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老師
經常有家長和我反映,自家小孩做事情太拖沓,半頁格子紙的字,磨磨蹭蹭,如果不催促,能從晚上七點寫到九點都搞不定,當然,催促的效果也很不理想,足足要等到睡覺前,才歪歪扭扭地把任務完成。更有學生,晚上作業寫不完,擠著早上一點點的時間,起床完成。
我就問他們:「那早上寫作業是不是快了很多?」
早上寫作業確實會比晚上寫得快,這並不是因為早晚這兩個時間段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同,而是因為在早上,孩子知道一會兒就要上學了,就要沒時間了。
四五歲的孩子,其實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時間觀念,他們現在所具備的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早上起床、吃飯,就要去上學了,中間的間隔是很短的,所以寫作業的速度要快。
但是下午放學之後,晚上有一大把的時間,即便孩子是有很多事情要做,家長或許會把這段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段相當長,並且不能估算的時間,因此就算是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沒關係。
幼兒時期,也正是孩子大腦飛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於家長來說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孩子看到的卻是另一個世界。之前帶學生們去郊遊,一個小隊圍在一起,隊伍遲遲不能前進,我催促了好久也沒用,就過去一看,原來只是一隻蟬蛻。這東西對於我來說,當然沒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小學生,這簡直是一件驚人的發現!
即使整個班的同學和帶隊老師都在等著他們,他們也一點也不慌,一個同學還提議,伸手摸摸這個還不常見的知了殼,一群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絲毫沒看看到我這個老師還在一旁站著。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是自由的,沒有太多的社會規範,甚至是散漫無序的,他們還並沒有建立起成年人的秩序,用成年人那一套要求他們,要求太高了。
因此,當你看到孩子一個鞋帶能系十分鐘,就別再著急了,他們或許還在想,為什麼我要穿鞋呢?彼得兔都不穿,為什麼我要穿?
但是孩子拖沓就沒有解決辦法了嗎?
還是有的。
首先,還要請各位心急的家長擺正心態,孩子拖沓的時候,先默念一分鐘的莫生氣。
5-8歲的孩子剛剛學會了穿衣服、繫鞋帶、拿筆書寫等一系列複雜而艱巨的任務,一個成年人入行三年,尚且不能說把所有問題熟練準確操作,更何況是一個孩子。作業寫不完?沒關係,咱們一起寫,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
當然,家長也不要開始的時候就把事情安排的密密麻麻,孩子一看計劃表,這麼多,肯定完不成了,於是第一個任務也開始拖。家長倒是雞血滿滿,興致勃勃,孩子已經打起了退堂鼓。
安排任務一定要有空餘,在休息時間,也不要像上課鈴聲一樣,板上釘釘,而是控制在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裡,孩子可以有選擇的休息和學習。
家長和孩子的一旦有了對比,孩子對於時間的把握就更準確了,知道做完一件事的時間,也知道晚上大概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在完成事情之後,家長也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的訓練持續半個月,孩子就已經大概能掌握做作業的時間,如果有一天因為拖沓,而沒有完成任務,孩子自己也會反思,家長就可以趁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當然,除了必要的作業,任務也要靈活,如果今天孩子剛踢完球,興致勃勃,就不要再要求他練字了。
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玩樂高,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整體意識和動手能力,但是一玩就是兩個小時,作業放到最後,快要休息的時候寫,孩子沒精力,別說效率高了,能不能按時完成都是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玩樂高還是寫作業,事情的優先等級是按照興趣來分的,而不是我們所謂的重要程度。
因此,在告訴孩子任務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仔細說明,什麼東西放在最前面做,什麼東西可以稍微緩一下,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事情是重要且緊急,什麼事情是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他們只知道什麼東西是很想做、很有趣的。
這時候,家長就要正確引導。告訴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如果今天晚上不能完成,那麼明天早上就不能準時上交,還會被老師詢問,那這件事情就是重要而且緊急的,如果孩子還不能理解,就讓他試一試,晚上玩樂高,早上沒寫作業,孩子一旦親身體會到了後果,就會記得非常清楚了。
而樂高,不管是什麼時候,即使晚一點玩,樂高也還在這裡,不會因為現在沒有玩,以後就不能玩,孩子就知道這件事情,並不是最緊急且重要的。
主次分明對於孩子以後的行為規劃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未來的發展,也會受益匪淺。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能看到的就是現在手頭上的事情,至於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這樣的長遠規劃,是沒有概念的,這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當然,能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強化短時間,模糊長時間。因此,作為老師,即使下周就要測評,我也不會給學生壓力,因為給了也沒用;作為家長,也不要給孩子畫大餅了,開學就告訴孩子,期末考得好,就買新樂高。說不定,三分鐘過後,事情就飄到九霄雲外了。
義務教育階段,孩子二年級才開始學準確的鐘表,正是考慮到了孩子對時間的界限很模糊,家長不妨讓抽象的短時間變成具體可視的,準備一個沙漏放在鞋櫃前,在孩子穿鞋的時候倒放,讓孩子看到時間在一點點溜走,更能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如果完成這件任務,就立刻口頭鼓勵。不管是正向刺激還是反向刺激對於孩子習慣的養成都很有幫助。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生活也不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童年的時光美好而短暫,有的時候,也可以去湊近他們的世界,觀察一隻蝸牛慢慢爬行,會因為一隻小鳥的叫聲而扭頭看向窗外,也會在路邊行走看到一個樹洞,想起愛麗絲和她的仙境。有的時候家長還可以安安靜靜地等著,這株小樹苗,自己會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