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2021-03-01 古詩詞賞析

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作品簡介】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也題作《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由蘇軾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詠孤雁,寄託自己的情思,特點是人和鴻兩個形象融為一體。透過「孤鴻」的形象,容易看到詞人誠惶誠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滿自信、剛直不阿的個性。

 

【注釋】

①卜算子:詞牌名。 

②漏斷: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即指深夜。幽人:幽囚之人。作者自指。 

③省(xǐng):了解。

 

【翻譯】

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了, 人群開始安靜。時常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還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驚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賞析】

這是蘇軾的一首名詞《卜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公元1083年(神宗元豐六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軾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又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呢?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呢?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裡,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文章摘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全詞翻譯賞析
    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徘徊?唯有那縹渺高飛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譯文二】 彎彎的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誰看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就像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悽冷。
  • 擁軍讀詩(55)——《卜算子(缺月掛疏桐)》賞析
    徐擁軍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月是「缺月」,桐是「疏桐」,起筆即渲染出悽清的氣氛。「疏桐」說明桐葉落盡,空留稀疏的桐枝。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那還只是秋天的梧桐,如今已是冬日,惟剩稀疏的桐枝了。「漏」指漏壺,古人計時的器具,從壺中滴水計算時間,夜深時,壺中滴水減少,仿佛斷了,故「漏斷」指夜深。
  • 李之儀那首著名的卜算子,為什麼最後一句多了一個字?
    而李之儀那首著名的卜算子,為什麼最後一句多了一個字?「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的這首《卜算子》如下: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唐宋詞的詞牌,常常一詞有多體。原先的唐宋詞是歌詞,需要依照曲譜填詞。我們今天見到的詞譜,是明朝人根據唐宋詞歸納而來。
  • 蘇軾與陸遊《卜算子》比較
    為比較兩位詩人面對困境時心境的異同,下面以本周語文課上所學的蘇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陸詞《卜算子·詠梅》為例。    蘇軾因寫詩獲罪被貶黃州,內心的悽涼與惶恐是無人知曉的,即使他保持著樂觀與豁達,仍驚魂未定,惶惶不安。而陸遊的仕途充滿坎坷,並非一帆風順,處處受排擠,遭奸人所害的他以梅花自喻,寫下了這首愛國詩歌。
  • 蘇軾被化為歌詞的宋詞,語意高妙,格奇而語雋,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且看: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詞的題目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作於詞人被貶黃州期間。詞中詞人的月夜感想,襯託出了詞人孤高自許的心境。
  • 蘇軾有14首宋詞入選宋詞三百首,每首詞都有你熟悉的句子
    尤其是他的宋詞,是豪放派宋詞的開闢者,婉約詞同樣也有很出色的成就。在蘇軾的作品當中,有多達14首詞作入選宋詞300首。而其中的每一首,都有我們所熟悉的句子。1、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裡「漏斷」即指深夜⑶幽人:幽居的人⑷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⑸無人省:無人識⑹沙洲 :江河中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陸地詩詞詮釋半缺的月亮掛在疏疏稀稀的梧桐樹上,計時的銅壺也停止了滴漏聲
  • 蘇軾這首《卜算子》,時常感嘆,為何古代痴情女子會如此之多
    北宋·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我時常感嘆,為何古代痴情女子會如此之多。就是這樣一個痴情卻為情所傷的女子,赫然出現在了蘇軾的生命中,蘇軾這首《卜算子》亦是為她所寫。據說,這位姑娘名叫溫超超,她的大概事跡,在《古今詞話》中有描述:「惠州溫氏女超超,年及筍,不肯字人。聞東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聽公吟詠,覺則亟去。
  •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出自哪首詩詞?表達了誰的心境?
    烏臺詩案之後,被貶到黃州的蘇軾正式以東坡為自己的號,可是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悽涼孤寂之感,《卜算子》算是這段時間內蘇東坡最悽涼的詩詞,寫盡了蘇東坡內心的孤寂: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 ...最高的10首宋詞,堪稱精華中的精華。附《宋詞排行榜》前100首名單
    最負盛名的宋詞是哪幾首?估計很多人想問這個問題。原武漢大學的文學教授王兆鵬先生,弄了個《宋詞排行榜》,對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2萬多首宋詞排座次,徹底解答了我們的疑問。如果想背宋詞,按照這個排行榜一首一首背下去,總會沒錯。不過,也有人對排行榜提出質疑,說這科學嗎?還有人說第10首竟然不知。我們得去看看。
  • 取名:2020年宋詞唯美的名字
    宋詞最唯美的名字女[01]、巧沁--史達祖《東風第一枝·春雪》「巧沁蘭心,偷粘草甲,東風慾障新暖。」[03]、君心--李之儀《卜算子》--「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05]、楚緒--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 我們用5首宋詞,串起了蘇軾在湖北黃州的4年時光,每首都是經典
    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描寫了此時他的孤寂: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首宋詞向來是蘇軾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開篇的十個字「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很是驚豔了時光。雖然今天的我們很少能夠尋找得到這份意境,但是,我們卻也能夠從字裡行間當中感受得到那份油然而生而又揮之不盡的孤獨。孤獨當中,蘇軾也渴望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
  • 品讀蘇軾《卜算子》:空虛寂寞冷的時候該怎麼辦?
    這集中體現在反映他此時心境的一首詞《卜算子》中。蘇軾1.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空虛寂寞月亮及梧桐在詩詞中多是情感的象徵,「缺月」說明情感無依,很空虛;「漏斷」說明夜深難眠,甚寂寞。缺月掛疏桐2.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孤獨冷雋在萬籟俱寂的晚上,有一個人獨來獨往,若有若無,像一個孤單的鴻鳥。這個孤高冷雋的「幽人」是誰呢?為什麼要徘徊在這深夜中呢?
  • 桐花飄香讀宋詞
    原標題:桐花飄香讀宋詞   暮春時節,桐花香飄四溢、沁人心脾,在梧桐樹下徘徊流連,讓人不覺憶起年少時在桐花滿枝的梧桐樹下讀宋詞的日子。   梧桐在華北地區十分常見,除了田野和坡崗的野生桐樹,每家每戶的院落裡也都大量栽種,因為人們一直相信這樣的俗諺:「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因而,梧桐又被稱為鳳凰木──鳳凰是何等高貴的鳥兒!
  • 宋詞第14講
    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本詞大意:昨夜的夢裡存有多少恨意!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這首詞,是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後寫的。
  • 《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對宋詞的不同解釋
    說起古代文藝,宋詞一定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無論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悽涼和悲傷,還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壯志,還是「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優雅與獨特,都像餘音繞梁,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