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2020-12-17 墨客品書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節選)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裡,特與荔枝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

蘇東坡晚年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這首詩是他在惠州初次食用荔枝後寫的。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荔枝描寫的可謂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詩雖然寫的很好,但背後的故事卻不見得美好。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朝廷連下五道詔書,往往是人還沒到貶所,下一道詔書就到了,且被貶的是更加偏遠的地方。經過這樣層層貶謫,最後被貶到了惠州。那年,蘇東坡已屆花甲之年,這樣的年紀已經打敗了同時代的很多文壇宿儒了,這樣的年紀,很可能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但東坡是誰?東坡是那個最擅長寫豪放詞的以豁達、豪邁著稱的可愛小老頭。這樣的逆境,不見得蘇東坡有多喜歡,但他一定很善於讓自己從這種痛苦中解放出來。不信的話,看看他的黃州之行吧。

蘇東坡在被貶謫惠州之前,上一處貶地是黃州,不能籤署公文,俸祿又低的可憐。無所事事又囊中羞澀的蘇子,不是很快就適應並愛上了黃州的生活嗎?沒有吃的就帶著家人開荒種地,買不起牛羊肉吃,乾脆就自創出「東坡肉」這樣的美味佳餚。甚至,還寫出一篇《豬肉頌》來:「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從黃州到惠州,換了個地方,雖然遠離中原,但東坡的豁達依然無處不在。他給自己的朋友寫信,告訴朋友遠貶惠州沒有什麼了不起,就當是自己提前退休了,每日支一口破鍋,熬一點稀粥,悠哉悠哉,安度餘生。他還給弟弟蘇轍寫信,大肆鼓吹惠州的食羊骨之法。先烤再煮,後用酒浸,最後是用牙籤剔著吃,美其名曰用吃螃蟹的方法吃羊肉。這就是蘇子,從黃州到惠州,一路走來,把生活中一點點的樂趣都無限放大,這些被放大的樂趣,就成了他跨越逆境的法寶。

惠州盛產荔枝,這除了讓一飲一食皆有樂趣的蘇東坡大飽口福之外,也讓他為這一傾心之物留下無數讚歌。如「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的句子就極言荔枝的風骨之美。「似開江瑤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則大讚特贊荔枝的美味,甚至可以和江鰩柱、河豚魚這兩種美食相媲美。還有「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裡真良圖」句,引用的本是晉代張翰「蓴鱸之思」的典故,但蘇東坡在這裡卻正話反說,感嘆如果自己不是被貶謫到惠州,怎麼能吃得到這樣的美味呢?

當然,除了寫詩讚美荔枝的美味,蘇東坡有時也會把荔枝當做武器,借荔枝諷喻時政,縱論古今。比如他寫的《荔枝嘆》長詩,既描繪了漢唐之時地方向朝廷進貢荔枝的種種情形,藉此對民間百姓遭受的迫害深表同情。同時也鞭撻了統治者的驕奢淫逸,既借古諷今,又針砭時弊,雖處江湖之遠,卻不失其憂國憂民的赤子本色。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遠貶蠻荒之地本屬不幸,但幸有荔枝相伴,讓豪邁曠達,風趣幽默的蘇東坡陡增無數生活樂趣,東坡贊荔枝,荔枝亦成就東坡。

相關焦點

  • 蘇東坡鬧出的烏龍,卻成就了「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嶺南荔枝
    當年蘇東坡在惠州鬧出的大烏龍,卻成就了千年名句: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原來吃貨蘇東坡被貶到惠州來做官,日常特別喜歡吃荔枝,本地人勸蘇東坡少吃,因為:「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荔枝吃多了會上火,結果蘇東坡聽不太懂惠州話,誤聽成是日吃三百顆
  • 荔枝在古代為何被當做貢品?杜牧和蘇東坡怎樣說荔枝
    有一種水果叫荔枝,生長在南方,每到盛產的季節,無論我們生活在全國那個地方,都可以吃的到。只要身體沒問題,大家基本上都吃過荔枝。但是在交通落後的古代,想吃荔枝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那時候荔枝是十分珍貴的果品。在漢代的時候,荔枝就被當成了貢品,從幾千裡以外的廣東向長安運送。差官以及馬匹經常累死在路上。到了東漢和帝的時候,有人上書請求禁止,和帝於是下詔取消了。
  • 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夏天到了,荔枝美了,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荔枝吧?想當年,楊貴妃偏愛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留下一段佳話。而如今,荔枝已經成為家常水果啦。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一起來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 桂味荔枝特點,桂味荔枝什麼時候成熟上市?桂味荔枝多少錢一斤?
    荔枝不僅僅是荔枝,更是一個符號,印證了我們的國家的歷史發展,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因為搭上了楊貴妃的荔枝而被大詩人杜牧留下了針砭時弊的妙句「一騎紅塵妃子,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千古名句被後來人引用無數,也被後來者傳頌模仿的。大文豪蘇東坡到了嶺南吃過荔枝以後感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尋寶惠州:蘇東坡醉情地 羅浮山荔枝名作千古傳
    蘇東坡夫婦到此消暑,感覺「鴨」字與歌妓出身的王朝雲相衝。為此,蘇東坡觀察發現,整個大亞灣形似八卦,而鴨寮處在「巽卦」上,於是將其改名巽寮。  巽寮灣附近的海龜灣,是全球大陸架上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中國沿海,只有這裡常年能見到母龜上岸產卵,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遊產卵場所。  去惠州,不可不去雙月灣。
  • 黑葉荔枝特點有哪些?黑葉荔枝幾月份成熟的,黑葉荔枝多少錢一斤
    這個時候受寵的水果吃了西瓜之外,就是荔枝了,相信很多的朋友們已經對於這個荔枝快要吃膩了,黑葉荔枝作為荔枝的一個古老品種,發展歷史是極為悠久的,很多人熟悉的荔枝品種主要是早期的妃子笑,以及桂味,糯米餈荔枝等,增城的掛綠估計大家跟小編一樣,只是被新聞吸引了眼球,而極少人吃到這個荔枝品種的。
  • 吃荔枝必先了解的荔枝文化:離枝,荔枝和勵志
    凡水果皆以色味殊勝,唯荔枝以文獨貴。一個人可以沒吃過荔枝,但是若連荔枝沒聽說過,那說明他可能九年義務教育沒上全。從漢武帝的扶荔宮,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張九齡的《荔枝賦》,到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到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不辭長作嶺南人」,到當代的紅線女一曲絕唱《荔枝頌》,楊朔的《荔枝蜜》、肖復興《荔枝》……自唐宋以下,文化名人留下的關於荔枝的詩詞等作品數不勝數,在水果中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 閒話「荔枝貢」重慶是荔枝原產地
    □ 作者 蘇祖斌無事閒翻書,道光年間撰成的江北廳志上《物產》章居然有「荔枝」一節,說明重慶江北一帶也曾經是荔枝產地。志書上《果譜》:「荔枝以林檎為兄,石榴為弟,龍眼為奴。」《群芳譜》:「初出嶺南及巴中渝涪,閩為第一,蜀次之,嶺南為下。」
  • 首屆東坡荔枝文化節 惠城這場直播活動火了!
    直播活動生動創新,既有在線下單訂購荔枝,助推果農現場銷售,又有文化分享,探秘蘇東坡與荔枝,蘇東坡與惠州的文化故事,更有直播間多達4輪的在線送福利活動,讓網友大呼過癮、熱情參與高漲,參與直播和圍觀轉發量短時內突破10萬+!
  • 荔枝來、妃子笑,楊貴妃吃的荔枝是從哪運來的?
    北宋時的蘇東坡是因為被貶嶺南,才有條件「日啖荔枝三百顆」,而楊貴妃身處長安或洛陽的宮中,她想吃荔枝的話只能從外地運來,那麼楊貴妃所吃到的荔枝是從幾千裡之外的嶺南運來的嗎?2、巴蜀(四川)當時的四川也能盛產荔枝,主要集中在涪州、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州(今四川達州)一帶,楊貴妃喜歡吃荔枝也是因為故鄉盛產荔枝,從小就愛吃荔枝的緣故。從古籍中的「荔枝道」(子午道)可知,通過「荔枝道」(子午道),能夠在2日之內把荔枝運達長安,保證荔枝的新鮮。
  • 最喜荔枝紅
    荔枝林深處,並非像在高空鳥瞰那樣密不透風。荔枝累累垂掛,一層一層,拉開了荔樹的枝葉,使荔枝林裡陽光縷縷,清風徐徐。清澈的山澗水,自上而下,迂迴曲折,時緩時急,給荔枝林增添一種清涼的韻致。採摘荔枝的人,將保險繩系在較結實的樹枝上,然後爬上荔樹頂端,在晃晃悠悠的樹梢上,將一掛掛結滿荔枝的小枝剪下來,裝進掛在樹上的竹筐,然後一筐筐地用繩子吊下去。
  • 我國種植荔枝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靈山荔枝如此出名?
    那麼,讓筆者和你們一起來解讀,為何靈山荔枝如此出名吧!說起荔枝,栽培量最多的因屬廣東,福建和廣西次之,四川、雲南、貴州及臺灣等省也有少量栽培。廣西雖然不是栽培荔枝最多的地區,但是卻擁有一個栽培荔枝最多的縣,這個縣就是靈山縣,號稱「中國荔枝之鄉」。大家可別小看了它是一個縣,這個縣的人口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全縣人口將近170萬,相當於西部一個地級行政區的人口。
  • 又到了荔枝成熟的季節,你吃過深圳南山荔枝嗎?
    在悶熱難耐的夏季,一顆清甜冰涼,入口就汁水四溢、宛若瓊漿的荔枝,最是解饞。要論最好吃的荔枝,廣東地區當仁不讓。蘇東坡曾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來形容廣東荔枝的美味。南山荔枝,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特產,嶺南佳果。早在唐宋時期,便是進獻的「貢品」。南山荔枝具有肉軟滑細嫩、多汁、味濃甜等特點。作為「南山三寶」之一,南山荔枝歷來就是蜚聲海外、聞名遐邇的荔枝精品。
  • 「詩詞鑑賞」十二首有關荔枝的古詩詞,汪涵吃了直誇讚!
    現在不少南方地區的荔枝都成熟了!前幾日,汪涵直播帶貨荔枝,直贊海口荔枝味甘多汁,讓眾多男女老少垂涎欲滴。荔枝是夏季人們喜愛吃的水果之一,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歷史上有許多文人騷客們都喜歡吃荔枝:楊貴妃對荔枝情有獨鍾,杜牧有詩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白居易曾讚美荔枝:「嚼疑天上問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答逾橘得霜。」;宋代吃貨蘇軾曾題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今天帶您一同品嘗詩詞與荔枝,感受夏日瓜果的清涼詩意!
  • 龍眼是桂圓還是荔枝
    2、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屬亞熱帶珍貴水果,嶺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產我國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其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別是俗稱「糯米餈」的品種,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 以想像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真情流露的滿足樣子。荔枝因果實成熟時枝弱而蒂固,不可摘取,只能用刀連枝剪下,故名荔枝。
  • 荔枝吃太多可能引起低血糖,如何科學吃荔枝?可以搭配西瓜吃
    相比較西瓜,荔枝似乎更令部分人青睞。荔枝自古有之,有關荔枝的不少著名詩句大家也是耳熟能詳的,比如蘇東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還有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見荔枝的歷史悠久。
  • 清平樂人物譜之蔡襄: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他說吃一千顆都沒事
    福建盛產茶和荔枝,蔡襄就寫了《茶錄》和《荔枝譜》。這部《荔枝譜》2500餘字,寫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荔枝的專著,也是現存最早的果木專著。在這部《荔枝譜》中,蔡襄稱「其於果品卓然第一」,在廣東、福建、四川三大產地中,以老家福建產的最好。
  • 荔枝樹的介紹與典故
    荔枝樹的介紹與典故罕見的千年古荔唐代張九齡在《荔枝賦》中,把荔枝稱為百果之王,他這樣讚美說:「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5月天,蟬兒剛叫,荔枝熟了。南方城鎮的大街小巷,擺滿絳紅、瑪瑙似的紅荔枝,去果皮,那如琥珀、如凝脂、如水晶的果肉,看了使人嘴饞那似奶酪、如玉液瓊漿的滋味,真誘人飽吃為快。難怪當年蘇東坡被貶海南時,儘管處境頗為困難,但嘗到這種水果後,依然抒發「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深情。我國是荔枝的原產地,現在在海南島西部的霸王嶺林區發現有大面積原始野生荔枝林。其栽培歷史,至少已有200多年了。
  • 《蟬鳴聲中啖荔枝》
    ,除了茉莉香、芒果酸,就是荔枝甜了。這就叫我記起西禪寺的荔枝來。所謂「暑雨初霽夏蟬鳴,西禪古荔枝頭紅」,說的就是它了。福州城西的西禪寺,以盛產荔枝馳譽遐邇。每年仲夏,荔枝成熟,火紅一片,形成一景。宋代著名書法家、福州太守的蔡襄,曾經稱讚西禪寺的荔枝說:「荔樹風光佔全夏,荷花顏色未留香」。
  • 玫瑰荔枝雞尾酒,飲入一口荔枝玫瑰雞尾酒的「涓涓細流」愛極了
    這是一款度數不高的酒,所以你在享用的時候可以完全不必擔心會醉倒,可以說這是一款帶有愛情微醺的酒,喝完之後,你的小臉上會散發著淡淡的紅暈和些許的荔枝氣味在血液中,那麼在情人節的甜蜜季節裡,情人間的共飲此杯,更加促進了荔枝和玫瑰這兩種不同國度的水果和鮮花的愛情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