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2020-12-11 小丫談蘇東坡

紹聖元年(1094)十月二日,蘇東坡到達惠州。蘇東坡貶惠州,是「烏臺詩案」之後他遭到的第二次大風浪。過去十年裡,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僅一步之遙。

這是蘇東坡一生仕途的最高峰。自那以後情勢急轉直下,蘇東坡開始一再被貶謫,漸行新遠,再也沒能回到他期待為之傾盡心血的朝廷。元祐初年,司馬光當政,反對變法的日臣相繼被召還朝但這是一支除反對變法外政治主張並不一致的隊伍。內部紛爭不斷,此即「洛蜀期三黨之爭」。「三黨爭鬥」中,以「洛蜀」兩黨之爭最為顯著。而源頭就是蘇東坡與理學家程題的交惡起因是件小事。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去世。同時有慶禮,事畢眾官欲往吊。白事和紅事相交,惟恭惟敬、遷執瑣屑的程頤認為不可,日:「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圍繞「敬與不敬」的問題,古板守舊、泥古拘方的程顧遭蘇東坡當眾戲謔與不屑。蘇東坡一句「此乃枉死市叔孫通所制禮也」令程面目難堪、無地自容。此事件是程顧奇恥大辱。以程為首的蜀黨對蘇東坡恨之人骨,必拔除之而後快。洛蜀黨爭」於是開始。

元祐八年(1093),蘇東坡的政治守護神宣仁太后逝世,在政敵全力的排擠與打壓之下,蘇東坡立即獲外放。先被從杭州調為定州太守。紹聖元年(1094),新黨東山再起,章惇等人對「元祐黨人」瘋狂報復迫害,蘇東坡首當其衝。章惇,蘇東坡曾經的親密友人,如今,在政治狂潮之中反目成仇。御史趙挺之、來之邵等人彈劾蘇東坡所作之誥詞「謗譏先帝」。蘇東坡因此在定州任上落職貶知英州。赴英途中,章惇等人不斷在哲宗面前攻擊蘇東坡罪大惡極,貶謫英州不足以懲罰,欲將其置於死地。哲宗於是又兩次對東坡加重處分,把他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籤署公事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蘇東坡被貶謫,是明顯的橫遭構陷。不單「更民驚怪坐何事」(《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蘇東坡當然更不以自己為非。他對皇帝說:「臣性資偏淺,學術荒唐,但守不移之愚,遂成難赦之咎。」(《到惠州謝表》)這分明是為自己「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鳴不平。蘇東坡初貶謫惠州時,哲宗剛十八歲。過去幾年,蘇東坡侍讀哲宗,他們之間既有君臣之義,又有師生之情。蘇東坡「每經筵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失之際,未嘗不反覆開導,」有所啟悟」。宣仁太后對蘇東坡十分倚重。蘇東坡「嘗鎖宿禁中,召見便殿」,宣仁太后曾對他說:「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日奇オ,奇オ」但未及進用卿耳!」當其時,「軾不覺哭失聲,太皇太后與帝亦泣,左右皆感涕。」

哲宗的眼淚,對蘇東坡來講是很難泯滅的信任。因此儘管離開了京都,蘇東坡始終優心仲神。他擔憂小皇帝政治稚弱,有勇無謀,是非不明在離開朝廷出知定州途中,他懸切上書,勸哲宗以「通下情,除塞酸為急務」。他告誠年輕的皇帝:「陛下之有為,惟優太早,不患稍退。」(《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十六)他擔心小皇帝急功冒進,貽誤國事。然而蘇東坡一廂情願。哲宗的政治思想和方向已經與蘇東坡相去甚遠。蘇東坡被黜時,章惇、呂惠卿雖已復官,但元祐大臣尚有強大的實力。新舊黨鬥爭激烈,勝負未定。

因此當蘇東坡離開定州太守官邸揮鞭南下,他還很樂觀蘇東坡不相信他將無法回來。他不相信自己會如柳宗元長期滯留南荒,最終落得「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織有鄰人解吹笛,山陽日侶更誰過」的結局。啟程那天,天色晴好。蘇東坡想出門遇晴,正是如韓愈遇放、移江陵任法曹參軍一般的「衡山之祥」。逐客何曾著眼看,太行千裡送徵按。未應愚谷能留柳,可獨衡山解識韓。(《臨城道中作並引》)他相信太行山也同衡山一樣了解忠臣的冤風然而待蘇東坡到達惠州,聽聞元祐諸臣紛紛遭貶,逐漸斷感到北歸無日。少壯欲及物,老聞餘此心。(《次的定慧飲長老見寄八首並引》其七)。

不過蘇東坡認為「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是正常現象,人應當「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満之末"。他對賈誼急於求成,因一時得不到漢文帝的重用便鬱悶而死深表惜,慨嘆「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賈誼論》)蘇東坡已五十九歲,他隱隱以不能「君為社稷死,我則同其歸」(《和陶詠三良》)為恨,但此時仍未放棄回京的希望。

東坡起初在惠州的謫居生活,處境相當艱難。首先是水土不服當時惠州「瘴疫橫流,僵僕者不可勝計」,蘇東坡年事已高,對蠻風雨很不適應,甚至擔心隨時斃命。並且蘇東坡痔疾纏身,日常起居諸多痛苦。其次是生活困窘,甚至需靠人施捨救濟,「門生饋薪米,數我函無煙和陶歸園田居六首並引」其貧病交加,蘇東坡有時不禁呻吟終日此外,蘇東坡還面臨宵小們的監視和逼迫。蘇東坡的正式身份是寧遠軍節度副史,使惠州安置,不得籤署公事。實際他居處沒有自由。行止範圍狹窄,大概行動時間也受嚴格限制。

此時的蘇東坡已步人老年,三重困頓之下,他變得謹慎。蘇東坡日常「杜門念昝,不願相知過有粉飾,以重其罪」,甚少離開惠州城區;他幾乎已不吟詩:「蔬飯藜床破衲衣,掃除習氣不吟詩。」(《答周循州》)偶爾寫詩或與親友論詩,也往往備至叮嚀切勿示人。某次他寫了《與曹子方五首》,反覆交代「今錄三首奉呈,覽畢便毀之切祝!切祝」!直到重逢表兄程之オ,蘇東坡在州的生活才有了依靠。

相關焦點

  • 蘇東坡│一生為官,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進了監獄以後,蘇東坡跟他的兒子蘇邁約定,說如果皇帝不怎麼生氣,就給他送肉吃,要是很憤怒,就給他送魚吃。前面天天吃肉,結果有一天蘇邁有事,就囑咐朋友幫送,朋友不知道這暗號,就送了魚過來,蘇東坡一看完了,心想這是要殺頭啊。於是蘇東坡在牢裡就開始寫遺言了。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一)蘇東坡貶嶺南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 為什麼蘇東坡那麼喜歡惠州?
    蘇東坡不僅僅是詩文出彩,他的仕途也極具傳奇,曾被朝廷重用,但卻在老年時因為政治立場與政敵的迫害而多次被貶到邊遠貧困地區。比如蘇東坡曾被貶到廣東惠州。在宋朝,嶺南可是兇險之地,而籍籍無名的惠州更是荒蕪貧瘠。被貶之際,蘇東坡就知道惠州不僅偏遠,更是瘴氣流行,再加自己已是黃昏之年,也許就這樣在惠州終老一生了。於是蘇東坡決定不帶僕人和家人,把家人都安排在江蘇,準備獨自去往惠州。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縱觀蘇軾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文學造詣上他成為一代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熟知。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而他卻把自己平生的功業歸於三個被貶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可謂蘇軾在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
  • 自笑平生為口忙——吃貨蘇東坡
    然而他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道的身份,是老饕,是吃貨。1079年,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到湖州任知州,向皇帝作表謝恩,卻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斷章取義,污衊諷刺新政,被貶回汴京(開封),關押御史臺,因為御史臺經常落滿烏鴉,被稱為「烏臺」,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由此得名。而蘇東坡的一生,也於「烏臺詩案」發生重大轉折。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北宋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心繫祖國發展、想要在仕途中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政治家。   正如之前所介紹過的蘇東坡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留下了自己真正的絕命詩《自題金山畫像》。其中「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句可以說是蘇東坡對自己一生從政功績的高度概括。
  • 蘇東坡在惠州留的好詩,做的好事
    遂以本官知英州(今廣東英德縣)尋降,官未至,續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公元一0九四年十月二日,他攜妾王朝雲、子蘇過,抵達惠州府。寓惠三年,又繼被貶到海南島儋縣。 東坡流寓惠州雖只短短三年,但對他來說,又是多麼不平凡的日子啊!他視野更開闊了,心胸更曠達了!
  • 《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是詩人的自嘲還是自我肯定》
    就是在黃州,蘇東坡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巔峰,他的關於赤壁的一詞兩賦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特別是《赤壁懷古》,讀起讓人盪氣迴腸,從那時起到現在,再沒人超越。 作為一個曾經的名人,政壇上的明星,蘇東坡以為在黃州自耕自種已經是他人生的低谷,沒想到,還有更偏遠的地方,更悽慘的生活在等他。
  • 蘇軾波折的一生:以民為本,風流灑脫,一生總結「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在晚年時期寫下《自題金山畫像》,詩中寫到:「問汝平生功績,黃州惠州儋州。」這可以說是他對自己這輾轉一生的總結,早期他雖然遭受王安石變法帶來的爭戰侵害,但他並不執著於此,只把它作為奔波人生中的其中一部分。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蘇軾,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書法,精詩文,除此他還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地全能才子。蘇軾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了漂泊不定的被貶生活。從北京開始,一路向南處處都有他的足跡,哪裡都有他的故事。他所經過的地方,大概有這麼多。
  • 蘇東坡在惠州底做了什麼?連江洋大盜都怕他
    蘇東坡在1094年10月2日被貶到惠州,到1097年4月19日離開,他在惠州一共待了九百多天。他在惠州到底做了什麼,竟然連江洋大盜都對他心生敬仰。惠州西湖蘇東坡紀念館裡的東坡雕像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冬,此時南宋剛剛建立5年,嶺南更是兵荒馬亂。距離蘇東坡離開惠州也已經35年過去了。
  • 斜槓男神蘇東坡,卻經歷了三起三落的一生
    今天的主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的全民偶像蘇軾,號東坡居士,後人稱蘇東坡。為什麼要把蘇東坡叫斜槓男神呢?我們看一看他一生的成就。這麼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為什麼會經歷三起三落的人生呢?蘇軾的主業是當官,仕途剛有起色的時候卻要回家守孝,回到京城趕上了「王安石變法」,後來又被政治對手整出了 「烏臺詩案」和「元祐黨人案」。
  • 大雪時節,品讀蘇東坡的這首《江神子》,感悟他被貶黃州時的心境
    蘇軾的一生,是充滿傳奇和磨難的一生。蘇軾曾經被貶三次,分別是黃州、惠州和儋州,可以說在當時環境一次比一次惡劣,路途一次比一次遙遠,而樂天派的蘇軾卻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樂觀和豁達克服一切困難,笑對生活。蘇軾被貶期間沒有俸祿,一家人在東坡開墾荒地,並給自己起名「東坡居士」;吃不上牛羊肉,自己發明東坡肉,並流傳至今;被貶海南,他欣然地吃上了別人敬而遠之的牡蠣。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活出了真性情和大境界。蘇軾的後半生雖然一直被貶,但他的身邊從來不缺乏朋友。在被貶黃州的時候,他與黃州太守徐君猷和鄂州太守朱壽昌有著密切的往來。
  • 惠州,一座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蘇軾和他的《惠州一絕》功不可沒
    在這些文化名人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晚年的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和儋州是蘇軾先後被貶謫的三個地區,在這裡,他歷經人生百態與苦辣酸甜,修煉成豁達樂觀的蘇東坡。惠州,是蘇東坡被貶的第二站。
  • 蘇東坡: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即使半生的貶謫浮沉,今天看來,也像是一枚枚的勳章,更為他增添一種悲壯的英雄光芒。  蘇東坡是大眾偶像。是坐標級的文化巨人,成為我們的中國驕傲。01 詩酒趁年華  除了第一次奉旨上任鳳翔判官,和短暫的朝廷為官,以及以後不得已的一貶再貶。蘇東坡的仕途,幾乎都在自請外放中。
  • 蘇東坡的一生為何會接連遭遇坎坷?這與他的性格缺陷脫不開干係!
    蘇軾,世稱蘇東坡,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有著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且蘇軾的創作不僅僅限於文學,其在書法、繪畫等領域也有著非常高的成就。其中本人對蘇東坡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發明的東坡肉和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典故。
  • 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
    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蘇軾,因號東坡居士,故世人多稱其蘇東坡。是北宋文壇一顆亮麗的星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和父親蘇洵,幼弟蘇轍並稱「三蘇」,一家三人,便佔八大家其三。蘇東坡的仕途開始於嘉祐二年,首次參加科考便以清新豪健的文風受到了考官的欣賞,他很快憑藉不流於俗的作品名動京城,可謂是「一炮而紅」。 就在他準備一展其抱負之時,母親病故,至孝的蘇東坡和父親扶靈回鄉,為母守孝。治平二年,其父蘇洵又病逝,蘇東坡只好攜幼弟扶柩還鄉,又是三年守孝。
  • 【惠州文脈·雜談】從「蘇軾」到「蘇東坡」:困境中的心靈淬鍊與...
    蘇東坡被貶惠州 資料圖 文/羊城晚報記者 夏楊 「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世人的印象裡,蘇東坡是個超然豁達、安閒自適的人,有大才,又有煙火氣,可敬又可愛。
  • 蘇東坡:一個不完美卻最接近完美的人!他的思想 美食 愛情 詩詞
    蘇東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平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天才般的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用行動反對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 佛教徒 也信過道教、巨儒政治家、皇帝的秘書、愛酒的人、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不合時宜堅守己見」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喜歡滑稽搞笑狡黠的人。
  • 「惠州文脈」「天下不敢小惠州!」蘇軾給惠州帶來了什麼?
    說到惠州,你最先想到什麼?問過許多人,回答出入不大。那就是:蘇東坡、西湖、羅浮山……蘇軾,這位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當年因政治失意,被貶謫到惠州這個南方小城。從此,他成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名片。「一從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