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化為歌詞的宋詞,語意高妙,格奇而語雋,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2020-12-11 老張侃詩詞

提及蘇東坡的詞作,我們會說「大江東去浪淘盡」,會說「十年生死兩茫茫」,會說「長恨此身非我有」,會說「一蓑煙雨任平生」,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會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的著名的詞作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一首都是精品之作,幾乎每一首都帶有特定的智慧。蘇軾,就好像一位智者,將無窮的才華融入詩篇當中,帶給後世的我們以無窮的啟迪。

還有本文要說的這首詞,黃庭堅直接評論說,這首詞「語意高妙,格奇而語雋,似非吃煙火食人語」。而且這首詞被化為歌詞,傳唱良久。且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時見 一作:誰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的題目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作於詞人被貶黃州期間。詞中詞人的月夜感想,襯託出了詞人孤高自許的心境。其中名句「缺月掛疏桐」、「寂寞沙洲冷」被歌詞直接引用,當真是「格奇而語雋」。

上片寫詞人所看到的月夜景色。「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寫詞人在夜裡看到月亮,而此時多數人都已經休息了。如此時間,是詞人抒懷的最好時機。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詞人「幽人獨往來」,一人孤高的行走徘徊,在這個無人的夜晚。又有誰會發現自己的身影呢?恐怕只有高處飛翔的大雁。詞人以「孤鴻」自許,清高孤傲的心態一覽無餘。

下片,詞人把鴻與人一同來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寫大雁的孤單飛翔,也寫自己的孤獨。世間人事忙忙,又有誰會理解我內心的真正孤獨呢?世間沒有知音,沒有人肯願意聽我的心聲,如此孤苦,實在難耐。

所以引出最後的詞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雁因為遭遇變故,不肯安歇,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而詞人自己,不也是在被貶的職位上有同樣的境遇嗎?

這首詞的整體格調,不可謂不悲涼,不可謂不悲苦。悲苦的背後,是詞人孤傲的內心,更有詞人難以言說的孤獨。  

這首詞的境界,的確高出同時期的其他宋詞一籌。正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如此境界,如此曠達的內心,自有仙氣洋溢其中,好似非產生於人間的俗物。

所以在歌壇上為藝術家所看重,化為歌詞重新嘗唱遍大江南北。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蘇軾最孤冷的一首詞,被黃庭堅贊為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
    蘇軾一生豁達,即便是在被貶謫期間也能做到心平氣和,自得其樂,並寫下很多看透人生的名句,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等等。但即便如此,他內心深處仍然充滿孤獨和寂寞,從下面這首詞就可以看出來。
  • --蘇軾
    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軾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
  • 宋詞三百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夜晚無心睡眠,蘇軾在院中寫了一首詞,最後5個字,盡顯孤獨寂寞
    提到有名的詩人,不能忽略了蘇軾。他是宋代詞壇最受大家擁戴的詩人。他一生並不順遂,卻也成就了他滿腹經綸的才華。莊子說的「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用來形容蘇軾恰如其分。這首詞作於蘇軾被貶到偏遠貧瘠的黃州的之後,題目中的定慧院位於現在的湖北省黃岡市。雖然蘇軾也有官可做,但畢竟不像從前一樣手握實權,常常會衣食短缺。在如此艱難的境況中,蘇軾表現出了難得的豁達與樂觀,可心中也總是難免孤寂。
  • 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全詞翻譯賞析
    有誰看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就像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願在沙洲忍受寂寞悽冷。賞析《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寫鴻見人,下片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的四年裡,蘇軾雖然憑藉著他的樂觀曠達,率領全家度過了生活上的難關,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 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首詞就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樂觀曠達的蘇軾,雖然能渡過生活的艱苦,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他人難以理解的。
  • 蘇軾最經典的九首婉約詞,每一首都堪稱詞壇絕唱,你最喜歡哪首?
    蘇軾現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作中,有大約三百首是婉約詞,佔到全部詞作的85%以上,也就是說蘇軾的豪放詞實際只佔到他全部詞作的15%不到。王灼《碧雞漫志》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因其在豪放詞風方面的開拓和突破性成績,很多人便以為蘇軾是只寫豪放詞,這是認識不全面的。
  • 詩詞鑑賞 ~ 蘇軾 :卜算子 ·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康震解讀: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語文大師:卜算子 ·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計時用的漏壺。這裡「漏斷」即指深夜。✦時見:一作:誰見,時:一作「誰」。✦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雅。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後,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
  •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一直以為蘇軾是那樣率真,雖多次貶謫,但秉著進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一生演繹著超曠豁達的人生傳奇,是一個非常有氣度的大詞人。當我再次讀到他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才明白如此灑脫飄逸的詞人,竟有如此孤獨寂寞時。全詩如下: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蘇軾有14首宋詞入選宋詞三百首,每首詞都有你熟悉的句子
    作為北宋文壇巨擘,蘇軾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宋詞,是豪放派宋詞的開闢者,婉約詞同樣也有很出色的成就。在蘇軾的作品當中,有多達14首詞作入選宋詞300首。而其中的每一首,都有我們所熟悉的句子。
  • 『古文陶淬』蘇軾《記遊松風亭》
    範祖禹:蘇軾文章為時所宗,名重海內,忠義許國,遇事敢言。如軾者,豈宜使之久去朝廷?晁無咎: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王直方: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遊?」二人皆對曰:「少遊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王灼: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
  • 『古文陶淬』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範祖禹:蘇軾文章為時所宗,名重海內,忠義許國,遇事敢言。如軾者,豈宜使之久去朝廷?晁無咎: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王直方:東坡嘗以所作小詞示無咎、文潛,曰:「何如少遊?」二人皆對曰:「少遊詩似小詞,先生小詞似詩。」王灼: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鏡笑春,不顧儕輩。
  • 蘇軾 | 似花還似非花
    這首詠物詞約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公元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黃州是長江邊上的一個窮苦的小鎮,可對於死裡逃生的蘇軾而言,再苦再難,他都能坦然面對,變得無所畏了。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她們也是蘇軾熟悉的,因為蘇軾本人也曾經應章質夫之的請求而數次給她們寫過歌詞;四是蘇軾痛感於仕途的跌宕起伏;五是蘇軾惴惴於自身的孤危處境。如果單純以詠楊花而論,蘇軾的這句「似花還似非花」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特點。說它「非花」,它確實是花卉,而且就綻放在百花爭豔的春天,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飾春光,又一起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隱身枝頭,很難與其他春日裡萬紫千紅的花朵爭春爭豔。
  • 蘇軾把韓愈最美的詩信手拈來,改成一首絕美宋詞,美得令人心醉
    散似秋雲無覓處」便是借鑑的唐代白居易《花非花》一詩中的「來如春夢幾時多?去似朝雲無覓處」;而宋代晏幾道千古絕唱《臨江仙》中的那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更是直接照搬的晚唐詩人翁宏《春殘》裡面的原句。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也是一首「借鑑」前人的詞作,而且是來自宋代大詞人蘇軾,他借鑑的文人正是唐代大詩人韓愈最美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原本韓愈的這兩句詩就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但是在蘇軾引用改編之下,這首唐詩也成就了一首絕美宋詞,美得讓人心醉。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蘇軾這首「借鑑」前輩的絕美之作。
  • 總覺得蘇軾以豪放詞聞名?那是因為你對他的婉約一無所知
    我們今天對蘇軾都已經非常熟悉了,這個古代詩人在文學史上得到的評價非常之高,後世把他視為是宋詞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其實就蘇軾的創作來說,他對於詩詞的貢獻不僅僅局限於開創了豪放詞牌,其實他的婉約詞也是一樣的精彩。
  • 最美宋詞·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
    此詞可平可仄,參下類列八詞,惟趙長卿「酒潮勻頰」詞,前段結句「聲」字平聲;秦觀「亂花叢裡」詞,後段第二句「玉」字仄聲,宋詞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蘇軾雙調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霜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嘹唳。⊙○⊙●○○●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 淡遠卻又不乏香豔,蘇軾四學生之一,把相思宋詞寫到了極致
    尤其是以柳永、周邦彥、秦觀、晏幾道等人為代表的專門寫男女之情的離愁別恨,相思之苦的宋詞,更是代表了那個時代文人們獨特的藝術追求。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的一首著名作品,淡遠卻又不乏香豔,可以說是把相思宋詞的婉約寫到了極致,尤其是其中十個字的宋詞名句,精美絕倫,堪稱宋詞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