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國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他,但說到蘇東坡沒有人不知道他。
夏天吃荔枝,我們會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如果你去過西湖,也肯定會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去到廬山,你會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哪怕是沒學過詩詞的人,你問他了解蘇東坡嗎?他也會說「東坡肉」。
蘇東坡生於1036年,是宋仁宗景祐三年,他經歷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歷經了五朝歷代。
那個時候政壇上活躍的都是什麼人呢,範仲淹、司馬光、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都是那個時期的人。蘇東坡去當官的時候,這些人那都是一股正氣在整個朝堂之上。
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蘇東坡人生中三次被貶的事跡,每一次被貶,都被記載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第一次是被貶黃州,那年44歲,有了「蘇東坡」的誕生。
1079年,皇帝給了他一個嘉獎,派他去了湖州當官,於是蘇東坡便給神宗皇帝寫了一個謝恩表,在謝恩表裡邊順帶還寫了幾句說那些朝廷小人那些話,結果這些話被小人挑出來,一字一句的說給皇帝聽,說要治他的罪,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在古代,那要治一個人的罪那是簡單的很,叫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要從一個文人的詩詞裡邊挑點毛病出來,那更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就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說他自比蛟龍有意謀反的都有,神宗皇帝一聽直說蘇東坡不可能會謀反,你說他對朝政不滿倒是有可能。
也正是這次事件,在1079年7月28號,蘇東坡在湖州被逮捕。進了監獄以後,蘇東坡跟他的兒子蘇邁約定,說如果皇帝不怎麼生氣,就給他送肉吃,要是很憤怒,就給他送魚吃。
前面天天吃肉,結果有一天蘇邁有事,就囑咐朋友幫送,朋友不知道這暗號,就送了魚過來,蘇東坡一看完了,心想這是要殺頭啊。
於是蘇東坡在牢裡就開始寫遺言了。人到將死就容易發自肺腑,句句說的是精忠愛國,對老婆孩子的愛,對皇帝的愧疚,覺得自己不是個東西,寫了一大篇文章。那時候蘇東坡寫的每樣東西都是要上交的,皇帝必須要看,一層層往上交到皇帝手裡,神宗皇帝一看大為感動,說這蘇東坡肯定沒問題!
神宗皇帝雖這麼說,但沒有馬上放了他,一天夜裡,神宗皇帝還派了一個人去監獄,而且跟蘇東坡一間牢房,那個人拿了一個枕頭,放在蘇東坡的旁邊躺倒頭下就睡,也不說話 ,就在那兒睡覺,蘇東坡看這人奇怪,也不敢跟他說話,就這樣二個人一起睡了一晚上。早上天一亮那個人就起來了,臨走前拍了拍蘇東坡的肩膀,說恭喜你,你沒事了。
那人回去之後,神宗皇帝就問,說他晚上能不能睡得著,如果蘇東坡輾轉反側睡不著,說明心裡邊有鬼,這事就大了,但是如果蘇東坡鼾聲雷動 ,睡得很好,那就是問心無愧。
要知道那時候大家給他扣的罪名足以殺頭了,但神宗皇帝在11月29號判他貶到黃州,這也是為什麼是重要的貶謫,因為他之前都不叫蘇東坡,他之前一直都叫蘇軾 ,到了黃州,這時候蘇東坡才算真正意義上的誕生。
黃州是我們今天的黃岡,被貶之後當了個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官,只需要呆著不離開黃州就可以了。他在黃州的時候也做了很多被歷史傳承下來的事,最有名的就是東坡肉了。
他發現當地居民不怎麼會做肉吃,於是就親自教大家怎麼做,東坡肉也就是在黃州這個地方發明的,流傳至今。
他還給自己取名東坡居士,剛到黃州的時候,效仿前人,開荒種地,還給自己住的地方取名「東坡雪堂」,可能文人都有這個癖好,喜歡自封,這才有了東坡居士的名號,在之後的人生中,東坡居士名號甚至是大過他真名蘇軾的。
他還在赤壁寫下來了千古名詞,因為赤壁離的近,所以他經常跑去玩,這才有了《赤壁賦》。
因為被貶,時間長,沒事幹,反倒多了很多時間寫東西,在這個時間他寫了特別多了不起的文章,導致他非常有名,最主要的是他寫的東西最後都能流傳到全國,蘇東坡寫的東西,是沒有人不看的,因為寫的太好了,當時宮裡人講只要看到神宗皇帝吃飯的時候停筷子,那一定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詩詞,可想而知他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說蘇東坡病了,十幾天沒出門,導致沒有他的文章詩詞流出來,結果京城的人都慌了,以為蘇東坡死了,就連神宗皇帝聽說蘇東坡死了,都感慨說以後不復有此等人才,連飯都沒心情吃,皇帝為他不吃飯。
就連京城的親朋好友聽說蘇東坡死了都跑去他們家哭喪,悲憫之心人人皆是。過了一段時間病好了,發現蘇東坡又寫文章了,才知道沒死,當時被貶他的影響力反而有這麼大,《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 、《記承天寺夜遊》那都是在黃州寫的。
除了寫文章,蘇東坡在黃州幹的最重要的事是慈善,那時候當地老百姓苦,沒有結紮,生的小孩養不起都拋棄,甚至殺了,一點都不誇張,那時候的城牆底下都是棄嬰,蘇東坡不忍心,於是組織當地的寺廟和有錢人,搞了福利院,他前前後後養了幾十個棄嬰,還寫了很多文章勸大家不要殺死孩子,所以他是一個絕對具備仁愛文明精神的人。
第二次被貶惠州,那年58歲,發明了秧馬,寫了《惠州一絕 / 食荔枝》
王安石去世,皇太后攝政,新宋哲宗皇帝才幾歲,基本皇太后說了算,於是就把蘇東坡調回來,這次回來皇太后接見了他說回來當官吧,你知道為什麼你能夠翻身嗎?誰救了你?蘇東坡說肯定是皇太后,您對我好,皇太后說不是,是先帝仁宗皇帝。她把仁宗皇帝怎麼對他好,怎麼誇他都給蘇東坡說了一遍,說到這蘇東坡跟皇太后那是兩人各自催淚,懷念先帝。
1094年,皇太后去世,新上臺的一個宰相,就是章惇,章惇是一個非常兇狠的人,當時他還是蘇東坡的好友,兩人一起去遊山玩水,遊歷的時候看到對麼有一塊漂亮的石壁,章惇想過去提詞,但是有個大深溝,他搭了個獨木橋就過去了,當時蘇東坡沒去,臨走的時候還不忘的說一句:「總有一天你會殺人」。章惇問為什麼,蘇東坡說一個不顧自己生命的人,也不會顧忌別人的生命。這也為再次被貶埋下伏筆,因為貶他的正是章惇。
哲宗皇帝只有18歲,大多數都聽宰相的,章惇第一件事就是叫皇帝不要把皇太后的靈位放到皇帝陵裡,這個就太過分了,他想連皇太后都要推翻,但是哲宗皇帝沒有答應。
他又把司馬光的墓掘開鞭屍,也是因為司馬光得罪過他。
他又流放蘇東坡,流放到嶺南,他也是宋朝第一個被流放到嶺南的人,那時候的惠州遍地都是瘴癘之氣,沒法住人,但還是要去啊,去到惠州,看到當地農民插秧都是彎著腰,很可憐,於是他發明了一個秧馬,可以浮在稻田上面的馬,一個人坐上面騎著插秧,當地人對蘇東坡是特別感念的。
他還喜歡上了當地的荔枝,寫出了《惠州一絕 / 食荔枝》的千古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在惠州寫的。
第三次被貶儋州,那年61歲,愛上「生蠔」,自學中醫給當地人看病
章惇看到蘇東坡寫的詩後很是氣憤,說你這不是叫板嗎?我把你貶到嶺南去了,你說你不辭長作嶺南人,你這不欺負我嗎,所以章惇說再貶,這一次貶到海南島-儋州。
宋代時期,海南島那時叫儋州,這個「儋」和蘇東坡的字號「子瞻」的瞻字很像,章惇也是用心良苦,儋州隔著海,沒有人去過,蘇東坡成了個探險家。
蘇東坡去到那邊又被他發現了好吃的東西:「生蠔」,他說這玩意好吃,而且非常喜愛,他還給他兒子蘇邁寫過信,說他在這兒發現了好吃的,當地人叫蠔,還叫他不要告訴別人,可想蘇東坡是個非常有趣的人。
他還教當地人寫文字,學習,然後還自學中醫,給大家免費看病,甚至自己的病都是自己看。
第三次被貶已經算的上是他晚年生活了,沒東西寫字他自己制墨,自己制筆,在島上生活的這幾年一直跟當地百姓都相處的很好。
直到1100年,哲宗皇帝去世,新皇帝宋徽宗才下旨說你可以回來了。
蘇東坡號稱文曲星下凡,一生當官,卻碌碌無聞,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一生兩袖清風,但卻給世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歷史。
其實蘇東坡最喜歡的地方還是杭州,應該算蘇東坡真正的第二故鄉。蘇東坡到杭州寫的最有名的詩大家都知道,叫作「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在杭州這段生活,蘇東坡過的是相當愉快的,哪裡有很多文人雅士。
文/南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