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優秀作品都是被貶期間創作出來的,到底是幸或不幸?

2020-12-11 歷史小馨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書畫家。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年,為後人留下了詩詞有三千多首,各類不同的文章有四千八百多篇,這個數量可以說無人能及,是北宋時期文人之中的數量最多者,他文章的高質量也代表著北宋時期最高的文學成就。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這麼多作品中絕大多數的優秀作品,都是他在被貶謫時期,人生的最低潮之時創作出來的。

蘇東坡為官時期,正是宋朝時局最動蕩的時間,他一生經歷了五個皇帝朝代。當時朝廷的當權者內部政局反覆多變黨爭也很嚴重,今天你做主,明天他作主。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捲入了這些黨爭,也就導致蘇東坡幾十年的風浪人生。

雖然朝中為官都有自己的派別,然而蘇東坡他在政治上不屬於其中任何一方。先前他因為反對新法改革方法太過激進,遭到改革派的仇視,後來司馬光掌政之後他又因為自己確實的看到了新法的一些有利之處,從而反對司馬光一派對新法全盤的否定、全部廢止,於是又遭到保守派的排擠。就這樣在新舊兩黨之間都不受待見,哪一派都不是,也就意味著哪一派都可以來針對他。

也因為如此,他才一次又一次被貶到地方任職。這種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既是他的不幸又是他的幸運。

說到蘇東坡的詩詞風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豪放,可是該結合他的一些經歷來看,又屬於婉約。尤其是在黃州這段時間,可以說他是用這種豪放的文風來抒發自己內心的無奈與嘆息。尤其是那一首傳誦至今、被無數人所喜愛的《定風波》。可以說這詩表達了蘇東坡一貫豪放通達的處世之道。

人生之路有平有坷,境遇有順有逆。從小處來說,天氣的陰晴不定,風風雨雨,從大了來說,是政治風浪中的升榮沉辱。此時的蘇東坡什麼都經歷過了,也是因為如此才能讓他能夠這麼從容的面對。

讀《卜算子》,一個孤獨而落寞的蘇東坡浮現在讀者眼前,他思緒萬千睡不著,走出房間,來到院中,看到的是那隻孤鴻以及和孤鴻一樣的自己。此時,人是孤鴻,孤鴻也是人。孤鴻的「不肯棲」,也是他自己內心高潔的詮釋。

到了《赤壁賦》明顯能夠感覺到他的沉靜,甚至悲觀。此時的蘇東坡,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成熟,因此詩詞中沒有以有的狂熱,有的只是沉靜。

在蘇東坡四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被貶中度過,始終沒有安定下來。正是這樣波浪一般升遷起伏,這些境遇變遷,我們才能看到這些優秀的作品。對於喜愛他的人來說,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幸,讓後人得以讀到如此多的優秀文章,不幸,如此起伏的人生,怎能讓人不心疼?

相關焦點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蘇軾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了漂泊不定的被貶生活。從北京開始,一路向南處處都有他的足跡,哪裡都有他的故事。他所經過的地方,大概有這麼多。原諒我留下了不學無術,而且閱歷匱乏的眼淚。人家就算被貶,都這麼瀟灑。竹杖芒鞋走遍了四方,一生風雲變幻,只要還活著,能吃上飯,他就還是那個逍遙自在的樂天派。
  • 蘇東坡│一生為官,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蘇東坡人生中三次被貶的事跡,每一次被貶,都被記載為他人生的轉折點。第一次是被貶黃州,那年44歲,有了「蘇東坡」的誕生。在古代,那要治一個人的罪那是簡單的很,叫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要從一個文人的詩詞裡邊挑點毛病出來,那更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說他自比蛟龍有意謀反的都有,神宗皇帝一聽直說蘇東坡不可能會謀反,你說他對朝政不滿倒是有可能。也正是這次事件,在1079年7月28號,蘇東坡在湖州被逮捕。
  • 對蘇東坡影響最大的兩次被貶,第二次直接去世了
    幾十年官場沉浮,因自己性格不肯隨波逐流而多次被貶,其中兩次對他打擊和影響最大。蘇東坡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升為翰林學士。這是一個三品職位,離最高的宰相之位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這也是蘇東坡為官生涯當中的頂峰。後來這個頂峰時間並沒有更上一層樓,而是僅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就結束了。蘇東坡為官幾十年當中他的仕途並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說非常坎坷。
  • 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
    蘇東坡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起起伏伏又曲曲折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惠陽儋州,這些於今人而言顯得陌生的地名卻代表著蘇東坡大半生的飄蕩不定。世事易變,但蘇東坡的豁達豪放以及不論在何處都坦然自若、盡守本職的性子卻是沒有絲毫增減。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是蘇東坡?(一)蘇東坡貶嶺南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東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他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大詩人,屢次被貶卻心胸豁達,每次被貶到一個地方,都能創作出新的作品,讓後世印象深刻。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
  • 大雪時節,品讀蘇東坡的這首《江神子》,感悟他被貶黃州時的心境
    蘇軾曾經被貶三次,分別是黃州、惠州和儋州,可以說在當時環境一次比一次惡劣,路途一次比一次遙遠,而樂天派的蘇軾卻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樂觀和豁達克服一切困難,笑對生活。蘇軾被貶期間沒有俸祿,一家人在東坡開墾荒地,並給自己起名「東坡居士」;吃不上牛羊肉,自己發明東坡肉,並流傳至今;被貶海南,他欣然地吃上了別人敬而遠之的牡蠣。
  • 蘇軾到底長什麼樣
    作為蘇軾同時期摯友的李公麟,蘇軾與其親密交往長達二十餘年,因此,李公麟創作的《扶杖醉坐圖》於情於理都還原了蘇軾的真實面貌,該作品也被蘇軾以及蘇軾的學生黃庭堅評價為最像蘇軾本人的畫像,如黃庭堅所言:「廬州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盤石,極似其醉時意態。此紙妙天下,可乞伯時作一子瞻像,吾輩會聚時,開置席上,如見其人,亦一佳事。」所以,李公麟所作的這幅蘇東坡像也成為其後圖繪蘇東坡形象的圖像粉本。
  • 蘇東坡: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是種什麼體驗?
    說到蘇東坡,不少小夥伴腦子裡就自動蹦出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抑或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從古至今的大文豪大才子之中,蘇東坡總是格外招人喜歡。 前段時間的故宮600周年主題展覽,第一場展覽就關於蘇東坡。讓我們見識到蘇東坡在詩、詞、文、畫等多個方面的極高造詣。
  • 中國古代被貶到南蠻之地的文豪官員有哪些代表
    早在先秦以前,中國地理方位被劃分為中原,南蠻、北狄、西戎、東夷,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政治活動核心地帶,而南蠻是偏僻、落後、愚昧的代稱,從地理位置來看泛指河南以南地區,現在猶指海南、廣西、廣東、湖南,而中國古代有個傳統是當官員被貶,一般會選擇這幾個省居多,然後下面列舉有哪些文豪官員被貶至所謂的南蠻之地
  • 風雅頌講堂第十二講:原來你是這樣的蘇東坡
    歐陽修看了蘇東坡的科考文章拍案叫絕,在給好友梅聖俞的信中說:老夫當避路,讓他出一頭地。可見對蘇東坡才華的肯定,後來更將其收為門生。有了歐陽修的欣賞,蘇東坡順利通過殿試。但母親因病去世,蘇東坡守孝三年,不能做官,三年後朝廷局勢已發生重大變化。此後,他當了三年鳳翔府判官,這期間他的詩歌創作越來越成熟,他也重新得到朝廷賞識。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而他卻把自己平生的功業歸於三個被貶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可謂蘇軾在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但是在這三個地方蘇軾的文學創作有了更多的靈感與素材。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蘇東坡晚年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這首詩是他在惠州初次食用荔枝後寫的。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荔枝描寫的可謂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詩雖然寫的很好,但背後的故事卻不見得美好。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
  • 頻繁被貶流放此地後的蘇東坡,讓此地都是以他為名的地名和文化
    皇太后——神宗的母親,哲宗的奶奶一直是蘇軾的守護者,她一過世蘇軾立刻不幸,她攝政時別的官員一一殃及,賢明的皇太后早已覺得政風將變。哲宗為人處事草率,情緒不穩定,最不盡人意的是,哲宗對皇太后感到厭惡,皇太后內心也清楚,這應該是王安石的黨徒有意挑唆引發。皇太后過世前十天,範純仁和蘇轍等六位重臣前往看望。
  • 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2個典故道出真相!
    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典故一北宋時期,文學家蘇東坡在杭州擔任刺史,在任期間,蘇東坡為民盡心盡力,為百姓排憂解難,做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百姓佳話。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那麼,蘇東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人們又為何如此喜歡他?蘇東坡又為我們留下了什麼遺產?在此我以我的視角從三方面簡潔的談一談我眼中的蘇東坡。下面先用一張我在三蘇祠參觀時的照片展示一下蘇東坡的生平。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東坡這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地方上任職,不管是為地方主官還是被貶,他都心繫民生,敢於直言進諫,他為官為民的政治思想都可以看出以民為本,在除過為地方減輕賦稅震天災建設經濟外,他也不忘生態文明及精神文明建設。比如太湖、蘇堤的建設,一心為改革落後習俗、弘揚中華文化。在這裡他更加關注的是人的生活幸福及精神成長。
  • 才高八鬥蘇東坡雖一生被貶,卻不畏人生的風雨,依舊瀟灑前行
    蘇東坡,以才情聞名於世。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等。後人讀其詩,詞,無不感嘆,稱讚其才學。但是最讓人們稱道的是他面對人生風雨,也仍然瀟灑向前的豁達的人生態度。他是一名才子,卻沒有才子的恃才傲物和不接地氣,也沒有被才氣名聲所累。
  • 江山不幸詩家幸?——中國歷史上那些感天動地的詩人和詩句
    後來又有了「江山不幸詩家幸」的另一說法,以「江山」代替「國家」,似更為考究也更富有詩意。這是一句極富爭議的名言。對於此言,我想詩人們必當深表理解和感同身受。在江山社稷、國家民族出現危難不幸之時,詩人有了創作詩篇的大背景、大題材、大情感因而便是大機遇,故常能出佳作傑作留下千古傳唱之名辭佳句,這不是「幸事」又是什麼呢?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紹聖元年(1094)十月二日,蘇東坡到達惠州。蘇東坡貶惠州,是「烏臺詩案」之後他遭到的第二次大風浪。過去十年裡,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僅一步之遙。元祐八年(1093),蘇東坡的政治守護神宣仁太后逝世,在政敵全力的排擠與打壓之下,蘇東坡立即獲外放。先被從杭州調為定州太守。紹聖元年(1094),新黨東山再起,章惇等人對「元祐黨人」瘋狂報復迫害,蘇東坡首當其衝。章惇,蘇東坡曾經的親密友人,如今,在政治狂潮之中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