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沓,試試這樣做

2020-09-23 懂課鴨

作者:薛老師


經常有家長和我反映,自家小孩做事情太拖沓,半頁格子紙的字,磨磨蹭蹭,如果不催促,能從晚上七點寫到九點都搞不定,當然,催促的效果也很不理想,足足要等到睡覺前,才歪歪扭扭地把任務完成。更有學生,晚上作業寫不完,擠著早上一點點的時間,起床完成。

我就問他們:「那早上寫作業是不是快了很多?」

早上寫作業確實會比晚上寫得快,這並不是因為早晚這兩個時間段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同,而是因為在早上,孩子知道一會兒就要上學了,就要沒時間了。

孩子的時間觀

四五歲的孩子,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觀念,他們現在所具備的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早上起床、吃飯,就要去上學了,中間的間隔是很短的,所以寫作業的速度要快。

但是下午放學之後,晚上有一大把的時間,即便孩子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家長或許會把這段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段相當長,並且不能估算的時間,因此就算是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沒關係。

孩子的探索欲

幼兒時期,也正是孩子大腦飛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於家長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孩子看到的卻是另一個世界。之前帶學生們去郊遊,一個小隊圍在一起,隊伍遲遲不能前進,我催促了好久也沒用,就過去一看,原來只是一隻蟬蛻。這東西對於我來說,當然沒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小學生,這簡直是一件驚人的發現!

自由與秩序碰撞了

即使整個班的同學和帶隊老師都在等著他們,他們也一點也不慌,一個同學還提議,伸手摸摸這個還不常見的知了殼,一群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絲毫沒看看到我這個老師還在一旁站著。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是自由的,沒有太多的社會規範,甚至是散漫無序的,他們還並沒有建立起成年人的秩序,用成年人那一套要求他們,要求太高了。


因此,當你看到孩子一個鞋帶能系十分鐘,就別再著急了,他們或許還在想,為什麼我要穿鞋呢?彼得兔都不穿,為什麼我要穿?


但是孩子拖沓就沒有解決辦法了嗎?


還是有的。

家長的耐心要在線

首先,還要請各位心急的家長擺正心態,孩子拖沓的時候,先默念一分鐘的莫生氣。

5-8歲的孩子剛剛學會了穿衣服、繫鞋帶、拿筆書寫等一系列複雜而艱巨的任務,一個成年人入行三年,尚且不能說把所有問題熟練準確操作,更何況是一個孩子。作業寫不完?沒關係,咱們一起寫,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

當然,家長也不要開始的時候就把事情安排的密密麻麻,孩子一看計劃表,這麼多,肯定完不成了,於是第一個任務也開始拖。家長倒是雞血滿滿,興致勃勃,孩子已經打起了退堂鼓。

安排任務一定要有空餘,在休息時間,也不要像上課鈴聲一樣,板上釘釘,而是控制在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裡,孩子可以有選擇的休息和學習。

家長和孩子的一旦有了對比,孩子對於時間的把握就更準確了,知道做完一件事的時間,也知道晚上大概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在完成事情之後,家長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訓練持續半個月,孩子就已經大概能掌握做作業的時間,如果有一天因為拖沓,而沒有完成任務,孩子自己也會反思,家長就可以趁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當然,除了必要的作業,任務也要靈活,如果今天孩子剛踢完球,興致勃勃,就不要再要求他練字了。

任務主次要分明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玩樂高,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整體意識和動手能力,但是一玩就是兩個小時,作業放到最後,快要休息的時候寫,孩子沒精力,別說效率高了,能不能按時完成都是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玩樂高還是寫作業,事情的優先等級是按照興趣來分的,而不是我們所謂的重要程度。

因此,在告訴孩子任務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仔細說明,什麼東西放在最前面做,什麼東西可以稍微緩一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事情是重要且緊急,什麼事情是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他們只知道什麼東西是很想做、很有趣的。

這時候,家長就要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如果今天晚上不能完成,那麼明天早上就不能準時上交,還會被老師詢問,那這件事情就是重要而且緊急的,如果孩子還不能理解,就讓他試一試,晚上玩樂高,早上沒寫作業,孩子一旦親身體會到了後果,就會記得非常清楚了。

而樂高,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晚一點玩,樂高也還在這裡,不會因為現在沒有玩,以後就不能玩,孩子就知道這件事情,並不是最緊急且重要的。

主次分明對於孩子以後的行為規劃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未來的發展,也會受益匪淺。

眼前的事情要做好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能看到的就是現在手頭上的事情,至於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這樣的長遠規劃,是沒有概念的,這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當然,能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強化短時間,模糊長時間。因此,作為老師,即使下周就要測評,我也不會給學生壓力,因為給了也沒用;作為家長,也不要給孩子畫大餅了,開學就告訴孩子,期末考得好,就買新樂高。說不定,三分鐘過後,事情就飄到九霄雲外了。

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二年級才開始學準確的鐘表,正是考慮到了孩子對時間的界限很模糊,家長不妨讓抽象的短時間變成具體可視的,準備一個沙漏放在鞋櫃前,在孩子穿鞋的時候倒放,讓孩子看到時間在一點點溜走,更能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如果完成這件任務,就立刻口頭鼓勵。不管是正向刺激還是反向刺激對於孩子習慣的養成都很有幫助。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生活也不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童年的時光美好而短暫,有的時候,也可以去湊近他們的世界,觀察一隻蝸牛慢慢爬行,會因為一隻小鳥的叫聲而扭頭看向窗外,也會在路邊行走看到一個樹洞,想起愛麗絲和她的仙境。有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安安靜靜地等著,這株小樹苗,自己會長大。

相關焦點

  • 遇上孩子拖沓,怎麼辦?
    他指出父母的耐性與拖沓成反比。耐性越好,就不會覺得孩子是拖沓的。 比如膽汁質類型的父母,脾氣容易急、暴躁和焦躁,這樣的父母往往容易覺得孩子拖沓。黏液質類型的父母,人平靜,情緒不易變化和外露,往往對孩子的「拖沓」有更高的容忍度,不覺得孩子實在拖。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真的是拖沓嗎?
  • 孩子「拖沓」與「任性」的背後
    我在做子女教育諮詢中發現,父母反應(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們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拖沓、任性問題時,他們明顯的情緒態度是「惱火」、「頭疼」!這就說明,父母在當時非常生氣,處在「拿他或她真沒辦法」的無奈中。
  • 孩子「拖沓」與「任性」背後的意義
    此階段,孩子的心理發展處於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行為問題的時期。面對行為問題中常見的厭學、脾氣躁、逆返、任性、拖拉、膽怯、敵對、衝動等現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諮詢中發現,父母反應(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 從孩子「拖沓」與「任性」中看父母的行為模式
    面對孩子「拖沓」與「任性」的行為,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
  • 大多數家長會遇到的難題:孩子寫作業拖沓怎麼辦?
    這樣的做法結果也不甚理想,比如孩子一心為了出去玩,敷衍的寫作業,完成的質量非常差。有的父母會給孩子檢查作業,這時候發現孩子為了速度而做,做的又非常差,少不了又是一頓訓斥。結果之前的承諾,出去玩兒也就此作廢,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心中失去了信任,這種方法也不再奏效。
  • 心理專家:孩子拖沓壞習慣,教你採用「最後通牒效應」
    這一現象就提醒了人類天性裡的拖沓傾向以及最後通牒效應對於拖沓習慣的遏制。拖沓是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毛病,如果不及時改掉會影響一生。家長不妨使用「最後通牒效應」,孩子慢慢就把拖沓毛病改掉了。孩子拖沓一般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喜歡寫作業,找不到成就感,沒有主動性,拖沓的項目只是為了完成家長或老師的任務。
  • 【管理者必讀】護士辦事拖沓,應該這樣「治」
    「等一等再說吧」「明天也來得及」「下班前肯定能交給護士長,別總催了」……如果你的科室裡有這樣一位辦事拖沓、不積極的下屬或同伴,是不是也會引來其他護士的抱怨,甚至影響人員安排及工作效率。「每當科室遇到這樣的護士,護士長是最頭痛的。」有著多年護理管理經驗的浙江省寧波市護理學會副秘書長姚紅梅說。在她看來,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對護士的拖沓行為進行有效幹預,「到位的管理,良好的團隊氛圍,合理的崗位設置,明晰的獎罰措施等等,都可遏制拖沓護士的產生和長期存在。」理性面對護士拖沓現象「在我們的工作團隊中,什麼樣的人都會遇上。」
  • 全恩說教育:孩子做作業拖沓怎麼辦?
    孩子做作業拖沓主要是源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責任不明確。責任明確就是要各負其責,不糾纏。如果父母替孩子負了責任,孩子就沒必要負自己的責任了。這是很多家庭因為學習、寫作業而混亂的原因。怎麼樣才能做到各負其責呢?必須經過事件的發生,在孩子不會負責任的情況下,在事件當中,家長明確各自的責任,然後孩子理解了,學會了,從此再也不用家長操心了。
  • 孩子做事拖沓磨蹭,如何來根治?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勢在必行
    經常有家長給我說孩子做事磨蹭拖沓,不知道如何解決?試了各種方法,最後還是以催促吼叫結束,每天都要上演上好幾次,非常苦惱。孩子是在一個家庭環境當中成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你做事的效率和你做事的方式方法無形中都會複製給你的孩子。回憶自己的生活場景,優化自己的做事流程,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先從自身的改變,再去要求孩子。第二,孩子做事的意願不強。孩子做事拖沓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做這件事情。
  • 孩子磨蹭拖沓的原因原來是「腦子笨」,你家孩子是嗎?
    對於家長來說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孩子過於磨蹭拖沓,經常會有這樣的畫面在很多家庭出現:「快先去把作業寫完…」可能一小時過去了,當我們準備去檢查孩子的功課時,才發現他們還沒有打開書包,也不知道在幹些什麼…磨蹭的原因磨蹭似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無論幹什麼都準會磨磨蹭蹭,半天也沒動靜
  • 培養孩子守時守信好習慣,這五點讓孩子乾脆利索不拖沓
    孩子起床拖拉,可以晚起5分鐘、10分鐘,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睡覺前要求多看10分鐘20分鐘電視也沒什麼。殊不知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什麼事都不用那麼嚴格按照時間來進行,什麼事都可以拖拉推諉。習慣成自然,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不講信用也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 面對孩子做作業拖沓,用這個方法,家長再也不用著急焦慮了
    面對這個情況家長非常的焦慮,經常寸步不離地守著孩子做作業,守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不過,即便是這樣,孩子還是寫不了幾個字,一直都是慢吞吞的。家長也跟孩子探討過這個問題,孩子說第一,覺得寫字很累,就不想寫作業。
  • 親子關係:每一個拖沓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忍不住的父母
    時間緊迫的早晨,孩子磨磨蹭蹭的起床,穿衣服慢慢悠悠;時間寶貴的晚上,吃飯磨磨蹭蹭,做作業拖拖拉拉,家長跟著身後忍不住的催促,嘮叨,幫助收拾這樣、那樣,這樣的情況周而復始,每日上演,久而久之成了許多家長的噩夢,拖沓只是孩子的問題嗎?家長該如何去做呢?
  • 告別做作業拖沓磨蹭,孩子只需要一個PCP時間管理模型
    根據何老師獨創的PCP兒童時間管理模型,不難發現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孩子做作業磨蹭的方法。像雪寶的這種表現,就應該歸結於計劃力太弱導致的做作業拖沓磨蹭,也就是孩子"制定和執行各種學習和生活計劃的能力"太弱,解決的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何老師認為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制定上學期間的每日計劃。
  •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也都是十分寵溺,只要孩子想幹什麼,家長基本上只要不過分也都隨他去裡。在家裡,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幹,孩子自己的衣物什麼的也基本上是大人幫著洗了。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懶,以至於大人再也&34;不動了。
  • 【王老師說】家有拖沓孩兒的小船兒說翻就翻~~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每天在家裡呈現,每天都是家長和孩子的博弈, 到時間點,該叫孩子起床了 孩子出招:剛一叫他,他就各種藉口、理由,理由1:說我再睡5分鐘理由2:我不想起理由3:我不穿這個衣服,褲子我要另外一條,
  • 孩子挑食不是小事,試試把飯這樣做,好吃好看還有營養
    孩子挑食不是小事,試試把飯這樣做,好吃好看還有營養&34;,這句話真的只有當了父母之後才能深刻的體會。自從當了媽媽之後,生活的全部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衣食住行沒有一樣是不用操心的,現在的社會環境也是複雜。
  • 孩子做事總是拖沓,父母要懂得正確激勵,讓孩子更自律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拖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就連起床也要父母多叫幾遍才願意慢慢吞吞地起來,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最後一個,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嚴重的表現。他們主要是將時間浪費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做作業沒幾分鐘就忍不住想要吃個蘋果想要上個廁所,這樣一來一回耽誤一下,做作業這件事情也就失去了連貫性,導致他們的作業一塌糊塗。
  • 家長們可以試試另外的方法催促孩子學習,效果很不錯
    我們的思想就會:牴觸,反感,抗議(內心裡),做事的時候會故意拖沓,不斷犯錯。同樣心理,你就更好的理解孩子的表現。積極人生創始人劉一凡老師經常說,我們要時常試著站在孩子立場,看待我們家長的指責。也就是這個意思。
  • 香蕉別再直接吃了,試試這樣做,孩子最愛的解饞小甜點!
    推薦語:我按照這個方法做過好多回了,真心好吃,裡面如果加點馬蘇裡拉奶酪更好,還可以拉絲下文轉載自作者:笑笑美食達人香蕉別再直接吃了,試試這樣做,孩子最愛的解饞小甜點!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種用香蕉製作而成的小甜點,如果平時我們在家裡包餃子,剩下了一些餃子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製作了,把這些餃子皮利用起來製作成小甜點做給孩子吃,也比花錢買一些零食健康多了,不管是當做早餐還是飯後甜點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而且做法也是非常簡單的,用到的原材料也是非常普通,只需要用到香蕉和一些餃子皮就可以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完全不用放油和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