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2020-12-11 文化搜尋者

「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這是清人江逢辰的詩句,這句話也客觀地說明了蘇軾對惠州的貢獻。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獨特的城市印象,惠州的印象是什麼?是羅浮山?是西湖?是蘇東坡?

(一)蘇東坡貶嶺南

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

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才華橫溢和高遠志向伴隨著這位青年才俊走出了蜀地,個性的張揚,也將註定文人的遭遇,最終以文獲罪,因烏臺詩案而下獄。

元祐八年,宣仁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啟用新覺,開逐舊臣。蘇東坡本以為保持中立,卻遭到了新舊兩派共同的排擠。紹聖元年(即1094年),蘇軾被告為在前掌內製圖,語涉譏訕先朝。被貶為「知英州」(今廣東英德縣)。這一年,他59歲,縱然開始了半生的顛沛流離。官未至,續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

古時候的嶺南,在當時的中原看來,乃是蛇蟲出沒,野獸橫行,與魑魅為鄰的瘴癘之地的十足蠻荒之地。流放嶺南,就已經註定客死他鄉,埋骨荒涼了!在這樣的年齡,被流放嶺南,那時的蘇東坡未免灰暗鬱悶。

東坡流在惠州雖只是短短的三年,對他來說,卻是一段深刻的日子!來到了惠州,讓蘇東坡意外的是,嶺南原來是「風物殊不惡」,令他「眠食俱佳」、「有足樂者」。因此,他到了惠州不久,便寫下了不少讚美惠州山川景物的佳作,異常激動地立下了定居惠州、「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決心,可見他是十分眷戀和熱愛惠州的。

(二)結緣西湖

蘇東坡一生與西湖結下不解之緣。惠州,隨著蘇東坡這位大文豪的到來,西湖也開始閃亮發光了。惠州西湖,在當時還不叫「西湖」,而叫「豐湖」由平湖、豐湖、菱湖、鱷湖、南湖等五湖組成,東西約二十裡,南北約十六裡,湖水面積約為杭州西湖的兩倍。剛到惠州不久,他就在一次遊湖後,略帶酒意,寫下了「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自此之後,「豐湖」在他的詩文之中屢屢出現為「西湖」。

西湖邊上有座建於唐朝的古塔,名叫酒洲塔,東坡先生又稱它為大聖塔。每當月上柳梢,晚煙輕飄,微風蕩波的良宵,經常夜半披衣而起,來到湖邊欣賞那番美景,吟誦佳句,「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自此,「玉塔微瀾」便成為了西湖一大充滿這詩意的景象。

蘇東坡之於惠州的意義和影響是空前的,是深遠的。惠州現仍殘存有關蘇軾的不少遺蹟。如白鶴峰故居,合江樓、嘉祐寺;開挖的水井,以「蘇」姓命名的「蘇堤」,他侍妾的「朝雲墓」,「六如亭」 ,「豐湖書莊」, 「東坡亭」 等等。在這貶謫投荒的三年,蘇東坡離開了中原的錦衣玉食,社會地位急劇下降,更是讓他靠近了底層百姓,了解民間疾苦。修橋補路,開荒拓地,蘇東坡為惠州這片荒蠻之地帶來了中原文化的薰陶。寓惠三年,東坡先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學創作,寫下了580多篇詩詞、散文、序跋。

回顧這一歷史文豪,蘇東坡之於惠州,真不愧清人江逢辰的詩句中所寫「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諸君,您看呢?

相關焦點

  • 蘇軾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究竟表達了什麼?
    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作品《惠州一絕》,這首詩是蘇軾被貶惠州期間所作,是一首讚美荔枝美味可口的詩歌。惠州地處嶺南地區,而荔枝是惠州的特產之一,蘇軾將荔枝讚譽為惠州的頂級美食之一,故而得名。為什麼要這麼寫呢?接下來和各位看官一起來探討下。
  • 蘇東坡│一生為官,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夏天吃荔枝,我們會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如果你去過西湖,也肯定會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去到廬山,你會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哪怕是沒學過詩詞的人,你問他了解蘇東坡嗎?他也會說「東坡肉」。
  • 為什麼蘇東坡那麼喜歡惠州?
    蘇東坡不僅僅是詩文出彩,他的仕途也極具傳奇,曾被朝廷重用,但卻在老年時因為政治立場與政敵的迫害而多次被貶到邊遠貧困地區。比如蘇東坡曾被貶到廣東惠州。在宋朝,嶺南可是兇險之地,而籍籍無名的惠州更是荒蕪貧瘠。被貶之際,蘇東坡就知道惠州不僅偏遠,更是瘴氣流行,再加自己已是黃昏之年,也許就這樣在惠州終老一生了。於是蘇東坡決定不帶僕人和家人,把家人都安排在江蘇,準備獨自去往惠州。
  • 航拍廣東之惠州:不辭長作嶺南人
    羊城晚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航拍廣東》之惠州篇嶺東雄郡,承古之豪情韻味鵝城惠州,啟今之拼搏創新近日,羊城晚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大型全媒體報導《航拍廣東》,走進嶺東雄郡,梁化舊邦——惠州,用無人機記錄這座從隋朝鶴立至今的東江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展現新時代惠州「二次創業」的宏圖偉業。
  • 蘇東坡鬧出的烏龍,卻成就了「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嶺南荔枝
    當年蘇東坡在惠州鬧出的大烏龍,卻成就了千年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原來吃貨蘇東坡被貶到惠州來做官,日常特別喜歡吃荔枝,本地人勸蘇東坡少吃,因為:「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荔枝吃多了會上火,結果蘇東坡聽不太懂惠州話,誤聽成是日吃三百顆
  • 中國古代被貶到南蠻之地的文豪官員有哪些代表
    蘇軾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蘇東坡了,因為他是大文豪所以後人可以從其作品中知道他被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一句出自《惠州一絕》,是蘇東坡被貶至廣東惠州所做作,稱讚惠州的荔枝美味。蘇東坡為什麼被貶?
  • 惠州,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蘇軾和他的《惠州一絕》功不可沒
    在這些文化名人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晚年的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和儋州是蘇軾先後被貶謫的三個地區,在這裡,他歷經人生百態與苦辣酸甜,修煉成豁達樂觀的蘇東坡。惠州,是蘇東坡被貶的第二站。
  • 尋寶惠州:蘇東坡醉情地 羅浮山荔枝名作千古傳
    海龜灣,全球大陸架上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巽寮原名鴨寮東坡為妾改名  惠州有綿延的海岸線。蘇東坡夫婦到此消暑,感覺「鴨」字與歌妓出身的王朝雲相衝。為此,蘇東坡觀察發現,整個大亞灣形似八卦,而鴨寮處在「巽卦」上,於是將其改名巽寮。  巽寮灣附近的海龜灣,是全球大陸架上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中國沿海,只有這裡常年能見到母龜上岸產卵,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遊產卵場所。  去惠州,不可不去雙月灣。
  • 近在咫尺的風景丨過去說南蠻之地,為何又不辭長作嶺南人?
    說到廣東,想起一句口號「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大家對廣東的印象似乎停留在「過去的南蠻之地,今日的財富之所。嶺南是南蠻之地?為何又有「不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說法秦始皇:將嶺南納入政治版圖開始,廣東就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容忽略的一部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出發。
  • 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古人可能一提起惠州,大概立馬會渾身都會豎起雞皮疙瘩,我們從一些記載在可以知道,至少在清朝以前這個地方,那是人煙稀少,時常還有猛虎野獸出門,為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惠州。而當時被貶的一些人則沒有辦法,只要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不去也得去,這也使得當時很多人都被貶到這個地方,那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自然是蘇軾,自從」烏臺詩案「之後,他就一直被貶,先是湖北的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後來又是惠州,他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內心雖然很痛苦,但是他積極地治理當地,從而令這個地方更是煥然一新。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把他鄉作故鄉把政治上的不幸化為詩與遠方的超然。被貶黃州他:「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烏臺詩案蘇東坡被貶黃州,這時的他體味著最落魄最潦倒的人子,雖是遭人陷害,但卻始終懷抱坦然之心。某日城中的一條牛生病了,蘇東坡直接在城外搞了個篝火派對,把這個牛殺了,要知道古代牛是非常重要的農耕工具當時殺牛可是要重罰的,蘇東坡只和朋友們把酒言歡,烤牛肉、點篝火、聽音樂,最終大醉而歸,好不快活。被貶惠州他:「也無風雨也無晴。」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雖然多次被貶,但他也沒閒著,走到哪玩到哪、吃到哪,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知道能不能也給他一個「旅行家」的稱號呢。一生都在路上,大大小小的城市他走過90座。「走過城市最多的詩人」目標,達成!隨然一生大半的時間都不受重用,這些地方也大都是被貶所經。但他卻憑藉著自己樂觀的精神,把痛苦的日子過得還不錯。
  • 「大吃貨」蘇東坡的老饕之路,黃州豬、嶺南荔、儋州蠔,逮啥吃啥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可是,除去了「唐宋八大家」、「三蘇」、「蘇東坡」這些神聖光環後的蘇軾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痴迷美食的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在黃州待了足足五年,之後又去了很多地方做地方官,在勤政為民的同時,蘇軾的老饕之路一刻也沒有停歇
  • 蘇東坡在惠州留的好詩,做的好事
    蘇東坡中進士後,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官。紹聖元年(公元一0九四年),繼行王安石新法的「紹述之議」興起,嗣後新黨再度上臺。蘇軾被告為在前掌內製圖,語涉譏訕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今廣東英德縣)尋降,官未至,續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公元一0九四年十月二日,他攜妾王朝雲、子蘇過,抵達惠州府。
  • 【惠州文脈·雜談】從「蘇軾」到「蘇東坡」:困境中的心靈淬鍊與...
    蘇東坡被貶惠州 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世人的印象裡,蘇東坡是個超然豁達、安閒自適的人,有大才,又有煙火氣,可敬又可愛。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紹聖元年(1094)十月二日,蘇東坡到達惠州。蘇東坡貶惠州,是「烏臺詩案」之後他遭到的第二次大風浪。過去十年裡,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僅一步之遙。御史趙挺之、來之邵等人彈劾蘇東坡所作之誥詞「謗譏先帝」。蘇東坡因此在定州任上落職貶知英州。赴英途中,章惇等人不斷在哲宗面前攻擊蘇東坡罪大惡極,貶謫英州不足以懲罰,欲將其置於死地。哲宗於是又兩次對東坡加重處分,把他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籤署公事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朝廷連下五道詔書,往往是人還沒到貶所,下一道詔書就到了,且被貶的是更加偏遠的地方。經過這樣層層貶謫,最後被貶到了惠州。那年,蘇東坡已屆花甲之年,這樣的年紀已經打敗了同時代的很多文壇宿儒了,這樣的年紀,很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東坡是誰?
  • 自笑平生為口忙——吃貨蘇東坡
    大宋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蘇東坡也因此保住了腦袋,卻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並無實權。在黃州的謫居生活非常清苦,他在城東開墾一塊坡地耕種,「東坡居士」的稱號由此而來。他在黃州任職期間遊歷赤壁,作著名的「一詞兩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後赤壁賦》、《前赤壁賦》。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他在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有何功績?   「脫胎換骨在黃州」   蘇東坡在經歷了「烏臺詩案」這幾乎斷送他的前程甚至性命的風波後,他被貶往黃州即現在的湖北地區。在宋朝時期,黃州屬於地勢偏遠、環境較為惡劣的州之一。常人若是被貶到此,一生仕途渺茫,其結局往往也是鬱鬱而終。然而蘇東坡卻不這樣想。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多年以來,我都想追尋蘇軾的足跡,去這位大文豪到過的地方走走看看,但奈何蘇軾一生去過的地方太多,而且我也時間有限,至今還有很多地方未曾到過。而嶺南,是蘇軾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索性先寫寫蘇軾的嶺南足跡,看看東坡先生在嶺南都有哪些史跡。蘇東坡被貶惠州和儋州總共6年時間,南下北歸兩次經過嶺南,一路遊山玩水,寫詩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