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出自李白詩句「笛奏龍吟水」。姜夔詞註:無射商,俗名越調。曾覿詞,結句有「是豐年瑞」句,名《豐年瑞》;呂渭老詞,名《鼓笛慢》;史達祖詞,名《龍吟曲》;楊樵雲詞,因秦觀詞起句,更名《小樓連苑》;方味道詞,結句有「伴莊椿歲」句,名《莊椿歲》。
《欽定詞譜》註:此調句讀,最為參差,今分立二譜,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蘇軾詞為正格;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觀詞為正格。其餘添字、減字,句讀、押韻不同者,各以類列。此調之源流正變,盡於此矣。
此調前後段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前後段第九句五字,第十句四字;前結六字折腰,後結四字。宋人精於審音,添字、減字、攤破句法,悉中律呂,其譜不傳,填者但以蘇詞、秦詞為式可也。
此調前後段第九句以下,如譜內蘇詞,則前段五字一句、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後段五字一句、四字兩句;秦詞則前段九字一句、六字一句,後段九字一句、四字一句,均為合格。此詞可平可仄,參下類列八詞,惟趙長卿「酒潮勻頰」詞,前段結句「聲」字平聲;秦觀「亂花叢裡」詞,後段第二句「玉」字仄聲,宋詞如此填者堪少,故不注可平可仄。
蘇軾
雙調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一句五仄韻
霜寒煙冷蒹葭老,天外徵鴻嘹唳。
⊙○⊙●○○● ⊙●⊙○○▲
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
⊙○⊙● ⊙○⊙● ◎○⊙▲
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
⊙●○○ ◎○⊙● ◎○⊙▲
乍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 ⊙○◎● ⊙○● ○○▲
須信衡陽萬裡,有誰家、錦書遙寄。
⊙●⊙○◎▲ ●○○ ◎○⊙▲
萬重雲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
◎○⊙● ⊙○⊙● ⊙○◎▲
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
⊙●◎○ ◎○○● ●○○▲
念徵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 ○○◎● ◎○○▲
注釋:
「○」標平聲;「●」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標應仄可平
「△」標平韻;「▲」標仄韻
北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常與蘇軾詩詞酬唱。
➤此詞詠楊柳,上闋主要寫楊花(柳絮)飄忽不定的際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下闋與上闋相呼應,主要是寫柳絮的歸宿,感情色彩更加濃厚。全詞不僅寫出了楊花的形神,而且採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詠物與寫人巧妙地結合起來,將物性與人情毫無痕跡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寫得聲韻諧婉,情調幽怨纏綿,反映了蘇詞婉約的一面。
北宋·秦觀
雙調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
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
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
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
玉佩丁東別後。悵佳期、參差難又。
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此詞描寫了一位女子對戀人的相思之情。上片起首句,寫女子登上挨著園林橫空而起的小樓,看見戀人身騎駿馬奔馳而去。此二句按景綴情,景物描寫中綴入女主人公的別情。「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寫微雨欲無還有,似逗弄晴天,實際上則綴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說它也象當前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以下四句便寫這位女子一個人樓上一直等待到紅日西斜的過程以及當時的情緒。下片從男方著筆,寫別後情懷。全詞以景起,以景結,而其中一以貫之的則是作者執著的情愫。對一個淪落風塵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鍾情若此,這決非為徵管逐弦而出入青樓的薄倖子弟所能望其項背。
南宋·辛棄疾
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
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算平戎萬裡,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況有文章山鬥,對桐陰、滿庭清晝。
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林木,東山歌酒。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此詞雖是為祝壽而作,但因壽翁韓元吉也志在恢復,所以辛棄疾與之英雄相惜,痛感雖為「經綸手」卻均遭閒置;同時把韓元吉比作歷代名相,期望與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業。在這首詞中,有急切報國的熱情,也有報國無門的悲憤,構成了悲壯蒼涼的風格。
南宋·姜夔
雙調一百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韻,後段十句六仄韻
黃慶長夜泛鑑湖,有懷歸之曲,課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處,兩兩沙禽驚起。
紅衣入槳,青燈搖浪,微涼意思。
把酒臨風,不思歸去,有如此水。
況茂陵遊倦,長幹望久,芳心事、簫聲裡。
屈指歸期尚未。鵲南飛、有人應喜。
畫闌桂子,留香小待,提攜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夢,略曾如此。
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道月明千裡。
➤此詞作者借和友人的懷歸之詞,抒發自己相思之情。此詞之佳處,不僅在於心曠神怡之遊樂翻出執著纏綿之相思,尤在於從相思之中,又翻出對方之情,對方之境。鵲南飛、有人應喜,是想像對方之現境。畫闌桂子,留香小待,提攜影底,則想像團圓之未來。幻中生幻,奇之又奇,乃全詞神光聚照之處。白石情詞妙處在於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創造一種清馨幽逸的境界,對方之情即是自己之情。於是彼我之情,有如水乳交融,融融洩洩。雙方之境,亦如雙鏡互照,交相輝映。
南宋·辛棄疾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全詞通過寫景和聯想抒寫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願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鬱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