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黃州是蘇軾政壇的一次大失敗,然而卻是他文壇上的一次火山噴發般的創作高峰期。《念奴嬌·赤壁懷古》及《赤壁賦》等一系列作品的問世,讓他霎時登上了宋代文壇的頂峰。然而,雖然文學作品旺盛,蘇軾的內心是孤獨寂寞的。這集中體現在反映他此時心境的一首詞《卜算子》中。
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空虛寂寞
月亮及梧桐在詩詞中多是情感的象徵,「缺月」說明情感無依,很空虛;「漏斷」說明夜深難眠,甚寂寞。
2.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孤獨冷雋
在萬籟俱寂的晚上,有一個人獨來獨往,若有若無,像一個孤單的鴻鳥。這個孤高冷雋的「幽人」是誰呢?為什麼要徘徊在這深夜中呢?
3.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處境險惡
深夜難眠,非是好事,而是心中有恨難以排遣。時時「驚起」,說明處境險惡;不斷"回頭",說明畏懼流俗。那為什麼不隨波逐流破解不幸呢?驚起讀者的懸念,順勢引出對下文的好奇。
4.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品行高潔
不肯棲於「塞枝」,說明鴻鳥高潔;「沙洲冷」再次點明鴻鳥處境悲涼。但即使處境再悲涼,鴻鳥也絕不肯放棄自己高潔的本性!
所以說,這首詩借物喻人,創造了一個的孤鴻形象,反映了詩人此時心境的寂寞孤獨與高潔。
人的一生,波瀾起伏,有高潮也有低俗,難免會有孤獨之嘆,生命之悲:或者為缺衣少食而愁,或者為缺房少車而悲,或者為美女佳人而累,或者為理想無著而傷。總而言之,各人有各人的煩惱。即便是一向以瀟灑坦蕩聞名,號稱「坡仙」的蘇軾,竟然也產生了孤獨寂寞冷的感覺。
那麼,面對這人生的「孤獨寂寞冷」,該怎麼辦呢?面對蘇軾的人生遭際,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學到三個妙招:
第一,做個快樂的吃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張愛玲說「到男人心裡的路通過胃」。所以一個人如果真的遭遇不幸,而感到「空虛寂寞冷」的時候,不妨想法去找點好吃的。將肚子吃飽了,餵好了,心情或許就愉悅了。如果沒錢買好吃的,可以自己動手,找菜譜去做。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的一大快樂就是找吃的。東坡嘴饞好吃肉,可是被貶後沒錢,於是他就盯上了黃州「價錢賤如紙」的豬肉。於是,他不顧時俗認為豬肉骯髒低賤的鄙視,大膽地吃嗨了豬肉,還發明了東坡肉、東坡肘子,做了打油詩「豬肉使人肥,竹筍使人瘦。不肥又不瘦,竹筍加豬肉。」經過這麼一提倡,豬肉頓時變得高雅了許多,成為國人主要的肉食綿延至今。
所以,我們心情不快樂時,不妨效法東坡,去做點烹調,找點美食,快快樂樂地讓心情好起來!
第二,享受精神的快樂。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系列名句洋溢著中國人在物質條件貧乏下對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與堅持!所以,如果你精神的痛苦是緣於物質世界的缺乏,那麼在自己對於物質生活求之不得的時候,不妨從精神上來彌補。
面臨被貶黃州後物質上的貧困,蘇軾力圖從精神上彌補。在《赤壁賦》中,蘇東坡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風明月,就是人間最好的享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蘇軾寫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所以,當我們心情不快樂時,不妨效法東坡,去找點風景,讀點詩詞,健健康康地讓生命成長起來!
第三,結交同類的才俊。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孤獨時如果有好友相伴,那麼你的孤獨就會減少一半!所以,當你孤獨寂寞時,不妨找個朋友來一起去追求事業或享受生活,讓心靈重新灑滿陽光。
被貶黃州後,蘇東坡處於被「監視居住」的境況,生活困窘,鬼都不上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依然找到了一些好友,來一起遊山玩水,取得生命的慰藉。如《赤壁賦》中的「客」,《記承天寺夜遊》中的「張懷民」,都是蘇軾的玩伴,也伴隨著蘇軾的美文而名垂千古。甚至在被貶海南島後,面對瓊州的荒蠻,蘇東坡也並沒有頹喪,沒有好友,他就招收弟子,培養後輩,教育出了海南第一個舉人,讓海南第一時書聲朗朗,文風燦爛。
所以,當我們心情不舒服時,不妨看看東坡,去找朋友,去教晚輩,高高興興地讓歲月充實起來!
人的一生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幸,然而大可不必像林黛玉那樣哭哭啼啼,念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詩句。還是應該樂觀一點,積極一點,讓生命更加充實,更加快樂。
蘇東坡面對寂寞孤獨的態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所以,當你遭遇不幸時,不妨去想一想被貶到荒蠻的嶺南,仍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的吃貨自詡的蘇東坡;不妨看一看被貶到更荒涼的海南,無物可攜時,帶一本陶淵明詩度日的蘇東坡。至少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美味,還有更多的好書,還有更多的風景,那麼,何妨讓心情擺脫憂傷,快樂地讓駛向生命的下一個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