深圳34所高中、龍崗8.1萬個義務教育學位:破「土」而出
    「多規合一」平臺智慧化管理仙田外國語學校所在的龍崗街道DY63單元,規劃學位需求13825座、學位供給8300座,目前學位需求6942座、學位供給4340座。由於周邊規劃居住用地分布密集且開發提速,未來教育資源存在較大供需矛盾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