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網上走紅的三歲女孩妞妞的經歷頻頻出現在熒幕,瞬間成為了廣大網友的討論對象。從網上流傳的一段視頻可以看出,一名身穿黃色上衣和白色短裙的三歲女孩在彎腰把花籃輕輕放在地上時,被身後的一名女子踢了一腳。在承受這麼用力的踢打以後女孩身體微微向後傾斜,場面極其惹人心疼。
心痛之餘更多的是不解,為什麼小女孩沒有躲避,為什麼要對三歲孩兒動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被打和接受被打呢?經過深入調查才發現原來是由於妞妞不配合她母親的拍攝而被踢到後背。
試想母親是多麼冷血才會對自己親生骨肉下如此重的手,一個三歲的小孩需要面對的是高強度的工作,且不說她是三歲小孩,作為成年人也不可能會平靜地面對高強度工作。面對自己的孩子,這位母親沒有安撫孩子,反而把孩子當作出氣筒,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然反應絕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已經麻木了。可見日常遭受暴打的次數絕非我們旁人可以想像的,廣大網友紛紛感嘆不想懂得其中的痛苦。
一.為什麼父母總是喜歡打罵孩子呢?
1. 固有的封建思想
其實很多時候傳統的教育觀念仍然對我們有著微妙的影響,比如老一輩人總是說不打不成器,只有在棍子的敲打下才會出孝子之類的傳統思想。其實我覺得家長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理解這些思想。也有可能與社會環境有關。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猶如上下級,沒有尊重孩子的觀念,更不知與孩子需要平等相處。因此不難解釋為什麼以往的親子關係如此緊張,而現在很多家長與孩子是朋友關係。
2. 心智不成熟
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父母傾向於把憤怒發洩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因為父母需要發洩的地方,所以把矛頭指向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不會輕易遭到反抗。當父母生活和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更希望孩子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指示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滿意父母,那麼父母就有可能拳腳伺候。
3. 教育方式不足
由於當父母之前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也沒有學習從而導致缺乏經驗,一些家長會直接照搬自己父母管教模式,只要孩子沒有按照規劃的要求進行,就會受到這樣的懲罰。也許是因為自己年少也是長期接受父母同樣的教育方式。或者有些家長懶於學習新的方式方法管教自己的孩子,於是盲目地運用打罵。
因此孩子犯錯誤腦海便自動把犯錯與打罵掛鈎。其實很少父母天生便懂得教育他們的孩子,也很少有人生來就可以成為優秀的父母。如果有人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家長,豐富的育兒知識必須及時補充。
二. 長期接受打罵的孩子會如何?
1. 痛苦伴隨
打罵孩子可能夠解決眼前的小問題,讓作為家長的你暫時舒緩了情緒。但是這種粗暴的做法,往往會給孩子的成長埋下巨大的隱患,造成深遠的影響,心理的傷痛會往往伴隨孩子的一生。
2. 執拗從而反抗
有些父母經常打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產生敵對情緒和逆反心理。年幼的時候們會故意闖禍,做事情永遠選擇與父母要求相反的方向,故意惹父母生氣以此來表示自己的不滿。有的時候寧願挨打也不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固執。也逐漸成為了家長不喜歡的模樣。
3. 內心黑暗
一個經常遭受家長打罵的孩子,從父母的身上感受不到親情和關愛,一直被暴力包圍,一直活在否定自己的世界裡,甚至在他們的認知中粗暴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如此便會激起的最有報復性的反抗。
三.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被打是不好的經歷,尤其是如果他或她意識到了錯誤,或者如果他或她沒有犯錯誤,仍然要被父母責罵和毆打,會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仇恨和暴力的種子。等到孩子也可以使用暴力的時候,也會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很多被毆打的孩子,當他們長大成為父母后,經常選擇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的孩子,於是暴力一直存在。
1.把打罵換成懲罰
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心底裡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避免重蹈覆轍。與打罵孩子那種粗暴的行為相比,有針對性的懲罰是一種積極的激勵,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保護性。
2.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一個人處於生氣狀態的時候,智商是零,從而會在這個時候做出衝動的決定導致傷害最大,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說&34;所以不要把你的憤怒集中在你的孩子身上,相反,離開孩子,選擇一個地方讓自己冷靜下來,等待自己冷靜下來再去教育孩子,效果更佳。
3.學會向孩子道歉
只要是人便會犯錯,所以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父母,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做錯了要及時改正錯誤,放下面子,真誠地向孩子道歉,以獲得孩子的原諒,這樣可以教育孩子承擔責任。只有知道犯錯的窘態才會更好地改正錯誤。良好的榜樣讓教育在無形中發生作用。
最好的教育絕不會是打罵,如何稱之為最好的教育絕離不開行動感染,因為孩子就是非常出色的模仿者,好的榜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在孩子的管教中,愛和尊重永遠是底線。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聽你的,除了你的言論是正確的,你還必須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