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生,是充滿傳奇和磨難的一生。
蘇軾曾經被貶三次,分別是黃州、惠州和儋州,可以說在當時環境一次比一次惡劣,路途一次比一次遙遠,而樂天派的蘇軾卻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樂觀和豁達克服一切困難,笑對生活。
蘇軾被貶期間沒有俸祿,一家人在東坡開墾荒地,並給自己起名「東坡居士」;吃不上牛羊肉,自己發明東坡肉,並流傳至今;被貶海南,他欣然地吃上了別人敬而遠之的牡蠣。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活出了真性情和大境界。
蘇軾的後半生雖然一直被貶,但他的身邊從來不缺乏朋友。在被貶黃州的時候,他與黃州太守徐君猷和鄂州太守朱壽昌有著密切的往來。
在宋神宗元豐四年的一個寒冬,蘇軾已經被貶黃州將近一年,此時下了一場鵝毛大雪,他望著這潔白如鹽的雪花,忽然想起了好友朱壽昌,於是揮筆寫下了這首《江神子.大雪》。
黃昏猶是雨纖纖。曉開簾,欲平簷。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孤坐凍吟誰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手把梅花,東望憶陶潛。雪似故人人似雪,雖可愛,有人嫌。
這首詞開篇描寫了黃州的冬日。昨夜黃昏之時,天空還下著纖纖細雨,第二天清晨打開窗戶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場大雪悄無聲息地從天而降,仿佛要和屋簷齊平。
大雪雖然已經停了,但是天空還沒有放晴,江邊也顯得更外遼闊,江邊酒館的旗子被大雪遮住了,一場大雪真是掩蓋了世間萬物,也讓蘇軾的心情變得有些悽涼。
在寒冷的天氣中,蘇東坡獨自吟詩作賦,無人陪伴,他只能揉揉昏花的眼睛,捋捋有些花白的鬍子,他想起了曾經在一起愉快相處的秦觀、黃庭堅,又想起了現在的鄂州刺史朱壽昌,心中真是感慨萬分。
我們知道,蘇軾是一個特別健談之人,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普通百姓,只要心存善念之人,他都能聊得不亦樂乎,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載:「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軾想著好友朱壽昌此時正在幹什麼呢?也許趁著大雪,像白居易在《問劉十九》中寫道的那樣:」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正在邀請朋友去他家小醉一番,或許他與朋友們已經沉醉了。
雪,在文人眼中,總是別有一番韻味,這如水晶一般的雪,在蘇軾眼中,仿佛是一道人間美味,為世間增添了一絲驚喜。
有了雪,怎能少得了梅花?蘇軾踏雪尋梅,覓得一支開得正豔的紅梅,這紅的梅與白的雪組合在一起,真是琉璃世界白雪紅梅。
蘇軾想起了昔日崇拜之人陶淵明,陶淵明的一生雖然清貧,但始終保持著高潔的人格和做人的底線,蘇軾提到陶淵明,實際上也是在表達自己的高潔情操。
對蘇軾而言,這雪花雖然像故人一樣高潔,故人也像雪花一樣純粹,雖然可愛,卻總是有人嫌棄它。
到底是誰會嫌棄這麼潔白可愛的雪花呢?實際上,蘇軾寫這句詞大有深意。或許指的是那些曾經想置蘇東坡於死地的那些小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