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入朝作戰,主席設宴壯行,只讓一個人作陪,此人是誰?

2020-12-17 趣侃文史8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

第二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推翻了之前還信誓旦旦不介入臺灣問題的承諾,宣布第七艦隊進入臺海,還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

杜魯門

實在是無恥之尤!

杜魯門的聲明隨時可以查看,而現在竟然有公知試圖否定抗美援朝,為美國的侵略行徑張目,說什麼美國在朝作戰,根本就不會威脅中國安全。

這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美國總統都發出了這樣無恥的聲明,美國飛機對我國東北已經多次轟炸,豈是信口雌黃就能抹掉的事實?

以主席為首的中共領袖們,高瞻遠矚,決定派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只一戰,就打出了國威軍威,讓中國人民真正地站了起來,也打出了70年的和平發展期。

1950年10月8日,主席發布了組建中國人志願軍的命令,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兼政委。而改編為志願軍的,就是韓戰爆發後,由總理親自主抓組建的東北邊防軍。

東北邊防軍分為三線,一線五個軍,就是13兵團的38、39和40軍,後來又把在東北進行農業生產的42軍劃歸13兵團建制。而另外的一個軍,原定是48軍,後來改為50軍。這個時候,50軍還在向東北集結的途中。

也就是說,組建志願軍時,部隊建制有四個軍,除此之外還有三個炮師也已經到位。彭德懷入朝作戰的首批部隊,就是這四個軍和三個炮師。

彭德懷元帥

彭德懷就要入朝作戰了,主席設宴為他壯行。

起初,志願軍統帥人選並非是彭總。第一人選是林彪,打仗刁鑽,軍事才能那真叫一個突出。但是,在政治局會議上,林彪竭力反對出兵朝鮮。這樣的態度,讓主席和總理大失所望。

第二號人選是粟裕,他一直在為攻臺作準備。然而,隨著韓戰的爆發,主席決定用兵東北,推遲解放臺灣。這位軍事天才,竟然一下子病倒了,也就不能當這個司令了。

結果是兩個內定的統帥人選,一個真病一個假病,所以,主席急調彭總入京。接到電報的彭德懷還以為是參加經濟會議呢,什麼都沒帶就來到了北京。

見了主席才知道,原來是要入朝作戰,他二話沒說,堅決支持主席和總理的意見,認為這一仗應該打必須打。現在不打,將來可能就在我們國土上打,現在把美國打出朝鮮,最划算。

就這樣,彭德懷走馬上任,準備入朝作戰。主席感慨不已,「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他吟詠著自己以前的這首詩。

這次壯行宴,規模極小,是家宴。但並不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參加的。參加這次家宴的,除了主席和彭總外,只有一個人作陪。

毛岸英

此人是誰?他就是主席的長子毛岸英。這位高個子年輕人可不簡單,8歲那年母親被反動軍閥殺害,他跟弟弟岸青和岸龍流浪上海,岸龍因病離世,他和岸青被送到蘇聯上學。

在蘇聯,起先在軍事學院學習,後來參加蘇聯衛國戰爭,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曾擔任過中尉副連長。

1946年回國後,主席對其極為嚴格,安排他下農村,進工廠,搞土改,做宣傳,要求他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

宴會開始了,服務員拿來葡萄酒,主席一揮手:「上白酒,來一瓶茅臺。」主席可是滴酒不沾的人,今天,他要喝酒,為彭總壯行,此中之意,不言自明。

主席一杯酒下肚,臉紅了,連脖子都紅了。他對彭德懷說:「德懷,你就要出徵了,我沒有別的東西送你,只有一言一物相贈。」

一言,就是他再三叮囑彭總,美國人擁有制空權,千萬注意安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一定要重視。彭總連連點頭說「記住了」。

彭總儘量放鬆自己幽默地問:「老毛,一言已經給我了,一物是何等寶貝?」

主席望著彭總,指了指身邊的毛岸英說:「我老毛跟你一樣窮,沒有什麼寶貝,我要把這個大兒子送給你,讓你帶他去朝鮮打仗。」

韓戰

彭德懷一下子愣住了,酒杯險些脫手,這太出乎意外了,連這位身經百戰的元帥都險些失態。他端著酒杯一直沒有說話,良久,才說:「主席,那是戰爭!」

主席站了起來,嚴肅地說:「我號召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我的兒子就該第一個去!」

彭德懷感到心靈被劇烈地撞擊著,如此偉大的人格力量,讓他激動起來:「好,主席,我帶!」

他轉過頭看著岸英問:「岸英,你怎麼想?」

此時的毛岸英也已經激動地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彭伯伯,我本來就是軍人,我不會給您和爸爸丟臉的!」

「好樣的,是條好漢!」彭德懷讚賞地看著岸英,又問:「入朝作戰,你想幹什麼呢?」

毛岸英豪氣幹云:「在蘇聯,我當近衛軍中尉副連長,從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打了將近十年的仗,當個師長應該沒問題!」

韓戰

彭德懷豎起了大拇指,連聲稱好,不過他說:「我以司令員的身份命令你,入朝後,不得離開我半步,給我當個俄文翻譯,朝鮮有蘇聯顧問,這工作比師長更重要!」

彭德懷說的當然是實情,但他考慮最多的,還是岸英的安全,在司令部裡,在自己身邊,肯定會相對安全點。

當時,他也許無法想像,在朝鮮戰場上,即使是志願軍司令,也跟普通士兵一樣,隨時有著生命危險,在沒有制空權的戰爭中,危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關於韓戰的作品多得數不過來,但在我讀過的朝戰著作中,李峰的《決戰朝鮮》無疑是上上之作。

在這部作品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所以本書帶有揭秘的性質,但其記錄戰爭又是那樣的真實和客觀。

這部作品的另一特點是,不僅寫韓戰,更為我們揭示了朝戰發生的歷史必然,從二戰後的歷史背景下筆,從雅爾達會議寫起,讀完不由驚叫,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決戰朝鮮》值得一讀,在此鄭重推薦給朋友們,需要的可以點擊下面的卡片下單。

令人痛心的是,在這次家宴的一個多月後,入朝作戰的岸英在美軍的空襲中犧牲,成為主席和彭總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英雄毛岸英永垂不朽,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烈士們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秘密入朝
    電報中,毛澤東不僅要求大軍按兵不動,還要求彭德懷和高崗緊急返京。出國作戰的命令剛剛下達,緊要關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高崗緊急飛回北京,才弄清原委。原來,被寄予厚望的蘇軍空中掩護落空了。史達林突然變卦,暫緩提供原先承諾的空中掩護,而只提供飛機、坦克、大炮等方面的裝備援助。如果沒有蘇聯空軍的支援,志願軍就會暴露在美國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
  • 志願軍總計100多個師,入朝作戰,一個師到底有多少兵力?
    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和安全考慮,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其實,早在7月份,我國已經抽調了38軍、39軍、40軍、42軍等部隊,總計25萬多人,組成了東北邊防軍。10月8日,彭德懷被正式任命為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任政委。14天後,以東北邊防軍的幾個軍為主力,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新徵程。
  • 毛岸英懇請赴朝,彭帥堅決不從,毛主席: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
    10月18日,彭德懷離京赴朝之前,毛主席在菊香書屋設宴為彭總餞行,二人感慨萬千。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追溯二人的交情,就要回到二十三年前的1928年冬,當時彭德懷元帥帶著紅五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會師,這次會面就開啟了二人過命的革命交情。
  • 丁勇岱《跨過鴨綠江》挑大梁,氣場十足,彭德懷影視形象愈發豐滿
    丁勇岱 彭德懷作為《跨過鴨綠江》的絕對男主角,表演的重任落在了演員丁勇岱身上。之前有很多優秀演員飾演過彭老總,丁笑宜是第一代彭德懷特型演員,其主演了電影《大進軍》《開國大典》等經典作品。 董勇飾演彭德懷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中,演員董勇獨挑大梁,塑造了「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的傳奇人生;此外,演員陶澤如曾在電影《百團大戰》中飾演彭德懷,但是外形上差太多,精氣神也差了一些。
  • 彭德懷生平簡介
    1916年入湘軍當兵,痛恨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黑暗統治,萌發富國強兵思想。1919年在連隊秘密組織「救貧會」,後因派會員殺死一惡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脫。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1926年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
  • 你知道志願軍有幾任司令員,都是誰嗎
    經過反覆討論,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援朝,但派誰來掛帥出徵卻讓中央領導層一時難以決斷。 毛澤東最初的考慮讓粟裕去,但這位在解放戰爭時期叱吒風雲的戰將此時重病在身,正在青島休養,無力承擔指揮職責。 經過深思熟慮,毛澤東最後想到了敢於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橫刀立馬的彭德懷。
  • 彭德懷在會上自我批評道:一個人哪,「懸崖勒馬」是不容易的
    彭德懷、甘泗淇、趙壽山、張宗遜在一起研究作戰方案. 根據彭德懷的部署,西北野戰軍以第三縱隊繼續圍困洛川,迷惑敵人,第一、二、四、六縱隊於4月7日由黃陵、澄城地區向西移動,12日集結於馬欄、轉角、照金地區。13日,彭德懷在馬欄鎮召開的旅以上幹部會上,稱這次西府作戰為調虎離山,說:我們威脅胡宗南的戰略後方,搞他的補給基地,他就顧不上延安了,可以逼使敵人不戰自退,撤出延安。
  • 王近山入朝首戰失利,損失七千餘人,彭德懷:你是劉伯承的兵嗎?
    1951年1月底,美軍總司令李奇微集結23萬人兵力,突然對兵推三七線,佔領漢城的志願軍發動「霹靂作戰」,以步、炮、飛機和坦克力量,兵分東西兩向發起全面反攻,第四次戰役爆發。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對美軍的行動並沒有太過意外,這雖然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但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打過臨津江,推到三七線佔領漢城,取得勝利後,彭德懷並未被衝昏頭腦,在蘇、朝兩方友軍催促他一鼓作氣,將不可一世的美軍直接趕下海時,果斷下令:志願軍停止追擊,全線撤退回三八線休整。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彭德懷為何說「要用牛刀殺雞」?
    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毛澤東主席評價:「一江山島登陸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是成功的。」 先打一江山,「敲山震虎」 「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是我打的最後一場仗。」陳龍崗老人今年94歲。
  • 謫居掛甲屯時彭德懷與毛澤東的兩次見面
    然而,事情的錯綜複雜程度遠遠超出彭德懷的想像,他的願望再次落空。     1962年1月27日,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對七千名與會者作報告,談到廬山會議,他說:「這場鬥爭是完全必要的。我們開展這場鬥爭是不是只因為彭德懷同志寫了這封信呢?不是的。
  • 細數彭德懷元帥一生所擔任的職務
    筆者現把彭德懷元帥一生中所擔任的職務概述如下,權當紀念之。曾任國民革命軍團長1898年10月24日(農曆九月初十),彭德懷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石潭鎮烏石寨彭家圍子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得華。艱難地度過了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少年時代後,於1916年3月來到長沙入湘軍第2師3旅6團1營1連當兵,開始了軍旅生涯。
  • 朝鮮戰場上,彭德懷:要不是你老兄,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1950年10月22日,洪學智入朝作戰。志願軍司令部成立後,立即進行了分工,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分管幹部和政工;洪學智為副司令員,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志願軍總部駐地在大榆洞,大榆洞是一處金礦,位於朝鮮北部平安北道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裡,溝中有一條小路,兩側是一些簡易工棚。
  • 嶽父日記裡的彭德懷元帥
    根據軍區黨委、首長的指示,受命前往朝鮮釆訪志願軍九兵團的部隊,兵團下轄的20、26、27三個軍,都是華野的老部隊,一方面了解掌握戰鬥英雄、功臣模範的事跡,為組織英模報告團做準備,另一方面就作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調研,為後續部隊搞好赴朝動員做準備。
  • 彭德懷回應如果錯了我負全責
    1951年1月8日,彭德懷下令各軍停止進攻,結束第3次戰役,以爭取時間,使得已經非常疲憊的部隊得到休整和補充,但是,蘇聯駐朝鮮大使不幹了。蘇聯駐朝鮮大使以及軍事顧問們缺乏戰略頭腦,往往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他們在志願軍入朝前是這樣,一步步推動朝鮮軍隊走向絕境,如果不是志願軍入朝作戰,早就難逃滅頂之災了。
  • 麥克阿瑟施展驚人之舉,彭德懷陷入危險之中
    彭德懷反覆叮囑說:「你們一定要抓住戰機,打好出國第一仗,為扭轉戰局開個好頭。」 10月20日,麥克阿瑟施展了驚人之舉。從20日到24日,聯合國軍推進100餘公裡,距離朝中邊境已不足100公裡。 24日以後,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所有部隊,以師或團為單位,分兵多路向朝中邊境高速推進。
  • 劉伯承與彭德懷不為人知的是非恩怨
    然而,不曾料到,一場浩劫不期而至,他毫無思想準備地捲入了一場「反對教條主義」的鬥爭中,且首當其衝地受到了批判,軍事學院也被彭德懷主持的國防部定為「教條主義的大本營」。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在這場所謂反教條主義鬥爭中,劉伯承和彭德懷這兩位開國元帥誰也不是贏家。
  • 入朝作戰明軍:有種你別跑呀
    隨著紀念入朝作戰的話題火熱,不少人回想起了明朝萬曆年間的那場抗倭援朝戰爭。在圍繞這場戰爭,中朝誰才是主力的爭論之餘,有人竟然拋出了此戰中朝聯軍表面風光,實則輸了的怪論。尤其是針對中朝日最後的一場海戰——露梁海戰,在中朝取得大捷的事實面前,硬要說是日本勝了,難道被打得滾回老家去也能稱之為贏了?
  • 開國三位姓楊的將帥被譽為三陽(楊)開泰,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是抗美援朝中「三楊」中入朝最早的將軍,1951年2月率19軍團進入朝鮮,協助彭德懷總司令指揮作戰,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自1952年夏起,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將冀中坑道戰經驗應用到朝鮮戰場,應對聯合國軍的強大火力,取得了「上甘嶺戰役」和「金城反擊作戰」的勝利,重創了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