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大使指責:哪有你這樣的司令?彭德懷回應如果錯了我負全責

2020-12-14 文史與生活

導讀: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指名道姓地指責彭德懷:「哪有打了勝仗卻不追擊敵人的?哪有這樣的司令員?」他堅持要求繼續進攻。

彭德懷堅定地說:「我完全不同意你們的意見。我要對人民負責,如果錯了,我負完全責任。」

這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第3次戰役結束後的一次爭執。

1951年1月8日,彭德懷下令各軍停止進攻,結束第3次戰役,以爭取時間,使得已經非常疲憊的部隊得到休整和補充,但是,蘇聯駐朝鮮大使不幹了。

蘇聯駐朝鮮大使以及軍事顧問們缺乏戰略頭腦,往往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他們在志願軍入朝前是這樣,一步步推動朝鮮軍隊走向絕境,如果不是志願軍入朝作戰,早就難逃滅頂之災了。在志願軍入朝後,這幫太上皇仍然本性難移,常常在我軍統帥彭德懷面前指手畫腳,表現得自高自大。

在彭德懷同蘇聯駐朝鮮大使拉佐瓦耶夫見面時,拉佐瓦耶夫傲慢地以軍事家和太上皇自居,指名道姓地指責彭德懷:「哪有打了勝仗卻不追擊敵人的?哪有這樣的司令員?」他堅持要求志願軍馬不停蹄地繼續進攻,一直打到釜山,將美軍趕出朝鮮半島。

這個拉佐瓦耶夫,是在蘇聯紅軍向日本關東軍進軍時,進入朝鮮的蘇聯集團軍司令員。蘇軍撤回國時,他留下改任為大使,實際擔任朝鮮人民軍總顧問。

他機械地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軍向德國法西斯軍隊由戰略反攻到戰略進攻的情況為依據,指手畫腳說:「在蘇軍戰鬥條令中,沒有進攻勝利後,停止進攻的。只能不斷進攻,擴大戰果,乘勝將敵人趕出朝鮮,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應該『一氣呵成』。停止進攻是錯誤的。」

彭總身經百戰、胸有韜略,清楚地知道我軍還未大量殲滅美軍的有生力量,美軍的司令官也不是飯桶,也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出來的,實戰經驗不容小覷。

彭德懷認為向南追擊是危險的:一是沒有空軍支援;二是不能馬上投入兩個兵團的戰略預備隊;三是不能把兩三萬輛汽車投入運輸;四是情報顯示美軍有兩個師正在向日本運輸中。

雖然蘇聯大使攜「老大哥」之重,耍「太上皇」威風,指責彭德懷,但彭總以戰略家的氣魄予以斷然拒絕:「我軍已很疲勞,又沒有制空權,後方供應不上去。敵人是摩託化,我軍是兩條腿,這怎麼能夠追上敵人呢?而且如果再將敵人壓縮到朝鮮半島東南部,敵人兵力集中了,又有洛東江阻隔,更不利於我軍殲滅敵人。」

拉佐瓦耶夫無法否認這些事實,但又不甘丟了面子,又強詞奪理說道:「殲滅不了敵人,多佔領一些地方也是好的。」

彭德懷依然堅決:「殲滅不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佔領了地方也保不住,因為我軍並不佔優勢,又是疲勞之師,後方空虛,供應也補給不上,增援部隊還上不來。」

拉佐瓦耶夫又生硬地說:「只要我們繼續進攻,敵人肯定會繼續敗退。敵人為避免被殲滅,肯定會撤出朝鮮的。」

盲目地肯定,武斷地推斷敵人的戰略決策,簡直令人弄不明白這位大使哪裡來的「迷之自信」。

彭德懷從來都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我們判斷敵人是打著』聯合國軍』旗號來侵略朝鮮的,因此肯定不會撤出朝鮮。你們說,敵人肯定會退出朝鮮,那麼就讓敵人自動退出,這對美國人來說,不是可以留一點面子嗎?這比逼著敵人退出不是更好一些嗎?何況我軍現在的情況,也不可能逼迫敵人退出。」

蘇聯大使已經講不出道理和依據,但仍蠻橫地要求我軍繼續進攻,並再三堅持認為只要我軍進攻,敵人肯定會退出朝鮮。至於為什麼如此肯定敵人會退出,似乎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見講道理難以講通,彭德懷最後堅定地說:「你們認為,只要我們進攻,敵人肯定會退出朝鮮。我完全不同意你們的意見。我要對人民負責,如果錯了,我負完全責任。」

拉佐瓦耶夫的指責被彭德懷拒絕後,惱羞成怒,立即向史達林發電告狀。

彭德懷則將與蘇聯大使的分歧意見,如實向中央和毛主席作了匯報。毛主席將報告轉給了史達林。

史達林很快回電:「彭德懷同志是當代的軍事家,朝鮮戰場的一切軍事作戰行動都應聽從彭德懷同志的指揮。」

隨即,史達林將拉佐瓦耶夫調回國,並撤職。

後來的戰事發展,證明了彭德懷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1951年1月8日第3次戰役結束,我軍原打算爭取2個月休整時間,到3月份再發起進攻,但僅僅一周後,1月15日,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即向我軍漢江南岸的部隊發動了試探性進攻,即他研究得出的「磁性戰術」。

1月25日,敵軍即集中五個軍十六個師、三個旅、一個團共23萬兵力,向我軍發起全面大舉進攻。

當時,志願軍在前線能投入作戰的部隊僅有剛剛參加過第3次戰役的六個軍和人民軍三個軍團,不僅在技術裝備上遠落後於地,而且在兵力數量上也失去了優勢。

我軍在天寒地凍、糧彈供應困難、工程器材異常缺乏的不利條件下,依託一般野戰工事,進行堅守防禦,戰鬥異常激烈艱苦,每一要點都要同敵人反覆爭奪,在頑強阻擊敵人的同時,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敵人的迅速反撲,證明了蘇聯大使的盲目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如果按照他們的意思發動進攻,將給志願軍造成災難性後果。

參考資料:

1.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戰爭史(修訂版)》,軍事科學院出版社,2011年。

2.景希珍、丁隆炎著,《在彭德懷身邊》,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3.劉秉榮著,《彭德懷傳奇》,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9月。

#歷史回眸# #歷史天窗# #彭德懷#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沈空司令與蘇籤訂不平等防空協定,粟裕、劉亞樓震驚,彭德懷暴怒
    導讀: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員與蘇聯籤訂不平等防空協定,粟裕、劉亞樓大驚,彭德懷怒稱處分,周恩來指示徹查,結果令人震撼,影響深遠!1955年1月,蘇聯國防部提議中蘇兩國在遠東的防空方面進一步加強協同合作。陳賡等人回國匯報後,彭德懷認為這個防空協定沒有按照國際慣例以雙方文字體現,因而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向中共中央建議,暫不批准該協定。1955年9月,蘇聯國防部再次提議,外貝加爾軍區與瀋陽軍區訂立協同防空協定。報經軍委批准,國防部長彭德懷派瀋陽軍區空軍周司令員同蘇方進行商談。
  • 「都是他的錯,怎麼我全責?」
    「都是他的錯,怎麼我全責?」由於前車駕駛人李某實線處違規變道,影響其他車輛正常行駛,負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然而,面對民警的解釋,李某卻滿腹「委屈」,來看看她的理由……微信公眾號:河北高速交警滄州支隊原標題:《「都是他的錯,怎麼我全責?」》
  • 機動車負全責 新交規:生命權與路權交鋒(圖)
    ,我覺得如果讓機動車來負全責的話這是不公平的,因為畢竟行人和非機動車是有過錯的。  主持人:今天咱們討論的話題就是出現事故之後是不是應該負全責,如果我沒有過錯,我採取措施但是避免不了,但還讓我來負全責,這公平嗎? 荘偉:現在有點媒體有點誤導,就是說行人違章,司機買單,這是不準確的,不能走兩個極端。
  •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彭德懷上榜,中國這個領土04年才收回
    一代戰神——彭德懷你沒看錯,在美國人眼中,彭德懷就是世界四大元帥之一。彭總也是實至名歸,且不說其他,抗美援朝戰爭中,彭總以武器落後的志願軍大敗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就足以讓他躍居世界名帥之列。何況,彭總擊敗的可是另一位世界名帥麥克阿瑟。
  • 右轉不讓左轉負全責?這4種特殊情況責任劃分很明確
    而有些特殊情況,可能超乎你的想像,比如說一些你覺得是對方責任的交通事故,可能還真的就是你全責。最近一網友問我,他右轉,對方是左轉,然後撞到一起了,交警判他全責,這個是合理的嗎?說實話,你覺得不合理交警會這麼判嗎?按照相關規定,在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或者交警指揮的路口,相向行駛的兩輛車,如果右轉車輛沒有讓行左轉車輛的,那麼右轉車輛負全責。
  • 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這樣的態度,讓主席和總理大失所望。第二號人選是粟裕,他一直在為攻臺作準備。然而,隨著韓戰的爆發,主席決定用兵東北,推遲解放臺灣。這位軍事天才,竟然一下子病倒了,也就不能當這個司令了。結果是兩個內定的統帥人選,一個真病一個假病,所以,主席急調彭總入京。接到電報的彭德懷還以為是參加經濟會議呢,什麼都沒帶就來到了北京。
  • 【普法課堂】開車撞傷人要負全責嗎
    一、開車撞傷人要負全責嗎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同等責任四種。 (1)全部責任與無責任 在交通事故中。一方當事人負全責任的話,另一方當事人則無責任。
  • 一味地去苛責別人,找別人的錯,指責別人前是不是應當想想自己
    一味地去苛責別人,找別人的錯,指責別人前是不是應當想想自己有個人在樹底下乘涼,突然,一灘鳥糞不偏不倚地正好落在他身上,這個人很生氣,罵道:該死的鳥兒,你不長眼睛呀,你找死呀。你罵小鳥有什麼用呀,再說,明明不是鳥兒的過錯,樹上本來就是鳥兒的家,是你自己站錯了地方,怎麼能怪小鳥呢?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由於形成習慣了,遇到事情,首先找對方的過錯,比如說,兩輛汽車發生了碰擦,很多駕駛員總認為是對方的錯,一下車就指著對方開始罵娘;再比如說,兩個人為了小事情爭吵,互不相讓,總會指責對方不講道理,總是覺得自己受了委屈,吃了大虧。
  • 細數彭德懷元帥一生所擔任的職務
    22日,彭德懷、滕代遠率第1團在平江城舉行起義,並佔領平江縣城。24日上午,士兵委員會在團部召開聯席會議,選出彭德懷任紅5軍軍長兼第13師師長。同時,建立了中共紅5軍委員會,鄧萍為書記,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為委員。24日下午,召開了有五萬人參加的軍民大會,宣布紅5軍正式成立。29日,湖南省清鄉督辦署急調大軍分數路進攻平江。彭德懷率領紅5軍與國民黨軍激戰終日。
  • 交規明確,轉彎讓直行,直行負全責,這是為什麼?你知道多少
    相信我們有駕照的人都知道「轉彎道讓直行道」,所以每個拿到駕照的人肯定都懂,直行車在道路上有著「優先行駛權」,這一點在十字路口上體現得比較明顯。在車友們綠燈直行時,如果對面的左轉車沒有讓行,一旦兩車發生相撞,左轉車是要負全責的。
  • 彭德懷為何因一根黃瓜「小題大做」
    彭德懷又問:「戰士們都有嗎?」  管理員猶豫了一下,沒敢說話。  彭德懷的臉立刻沉下來,將沒有吃完的半截黃瓜扔在桌上,起身向外走去。  習仲勳找到彭德懷,彭德懷不容習仲勳開口,首先作了自我批評,他一臉誠懇地說:「自己吃了不該吃的東西,違反了紀律,剩下的那些黃瓜,我已經讓警衛員送給傷病員了。」但他還是希望習仲勳能召開一個會議,他要當著大家的面認真地作一次檢討。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見此情景,不禁火冒三丈:「這樣打下去連我們三軍團的老家底都要打完。啥子正規戰?主動出擊?全是劉伯承在瞎參謀。他這樣弄下去,打得贏個鬼。」〔4〕實際上,彭德懷並不知道,劉伯承從一開始就不贊成強攻南豐。今見南豐不易攻取,敵軍又固守待援。經過反覆思量,劉伯承斷然提出佯攻南豐,圍城打援。遺憾的是,由於戰事緊張,兼之個性殊異,他和彭德懷沒能就此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一下,尋求共識。
  • 駐英大使劉曉明:很遺憾聽到許多冷戰言論,中國不是前蘇聯
    劉大使:應該由世界衛生組織主導。所有國家都應該參與,特別是主要國家。我不同意弗格森剛才的說法。他批評中國反應緩慢,這不是事實。弗格森講的許多信息都是錯誤的,包括他說武漢封城期間,仍有很多航班從武漢飛到其他國家。這是錯的。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所有航班都停飛了。
  • 俄大使回應立陶宛賠償要求:你們應為蘇聯時期所獲援助還債
    據俄新社6月8日消息,俄羅斯駐立陶宛大使日前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對此回應表示,立陶宛要求俄羅斯支付「佔地賠償金」的言論非常荒謬,俄方考慮要求立陶宛為蘇聯時期對其提供的經濟援助「還債」。俄大使亞歷山大•烏達爾佐夫說道,立陶宛在蘇聯時期是個農業國,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是歐洲排在最後幾名的國家之一,其工業生產水平也遠遠落後於整個蘇聯的平均水平。
  • 蘇聯版的「格拉摩根伯爵」,西部邊防封疆大吏—白俄羅斯軍區司令
    俄國內戰爆發後在明斯克指揮部隊對抗波蘭軍隊,因負重傷被送往後方,隨後受到捷爾任斯基的邀請加入蘇軍,19年短擔任了白俄羅斯戰線司令,隨後被調往後方,1957年去世。 到了瓦裡西時候還算好,至少這兩名司令員都不是被史達林送去吃花生米的,但是格拉摩根伯爵的厄運從第四任司令員上任後就開始纏繞這個職務不散了。
  • 毛澤東為何會給彭德懷扣上"裡通外國"罪名?
    廬山會議及黨史文獻證明,毛澤東對彭德懷有兩次大誤解,終身未得消釋。一次是1935年5月,會理會議上認定彭德懷搞非組織活動。廬山會議上,林彪當面申明他在會理會議前寫的信,與彭德懷無關。毛澤東立即說:「是呀!你就不去下面活動!」但仍認定彭德懷同張聞天私下有幕後活動。另一次就是在廬山會議上認定彭德懷的「猖狂進攻」是「從國際取了點經」。
  • 「又是賠錢白幹的一天啊……」有人說小車要負全責,諸位怎麼看?
    01 「又是賠錢白幹的一天啊...」有人說小車要負全責,諸位怎麼看? 外賣小哥和一輛豪車司機撞了,現場沒有發生人員傷亡,所幸人沒事,要不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很多人都說小車車主應該負全責,因為沒有在自己的車道上行駛,不知全貌無法評價,可很顯然給雙方都造成了時間上的損失,幹活的工具都壞了,又是賠錢的一天,還是希望各位開車的時候多長點心啊!
  • 老祖宗留下的育兒智慧,教子「七不責」,批評孩子,你犯過哪條?
    7)正疾病不責孩子生病時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此時還要批評娃的話,那孩子就會加倍痛苦,反而不利於娃疾病的康復。批評時要就事論事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就事論事」,針對孩子的錯誤的行為進行指責,而並非娃本身。娃考試成績差,一些家長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雖然家長說的是氣話,但是非常傷孩子的心與自信的,父母記得要對事不對人哦!2.
  • 車被撞了,對方全責但沒保險,讓我認全責走我的保險,能答應麼?
    車被撞了,對方全責但沒保險,讓我認全責走我的保險,能答應麼?現在道路上的汽車是越來越多了,交通也越來越擁堵,從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也是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小刮蹭,每天都有車輛在發生,而且一些嚴重的事故也是在不斷的增長,有車的車主開車上路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給別人的車子發生親密接觸,但是在一些情況下,也是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那麼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呢?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離京赴朝前,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為他餞行,毛岸英作陪。彭德懷看到毛岸英,說:「岸英已經長成大小夥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說道:「彭德懷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有我一份。」毛澤東指著毛岸英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不想在工廠幹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批准,我沒有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