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書畫家。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年,為後人留下了詩詞有三千多首,各類不同的文章有四千八百多篇,這個數量可以說無人能及,是北宋時期文人之中的數量最多者,他文章的高質量也代表著北宋時期最高的文學成就。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他這麼多作品中絕大多數的優秀作品,都是他在被貶謫時期,人生的最低潮之時創作出來的。
蘇東坡為官時期,正是宋朝時局最動蕩的時間,他一生經歷了五個皇帝朝代。當時朝廷的當權者內部政局反覆多變黨爭也很嚴重,今天你做主,明天他作主。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捲入了這些黨爭,也就導致蘇東坡幾十年的風浪人生。
雖然朝中為官都有自己的派別,然而蘇東坡他在政治上不屬於其中任何一方。先前他因為反對新法改革方法太過激進,遭到改革派的仇視,後來司馬光掌政之後他又因為自己確實的看到了新法的一些有利之處,從而反對司馬光一派對新法全盤的否定、全部廢止,於是又遭到保守派的排擠。就這樣在新舊兩黨之間都不受待見,哪一派都不是,也就意味著哪一派都可以來針對他。
也因為如此,他才一次又一次被貶到地方任職。這種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既是他的不幸又是他的幸運。
說到蘇東坡的詩詞風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豪放,可是該結合他的一些經歷來看,又屬於婉約。尤其是在黃州這段時間,可以說他是用這種豪放的文風來抒發自己內心的無奈與嘆息。尤其是那一首傳誦至今、被無數人所喜愛的《定風波》。可以說這詩表達了蘇東坡一貫豪放通達的處世之道。
人生之路有平有坷,境遇有順有逆。從小處來說,天氣的陰晴不定,風風雨雨,從大了來說,是政治風浪中的升榮沉辱。此時的蘇東坡什麼都經歷過了,也是因為如此才能讓他能夠這麼從容的面對。
讀《卜算子》,一個孤獨而落寞的蘇東坡浮現在讀者眼前,他思緒萬千睡不著,走出房間,來到院中,看到的是那隻孤鴻以及和孤鴻一樣的自己。此時,人是孤鴻,孤鴻也是人。孤鴻的「不肯棲」,也是他自己內心高潔的詮釋。
到了《赤壁賦》明顯能夠感覺到他的沉靜,甚至悲觀。此時的蘇東坡,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成熟,因此詩詞中沒有以有的狂熱,有的只是沉靜。
在蘇東坡四十多年的為官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被貶中度過,始終沒有安定下來。正是這樣波浪一般升遷起伏,這些境遇變遷,我們才能看到這些優秀的作品。對於喜愛他的人來說,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幸,讓後人得以讀到如此多的優秀文章,不幸,如此起伏的人生,怎能讓人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