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一生為官,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2020-12-11 南潯陽

蘇軾,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國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他,但說到蘇東坡沒有人不知道他。

夏天吃荔枝,我們會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如果你去過西湖,也肯定會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去到廬山,你會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哪怕是沒學過詩詞的人,你問他了解蘇東坡嗎?他也會說「東坡肉」。

蘇東坡生於1036年,是宋仁宗景祐三年,他經歷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歷經了五朝歷代。

那個時候政壇上活躍的都是什麼人呢,範仲淹、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是那個時期的人。蘇東坡去當官的時候,這些人那都是一股正氣在整個朝堂之上。

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蘇東坡人生中三次被貶的事跡,每一次被貶,都被記載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第一次是被貶黃州,那年44歲,有了「蘇東坡」的誕生。

1079年,皇帝給了他一個嘉獎,派他去了湖州當官,於是蘇東坡便給神宗皇帝寫了一個謝恩表,在謝恩表裡邊順帶還寫了幾句說那些朝廷小人那些話,結果這些話被小人挑出來,一字一句的說給皇帝聽,說要治他的罪,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在古代,那要治一個人的罪那是簡單的很,叫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要從一個文人的詩詞裡邊挑點毛病出來,那更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說他自比蛟龍有意謀反的都有,神宗皇帝一聽直說蘇東坡不可能會謀反,你說他對朝政不滿倒是有可能。

也正是這次事件,在1079年7月28號,蘇東坡在湖州被逮捕。進了監獄以後,蘇東坡跟他的兒子蘇邁約定,說如果皇帝不怎麼生氣,就給他送肉吃,要是很憤怒,就給他送魚吃。

前面天天吃肉,結果有一天蘇邁有事,就囑咐朋友幫送,朋友不知道這暗號,就送了魚過來,蘇東坡一看完了,心想這是要殺頭啊。

於是蘇東坡在牢裡就開始寫遺言了。人到將死就容易發自肺腑,句句說的是精忠愛國,對老婆孩子的愛,對皇帝的愧疚,覺得自己不是個東西,寫了一大篇文章。那時候蘇東坡寫的每樣東西都是要上交的,皇帝必須要看,一層層往上交到皇帝手裡,神宗皇帝一看大為感動,說這蘇東坡肯定沒問題!

神宗皇帝雖這麼說,但沒有馬上放了他,一天夜裡,神宗皇帝還派了一個人去監獄,而且跟蘇東坡一間牢房,那個人拿了一個枕頭,放在蘇東坡的旁邊躺倒頭下就睡,也不說話 ,就在那兒睡覺,蘇東坡看這人奇怪,也不敢跟他說話,就這樣二個人一起睡了一晚上。早上天一亮那個人就起來了,臨走前拍了拍蘇東坡的肩膀,說恭喜你,你沒事了。

那人回去之後,神宗皇帝就問,說他晚上能不能睡得著,如果蘇東坡輾轉反側睡不著,說明心裡邊有鬼,這事就大了,但是如果蘇東坡鼾聲雷動 ,睡得很好,那就是問心無愧。

要知道那時候大家給他扣的罪名足以殺頭了,但神宗皇帝在11月29號判他貶到黃州,這也是為什麼是重要的貶謫,因為他之前都不叫蘇東坡,他之前一直都叫蘇軾 ,到了黃州,這時候蘇東坡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誕生。

黃州是我們今天的黃岡,被貶之後當了個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只需要呆著不離開黃州就可以了。他在黃州的時候也做了很多被歷史傳承下來的事,最有名的就是東坡肉了。

他發現當地居民不怎麼會做肉吃,於是就親自教大家怎麼做,東坡肉也就是在黃州這個地方發明的,流傳至今。

他還給自己取名東坡居士,剛到黃州的時候,效仿前人,開荒種地,還給自己住的地方取名「東坡雪堂」,可能文人都有這個癖好,喜歡自封,這才有了東坡居士的名號,在之後的人生中,東坡居士名號甚至是大過他真名蘇軾的。

他還在赤壁寫下來了千古名詞,因為赤壁離的近,所以他經常跑去玩,這才有了《赤壁賦》。

因為被貶,時間長,沒事幹,反倒多了很多時間寫東西,在這個時間他寫了特別多了不起的文章,導致他非常有名,最主要的是他寫的東西最後都能流傳到全國,蘇東坡寫的東西,是沒有人不看的,因為寫的太好了,當時宮裡人講只要看到神宗皇帝吃飯的時候停筷子,那一定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詩詞,可想而知他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說蘇東坡病了,十幾天沒出門,導致沒有他的文章詩詞流出來,結果京城的人都慌了,以為蘇東坡死了,就連神宗皇帝聽說蘇東坡死了,都感慨說以後不復有此等人才,連飯都沒心情吃,皇帝為他不吃飯。

就連京城的親朋好友聽說蘇東坡死了都跑去他們家哭喪,悲憫之心人人皆是。過了一段時間病好了,發現蘇東坡又寫文章了,才知道沒死,當時被貶他的影響力反而有這麼大,《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 、《記承天寺夜遊》那都是在黃州寫的。

除了寫文章,蘇東坡在黃州幹的最重要的事是慈善,那時候當地老百姓苦,沒有結紮,生的小孩養不起都拋棄,甚至殺了,一點都不誇張,那時候的城牆底下都是棄嬰,蘇東坡不忍心,於是組織當地的寺廟和有錢人,搞了福利院,他前前後後養了幾十個棄嬰,還寫了很多文章勸大家不要殺死孩子,所以他是一個絕對具備仁愛文明精神的人。

第二次被貶惠州,那年58歲,發明了秧馬,寫了《惠州一絕 / 食荔枝》

王安石去世,皇太后攝政,新宋哲宗皇帝才幾歲,基本皇太后說了算,於是就把蘇東坡調回來,這次回來皇太后接見了他說回來當官吧,你知道為什麼你能夠翻身嗎?誰救了你?蘇東坡說肯定是皇太后,您對我好,皇太后說不是,是先帝仁宗皇帝。她把仁宗皇帝怎麼對他好,怎麼誇他都給蘇東坡說了一遍,說到這蘇東坡跟皇太后那是兩人各自催淚,懷念先帝。

1094年,皇太后去世,新上臺的一個宰相,就是章惇,章惇是一個非常兇狠的人,當時他還是蘇東坡的好友,兩人一起去遊山玩水,遊歷的時候看到對麼有一塊漂亮的石壁,章惇想過去提詞,但是有個大深溝,他搭了個獨木橋就過去了,當時蘇東坡沒去,臨走的時候還不忘的說一句:「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章惇問為什麼,蘇東坡說一個不顧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會顧忌別人的生命。這也為再次被貶埋下伏筆,因為貶他的正是章惇。

哲宗皇帝只有18歲,大多數都聽宰相的,章惇第一件事就是叫皇帝不要把皇太后的靈位放到皇帝陵裡,這個就太過分了,他想連皇太后都要推翻,但是哲宗皇帝沒有答應。

他又把司馬光的墓掘開鞭屍,也是因為司馬光得罪過他。

他又流放蘇東坡,流放到嶺南,他也是宋朝第一個被流放到嶺南的人,那時候的惠州遍地都是瘴癘之氣,沒法住人,但還是要去啊,去到惠州,看到當地農民插秧都是彎著腰,很可憐,於是他發明了一個秧馬,可以浮在稻田上面的馬,一個人坐上面騎著插秧,當地人對蘇東坡是特別感念的。

他還喜歡上了當地的荔枝,寫出了《惠州一絕 / 食荔枝》的千古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在惠州寫的。

第三次被貶儋州,那年61歲,愛上「生蠔」,自學中醫給當地人看病

章惇看到蘇東坡寫的詩後很是氣憤,說你這不是叫板嗎?我把你貶到嶺南去了,你說你不辭長作嶺南人,你這不欺負我嗎,所以章惇說再貶,這一次貶到海南島-儋州。

宋代時期,海南島那時叫儋州,這個「儋」和蘇東坡的字號「子瞻」的瞻字很像,章惇也是用心良苦,儋州隔著海,沒有人去過,蘇東坡成了個探險家。

蘇東坡去到那邊又被他發現了好吃的東西:「生蠔」,他說這玩意好吃,而且非常喜愛,他還給他兒子蘇邁寫過信,說他在這兒發現了好吃的,當地人叫蠔,還叫他不要告訴別人,可想蘇東坡是個非常有趣的人。

他還教當地人寫文字,學習,然後還自學中醫,給大家免費看病,甚至自己的病都是自己看。

第三次被貶已經算的上是他晚年生活了,沒東西寫字他自己制墨,自己制筆,在島上生活的這幾年一直跟當地百姓都相處的很好。

直到1100年,哲宗皇帝去世,新皇帝宋徽宗才下旨說你可以回來了。

蘇東坡號稱文曲星下凡,一生當官,卻碌碌無聞,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生兩袖清風,但卻給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歷史。

其實蘇東坡最喜歡的地方還是杭州,應該算蘇東坡真正的第二故鄉。蘇東坡到杭州寫的最有名的詩大家都知道,叫作「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杭州這段生活,蘇東坡過的是相當愉快的,哪裡有很多文人雅士。

文/南潯陽

相關焦點

  • 對蘇東坡影響最大的兩次被貶,第二次直接去世了
    幾十年官場沉浮,因自己性格不肯隨波逐流而多次被貶,其中兩次對他打擊和影響最大。蘇東坡在四十九歲那一年升為翰林學士。這是一個三品職位,離最高的宰相之位可以說只有一步之遙,這也是蘇東坡為官生涯當中的頂峰。後來這個頂峰時間並沒有更上一層樓,而是僅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就結束了。蘇東坡為官幾十年當中他的仕途並不算成功,甚至可以說非常坎坷。
  • 自被貶惠州,蘇東坡開始進人入他一生政治的風燭殘年!
    紹聖元年(1094)十月二日,蘇東坡到達惠州。蘇東坡貶惠州,是「烏臺詩案」之後他遭到的第二次大風浪。過去十年裡,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僅一步之遙。這是蘇東坡一生仕途的最高峰。自那以後情勢急轉直下,蘇東坡開始一再被貶謫,漸行新遠,再也沒能回到他期待為之傾盡心血的朝廷。元祐初年,司馬光當政,反對變法的日臣相繼被召還朝但這是一支除反對變法外政治主張並不一致的隊伍。內部紛爭不斷,此即「洛蜀期三黨之爭」。「三黨爭鬥」中,以「洛蜀」兩黨之爭最為顯著。
  • 才高八鬥蘇東坡雖一生被貶,卻不畏人生的風雨,依舊瀟灑前行
    蘇東坡,以才情聞名於世。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等。後人讀其詩,詞,無不感嘆,稱讚其才學。但是最讓人們稱道的是他面對人生風雨,也仍然瀟灑向前的豁達的人生態度。他是一名才子,卻沒有才子的恃才傲物和不接地氣,也沒有被才氣名聲所累。
  • 蘇東坡優秀作品都是被貶期間創作出來的,到底是幸或不幸?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書畫家。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年,為後人留下了詩詞有三千多首,各類不同的文章有四千八百多篇,這個數量可以說無人能及,是北宋時期文人之中的數量最多者,他文章的高質量也代表著北宋時期最高的文學成就。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蘇軾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了漂泊不定的被貶生活。從北京開始,一路向南處處都有他的足跡,哪裡都有他的故事。他所經過的地方,大概有這麼多。原諒我留下了不學無術,而且閱歷匱乏的眼淚。人家就算被貶,都這麼瀟灑。竹杖芒鞋走遍了四方,一生風雲變幻,只要還活著,能吃上飯,他就還是那個逍遙自在的樂天派。
  • 被貶到惠州的蘇東坡真的願意「不辭長作嶺南人」?
    是蘇東坡?(一)蘇東坡貶嶺南蘇東坡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氣十足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可他的一生卻是坎坷跌宕,不盡人意!他曾三度在朝為官,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三度遭貶外放,垂老投荒、顛沛流離。千年後穿越時空,回望這位歷史名人,仍不免讓人惋嘆。
  •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任初心不改
    據說在現在中國菜的歷史裡,有66道菜受了你蘇東坡的影響。你是北宋初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樣的文壇領袖,文學奇才的一生怎會如此的起伏不定,怎會在14個州縣擔任職務呢?作為一個為官之人,你在當時北宋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經歷了三代皇帝,三代朝廷,並多次被賦予重任,又多次被貶,你一心為民,兩袖清風,哪怕被貶被流放也仍初心不改,踏實做人,認真做事。
  • 唐宋名人--蘇東坡,三次上書三次被貶的曲折仕途
    蘇東坡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起起伏伏又曲曲折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惠陽儋州,這些於今人而言顯得陌生的地名卻代表著蘇東坡大半生的飄蕩不定。世事易變,但蘇東坡的豁達豪放以及不論在何處都坦然自若、盡守本職的性子卻是沒有絲毫增減。
  •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他因此不被變法派的賞識,被貶到外地做官。數年後,變法派失敗,司馬光派執政。按說蘇軾可以鷂子翻身了。可他的獨立見解和獨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贊同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新法。於是他又不得司馬光派的賞識,不曾飛黃騰達。又過了數年,司馬光派失勢,蘇軾卻被認定為司馬光派,又被貶官。司馬光執政時宋哲宗的年號是「元祐」年號,這一時期的官員被稱為「元祐黨人」,被打入「另冊」,蘇軾自然也在冊中。
  • 蘇軾為何屢次被貶,為什麼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縱觀蘇軾的一生,成也因詩,敗也因詩。文學造詣上他成為一代文壇宗主,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熟知。也因詩被貶飽受流放之苦。「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而他卻把自己平生的功業歸於三個被貶的地方,這三個地方可謂蘇軾在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
  • 大雪時節,品讀蘇東坡的這首《江神子》,感悟他被貶黃州時的心境
    蘇軾的一生,是充滿傳奇和磨難的一生。蘇軾曾經被貶三次,分別是黃州、惠州和儋州,可以說在當時環境一次比一次惡劣,路途一次比一次遙遠,而樂天派的蘇軾卻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樂觀和豁達克服一切困難,笑對生活。蘇軾被貶期間沒有俸祿,一家人在東坡開墾荒地,並給自己起名「東坡居士」;吃不上牛羊肉,自己發明東坡肉,並流傳至今;被貶海南,他欣然地吃上了別人敬而遠之的牡蠣。他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活出了真性情和大境界。蘇軾的後半生雖然一直被貶,但他的身邊從來不缺乏朋友。在被貶黃州的時候,他與黃州太守徐君猷和鄂州太守朱壽昌有著密切的往來。
  • 蘇軾版「舌尖上的宋朝」:一路被貶一路吃,用美食對抗詩意人生
    毫不誇張的說,蘇軾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但是每一次失意,蘇軾總能在最普通的美食中,找到快樂。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那種人。一、黃州——東坡肉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史,被貶的蘇東坡精神備受打擊,加上在黃州生活也很窘迫,家人溫飽都成問題,蘇軾便開始自己種田,給自己的那塊地取名東坡,「東坡居士」的稱號就是在這裡慢慢傳開的。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被貶之後,蘇軾寫出了最豁達的詩句!
    蘇軾是有著多重身份的人,他一會兒在朝為官,一會兒把酒吟詩,一會兒又玩起鍋碗瓢盆進了廚房,做出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東坡肉」。而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豪放派的詞人卻政治坎坷,他人生的轉折點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這場由何正臣上表彈劾、御史李定參奏、最後在御史臺受審的案件使得蘇軾的人生蒙上了汙點,最終被貶黃州。
  • 自笑平生為口忙——吃貨蘇東坡
    蘇軾,蘇東坡蘇東坡的一生,是貶謫,是漂泊,是跌宕起伏。卻也是豁達灑脫的一生。1079年,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到湖州任知州,向皇帝作表謝恩,卻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斷章取義,污衊諷刺新政,被貶回汴京(開封),關押御史臺,因為御史臺經常落滿烏鴉,被稱為「烏臺」,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由此得名。而蘇東坡的一生,也於「烏臺詩案」發生重大轉折。
  • 柳宗元被貶後一蹶不振,40多歲英年早逝,元好問的評價一針見血
    按理說,這樣一個人,必然平步青雲,但是,柳宗元從小跟隨父親,行走在被貶的路上,他見了太多民間疾苦,所以他不能做一個阿諛奉承的官,而要做一個敢於革新的朝廷重臣。於是,他參加了永貞革新,被貶永州司馬。用山水表面的美好,來掩飾內心,只有遇到了真正懂他的人,才會讀懂他的寂寞,只有在和朋友的書信往來中,才能傾訴自己的遭遇,他確實是「久為簪組累」,卻不是「幸此南夷謫」,改成「不幸南夷謫」才是他真正的想法。這就是柳宗元的寂寞心。
  • 蘇東坡:一生三起三落,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而在宋朝的文化歷史上,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的,那個人就是蘇軾。姑且不論蘇東坡的官場起伏,他在文人眼中的地位,遠非官場所能比,他是那個時代文人心中的一座高山,只能仰望,只能攀登,他在宋詞上的地位,就像李白在唐詩中的地位一樣。整個中華歷史上,李白和蘇軾就是兩座巨山矗立在無數人的心上讓人仰望。
  • 剛正不阿,淡泊名利,即使多次被貶,依舊為人民謀福利
    殿試之後,歐陽修就此走入了官場,開始起起落落的一生。他曾官至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也當過知縣、知州、館閣校勘,歐陽修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秘書省校書。由於歐陽修受到良好的家庭氛圍的薰陶,剛正不阿,清正廉潔,在為官的幾十年裡,受到眾人的褒獎。
  • 蘇東坡的這首詞,大概就是所謂的「佛系」宋詞吧?
    狗子認真想了想,大概蘇東坡應該就是佛系文人吧!而蘇東坡這首《定風波》,恐怕算是佛系詩詞的代表了!定風波·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斜槓男神蘇東坡,卻經歷了三起三落的一生
    今天的主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的全民偶像蘇軾,號東坡居士,後人稱蘇東坡。為什麼要把蘇東坡叫斜槓男神呢?我們看一看他一生的成就。歐陽修拿到他的文章,誤以為這是好朋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寫的,為了避嫌,把他的文章判為第二。殿試之後,仁宗看著蘇軾的文章,興奮的說:「我找到宰相之材。」剛剛二十歲的蘇軾,高中進士榜首,成為天下讀書人的榜樣,衝上了人生的高峰。正當仕途剛剛展開,他的母親去世了,按照大宋律法,即使宰相也要退隱守喪,不得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