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

2020-12-11 百家號

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

蘇軾,因號東坡居士,故世人多稱其蘇東坡。是北宋文壇一顆亮麗的星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和父親蘇洵,幼弟蘇轍並稱「三蘇」,一家三人,便佔八大家其三。

蘇東坡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起起伏伏又曲曲折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惠陽儋州,這些於今人而言顯得陌生的地名卻代表著蘇東坡大半生的飄蕩不定。世事易變,但蘇東坡的豁達豪放以及不論在何處都坦然自若、盡守本職的性子卻是沒有絲毫增減。

蘇東坡的仕途開始於嘉祐二年,首次參加科考便以清新豪健的文風受到了考官的欣賞,他很快憑藉不流於俗的作品名動京城,可謂是「一炮而紅」。

就在他準備一展其抱負之時,母親病故,至孝的蘇東坡和父親扶靈回鄉,為母守孝。治平二年,其父蘇洵又病逝,蘇東坡只好攜幼弟扶柩還鄉,又是三年守孝。官員父母去世,需丁憂三年,這不僅是「禮」,也是「法」。好不容易,三年過去了,蘇東坡除服還朝,卻正好趕上著名的熙寧新政,蘇東坡的一派師友因為對王安石主持的變法有反對意見而受到打壓甚至貶謫。母去父喪,師友不存的局面使蘇東坡心生戚戚。在熙寧四年的時候,蘇東坡針對新法的弊端向皇帝上書一封,王安石得知後大怒,讓御史在皇帝面前進讒言詆毀蘇東坡,蘇東坡無奈,只好請求出京任職,於是東坡被授為通判,任職杭州。這算得上是第一次上書,也是第一次被貶。

之後,蘇東坡被調至湖州任知州。剛到湖州就任,蘇東坡便按照慣例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上交至皇帝處,而「王黨」卻扭曲事實、指鹿為馬,污衊蘇東坡,說其上書內容中有嘲諷朝廷,不滿聖意的言語。皇帝大怒,幸而太祖曾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再加之眾大臣的求情,蘇東坡總算是留下了小命一條,卻也被貶謫至黃州。這乃是第二次上書,第二次被貶。

元豐八年,幼帝繼位,太后臨朝,司馬氏再次得到重用,隨即「王黨」便遭到了打壓與清洗。蘇東坡在混亂中順勢復起,不斷升官。但在蘇軾眼裡,新興的「司馬黨」與之前的「王黨」不過是一丘之貉,無甚區別。於是他再次上書,抨擊「司馬黨」的所作所為,也因此得罪了「司馬黨」,此時的朝廷,已無其立錐之地,之後蘇東坡再次被貶至京外。這就是第三次上書,也是第三次被貶。

蘇東坡在杭州任職之時,可道是盡職盡責、盡心盡力。最著名的便是他帶領當地百姓修築「蘇堤」。到夏季,便應該是水草豐美,但杭州太湖卻由於經年未清理,致使水草蔓野,河道也被淤積的泥沙堵塞,這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農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也為了能造福一方、福蔭後人,蘇東坡便帶領當地百姓疏通河道,修築河堤。

蘇軾在杭州的小日子可以說是愜意無比吶,然而就在不久後,朝廷又召他回京,蘇東坡再一次面臨貶謫,雖然這次他並未上書,但「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倒可以說是兩黨相爭,東坡遭殃,真真是無妄之災。

有句話叫做「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之中」,而現實是,我們的大文學家、大詩人蘇東坡先生也不知是多少次栽入這條「河流」了。

蘇東坡六十五歲的時候在常州離開人世,蘇東坡大半生都飄零在外,但他始終不改其本性,豪放豁達又恪盡職守。

相關焦點

  • 對蘇東坡影響最大的兩次被貶,第二次直接去世了
    幾十年官場沉浮,因自己性格不肯隨波逐流而多次被貶,其中兩次對他打擊和影響最大。蘇東坡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升為翰林學士。這是一個三品職位,離最高的宰相之位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這也是蘇東坡為官生涯當中的頂峰。後來這個頂峰時間並沒有更上一層樓,而是僅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就結束了。蘇東坡為官幾十年當中他的仕途並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說非常坎坷。
  • 斜槓男神蘇東坡,卻經歷了三起三落的一生
    今天的主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的全民偶像蘇軾,號東坡居士,後人稱蘇東坡。為什麼要把蘇東坡叫斜槓男神呢?我們看一看他一生的成就。這麼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為什麼會經歷三起三落的人生呢?蘇軾的主業是當官,仕途剛有起色的時候卻要回家守孝,回到京城趕上了「王安石變法」,後來又被政治對手整出了 「烏臺詩案」和「元祐黨人案」。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紹聖元年(1094)十月二日,蘇東坡到達惠州。蘇東坡貶惠州,是「烏臺詩案」之後他遭到的第二次大風浪。過去十年裡,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僅一步之遙。這是蘇東坡一生仕途的最高峰。自那以後情勢急轉直下,蘇東坡開始一再被貶謫,漸行新遠,再也沒能回到他期待為之傾盡心血的朝廷。元祐初年,司馬光當政,反對變法的日臣相繼被召還朝但這是一支除反對變法外政治主張並不一致的隊伍。內部紛爭不斷,此即「洛蜀期三黨之爭」。「三黨爭鬥」中,以「洛蜀」兩黨之爭最為顯著。
  • 蘇東坡│一生為官,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國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他,但說到蘇東坡沒有人不知道他。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蘇東坡人生中三次被貶的事跡,每一次被貶,都被記載為他人生的轉折點。第一次是被貶黃州,那年44歲,有了「蘇東坡」的誕生。
  • 人生三起三落,仍保持豁達之心,這才是蘇東坡
    年逾花甲的蘇東坡,在回首自己的一生時寫出了這首《自題金山畫像》。一首24字的短短小詩卻概括了他坎坷的一生。1057年,蘇東坡22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他的「高考」限時作文題為《刑賞忠厚之至論》。這個題目立論不過是儒家的施仁政,行王道,推崇堯舜周孔,屬於當時的濫調。但蘇軾的這篇策論,至今令人激動的依然是它自由思想的魅力。
  • 被聰明耽誤一生的蘇軾,自認看透人間世事,仕途卻三起三落
    蘇軾是宋朝有名的大才子,一門三父子都名垂青史了,關於蘇軾的小故事更數不勝數。有很多的奇聞異事都是後人強加在命人蘇軾身上的,並不是真實的存在。蘇軾的官運非常的差,剛被啟用就被放逐,再被重用又被放逐,就這樣不停的重用和放逐三次。今天就講一講蘇軾真實的從政生涯。
  • 蘇東坡有哪些頂級標籤,做官前做了什麼?為何總被貶謫
    為何總被貶謫,一代文豪蘇東坡,不是被在貶謫過程中,就是在貶謫的路上蘇東坡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堪稱史上最全才的人,他身上有著無數的高級和頂級標籤,唐宋八大大家之一,也可以說是實際上唐宋八大家之首,蘇東坡幾乎在文學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頂級成就,他是宋詞豪放派的創始人與辛棄疾並稱,一首《赤壁賦》被後世人所崇拜,散文與歐陽修比肩,書法堪比黃庭堅,繪畫自成一體開創一派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是蘇東坡?(一)蘇東坡貶嶺南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 唐宋600餘名被貶官員,為廣東帶來了什麼?
    兩三百年後,另一個被貶的官員蘇東坡也沿著古驛道緩緩而來,行走到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時,寫下了「今日嶺上行,身世永相忘」的句子。在反思中重新認識自己後,內心豁然開朗,逍遙快活地在廣東食著「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人間煙火,潑灑著他的文氣和樂天,薰陶著每個嶺南人的心田。
  •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任初心不改
    雖然你的仕途坎坷,跌宕起伏,可是你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消極,頹廢,而是一路吃吃喝喝,用你那驚人的樂觀和食慾拯救了自己。據說在現在中國菜的歷史裡,有66道菜受了你蘇東坡的影響。你是北宋初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別捨不得讓孩子吃苦,蘇軾仕途的三起三落告訴我們,磨難成就人生
    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三)——仕途坎坷,經三起三落,開一代詞風「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是蘇軾顛簸一生的寫照。蘇軾的一生歷經三次潮起潮落,但依然滿懷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衷。不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他依然是他,出淤泥而不染。嘉祐元年(1056年),21歲的蘇軾憑《刑賞忠厚之至論》一文一舉中第,並開始聞名天下。如果不是歐陽修誤認為此文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被歐陽修降為第二,其應為第一。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被貶多次的原因竟是如此?「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任官史
    被貶多次的原因竟是如此?「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任官史作為著名北宋文學家、書法家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大詩人蘇軾的這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卻又波瀾壯闊,他用天賜的才華寫出的詩文和優秀的人格魅力在千年後的人民眼中依然是那麼輝煌炫目,令人嘖嘖稱奇,感嘆不已。
  • 海南訪古遊:蘇東坡人生的最後三年
    浩蕩的名單,有歷史上第一個流貶海南的唐朝韓瑗,宰相李德裕,李白作詩嘆過「英風豪氣今何在」的李北海,抗金名將李綱、趙鼎、胡銓,宋代謫臣中流貶海南時間最長的一位李光等。歷史上犯事者,明清流放寧古塔,唐宋多貶謫海南。海南,今為度假休憩的天涯海角,昔年荒蠻邊陲,又是進退無路,孤懸海外只得望洋興嘆,使其成為「貶官流寓聖地」。其中,名聲最響的當屬蘇東坡。
  • 蘇軾何時成為了蘇東坡?東坡肉和蘇東坡又有什麼關係?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都叫他「蘇東坡」。蘇東坡祖籍欒城,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北宋著名的官員、書畫家、詞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八位散文大家,蘇家就佔了三位。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北宋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心繫祖國發展、想要在仕途中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政治家。   正如之前所介紹過的蘇東坡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留下了自己真正的絕命詩《自題金山畫像》。其中「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句可以說是蘇東坡對自己一生從政功績的高度概括。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
  • 中國古代被貶到南蠻之地的文豪官員有哪些代表
    蘇軾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蘇東坡了,因為他是大文豪所以後人可以從其作品中知道他被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一句出自《惠州一絕》,是蘇東坡被貶至廣東惠州所做作,稱讚惠州的荔枝美味。蘇東坡為什麼被貶?
  • 歐陽修被貶湖北夷陵寫詩一首,開篇妙絕,句句都是經典
    唐宋詩人詞人們,一旦走上仕途,被貶就是常態。貶謫途中寫下的詩文,最能見出一人之心性。劉禹錫在經歷二十三年貶謫生涯後寫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名句;蘇軾經歷貶謫一步步走向我們心中的那個「蘇東坡」,寫下多少樂觀豁達的詩詞;而北宋文壇大咖歐陽修,也是經歷曲折仕途才成就了千古一「醉翁」。1036年,歐陽修因支持範仲淹的政治改革而仗義執言,繼而被貶夷陵(今湖北宜昌),這是他第一次被貶。
  • 這張「古代名人來瓊線路圖」快收好,不用謝!
    對唐宋時期海南的交通狀況,可考的史料不多,但有人根據當年遊僧、謫宦的海南之行,繪製成一張「古代名人來瓊線路圖」,也能窺見一個大概。1984年10月手刻版《海南島公路·汽車運輸史》認為,海南島唐宋時的交通可用「水盛陸衰」這句話來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