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致癌水"調查:生產廠商稱微生物汙染難控制

2020-12-18 網易新聞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6日電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公布對瓶(桶)裝飲用水質量抽查結果,其中6種飲用水被檢測出含有高濃度的致癌物「溴酸鹽」,哈藥六廠等知名企業生產的「純中純」弱鹼性飲用水、內蒙古「景友」沙漠優質水榜上有名,令人震驚。

弱鹼水、沙漠水、富氧水、冰川水 各類企業近年來紛紛搶灘飲用水市場,名目新奇的「概念水」不斷湧現,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為揭開飲用水市場內幕,「新華視點」記者追蹤調查了內蒙古「景友」沙漠水生產企業,所見所聞令人憂慮。

「沙漠優質水」竟成「致癌水」

鄂爾多斯市景友鴻鵠礦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過大打「沙漠牌」,重金宣傳和包裝「景友」沙漠優質水,短短幾年就名聲遠播。這家企業聲稱其產品來自北緯40度世界公認的牛奶和礦泉水的優質生產帶,是一種偏鹼性的「純天然沙漠水」。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概念水」的包裝,「景友」沙漠水之所以快速「躥紅」,還因為它擁有多重光環:一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兩會、第十一屆全運會桌球項目、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等重大活動的「唯一指定用水」。為此,「景友」沙漠水的安全和品質曾讓消費者「深信不疑」。

然而,正當「景友」沙漠水準備進軍全國市場之時,卻陷入「致癌水」危機之中。

9月2日,記者來到這家公司時,企業正處於「停產整頓」狀態。此前,經國家質檢總局抽檢發現,一個批次的「景友」瓶裝水被檢測到的溴酸鹽實測值為標準值的8倍之多。

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神奇的沙漠水生產工藝並不複雜:從200米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過石英砂、活性炭將原水中的雜質濾掉,過濾後經過臭氧滅菌進入儲水罐,最後進行灌裝。

「溴酸鹽超標主要出在工藝老化問題上。」 鄂爾多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陳繼明分析了「沙漠水」變「致癌水」的主要原因。

「景友」公司董事長劉冬青承認,今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間發生塌方,出現水質發紅現象。當時為了生產需要,並沒有及時更換水源地,而是採取延長水處理衝洗時間、加大臭氧濃度的辦法控制微生物,沒想到會導致溴酸鹽含量超標。

「新國標」緣何難管致癌物?

溴酸鹽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為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參照美國和歐盟等行業標準,我國在2009年10月開始把溴酸鹽列入飲用水監測項目,規定溴酸鹽含量最高不超過0.01mg/L。隨著飲用水「新國標」誕生,溴酸鹽含量這個隱藏多年的行業「秘密」浮出水面。

然而,「新國標」實施兩年多來,並沒有管住溴酸鹽超標問題。

內蒙古質量技術監督局產品質量監督處處長王莉說,今年二季度內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業的98個批次的產品,合格率僅為76.5%,相當於4瓶飲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國家質檢總局此次抽檢的飲用水產品中,一些小企業產品的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都超標,明顯沒把好質量關。

內蒙古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郭軍說,礦泉水生產要比一般飲料難,其原因是礦泉水產品不能加防腐劑,不能加熱滅菌,微生物汙染問題一直困擾生產廠家。目前解決礦泉水中細菌超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臭氧滅菌消毒法,行業應用最普遍。二是採用膜過濾技術,因成本費用高,許多飲用水企業沒有採用。

「國內一些中小企業生產飲用水的工藝很簡單,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業可以擅自調高臭氧濃度或延長臭氧滅菌時間,造成溴酸鹽過量,但檢測卻有難度。」內蒙古自治區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鄭玉山坦言,目前多數企業對溴酸鹽的檢驗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檢測又怕增加成本,導致隱患叢生。

靠企業自律很難,靠政府部門監管也難。「不定期的抽檢方式往往會留下很多漏網之魚。」陳繼明坦言,限於人力和技術手段等因素,各級質檢部門只能根據情況安排抽查,不可能監督到每個企業和每批次產品。要真正解決問題,「僅靠每年一兩次檢驗肯定不行。」

飲水安全人命關天 「準入門檻」為何這麼低?

記者調查發現,國內飲用水市場魚龍混雜,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業門檻過低,主要表現為行業內小企業林立,一些其他行業的大企業也蜂擁而至,盲目跨行業經營。

據介紹,在水源並非最優質的內蒙古,飲用水生產企業竟在最近兩年內增至220多家。

一位資深礦泉水經營者透露,小企業為了控制成本,不捨得在工藝上投入,對質量監控也不嚴格。礦泉水除了溴酸鹽這個「老大難」外,藻類等其他微生物超標也是一大麻煩。

「如果我們廠出來的產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廠問題肯定還要多。」劉冬青說,「景友」飲用水創建初期,為尋找水源和購買設備就投入1700萬元,而一般小水廠不足百萬元就投產。「我們這幾年基本沒怎麼賺錢,大量投入都用於市場宣傳和營銷了。」

「我國飲用水行業門檻低,不管大小企業都開發水產品,這存在很大的隱患。」內蒙古地質調查院教授李志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借鑑一些國家管理經驗,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注重保護優質水源地,控制好開發步伐,否則必將危及生態安全和生命安全。

「說到底,飲用水安全還是個市場誠信問題。」呼和浩特市民李宏說,過去喝河水、井水、自來水,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以為喝桶裝水、瓶裝水更乾淨、更安全,沒想到卻出現了「致癌水」。「希望企業要有良心,監管部門也要肩負起百姓的信任。」

「如果連天天喝的飲用水都無法保障安全,人們還能相信什麼?」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阿爾泰說,企業沒有誠信經營和產品質量作為支撐,只會花重金做廣告、買名譽,終究會被消費者踢出市場。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麗娜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最全 化妝品中的微生物汙染及控制措施
    (2)生產用水 生產去離子水的某些環節,如反滲透後的離子交換樹脂在使用過程中也容易被微生物汙染,從而使生產的去離子水被汙染。另外,去離子水靜置過程中,微生物能大量繁殖。
  • 製藥行業純化水控制微生物的重要性
    用來製備純化水的原水多採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水,原水中含有微生物,細菌、真菌、藻類和病毒。其中,細菌的尺寸大約為1~3μm。一般情況下,可以按照預防膠體汙染的預處理方式通過絮凝和過濾的方式去除微生物。但微生物和沒有生命的顆粒物質不同,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在適宜的生存條件下形成難以去除的生物膜。
  • 臺中市工業區排放致癌廢水 飲用水遭汙染
    臺中加工出口區是全臺最早設置的加工區(上圖),如今被驗出排放致癌廢水汙染地下水,地方人士強烈不滿(下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致癌廢水汙染示意圖。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中市加工出口區附近的地下水,被驗出超標12倍的致癌物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汙染面積長3公裡、寬2公裡,範圍包括潭子、北屯區多個鄉裡,近30萬人受影響。據報導,臺中市加工出口區是全臺最早設置的加工區,1971年起營運。
  • 【曝光】海南臭氧發生器生產廠商
    海南臭氧發生器生產廠商 臭氧的優點 在處理介質中不形成有害殘留物的自發分解使得臭氧在食品應用中是安全的。 在濃度和時間方面,與非氧化性生物素(氯)相比具有高抗菌活性 與其他消毒方法相比,消毒的接觸時間短 沒有殘留問題,因為它被完全利用並減少 低ppm(低於4 ppm)無危害,有效殺菌 與其他衛生方法相比,無需存儲有害物質紫外線消毒設備。
  • 蛋雞生產沙門氏菌汙染的預防控制技術
    由於感染腸炎沙門氏菌的成年雞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呈隱性感染而不被人們重視,受到汙染的禽蛋和禽蛋製品亦成為引發人類腸炎沙門氏菌病的主要食物媒介,對養禽業和人類健康造成重大隱患。有調查顯示,公眾消費安全問題中有60-80%是由於食用腸炎沙門氏菌汙染的雞蛋所導致的。
  • 港媒報導霸王洗髮水含致癌物 香港展開調查
    人民網香港7月15日電 (記者 李海元)由國際影星成龍代言的霸王洗髮水,被驗出含有可致癌的化學物二惡烷,消息令霸王股價昨天應聲急跌,下午停牌。霸王指二惡烷是原材料的殘留物,無可避免會存在,但有專家認為洗髮水不應含有二惡烷,長時間接觸低劑量二惡烷有機會引致肝癌。香港海關正就事件展開跟進調查。港媒昨日報導稱,有香港市民將霸王中草藥修護洗髮露交予香港通用公證行化驗,顯示產品含有27ppm二惡烷,即每一公升洗髮水含有27毫克的二惡烷。
  • 「環境汙染致癌」,研究為何寥寥可數
    高癌症發病率,與具體的環境汙染有多大關係?這需要國家投入更多資金和力量,通過研究來證明。 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圖集》數字版出版,這是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團隊長期研究的成果,首次證實了癌症高發與水汙染的直接關係。媒體調查發現,淮河汙染癌症村頻現,河南沈丘縣一年因癌死2000人。
  • 喝普洱茶,真的會致癌嗎
    稱,普洱茶中普遍含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喝普洱茶有致癌的風險。這並非普洱茶第一次與致癌產生聯繫,早在2012年普洱茶致癌的說法便在網上開始流傳。  普洱茶真的致癌嗎?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渥堆發酵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主要有黑麴黴、青黴、根麴黴和酵母等。其中以黑麴黴為主,在普洱茶的發酵和後熟過程中,它可以將糖類轉化為醇,進而變為酯類,使茶葉暗香浮動。其他黴菌也會發揮作用,比如根麴黴可以分解果膠,讓茶葉軟化,使茶湯更加醇厚;青黴可降解纖維素,產生少量游離糖類,賦予普洱茶甘甜的口感。  正是有了這些微生物,普洱茶才有了獨特的風味。
  • 循環冷卻水系統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三、目前國內常用微生物的處理手段1.加強原水前處理,改善補充水水質原水中的懸浮粒子、色度物質和其他有機物含有微生物需要的營養,尤其是用地表水作補充水時,汙染物質含量更多,需要進行前處理去除。常用混凝和過濾方法作為前處理工藝。
  • 長江流域抗生素汙染調查:兒童孕婦尿液中檢出多種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大量破壞益生菌,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為體外病菌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目前我國抗生素監管存三大難題:一是汙染管控起步較晚,藥品產用登記體系缺乏,負荷估算難;二是環境科學與水文學脫節,過程追溯難;三是汙水深度處理工藝缺失,負荷削減難◇當前我國對抗生素危害機理研究不夠,對抗生素濫用監管不足。
  • 廣東公布22批次不合格食品 涉及微生物汙染、重金屬汙染等問題
    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436批次、不合格樣品22批次,檢出微生物汙染、重金屬汙染、食品添加劑超範圍使用及其他指標問題。   8批次樣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不合格樣品中,有8批次樣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 調查稱我國自來水合格率僅50% 無城市實現直飲
    調查稱我國自來水合格率僅50% 無城市實現直飲   地表水源:中國約50%水源受到汙染,上百種有機化合物、重金屬離子進入水源  地下水源:存在氟、砷、鐵、錳等超標
  • 夏天喝水那些事:喝對才好 家中水管「剩水」或致癌
    據《新聞晚報》報導,你知道嗎,家中水管「剩水」或致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居民家中水龍頭直接取樣進行檢測發現,管道中停留了一夜的「剩水」中,殘留微生物會大量繁殖,還有某些化學物質可能會致癌。居民家中的進水管「剩水」有可能成為現實生活中最大的健康隱患。
  • 淨水器商家的損招:稱自來水致癌引消費者恐慌
    在臺東一家家電賣場,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淨水器能有效消除水裡的雜質和微生物,可以保證家人的飲水健康,「現在的水質汙染這麼嚴重,為家人考慮也得買一臺啊,花錢是小事,健康可是大問題啊!」銷售人員一邊勸說,一邊用淨水器演示給記者看。一杯自來水倒入淨水器後,濾芯會有些變髒,水質也不像之前那麼渾濁。「你看,這水裡多少髒東西啊,長期喝能不生病嗎?」
  • 廣東通報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汙染、重金屬汙染、食品添加...
    2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分別為佛山市順德區大良李禧記珠蟲崩?店銷售的標稱佛山市順德區勒流李文源蟲崩?食品廠生產的椰蓉花生酥,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廣州市白雲區太和赫輝食品商行銷售的標稱普寧市裡湖恆豐食品廠生產的水制香芒,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並非致病菌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
  • 第一步要注意食品汙染問題
    生物性汙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蟲、昆蟲及病毒的汙染。存在於食品中的細菌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小部分,受到食品理化性質、所處外界環境條件及加工處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包括致病性、相對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細菌。食品的腐敗變質是指在微生物為主的各種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價值的一切變化。
  • 隔夜水不致癌!真正有致癌風險的,是這種水!然而不少人都愛喝
    優質的水會讓人壽命增長,但水喝不對,也會威脅生命。隔夜水會致癌?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的身體健康,對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種「隔夜水會致癌」的說法,致使很多人對「隔夜水」望而卻步。隔夜水會致癌,這是真的嗎?緣由之一:隔夜水中有亞硝酸鹽,它屬於致癌物。
  • 檢出黃麴黴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嗎?
    檢出黃麴黴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嗎? 原標題:   最近,普洱茶因為「致癌論」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持這一說法的人稱普洱茶裡有黃麴黴毒素,所以喝普洱茶會很快致癌。普洱茶中真的普遍檢出黃麴黴毒素嗎?咱們還能不能放心喝茶了?
  • 廣東這15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微生物汙染、重金屬汙染、食品...
    7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   7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汙染問題,分別為標稱東莞市明大純淨水有限公司生產的大浪山泉包裝飲用水(純淨水)、老百姓包裝飲用水(純淨水)和梧桐之源包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海豐縣藍天貿易有限公司信利超市城西店銷售的標稱廣東金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奇亞籽藜麥燕麥片
  • 知名胃藥因含低劑量致癌物質被多家廠商叫停
    記者|任悠悠從今年9月初起,被廣泛使用的胃藥雷尼替丁陷入風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FDA)就曾發布有關雷尼替丁類藥物低劑量致癌的報告,報告指出FDA在部分雷尼替丁類藥物中發現了低濃度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基代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