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滿庭芳》:青年憤世嫉俗,人到中年要變得淡然

2020-12-11 騰訊網

蘇東坡對中國文化藝術史的意義是,他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文化,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頂端人物,他的詩詞書畫等,都是現象級的存在,我們可以想像,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沒有了蘇東坡,中國文化的天空,將會暗淡許多。

蘇東坡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他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不如意,如何讓面對焦慮,如何面對選擇,如何能在焦慮的世界上,活的淡然,活的安然。我們同樣也無法想像,沒有了蘇東坡的人生精神的安慰,我們該怎樣度過那些不開心不如意,充滿焦慮的每一個夜晚。

其實,蘇東坡的這些豁達的思想,更多地來自於莊子。他是莊子的鐵桿粉絲。

蘇東坡寫詞,其實更多地表達他對人生的思考,這是他的詞的重要特色。蘇東坡有一首詞,其實不像他的有些詞,比如「大江東去」,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比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麼有名,但是他的這首詞,完整地表達了他一生思想的變化,從一開始憤世嫉俗的小憤青,到後來看淡一切的人,從一開始的爭名奪利,到後來的平淡看待一切。這首詞就是滿庭芳。

滿庭芳·蝸角虛名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這大概是蘇東坡中年以後的作品,很有可能是他被貶黃州之後寫的。黃州其實可以算得上蘇東坡的福地了,在黃州近四年的時間裡,蘇東坡雖然過得很辛苦,但是他有時間思考人生,重新審視他的生活。同時,在那裡,蘇東坡更多地接受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這些思想在蘇東坡的身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他看淡了世間的功名利祿,這是道家的清靜和佛教的解脫,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首詞中,蘇東坡發了一大頓感慨,他說:

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麼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得者未必強,失者未必弱。趕緊趁著閒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時光,我也願大醉它三萬六千場。

沉思算來,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憂愁風雨幹擾。又有什麼必要一天到晚說長說短呢?不如面對這清風皓月,以蒼苔為褥席,以高云為帷帳,寧靜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鍾美酒,一曲優雅的《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其實是來自於莊子的著作。蘇東坡是莊子的鐵粉,很崇拜莊子的人生精神和他的文章的風格。莊子就曾經講過一個故事。說有建立在蝸牛角上的國家,右角上的叫蠻氏 ,左角上的叫觸氏 ,雙方常為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隱喻,為了那麼微不足道的名利,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現在看來,根本就不值得,這是人類的短視。所以,蘇東坡感慨地說,原來我們為之苦苦追尋的東西,絲毫都沒有意義。

所以蘇東坡說,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這個思想也是來自莊子。莊子對命運的態度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不要和命運作對,也不要和自己的生活擰巴,你就順著你的心走下去,這樣才會安然。當然,這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是消極的退縮的,是不可取的。

有了這樣的思想,蘇東坡很自然地提出他的生活態度,那就是把名利地位放在一邊,把不如意把焦慮置之不理,想辦法給自己在暗色的生活,找點亮色。這是中國詩歌的一個重要的主題——及時行樂。既然生命不如意,既然命運不可改變,那麼乾脆就「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可以說,詞的上片,是很消極無奈的。同時也有深深的悲憤。很顯然這是蘇東坡的滿腹牢騷之語。詞的下片的開頭,蘇東坡還在埋怨,還有一種激憤之氣。他說憂愁風雨,他說論短長,這其實是說他個人的遭遇。他本來好好地做個地方官,哪想到遭到小人的構陷,被貶謫到遠方。所以,風雨和短長,都是對他人生的考驗。

要是蘇東坡一直這麼埋怨下去,我估計他連黃州那將近四年的生活,他都活不下去,但是蘇東坡畢竟是個心胸開闊的大師,是個最善於從道家的無為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中,尋找安慰的哲學家。他看到了大自然的無價之寶,大自然有清風明月,在黃州,他有東坡可以耕種,有雪堂可以宴客流連,有承天寺的月光。大自然沒有煩惱,相反,他提供了可以讓我們消除焦慮的一切。

正如他在《赤壁賦》中所說,「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當他的朋友感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時,蘇東坡說,我們要學習人家李白的「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境界。我們有美好的自然風物,何不徜徉其間?孔子曾經感嘆時光一去不復返,但蘇東坡說,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也就是說,生命既是永恆,也是一瞬,又何必「哀吾生之須臾」呢?在這種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的指導下,蘇東坡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在蘇東坡的身上,有處逆境不迷惘,處順境不抓狂的精神,用理性的精神對待生活。

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最後,蘇東坡回到了現實。用蘇東坡的話說,心安之處是吾鄉,只要開心,哪裡都是精神家園。面對著江南美景,何不就著清風明月浮一大白,高歌一曲滿庭芳呢?

相關焦點

  • 蘇軾的《滿庭芳》都說憤世嫉俗,我卻覺得蘊含哲理
    之前講過秦觀的兩首《滿庭芳》,今天來講一首蘇軾的。《滿庭芳·蝸角虛名》全詞如下: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都道這首詞憤世嫉俗,我卻覺得蘊含著人生哲理。上半闕,前兩句,蝸角:是一個典故。傳說有兩個國家建立在蝸牛觸角上,左觸角的叫觸氏,右觸角的叫蠻氏,兩個國家常因爭地發生戰爭。蝸角常用來形容微小之事。蠅頭:比喻像蒼蠅頭一樣小。第三句,著什:憑什麼的意思。幹忙:空忙。這句意思是說,算起來又為了什麼空忙呢?
  • 人道中年憤世嫉俗易中風
    人過中年,不應該再那麼憤世嫉俗了,因為最新研究發現,當「憤青」會增大罹患中風(腦卒中)的風險。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或年紀更大的人,如果壓力大、抑鬱或僅僅是憤世嫉俗,都可能增大中風的風險。
  • 蘇軾的這一首詞,人的一生,到底該追求什麼,世間有幾人可以看透
    這兩個情況都是對大多數人現在生活的一種寫照,絕大多數人是第一種情況。他們穿梭在名利場之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獲得人生中那些頭銜與稱謂,但這種「追求」也往往會將自己品位進行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世俗起來。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只有名與利。為了得到這些,他們在人生的路上馬不停蹄,忽視了周圍所發生的所有風景。儘管他們也享受自己的快樂,但在別人的眼中,還是會覺得他們非常的俗氣。
  • 人到中年,不爭是一種態度,爭是一種責任
    01突然好像有著一種覺悟,一年的四季正好對應著人的一生,春季是萬物復甦,對應著人的初始階段,從呱呱墜地到少年的變化,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樣的美好;夏季是熱情似火,對應著人的青春歲月,充滿著激情,有點憤世嫉俗的味道;秋季到處充滿著豐收的喜悅,正好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中年時期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的感悟
    午夜夢回,已是人到中年。此時,人生已過半,踩著一路的艱辛走來,也將踏著一路的辛苦走遠;人到中年,苦樂參半,也許帶著悔恨,空留許多內疚心痛和遺憾。人到中年,已是為人父母,看著這些甜蜜的負擔,多了幾分責任,也多了幾分現實,更添幾分無奈,以及三分盡人事聽天命的灑脫。無論是迷茫,還是感慨,未來的路還有很遠,腳下的步子一步一步,儘管沉重,也要一直咬咬牙,走下去。人到中年,早已習慣了身邊的現實,或許生活中不想要的來了,渴望著的卻依然不見,已經無從計較。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1、不比是一種淡然人生這一輩子,沒有必要去與別人過多的攀比。很多時候,自己的比較,沒有任何的意義。別人有的,自己未必要去獲得;自己有的,別人未必不去羨慕。
  • 寫給那些憤世嫉俗的人
    也順手翻了翻很多人的微博,覺得真是觸目驚心。天天只知道追星追劇的腦殘粉就不說了,來說一說那些憤世嫉俗的人。可能是受一些美國公知的影響,這些人就是覺得zf不好,每當發生一些什麼事,就抨擊來抨擊去,懟這個懟那個。其實這種人充其量就是個沒有見識的憤青。這種人評價或者看待一件事全憑自己的主觀好惡和臆斷,不了解事實的全貌,卻又裝作掌握一切的樣子。
  • 人到中年,要想生活平安喜樂,最好不要聯繫這幾種人
    點擊上面【關注】,讓我們共同成長~文:阿鹽 圖:網絡俗話說:人過三十,天過午。三十歲這個年紀,正好屬於承上啟下的年齡段。它標誌著一個人從青年過渡到了中年,人生也開始步入了中間階段。人到中年,照理說應該變得成熟起來了,對於自己的人生應該有一個很好的規劃。而中年人人生觀價值觀都已經定型,這個時候想要改變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 蘇東坡的四個趣味小故事,原來歷史中的蘇東坡是這樣的人
    東坡上風光旖旎,遍布奇花異草,蘇軾自是情緒開朗,也變得更加浪漫。高興之中,蘇軾在房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看著自己的竹子雨後春筍,節節生長,自是怡然自得。但是生性刁蠻的蘇小妹見狀卻悶悶不樂,埋怨哥哥浪費地畝,只知道玩樂,不懂生活之艱辛。在他看來,就應多種一些值錢的草藥蔬菜,賣了錢,把生活過好,多買些魚肉吃。於是蘇軾就給妹妹寫了這副對聯規勸妹妹。
  • 蘇東坡讓藥方「聖散子」之名變得天下皆知?
    在貶謫地惠州,他寫詩唱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為了這荔枝美味,他對身處蠻煙瘴雨肆虐的艱難環境似乎也毫不在意,心甘情願做一位嶺南人了。黃州就是今天的湖北省黃岡市,當前,黃岡人民正在與新冠病魔殊死搏鬥,我想,蘇東坡積極樂觀的精神同樣也在激勵鼓舞著他們戰勝新冠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 長達11年的研究證實:憤世嫉俗者易中風
    人過中年,不應該再那麼憤世嫉俗了,因為最新研究發現,當「憤青」會增大罹患中風(腦卒中)的風險。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或年紀更大的人,如果壓力大、抑鬱或僅僅是憤世嫉俗,都可能增大中風的風險。
  • 神經大條的蘇東坡,為什麼看到一條魚,差點被嚇死?
    神經大條的蘇東坡,為什麼看到一條魚,差點被嚇死?蘇東坡是一個神經特別大條的人,無論外界什麼風雨,他總能淡然待之,無憂無喜。在蘇東坡命史上,打擊了蘇東坡也成就了蘇東坡的有兩件事,這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情,那就是烏臺詩案。正是烏臺詩案讓蘇東坡被貶黃州,從此蘇軾變成了蘇東坡,而蘇東坡也從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青年官員,成為儒道佛兼修的大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烏臺詩案成就了蘇東坡,黃州也成就了蘇東坡,而蘇東坡也成就了黃州。
  • 或許人只有到了中年,才能對此10字有深刻體會
    孔子說過,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換而言之,人到中年,該明白的事也就差不多明白了,很多東西,在年輕時候體會不到,現在也逐漸有了深刻的體會。總結起來,大概就是10個字吧。1、平靜年輕的時候,憤世嫉俗,看不慣這樣看不慣那樣的,這個人不喜歡你,不贊同你,你就恨之入骨;跟那些不能為伍的人,非得要分出誰對誰錯,爭個你死我活。到了中年,才覺得那些做法很幼稚,很可笑。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2、堅韌年輕的時候,晚上想起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
  • 人到中年,要學會控制自己
    一個人到了中年,就會變得更加成熟穩重,做事也更加踏實。而在中年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忌。不亂說話其實一個中年人,最忌諱的就是亂說話,因為無端的亂說話,會給自己招來很多的禍事,只有學會不亂說話,才是一個中年人應該做的事。
  • 陳道明:人到中年,最高級的活法,是「簡法」
    人生其實也如此,懂得刪繁就簡,內心才會變得安定與富足,身體才會變得輕鬆與自由。人到中年,學會「簡法」,生活方能意味無窮。生命是一個化繁為簡,不斷篩選的過程,簡單的生活,乾淨的圈子,才是人到中年的智慧。有位朋友,因為睡眠問題從不喝咖啡。但自從換了新工作,為了融入新環境,他每天都逼著自己喝咖啡。在他眼裡,如果不和他們一樣喝咖啡,他就無法融入他們的圈子。
  • 人到中年有多少存款才不會焦慮?專家給出的標準,很多人都達不到
    編 輯:柔山 人到中年,缺少了年輕時的那份衝勁,處事多了很多的平和與淡然,也許大家的外表看上去都十分的光鮮,但殊不知自己已經邁入了中年危機當中。 其實中年危機不是突然來的,它一直都存在,這3種危機讓很多中年人艱難度日,尤其是第3點,逃避沒有用 人到中年之事業危機 很多人判定中年是否成功的一個標誌就是他的事業,可是事業也是讓中年人背負的一座「大山」。
  • 人到中年,要自信自豪,更要樂觀和自身保重
    人到中年是會有較多的責任,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擔子會較重,還有就是自己的身體也不像年輕人一樣了,也開始走下坡路了,而自己又不能依靠誰,自己的長輩老了要靠我們,自己的孩子還年輕沒有經濟能力甚至還未自立,這個時候我們中年人該怎麼辦呢,難道就悲觀得認為:人到中年了,過得很艱難哪,尤其是女人
  • 人到中年,喜歡上了寫字,靜心,禪修,茶道
    人一輩子會經歷很多的成長階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你有沒有經歷過中年的感覺,或者你正在邁入中年的行列。或許,真正的階段並沒有那麼確定,有的人明明年輕卻老氣橫秋,但有的人,卻是永遠有一顆少年的心。
  • 落寞失意之時,讀讀蘇軾這首《西江月》,體會從容與淡然的力量
    導言:落寞失意之時,讀讀蘇軾這首《西江月》,體會從容與淡然的力量人生的四大喜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其中包括「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寥寥數十載,我總感覺開心的時間要短於落寞失意的時間,不盡如人意之事十有八九,開心之時也就十之一二,那麼如何面對落寞失意的時光,這對諸多人來說均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當落寞失意之時,以一個什麼心態來面對,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這一點可以借鑑當年的蘇東坡,從他對待人生的態度中學到一些東西。蘇軾年少成名,後又科舉高中,貌似一個輝煌的未來在向他招手。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是清人江逢辰的詩句,這句話也客觀地說明了蘇軾對惠州的貢獻。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獨特的城市印象,惠州的印象是什麼?是羅浮山?是西湖?是蘇東坡?(一)蘇東坡貶嶺南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